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51篇“ 椎板切除术“的相关文章
微创经间孔入路腰间融合与后路腰间融合治疗全切除术后复发性腰间盘突出症
2025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间孔入路腰间融合(MIS-TLIF)与后路腰间融合(PLIF)治疗全切除术后复发性腰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21年1月,邯郸邯钢医院收治全切除术后复发性LDH患者59例,其中31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28例采用PLIF治疗(PLIF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时间、中透视时间、中出血量、后引流量、后3 d C反应蛋白(CRP)水平、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前、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后6、12个月复查腰正侧位X线评估内固定位置,采用Bridwell融合标准评价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顺利完成。2组手时间、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中出血量、后引流量、后3 d CRP水平、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中透视时间较PLIF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5~24(19.61±2.82)个月。2组后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较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OD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后均获得BridwellⅠ级和Ⅱ级融合,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均为优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IS-TLIF和PLIF治疗全切除术后复发性LDH均可获得良好疗效。MIS-TLIF具有手创伤小、患者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但MIS-TLIF操作难度大,对者技要求高,且中医患辐射暴露增加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郭晓帅韩振川张春玲毛克亚安小刚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微创性
辣椒素通过MAP1S介导自噬抑制大鼠切除术后硬膜纤维化的发生
娄林冰
几丁糖-胶原-丹参素缓释复合膜预防兔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体内实验研究
杨礼成
入路显微手与全切除术在脊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半入路显微手与全切除术在脊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脊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比组和探究组,每组25例。对比组患者接受全切除术治疗,探究组患者接受半入路显微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探究组住院时间、手时间及引流管放置时间均短于对比组,中出血量少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究组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1周和后1个月,探究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0/25),低于对比组的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5)。结论 与全切除术比较,半入路显微手在脊髓肿瘤的治疗上具有优势,能够有效地减少中出血量,缩短手时间及患者恢复时间,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龚进侯建金
关键词:全椎板切除术脊髓肿瘤
旁正中撑开复位与半切除术治疗腰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中期随访的对比研究
彭浩
机器人辅助经皮固定联合局限性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老年腰结核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评估并比较机器人辅助短节段经皮固定联合单侧局限性切除病灶清除与前路手方法治疗老年单节段腰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97例单节段腰结核老年患者,其中46例患者接受机器人辅助短节段经皮固定联合单侧局限性切除术,51例接受前路手治疗。比较机器人辅助组和前路组的手时间、中失血量、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并发症、输血率、白蛋白输注率、住院费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97例患者在平均19个月的随访中均符合骨性融合标准。机器人辅助组的中失血量明显低于前路组,住院时间和下地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前路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7天和1个月,机器人辅助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前路组(P<0.001);后7天、1个月和3个月,机器人辅助组的ODI评分均明显优于前路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在后24小时和后1个月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明显高于前路组(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短节段经皮固定联合单侧局限性切除病灶清创,可作为治疗单节段腰结核老年患者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手
尹之玮唐六一唐六一胡豇林书
关键词:椎板切除腰椎结核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2024年
脊髓型颈病是一种由于外力压迫导致颈脊髓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是成人脊髓损伤的最常见原因[1]。手减压是已知治疗严重退行性脊髓型颈病的唯一有效选择[2]。脊髓减压可以通过前路或者后路手实现,前路手主要包括间盘切除融合切除融合等,后路手主要包括单纯切除术切除融合成形等[3]。近年来,随着脊柱内镜技的发展,各种治疗颈疾患的微创式不断应用于临床,如镜下部分切除术、镜下间孔切开、内镜辅助减压、镜下减压等,均取得满意的疗效[4]。自2020年起,Zhu等[5]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手方式———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切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aminectomy,UBEL)来治疗脊髓型颈病,并取得了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从2022年以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脊柱外科同样开始应用该技对脊髓型颈病患者进行减压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UBEL的早期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吕鹏飞汪文龙张硕白海滨吴四军刘正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障碍手术减压早期治疗效果减压手术
一种切除术后脊后路重建装置
一种切除术后脊后路重建装置,包括采用3D打印的呈半弧形的主体,主体分为两层,内层为致密层,外层四周为致密层,中心为孔隙率50‑80%,孔径为400‑800μm多孔结构层,所述3D打印的主体原料采用按质量...
郭征吴昊伍苏华
血液淤积红细胞裂解诱导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增生的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小鼠切除术后切口血液淤积红细胞破裂释放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 IL-33)诱导硬膜外瘢痕组织增生的机制。方法取6~8周龄野生型小鼠12只, 制作T12~L2切除模型, 随机分为假手组、生理盐水干预手组、单纯红细胞干预手组、全血干预手组。后第30天取切口区域标本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 观察是否出现血液淤积;并通过免疫印迹技检测四组后第30天的瘢痕组织中纤连蛋白水平,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后硬膜外瘢痕增生程度。取野生型小鼠以及IL-33敲除小鼠红细胞, 按生理盐水孵育或红细胞裂解液裂解处理方法分为野生型小鼠红细胞生理盐水对照组、IL-33敲除小鼠红细胞生理盐水对照组、野生型小鼠红细胞裂解组、IL-33敲除小鼠红细胞裂解组, 通过免疫印迹技检测四组红细胞中的IL-33水平。抽取小鼠血液后进行梯度离心提取较为纯净的红细胞, 按红细胞小鼠来源类型及干预措施分为野生型小鼠红细胞空白对照组、野生型小鼠相对对照组(仅加二抗, 检验是否有非特异性结合)、野生型小鼠红细胞组、IL-33敲除小鼠红细胞组(检验一抗是否有抗原特异性), 行免疫荧光染色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IL-33水平。结果切除术后HE染色和Masson染色示手组小鼠切口区域局部有血液淤积, 全血或红细胞干预小鼠后切口区域的硬膜外瘢痕增生程度更高, 尤其是全血干预组;野生型红细胞生理盐水对照组、IL-33敲除红细胞生理盐水对照组及IL-33敲除红细胞裂解组几乎检测不到IL-33的表达, 而野生型红细胞裂解组可检测到明显的IL-33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示野生型小鼠红细胞膜内及膜上均有IL-33表达, 而其他三组几乎检测不到IL-33或极少量的非特异性表达, 四组IL-33免疫荧光强度分别为0.62±0.41, 60.17±4.39, 16.78±7.43和0.61±0.03(F=281.90, P<0.001), �
王浩然刘军白云峰孙锦鹏华峰李明哲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瘢痕红细胞
管狭窄症行切除术后发生峡部周围骨折的风险因素观察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腰管狭窄症患者行切除术后发生峡部周围骨折(post-laminectomy fracture around the isthmus,PLFAI)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因腰管狭窄症在本院接受减压手的14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史、类固醇应用、手时间、中失血量、减压节段数量、全切除减压水平分布、矢状纵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腰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腰侧凸发生率,观察影响PLFAI的风险因素。结果PLFAI发生率18.44%。与PLFAI相关的因素包括糖尿病、Cobb角、腰侧凸、手时间、L_(4)全切除术(P均<0.05),与PLFAI无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激素应用、SVA、PI、LL、PI-LL、体滑脱、中失血量(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L_(4)全切除和腰侧凸是发生PLFAI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脊柱侧凸、糖尿病、L_(4)全切除术可能是PLFAI的风险因素,对于腰侧凸或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避免行L_(4)全切除术,以降低PLFAI的发生风险。
刘巍巍冯振中瞿娜娜加鹏飞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腰椎侧凸

相关作者

林国中
作品数:114被引量:230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椎管内肿瘤 微通道 手术治疗 髓内 椎板成形术
马长城
作品数:193被引量:474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椎管内肿瘤 多节段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手术治疗
王振宇
作品数:393被引量:1,137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CHIARI 椎管内肿瘤 显微手术 脊髓
杨述华
作品数:1,754被引量:5,881H指数:3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骨肉瘤 手术治疗 关节镜 内固定
王立新
作品数:34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丝裂霉素C 椎板切除术后 椎板切除术 硬膜外粘连 硬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