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1 篇“ 椎体切除术 “的相关文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 切除术 2024年 [目的]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 切除术 的手术 技术 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2月对14例先天性颈胸段半椎体 畸形患者行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 切除 矫形术 。术 前使用Mimics软件行矫形设计并模拟矫形过程,术 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确保手术 矫形的安全性,按照术 前设计精准置入椎弓根螺钉、切除 半椎体 、钉-棒系统矫正侧凸畸形。术 后佩戴支具,维持矫形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未见严重血管、神经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共置入140枚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97.1%。平均随访(35.5±13.2)个月。与术 前相比,末次随访时,颈胸段侧凸[(53.9±17.9)°,(11.5±2.5)°,P<0.001]、局部后凸Cobb角[(27.8±9.8)°,(10.7±1.6)°,P<0.001]均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斜颈角、T1倾斜角及锁骨角均较术 前显著减少(P<0.05)。随访过程无矫形丢失、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发生。[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 切除 矫形术 安全有效,可精准置入椎弓根螺钉并完整切除 半椎体 ,提高手术 效率。 张锴 高延征 王红强 邢帅 张广泉 胡巍然 朱宇关键词:颈胸椎 半椎体 计算机辅助设计 椎弓根螺钉固定 后入路胸腰椎肿瘤全椎体 切除术 围手术 期护理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应用于后入路胸腰椎肿瘤全椎体 切除术 患者的适宜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需行全椎体 切除术 治疗的胸腰椎巨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均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2组,每组29例,并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患者术 后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术 后7 d、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269,P<0.001;t=7.850,P=0.001;t=2.195,P=0.032)。综合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10%)优于常规护理组(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6,P<0.001)。结论针对胸腰椎巨大肿瘤患者进行后入路全椎体 切除术 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术 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陈从 郑艳 田凤娟 张敏关键词:胸腰椎 脊柱肿瘤 围手术期 基于循证构建脊柱肿瘤椎体 切除术 患者围手术 期疼痛管理标准流程及其应用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基于循证构建脊柱肿瘤椎体 切除术 患者围手术 期疼痛管理标准流程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本院脊柱肿瘤椎体 切除术 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 期镇痛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围手术 期疼痛管理标准流程模式干预。比较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围术 期指标、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ouston Pain Outcome Instrument,HPOI)评分、Frankel分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 后12 h、24 h、48 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 后至首次下床活动的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O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Frankel分级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围手术 期疼痛管理标准流程模式干预能有效缓解脊柱肿瘤椎体 切除术 患者术 后疼痛,改善围术 期指标,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提高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兰洁 余思思 郭丹丹 赖慧芳关键词:循证护理 脊柱肿瘤 椎体切除术 围手术期 疼痛管理 大块自体骨原位椎间植骨融合技术 在儿童半椎体 切除术 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大块自体骨原位椎间植骨融合技术 在儿童半椎体 切除术 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因先天性半椎体 畸形接受单节段半椎体 切除术 的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手术 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采取传统后路半椎体 切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观察组35例,采取后路半椎体 切除 、前方结构重建(大块自体骨原位椎间植骨)联合后方植骨融合固定术 。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手术 及手术 后随访情况。根据术 前、术 后及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相关矢状位和冠状位影像学参数,评估畸形矫正情况及治疗效果;通过随访过程中拍摄的脊柱CT片评估椎间及后方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性别、身高、年龄、体重、半椎体 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 时间、术 中出血量、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 前冠状面参数(主弯Cobb角、近段代偿弯、远端代偿弯、冠状面平衡、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及矢状面参数(节段性后凸角、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矢状面平衡、腰椎前凸角)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 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和冠状面参数较术 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发现,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主弯Cobb角和节段性后凸角的丢失较对照组明显要少,分别为(0.6±1.7)°比(2.7±2.9)°、(0.6±2.2)°比(3.2±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 后12个月复查CT显示,观察组1级椎间融合率较对照组更高(68.6%比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发生手术 相关并发症。结论大块自体骨原位椎间植骨融合技术 可通过前方骨块的支撑与重建,获得满意的椎间融合,矫正效果良好,尤其对于腰椎前凸角度的重建有优势。由于前方椎间的支撑与融合,从长期来� 郭东 罗焱中 侯昊 姚子明 刘昊楠 芮岩 张学军关键词:半椎体切除术 椎间融合 儿童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半椎体 切除术 治疗低龄半椎体 先天性脊柱侧弯置钉情况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观察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半椎体 切除术 治疗低龄儿童半椎体 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置钉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 低龄半椎体 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1~9岁。采用脊柱后正中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半椎体 切除 及植骨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的固定节段为T_(1)~L_(5),术 中根据C臂定位结合解剖标志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根据椎弓根螺钉穿透椎体 (包括椎弓根)骨皮质内侧、外侧或前侧的距离进行分级,记录置钉情况。分别于术 前、术 后和末次随访时经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面参数(总侧凸角、节段性侧凸角、头侧代偿弯、尾侧代偿弯、顶椎偏距、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参数(胸后凸、腰前凸、节段性后凸、矢状面平衡),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术 中或术 后椎弓根螺钉置入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患儿手术 时间(253±55)min,出血量(239±85)mL。切除 单个半椎体 9例,2个半椎体 2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0枚,准确置钉103枚(85.8%),异常置钉17枚(14.2%),胸椎区域异常置钉率高于腰椎区域(P<0.01)。患儿术 后冠状面总侧凸角、节段性侧凸角、头侧代偿弯、尾侧代偿弯及矢状面节段性后凸较术 前降低(P均<0.01),术 后即刻矫正率分别为78.8%、76.6%、62.9%、71.7%、68.2%,冠状面总侧凸角、节段性侧凸角、尾侧代偿弯及矢状面节段性后凸末次随访时少量丢失,头侧代偿弯矫正0.2°±1.0°;术 后顶椎偏距、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平衡较术 前缩小(P均<0.01)。术 中及术 后随访未出现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未发生椎弓根螺钉置入相关并发症。结论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半椎体 切除术 治疗低龄半椎体 先天性脊柱侧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椎弓根螺钉置入相关并发症较少。但胸椎区域错误置钉的发生率高于腰椎,需要注意风险防控。 郭旭朝 巩婧 赵硕 刘俊行 吴明 纪镶倩 毛子微 周晓康 孟钊关键词:半椎体 椎弓根螺钉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半椎体切除术 植骨融合术 脊柱肿瘤全椎体 切除术 后钛网下沉原因及预防 2023年 全椎体 切除术 (TES)是一种完整切除 椎体 及其附件肿瘤的外科技术 ,手术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切除 肿瘤,减轻神经压迫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术 后出现的钛网下沉是TES围术 期常见的并发症。钛网下沉常导致内固定物松动及形成假关节、椎体 间距缩短、脊柱曲度异常、椎间孔空间体积减小,严重的钛网下沉会刺激神经根,甚至导致内固定物断裂,以致手术 失败。该文就TES术 后钛网下沉的原因及预防进行综述。 刘卓澔 张琨 冯毅关键词:脊柱肿瘤 后路半椎体 切除术 对于不同三维形态分型及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研究 背景半椎体 畸形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的主要原因之一。CS分型对于指导术 中处理及预测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CS的传统分型是根据X线平片对畸形椎体 的前方结构形态进行分类,将CS... 王旭东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 半椎体 手术年龄 儿童单节段半椎体 切除术 后躯干倾斜致肩部失衡的危险因素与转归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单节段半椎体 切除术 后出现肩部失平衡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远期随访时肩部失衡的危险因素,以及术 后躯干倾斜对肩部失平衡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半椎体 切除 伴短节段固定融合手术 且在术 后出现肩部失衡3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6例,女14例;年龄(4.53±2.05)岁(范围2~8岁);胸椎半椎体 10例,胸腰段半椎体 12例,腰椎半椎体 8例。根据末次随访时全脊柱正位X线片测量双侧肩部软组织阴影最高处的垂直高度差,即双肩高度差(shoulder imbalance,SI)>1.0 cm作为肩部失平衡的标准,分为肩平衡组与肩失衡组。测量术 前、术 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SI、冠状面平衡(distance between C_(7)plumbline and 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_(7)PL-CSVL)、主弯Cobb角、主弯近端弯Cobb角(Cobb angle of proximal curve,CAPC)、主弯远端弯Cobb角(Cobb angle of distal curve,CADC),上端固定椎偏移(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 offset,UO)、下端固定椎偏移(lower instrumented vertebra offset,LO)、上端固定椎倾斜(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 slope,US)、下端固定椎倾斜(lower instrumented vertebra slope,LS)、T_(1)倾斜(T_(1)tilt)及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等影像学参数。比较末次随访时肩平衡组与肩失衡组术 前、术 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参数,分析引起肩失平衡的危险因素。结果3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4.3±33.7)个月(范围24~132个月)。融合节段为(3.13±0.86)个(范围2~4个)。术 后3个月16例患者出现肩部失平衡,胸椎7例(70%)、胸腰段6例(50%)及腰椎3例(37.5%),至末次随访时仍保持失平衡状态。末次随访时肩失衡组SI为(2.06±0.70)cm,肩平衡组为(0.55±0.3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4,P<0.001)。13例患者术 后躯干失平衡(C_(7)PL-CSVL>2 cm),6例术 后躯干倾斜偏向肩部高侧者末次随访时5例出现肩失平衡加重,7例术 后躯干倾斜偏� 潘玺宇 乔军 刘臻 毛赛虎 孙旭 朱泽章 邱勇关键词:先天畸形 脊柱侧凸 人体测量术 10岁以下儿童一期后路半椎体 切除术 的手术 时机选择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后路半椎体 切除 已经成为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常用方法,但对于10岁以下儿童,何时行半椎体 切除 尚无定论。目的:探讨10岁以下儿童脊柱一期后路半椎体 切除术 的合适手术 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于我院行一期后路半椎体 切除 短节段固定的104例患儿资料,其中男51例,女53例;年龄1.6~9.9岁,平均(4.1±2.2)岁。按年龄将患儿分为3组,分别为患儿年龄<3岁(n=47),年龄为3~6岁(n=32),年龄>6岁(n=25)。手术 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均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记录并对比3组患儿手术 前后主弯Cobb角、近端及远端代偿弯Cobb角、节段性后凸角;记录并对比3组患儿的手术 时间、术 中出血量、固定节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36~116个月,平均(52.9±10.2)个月。年龄<3岁组患儿平均手术 年龄(2.5±0.4)岁,年龄为3~6岁组(4.3±0.8)岁,年龄>6岁组(7.8±1.4)岁,3组患儿的手术 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患儿主弯Cobb角矫形率、近端及远端代偿弯矫形率及节段性后凸角矫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岁组固定节段显著多于年龄<3岁组(P<0.05),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年龄<3岁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手术 时间和术 中出血量年龄>6岁组多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 切除术 治疗10岁以下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是安全有效的手术 方式。不同年龄的患儿手术 矫形效果无明显差异,但3岁以下手术 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6岁以上手术 固定节段较长,且手术 时间和术 中出血量较多。因此,3~6岁是儿童行半椎体 切除术 的合适年龄段。 姚子明 郭东 张学军 曹隽 祁新禹 白云松 孙保胜 李承鑫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 半椎体切除术 后路 椎弓根螺钉 手术年龄 3D打印人工椎体 在脊柱肿瘤全椎体 切除术 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脊柱肿瘤全椎切除术 后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 进行脊柱重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1例接受脊柱肿瘤全椎切除术 并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 进行脊柱重建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手术 时间、术 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内固定稳定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术 前、术 后24 h、术 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依据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上述时点脊柱功能进行评估。末次随访时,采用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对脊髓损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随访期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随访8~15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手术 时间(320.21±43.21)min、出血量(1354.28±101.54)mL、住院时间(22.21±10.24)d。11例患者中10例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有至少1个等级的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椎弓根钉位置移动和断裂,假体无脱位。术 前、术 后24 h及术 后6个月的VAS评分呈依次降低趋势(P<0.01),但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 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术 前与术 后24 h 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各时点JOA评分呈依次升高趋势(P<0.01);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 后3个月复发,1例脊柱继发甲状腺癌患者术 后9个月死亡。结论脊柱肿瘤全椎切除术 后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 重建,稳定性高,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预后良好。 孙越 王海瑞 刘艳成 张净宇 李爽 胡永成关键词:脊椎肿瘤
相关作者
黄山虎 作品数:128 被引量:386 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骨肉瘤 椎弓根螺钉 并发症 脊髓型颈椎病 内固定 尹庆水 作品数:899 被引量:4,160 H指数:33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枢椎 寰椎 寰枢椎脱位 生物力学 寰枢椎 郝定均 作品数:1,074 被引量:3,826 H指数:2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腰椎 手术治疗 胸腰椎 舒勇 作品数:123 被引量:357 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 研究主题: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生物力学 尤文肉瘤 脊髓型颈椎病 刘志礼 作品数:191 被引量:508 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骨肉瘤 骨肉瘤细胞 脂肪酸合成酶 非结构性 椎弓根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