搜索到198篇“ 棵间蒸发“的相关文章
- 一种计算果园棵间蒸发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测量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果园棵间蒸发的方法,包括:以果树为中心均匀划分出单株果树地表区域;构建果树三维模型,将太阳运动模型导入果树三维模型中,划分单株果树区域地表为遮阴区域和非遮阴区域,生成单株果树区...
- 崔宁博郑顺生赵璐刘小刚胡静仪
- 一种测量垄作棵间蒸发测量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量垄作棵间蒸发测量的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棵间蒸发测量技术领域,包括预埋箱,所述预埋箱的内部横向滑动连接有两个测量组件,所述测量组件包括套接框,所述套接框内滑动连接有称重框,所述预埋箱中部的上方通过支...
- 关婷郭珈玮贾立国秦永林刘鹏
- 基于微型蒸发器估算不同作物棵间蒸发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棵间蒸发是农田水量平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准确估算出农田棵间蒸发,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微型蒸发器是估测农田土壤蒸发常用的方法,本文对微型蒸发器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归纳了微型蒸发器在温室蔬菜、小麦、玉米等作物上的应用现状,温室内不同蔬菜的棵间蒸发量占总蒸散量的40%左右;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的日棵间蒸发强度受耕作方式、品种、气象因素以及土壤中残膜的影响。同时发现了当前微型蒸发器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垄作作物如何正确的使用微型蒸发器有待研究。并对微型蒸发器进一步的研究应用提出了建议。
- 关婷樊明寿贾立国
- 关键词:棵间蒸发微型蒸发器蔬菜小麦玉米
- 基于微型蒸渗仪的夏玉米棵间蒸发特征与影响因素探究被引量:2
- 2020年
- 为探究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夏玉米棵间蒸发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自制微型蒸渗仪(ML),结合小时尺度气象要素监测与土壤墒情监测数据,通过设计不同水汽通量覆膜的ML实验,探究不同处理方式下棵间蒸发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土壤水汽通达度是影响夏玉米棵间蒸发的重要约束因素,得出随着ML地层膜层数的增加对蒸发抑制作用越强,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封底处理>四层膜>两层膜>一层膜。②夏玉米生长初期土壤蒸发呈现逐波动低趋势,据土壤温度测量仪测量结果,越接近地表,含水量就越低,受蒸发的影响就越大,土壤含水率对夏玉米棵间蒸发的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与棵间蒸发量成正相关。③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棵间蒸发的主要因素,辐射量和空气湿度与棵间蒸发的相关性较差。气象因素对夏玉米棵间蒸发的影响为:温度>含水量>辐射量>空气湿度。
- 陈雨清王晓敏王承志方蒙蒙郭潼孙朋
- 关键词:微型蒸渗仪夏玉米棵间蒸发影响因素覆膜处理
- 干旱区滴灌枣棉间作模式下枣树棵间蒸发的变化规律被引量:25
- 2018年
- 为明确枣树单、间作棵间土壤蒸发及水分耗散特征。通过大田试验,采用MLS测定枣树单、间作棵间土壤蒸发,并对其土壤蒸发的变化规律和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及边界效应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枣树棵间土壤蒸发在各生育期均出现不同的差异性。单、间作棵间土壤蒸发量及植株蒸腾量存在显著差异且总体上单作高于间作。对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枣树棵间土壤蒸发与太阳辐射、土壤含水量等呈现良好的函数关系。但日均温仅与单作棵间土壤蒸发相关性较高,而与间作相关性较差。对间作枣树边界效应进行判别,间作棉花显著影响间作枣树行间棵间土壤蒸发量,且棉花叶面积指数与行间棵间土壤蒸发量呈现良好二次函数关系。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间作模式的优势,为其对减少无效水分消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 艾鹏睿马英杰马亮
- 关键词:棵间土壤蒸发叶面积指数
- 内蒙古通辽膜下滴灌玉米棵间蒸发量SIMDual_Kc模型模拟被引量:7
- 2018年
- 为明确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玉米膜下滴灌棵间蒸发的变化规律,探索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产机制,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经过参数率定与验证的双作物系数SIMDual_Kc模型,模拟分析了土壤含水率、土壤棵间蒸发及作物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双作物系数SIMDual_Kc模型模拟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滴灌玉米土壤含水率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2)利用双作物系数SIMDual_Kc模型估算出该地区覆膜玉米生育初期、中期和后期作物系数分别为0.15、1.05、0.4,无膜滴灌玉米初期、中期和后期作物系数分别为0.15、1与0.4;3)根据双作物系数模型SIMDual_Kc模拟了2014和2015年滴灌玉米棵间蒸发量占作物蒸散发的比例,覆膜滴灌较无膜滴灌少,说明覆膜能有效降低作物棵间蒸发量,具有降低作物耗水量的潜在优势。研究结果可以为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玉米滴灌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 李瑞平赵靖丹史海滨王宁戚迎龙冯亚阳贾琼
- 关键词:蒸发蒸散膜下滴灌
- 绿洲灌区小麦间作玉米的棵间蒸发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被引量:1
- 2018年
- 通过研究绿洲灌区小麦间作玉米的棵间蒸发,确定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叶面积指数及小麦留茬覆盖等均为影响棵间蒸发的主要因子,间作比单作棵间蒸发量高出3.3%~4.1%,留茬可降低棵间蒸发3.7%,也可提高土壤温度2.1~2.5℃。在不同供水水平的单作玉米各处理中,表层土壤含水量随供水量的增大而增大,棵间蒸发总量也随供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同一供水水平下,高茬收割小麦间作玉米群体的棵间蒸发量和蒸发总量低于小麦间作玉米群体。
- 陈珩郑立龙
- 关键词:绿洲灌区间作土壤含水量LAI地温
- 垄植沟灌夏玉米棵间蒸发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为了探明沟灌夏玉米农田棵间蒸发规律,采用自制不同直径的棵间蒸发皿在夏玉米全生育期内分别于每天早上8点加以观测,对不同水分下限条件下沟灌夏玉米大田总蒸发量及垄面、沟面蒸发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沟灌夏玉米棵间蒸发量随着土壤水分下限降低呈减少的趋势,在全生育期内棵间蒸发在拔节前占很大比例,苗期和拔节期农田棵间蒸发量各占蒸腾量的90%和40%左右;拟合不同水分处理沟面和垄面蒸发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在0.8以上;最后对比苗期和抽雄后期垄沟蒸发过程,两者都随着时间推移呈减小的趋势.垄面蒸发和沟面蒸发的比例约为20∶13,这为以后沟灌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循环模拟提供了数据参考,在沟灌夏玉米农田蒸发中,应在拔节期前控制棵间蒸发量达到节水的目的.
- 刘小飞费良军孙景生张寄阳汪顺生
- 关键词:夏玉米沟灌蒸发量
- 地膜残留量对新疆棉田蒸散及棵间蒸发的影响被引量:44
- 2016年
- 为探讨残膜对干旱区农田蒸散耗水特征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典型覆膜滴灌棉田开展2 a小区试验研究,设计0、225、450 kg/hm2共3种不同的地膜残留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微型棵间蒸发仪法,于主要生育时期测定并计算土壤含水量、蒸散量、棵间蒸发量、作物蒸腾量、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结果表明:随着地膜残留量增加棵间蒸发量、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呈增大趋势,而蒸散量及作物蒸腾量则逐渐减小。与无残膜处理相比,225和450 kg/hm2处理全生育期田间无效耗水的棵间蒸发量分别增加了9.27和22.20 mm,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增幅分别为2.6%和6.1%,作物蒸腾量降低34.89和55.94 mm。在棉花生育期内,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E/ET)与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呈幂函数关系,各处理间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对叶面积指数的响应差异不同,450 kg/hm2处理蒸发占蒸散的比例随着LAI的增加,曲线下降趋势较明显;无残膜处理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与LAI的决定系数最高,均在0.9以上。土壤水分利用率也随残膜量的增加依次降低,当残膜量由0增加到450 kg/hm2时,土壤水分利用率从28.25%降至24.91%,可见,残膜增大了农田的无效耗水,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研究可为制定缓解或克服残膜危害的应变调控技术提供依据。
- 王亮林涛严昌荣王静郭瑞霞岳璐珂汤秋香
- 关键词:蒸散量棵间蒸发土壤水分地膜残留滴灌
- 基于SIMDual_Kc模型的豫北地区麦田土壤水分动态和棵间蒸发模拟被引量:3
- 2016年
- 利用2a实测的冬小麦田间土壤剖面含水率和棵间蒸发数据,修正了基础作物系数和土壤物理参数等指标,率定了SIMDual_Kc双作物模型,并验证了其在豫北地区冬小麦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修订后的SIMDual_Kc模型模拟豫北地区冬小麦有效根层的土壤含水率和棵间蒸发量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误差较小。冬小麦整个生育期的棵间蒸发量占总腾发量的比例约为35%,分时期计算,此比值在生育前期明显高于生育后期。生育前期棵间蒸发量占总腾发量的比例高达73%,快速生长期该比例降至约30%,生育中期棵间蒸发比例最低,约为7.5%,生育后期棵间蒸发比例又升至约35.5%。研究结果可为地表覆盖、节水灌溉方式和适宜灌溉频率等减少棵间蒸发的技术措施研发与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 杨林林高阳韩敏琦申孝军巩文军段爱旺
- 关键词:土壤水分棵间蒸发作物腾发量
相关作者
- 孙景生

- 作品数:340被引量:3,369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棉花 夏玉米 灌溉
- 柴强

- 作品数:366被引量:2,558H指数:30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间作 玉米 绿洲灌区 豌豆 小麦
- 景明

- 作品数:66被引量:210H指数:9
-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节水 棵间蒸发 秸秆覆盖 黄河流域 引黄灌区
- 蔡焕杰

- 作品数:442被引量:5,841H指数:42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冬小麦 膜下滴灌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夏玉米
- 张喜英

- 作品数:231被引量:3,494H指数:3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夏玉米 根系 秸秆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