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0篇“ 次生演替“的相关文章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次生演替不同阶段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2024年
选取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内阔叶红松林次生演替序列中的天然枫桦次生林、次生阔叶林、次生针阔混交林以及原始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的一元和二元分布,分析林木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一元二元分布中,林分角尺度均呈现相对正态分布,在W=0.5时频率最高,4个阶段的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77、0.557、0.634、0.589,均以轻度聚集分布为主;并随着演替进行,聚集趋势上升,到原始阔叶红松林后聚集程度又下降;4个演替阶段林木之间呈现混交状态为极强混交,强度和极强度混交的比例依次为69.94%、70.08%、65.56%、63.64%,混交林木的比例随着演替序列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不同演替阶段的优势种空间分布来看,前5位优势树种呈集聚分布,树种混交程度都较高,但阳性先锋树种和耐阴树种林木的大小分化差异较大。可见,阔叶红松林4个演替阶段的变化说明演替前期林木的角尺度和混交度较大,后期尤其是原始阔叶红松林中聚集程度降低,随机分布比例上升,有利于群落长久稳定发展。
田珍王亚飞段文标王郅臻杨文陈立新
关键词:次生林演替空间结构
灌木干预下青海沙珠玉地区沙地次生演替与土壤的变化规律
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全球多地出现沙化现象,西北高寒地区更甚,栽种植被是高寒沙地恢复治理效果较好的一个措施。本研究选在青海省沙珠玉地区的青海省治沙实验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演替早期(10a,2013年种植),中期(3...
张润琳
关键词:次生演替土壤微生物
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磷组分及有效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次生演替是陆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途径,但土壤磷缺乏会对次生演替过程中的植物生长造成限制,因此深入理解次生演替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对解决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土壤磷循环和磷组分的基本概念及生态学意义的基础上,对次生演替过程中不同土壤磷组分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其磷有效性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发现在次生演替过程中,高活性的树脂磷(Resin-P)没有特定的变化规律;较高活性的碳酸氢钠无机磷和有机磷(NaHCO3-Pi和NaHCO3-Po)随演替逐渐增加,主要与凋落物归还、有机质积累和微生物群落变化有关;中等活性的氢氧化钠无机磷和有机磷(NaOH-Pi和NaOH-Po)在演替过程中无明显变化趋势,可能受到土壤pH值和矿物离子(如铁和铝)的影响;中等活性的原生矿物磷(Primary mineral P)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随着次生演替而降低.由于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组成等与土壤磷组分显著相关,为提高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磷有效性,应重点关注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的理化特性(例如土壤pH值、含水量和有机质)以及微生物群落(例如溶磷菌群落)的变化;同时,也应该关注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磷形态转化对磷有效性的影响;此外,还应加强对磷循环生物学机制的探究,为应对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生产力下降提供科学依据.
张卓婷陶然罗如熠周俊李子豪赵春章庞学勇
关键词:有效磷磷循环无机磷有机磷
退化人工云杉林次生演替阶段木本植物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以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退化人工云杉林次生演替阶段的群落为对象,揭示群落组成结构与生存状态,预测群落发展趋势。【方法】以样地代表多种资源的综合状态,基于群落调查数据,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的计测指标,计算优势种群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并分析种间总体联结性。【结果】结果表明:次生群落乔木层共有树种11种,人工云杉大量死亡,红桦、糙皮桦与岷江冷杉的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均远大于其他种,为该次生群落优势种;岷江冷杉在乔木、灌木层均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桦木在乔木层优势明显,但在灌木层不具优势;次生群落乔木层普遍存在生态位重叠,且重叠程度大于灌木层,灌木层出现了生态位分化。乔木、灌木层物种间总体均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结论】研究表明,该次生群落为桦木-岷江冷杉林群落,且群落处于正向演替中期-竞争平衡阶段,各种群的优势与生态位仍处于相互适应的变化中,群落结构尚不稳定。物种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无明确相关规律,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也无明确相关规律。生态位重叠反映着群落的稳定性,乔、灌木层共有种的优势程度与生态位宽度则反映物种的增长潜力,因此,该次生群落乔木层的稳定性大于灌木层,岷江冷杉种群具有进一步增长趋势,桦木种群更新受到限制,将逐渐被耐阴树种所取代。因此研究区次生林的经营应多为冷杉林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赵阳王若鉴李波王飞齐瑞陈学龙刘锦乾
关键词:人工云杉林优势种群生态位
次生演替理念下的福安莲池历史街区更新
2023年
该文以生态学次生演替理论作为基础,以福安莲池历史街区为实例,依据福安城市发展历史及文献资料,对福安莲池历史街区内的学宫遗址和莲池遗址进行研究,并以街区内日常生活和沿街业态为切入点,针对街区内更新改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更新的重点和难点,以期为福安莲池历史街区更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解决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探索出能使其长期稳定平衡的更新之路。
陈力林垚关瑞明
关键词:历史街区次生演替
阔叶红松林次生演替不同阶段土壤胶结物质分布特征及其对团聚体的影响
演替过程中,凋落物特征和根系分布会因上层植被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结构是土壤原生团聚体颗粒与颗粒之间的三维结构,因而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上层植被改变会导致团聚体胶结物质发生变化,从...
王亚飞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次生演替团聚体稳定性
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多营养级生物群落多样性格局及构建机制的演变
生物多样性格局与群落构建机制既是生态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也是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中亟需认识的关键应用问题。植被演替是正在进行中的动态群落构建过程。在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原生动物和线虫等在土壤食物网不同营养级中具有关键...
张欣玥
关键词:次生演替多样性
青海东部农业区退耕地次生演替植被特征及其生态过程
我国西北地区因水资源匾乏、风沙蔓延等因素水土流失甚为严重,退耕还林还草是防治水土流失的的重要治理模式,本研究选择在青海省互助县东山乡,对土豆(Solanum tuberosum L.)农田、蚕豆(Glycine max(...
冯雨露
关键词:退耕模式植物群落
黄土高原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衡量土壤结构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土壤的复杂性,关于长期植被演替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因素的研究尚存在争议。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天然次生植被演替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农田、草地、灌丛、先锋林和顶...
潘英杰
关键词:植被演替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微生物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碳循环中土壤呼吸对次生演替的响应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明热带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及其主要调控因素,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理化性质对土壤呼吸速率时间动态的影响,为精确评估热带森林恢复对土壤碳库变化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I-6400-09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仪对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演替前期的白背桐(Mallotus paniculatus)群落与演替后期的高檐蒲桃(Syzygium oblatum)群落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连续定位观测,结合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容重、pH及碳氮库各组分含量变化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研究区白背桐与高檐蒲桃群落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单峰型季节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湿季(6月),其中高檐蒲桃群落土壤呼吸速率[3.80~6.19μmol/(m^(2)·s)]显著高于白背桐群落[2.40~4.35μmol/(m^(2)·s)],但恢复前期土壤呼吸变幅(1.81倍)显著高于恢复后期(1.63倍);土壤呼吸速率随土壤温度和水分季节变化呈非线性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的趋势(P<0.01或P<0.05),其中,高檐蒲桃群落温度、水分对土壤呼吸的解释率分别为49.00%~65.30%、2.96%~53.00%,显著高于白背桐群落的6.40%~49.10%、2.48%~43.70%;两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均与碳库(总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氮库(硝态氮、全氮、铵态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0.05),并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易氧化碳、硝态氮、含水量对土壤呼吸变化的贡献最大,而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铵态氮及水解氮的影响次之。【结论】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次生演替显著促进了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时间动态主要受土壤微气候(如含水量)及土壤碳库(如易氧化碳)、氮库(如硝态氮)组分含量所调控。
赵爽王邵军杨波左倩倩曹乾斌王平张路路张昆凤樊宇翔
关键词:热带森林次生演替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碳库氮库

相关作者

王伯荪
作品数:165被引量:3,280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薇甘菊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森林群落
周先叶
作品数:41被引量:822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森林群落 次生演替 薇甘菊 黑石顶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刘玉成
作品数:85被引量:1,494H指数:2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常绿阔叶林 物种多样性 种群 植物区系 大头茶
宋永昌
作品数:135被引量:4,173H指数:39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常绿阔叶林 浙江天童 种群 次生演替 种群结构
阎恩荣
作品数:82被引量:996H指数:1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浙江天童 常绿阔叶林 木本植物 功能性状 物种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