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篇“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相关文章
胸椎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一例被引量:1
2021年
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因左足麻木约1.5年,双下肢无力8个月于我院就诊。专科查体:肋弓以下平面痛温觉,浅感觉减退及麻木感,左侧较右侧重。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平扫示:胸5椎体水平椎管及左侧椎旁可见团块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4.7 cm×2.4 cm×3.5 cm,CT值约24 HU,左侧椎间孔扩大(图1a)。
徐盼盼罗玉婷齐先龙
关键词:麻木感病例资料胸部CT平扫
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1例被引量:2
2019年
患者男,59岁。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2年余。患者于2年前出现双下肢活动不利,平衡能力差,自觉症逐渐加重,大小便控制能力差,曾有失禁表现,查体:无肌肉萎缩,双下肢肌张力稍高。双下肢肌力减退,为Ⅳ级左右,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侧Babinski's征阳性。MRI检查示:胸6~8椎体水平椎管硬膜外可见梭形长T 1长T 2信号影,边界清晰,信号不均,可见斑片稍短T 2信号影,脊髓受压、向右前偏移,并椎管狭窄,病变进入左侧椎间孔区,增强扫描后明图1~5 胸6-8椎体水平椎管硬膜外可见梭形长T1长T2信号影.
石冬杜天会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磁共振成像
胸椎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告被引量:4
2019年
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先天性发育不良的血管畸形,个别报道还认为其与遗传、辐射、外伤、妊娠有关[1-5]。然而发生于外伤后的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SECH)比较少见。现报告本院2017 年10月收治的1 例外伤后胸椎SECH,并对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近10 年来已报道的国外该类型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着重探讨SECH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华德河郝其全孙海燕高孟亮孙中政王永才谢震
关键词:胸椎椎管硬膜外血管瘤
单纯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并总结单纯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例单纯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病理及转归,并结合文献对其总结分析。结果 6例患者病理诊断为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行手术全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13~68个月,随访时发现患者均有神经功能的渐进改善且无病变复发。结论单纯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罕见,临床上易与其他椎管病变混淆,MRI是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病理为确诊方法,手术切除病变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赵传徐强王勇贾珺马强朱玉辐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硬膜外
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一例被引量:4
2017年
患者男,50岁,主诉:胸背部疼痛不适、束缚感,伴有下肢活动受限半年,加重1个月。查体:局部压痛叩痛阳性,自第6胸椎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左侧较右侧严重,双下肢活动受限,肌力Ⅲ~Ⅳ级,双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病理征未引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第5~8胸椎水平对应的椎管硬膜外背侧可见椭圆形异常信号影,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STIR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
张芳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胸背部疼痛STIR脊髓受压
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影像表现。结果 4例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胸段,卵圆形或梭形,2例见笔尖征,2例见钳夹征,T1WI为稍低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3例沿一侧椎间孔向外生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1例合并椎体血管瘤。结论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赵鑫福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硬膜外
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椎管罕见的肿瘤,仅占硬膜外肿瘤的4%[1],由于少见,所以在鉴别诊断中有很大的难度。本文回顾性分析了7例经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并与病理表现进行了对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王晋君郭兴华南晓勇吴磊
关键词: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理对照分析磁共振表现硬膜外肿瘤影像表现病理证实
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
2014年
目的探讨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n=5)和CT(n=4)表现。结果5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胸段椎管4例,腰段1例。均位于硬膜外间隙,沿椎管长轴生长并延及椎旁。其中脊髓背侧3例,可见环绕脊髓生长,呈钳;左后侧1例,右后侧1例,沿相邻椎间孔向外生长;梭形3例,哑铃形1例,1例一端尖锐,呈鼠尾。5例肿瘤MRIT2WI呈均匀高信号4例,不均匀稍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强化。相邻的骨侵蚀(n=5)和椎间的神经孔扩大(rt=4)多见。结论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有其特征性MRI、CT表现,有助于术前精确定位及初步诊断。
荣玉涛胡春峰徐凯程广军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椎管磁共振成像
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探讨
目的:目前认为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脊髓的不同部位,本文研究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病理...
伍苛夫
关键词: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研究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9例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病灶均位于胸段椎管,其中3例位于上胸段,6例位于下胸段,病灶均沿脊柱长轴生长;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仿。矢位显示病灶呈梭形或卵圆形附于椎管侧后壁,相应硬膜外间隙增宽,在病灶两端形成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的脂肪帽,呈"笔套样"改变,增强后病灶显著均匀强化,强化后的瘤体与高信号的脂肪帽分界不清,共同形成"双尾样"改变。冠位及轴位显示病灶沿相邻椎间孔"伪足样"向外生长,相应椎间孔轻度增宽,骨质轻度压迫吸收。结论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平面全方位观察有助于术前准确定位及诊断。
沈健毛新峰黄小燕何剑吴晓顾晓丽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硬膜外肿瘤磁共振成像

相关作者

张千
作品数:24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研究主题:抗病毒治疗 HBV 核苷类似物 多层螺旋CT HBV/HCV
沈健
作品数:78被引量:313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多层螺旋CT 三叉神经痛 淋巴瘤
毛新峰
作品数:56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病理对照分析 CT表现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吴晓
作品数:84被引量:405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脑胶质瘤 多层螺旋CT诊断 MRI
何剑
作品数:68被引量:337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CT表现 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