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40 篇“ 植物学研究 “的相关文章
城市民族植物学 ——一个新兴的民族植物学 研究 领域 2025年 城市民族植物学 (urban ethnobotany)是一个新兴的民族植物学 研究 领域,一般指在城市背景下研究 人与植物 相互关系的科学 ,主要关注城市居民(新移民和原住民)利用植物 和植物 产品的知识。本文系统阐述了城市民族植物学 的定义、研究 进展和研究 内容,并探讨了该研究 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国外城市民族植物学 研究 主要聚焦于药用植物 知识状况,同时关注庭院与城市绿地的植物 多样性及其在塑造城市景观、增强文化认同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国内城市民族植物学 研究 还包括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人群和受城镇化影响较大的农村地区人群的传统植物 知识。城市民族植物学 研究 内容包括传统植物 (如传统食用植物 和传统药用植物 等)知识的迁移与适应、城市集市植物 (产品)、庭院植物 、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生态知识与生态文明建设。如今,城市民族植物学 研究 面临众多挑战,包括如何防止传统植物 知识逐渐消失,如何避免传统植物 知识边缘化和同质化,如何长期跟踪特定群体,如何应对文化多样性对居民植物 认知及植物 使用方式的影响,以及如何增强研究 结果的可扩展性、可转移性和解释性。研究 者应坚持植物 多样性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乡土植物 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组建专业研究 团队和机构,设立科学 教育中心,并推动城市植物 产业发展。 耿彦飞 王雨华 裴盛基关键词:民族植物学 城镇化 跨文化传播 桂东南客家跌打损伤传统药用植物 的民族植物学 研究 2025年 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和适应新环境中,形成了客家武术文化。桂东南客家人在日常习武和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了丰富且独特的跌打损伤药用植物 传统知识。为了系统调查和记录桂东南客家地区跌打损伤药用植物 的种类、应用方法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该研究 在2021—2024年,采用民族植物学 的研究 方法,以玉林市陆川县、博白县客家社区为例,对桂东南客家利用的跌打损伤药用植物 进行了调查,并采用一致性水平(FL)指数对跌打损伤药用植物 的传统知识一致性水平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共记录桂东南客家跌打损伤药用植物 97种,隶属于47科81属,以豆科(8种)和报春花科(7种)占比最高。(2)当地跌打损伤药用植物 以野生植物 为主,其中枝叶(27种)和全株(25种)是最常见的药用部位,草本(36种,占比37.11%)和灌木(31种,占比31.96%)是当地日常使用的跌打损伤药用植物 资源。(3)跌打损伤药用植物 的加工方法有煮水喝、煮水洗、煮水擦、泡酒擦、煲汤喝、加酒炒热敷、捣碎敷等,其中煮水喝和煮水洗的应用最广泛。(4)两面针、薄叶红厚壳、朱砂根、雪下红、黑叶小驳骨和小驳骨6种药用植物 显示出较高的知识一致性水平,是当地治疗跌打损伤的最常见药物。此外,该研究 还对当地跌打损伤药用植物 传统知识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刘付永清 付琼耀 邵敏 秦一心 罗斌圣关键词:客家 跌打损伤 传统知识 民族植物学 真菌发光基因在植物学 研究 中的新视角与应用前景 2025年 为探讨真菌发光基因在植物学 研究 中的应用及其在植物 生长、病理学 、生态学 和分子生物学 方面的潜力,介绍了真菌发光基因的基本特征,包括其发现、结构和功能;详细阐述了这些基因在植物学 各分支领域的具体应用,突出其在实验技术上的创新,如基因克隆、转录调控和转基因技术等。此外,还分析了这些基因对于理解植物 生长机制、病理学 特性和生态学 关系的意义,并预测了该基因在植物学 未来研究 中的发展趋势。 赵若岑 赵慧贤 邢思敏关键词:生物发光 闽西客家文化关键物种“布惊”的民族植物学 研究 2024年 目的:全面考察闽西客家地区“布惊”(黄荆及其变种牡荆)的传统知识与应用,揭示其在科学 和文化层面的价值,为这一重要“文化关键种”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支持。方法:采用本草考证、民族植物学 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布惊”的传统用途及其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通过本草考证,明确了“布惊”名称的由来及其在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访谈和问卷调查显示,“布惊”在客家传统医药、饮食文化、驱蚊、自然肥料、燃料及手工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当地青少年对“布惊”的传统知识了解有限,但是他们普遍认同其重要性,并表现出保护和传承的意愿。结论:该研究 系统整理了“布惊”的传统知识,为保护与传承这一文化关键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以促进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利用。 陈星星 程雪寒 胡仁传 秦一心 刘付永清 罗斌圣关键词:客家 传统知识 民族植物学 本草考证 云南云龙县白族传统药用植物 民族植物学 研究 2024年 基于民族植物学 的方法调查云龙县当地用药的现状、特色、发展问题以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传承.通过参与性观察、半结构化访谈和关键人物访谈等方法,获取药用植物 的基本信息,并对相关传统知识进行收集和整理.共调查出248种药用植物 ,隶属于86科,191属,其中菊科植物 最多.按生活型上看,草本植物 占绝对优势(184种,71.04%);从调查植物 的药用部位分析,以全草(92种,36.95%)及根(54种,21.69%)居多;按主要功效分类,以清热解毒药为主,用法以水煎居多.结果表明,云龙县的药用植物 种类丰富,与中药具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地方民族特色,村民与山林的和谐关系为当地药用植物 传统知识的延续和传承提供了基础. 魏成成 黄薇 胡琳 胡琳 施叶婷 邱彦富 熊勇关键词:民族植物学 白族 亚当·斯密是演化经济学 家吗?——斯密的植物学 研究 与查尔斯·达尔文的道德理论 2024年 本文旨在通过聚焦于《道德情操论:试析人们天然地先判断他人行为及品德后判断自己行为及品德的判断原则》(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or An Essay towards An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s by Which Men Naturally Judge Concerning the Conduct and Character,First of Their Neighbours,and Afterwards of Themselves)(Smith,1774)第4版中的部分修订内容,并考察《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中的“谷物的营养价值理论”(the nutritional value theory of corn),随后将斯密关于道德理论形成的论述与达尔文的相应论述进行比较,从而扩展并重新理解斯密的思想。斯密在法国担任布克鲁公爵两年家庭教师之后,在柯克卡迪(Kirkcaldy)亦涉猎研习了植物学 及其他科学 ,由此扩展并加深了对人性的理解。他开始认识到人性不仅是自爱和仁义的结合体,也是本能和经验性知识的结合体。因此,斯密的理论体系过渡到演化论体系,他亦成为达尔文道德形成理论的无意识先驱。 Tetsuo Taka 韩嘉怡(译)关键词:道德 我国白裤瑶饲料植物 的民族植物学 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白裤瑶非常喜欢饲养和食用当地黑猪,对饲料植物 的采集和管理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该研究 旨在对白裤瑶地区饲料植物 及其有关的本土知识进行民族植物学 编目,在2019—2021年期间,该文作者多次前往当地进行饲料植物 的民族植物学 调查,利用了关键人物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同时该研究 还通过打分排序和统计植物 利用频度来筛选出综合利用价值高的饲料植物 。结果表明:(1)白裤瑶传统饲料植物 共104种,隶属于42科85属;被引用植物 种数最多的科是菊科(16种,占总种数的15.38%),其次为荨麻科(13种,占总种数的12.5%)。(2)枝叶(56.73%)、全草(26.92%)和叶(8.65%)为当地饲料植物 的主要利用部位,大多数饲料植物 是草本植物 (88.46%),多数饲料植物 (占总数的64.42%)一年四季都可以采集,保障了家猪食物来源充足。(3)饲料植物 的主要加工方法是将其切碎或打碎后煮熟饲喂。(4)当地被受访者引用最多的物种是玉蜀黍、构树、番薯、桑、金荞麦、稻。(5)根据综合打分排序,在当地具有较高综合评价的饲料植物 分别为构树、番薯、桑、金荞麦、南瓜。白裤瑶对饲料植物 用于养猪的传统知识非常丰富且保存较为完善,对其采集利用和管理十分科学 ,相关的饲料植物 资源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该研究 结果为白裤瑶传统知识的保存提供了数据支撑,并为现代新型饲料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胡仁传 胡琦敏 农友 罗斌圣关键词:瑶族 白裤瑶 饲料植物 民族植物学 传统知识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资源植物 的民族植物学 研究 被引量:3 2023年 通过文献研究 、村社调查和集市调查,对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资源植物 进行了调查研究 ,并就当地藏族民众对资源植物 的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结果显示:天祝藏族自治县资源植物 有40科86属101种(含亚种和变种,下同),这些植物 的功能涵盖了食用、药用、饲用和文化经济4个方面。食用植物 有15科23属31种,可作为蔬菜、调料、水果食用,部分种类用于食疗;食用部位以果实、叶和茎为主。药用植物 有27科49属55种,常见功效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消疳、涩肠止泻、祛风燥湿等,药用部位以地上部分为主。饲用植物 有23科45属55种,其中,禾本科(Poaceae)种类最多(16种),饲用部位为茎、叶和地上部分。文化经济植物 有13科15属15种,其中,用于祭祀、煨桑的植物 有8种,这与当地藏族的民族传统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综合结果表明: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植物 资源丰富、利用方法多样,多种具有药食两用功能或代表藏族文化的特色植物 亟待开发。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藏族传统民族植物学 知识正在逐渐消失,因此,需将当地藏民纳入资源植物 研究 队伍中,当地政府还应加强政策扶持、人才培养和知识保护。 陈绮绮 甘梓澳 杨焠焱 朱沩可 王子琰 肖昱承 冯虎元关键词:民族植物学 资源植物 生物多样性 植物利用 云南鹤庆白依人植物 染料的民族植物学 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植物 染料有绿色环保、安全性高等优势,但其资源量少、成本高、色牢度低等缺点限制了植物 染料在工业化的应用。云南鹤庆白依人有植物 染色的传统习俗,当地有丰富的染料植物 资源和传统染色工艺。为调查、记录和研究 白依人植物 染色和相关传统知识,拓展植物 染料资源并促进植物 染料的开发利用,该研究 对大理州鹤庆县六合彝族乡白依人植物 染色及相关传统知识进行了民族植物学 调研。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对大理州鹤庆县六合彝族乡4个村落的288位信息报告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当地植物 染料进行实地调研,以参与式观察法记录传统植物 染色技艺,通过定量分析法对传统植物 染色知识(f值、CII_s值、ICF值)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1)鹤庆白依人使用11种植物 染料,分属10科11属。(2)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的白依人对传统植物 染色知识的认知有差异。(3)水红木和密蒙花的使用频率和文化重要性指数较高,并且白依人对蓝染的植物 染料认知高度一致。(4)白依人常用植物 染料给本民族服饰火草衣染色。该文揭示了鹤庆白依人有较完整的传统植物 染色知识体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流失。该研究 结果为植物 染料资源的开发和传统植物 染色工艺的研究 提供科学 线索,促进少数民族植物 染料的产业化应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杨蓉 杨红伟 陈兴 赵燕强 杨立新关键词:民族植物学 植物染料 染色工艺 传统知识 青刺及其护肤相关传统知识的民族植物学 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青刺(Prinsepia utilis)为滇西北多民族地区药食同源的多年生落叶灌木,被该地区的社区群众广泛使用于传统文化、医药、食用等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青刺及相关的传统知识面临消失的危险。为探讨该地区青刺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与传承,该文基于民族植物学 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天然药物化学 与药理活性测试的方法,对青刺主要传统功效的物质基础及其护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1)在滇西北多民族聚居区,青刺被广泛用于围栏防护或防风固土、皮肤外伤的治疗、食用等多种传统用途;(2)从青刺不同部位的提取物中检测到没食子酸、槲皮素等10个有护肤活性的单体化合物;(3)青刺嫩叶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高于其发酵产物和青刺果提取物;(4)传统利用频率最高的青刺果油呈现出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不同产地和工艺之间抗氧化活性有差异。该研究 结果初步验证了青刺传统护肤功效的物质基础及其相关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为青刺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与传承及深度研发提供了参考。 赵燕强 赵颖 杨立新
相关作者
杨立新 作品数:70 被引量:171 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化妆品添加剂 皮肤美白 提取物 植物学研究 玫瑰 苏仕林 作品数:175 被引量:270 H指数:9 供职机构:百色学院 研究主题:芒果 蕨菜 两栖动物 民族植物学 植物学研究 龙春林 作品数:339 被引量:2,098 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民族植物学 药用植物 传统知识 生物多样性 化学成分 黄珂 作品数:27 被引量:101 H指数:5 供职机构:百色学院 研究主题:民族植物学 植物学研究 民族 两栖动物 大石围天坑群 马博 作品数:44 被引量:218 H指数:9 供职机构:百色学院 研究主题:植物学研究 蕨菜 民族植物学 民族 麻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