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全椎板切除术后复发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21年1月,邯郸邯钢医院收治全椎板切除术后复发性LDH患者59例,其中31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28例采用PLIF治疗(PLIF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 d C反应蛋白(CRP)水平、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术后6、12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评估内固定位置,采用Bridwell融合标准评价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2组手术时间、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 d CRP水平、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术中透视时间较PLIF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5~24(19.61±2.82)个月。2组术后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OD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获得BridwellⅠ级和Ⅱ级融合,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均为优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IS-TLIF和PLIF治疗全椎板切除术后复发性LDH均可获得良好疗效。MIS-TLIF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但MIS-TLIF操作难度大,对术者技术要求高,且术中医患辐射暴露增加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目的回顾性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板切除术后发生峡部周围骨折(post-laminectomy fracture around the isthmus,PLFAI)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因腰椎管狭窄症在本院接受减压手术的14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史、类固醇应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减压节段数量、全椎板切除减压水平分布、矢状纵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腰椎侧凸发生率,观察影响PLFAI的风险因素。结果PLFAI发生率18.44%。与PLFAI相关的因素包括糖尿病、Cobb角、腰椎侧凸、手术时间、L_(4)全椎板切除术(P均<0.05),与PLFAI无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激素应用、SVA、PI、LL、PI-LL、椎体滑脱、术中失血量(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L_(4)全椎板切除和腰椎侧凸是发生PLFAI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脊柱侧凸、糖尿病、L_(4)全椎板切除术可能是PLFAI的风险因素,对于腰椎侧凸或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避免行L_(4)全椎板切除术,以降低PLFAI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