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3 篇“ 正常大鼠 “的相关文章
叶酸修饰的斑蝥素/黄芩苷脂质体在正常 大鼠 与荷瘤大鼠 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差异研究 2025年 目的评价叶酸修饰的斑蝥素/黄芩苷脂质体(DSPE-PEG2k-folate-cantharidin&baicalin@lipsomes,FA-Can&Bai@Lips)在正常 大鼠 与荷瘤大鼠 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差异。方法以HepG2细胞悬液接种于大鼠 右侧腋下诱导荷瘤大鼠 模型,尾静脉注射FA-Can&Bai@Lips后采集不同给药时间点血浆与组织(心、肝、脾、肺、肾),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测定血浆及组织中斑蝥素和黄芩苷浓度,应用Phoenix WinNonlin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分析比较FA-Can&Bai@Lips在正常 机体状态与荷瘤状态下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差异。结果建立的同时测定斑蝥素与黄芩苷的UPLC-MS/MS方法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准确度与精密度、提取回收率与基质效应及稳定性等均符合生物样本检测要求。药动学参数表明,与正常 组大鼠 相比,荷瘤大鼠 体内斑蝥素与黄芩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t、AUC0-∞)、平均驻留时间(mean residence time,MRT0-t、MRT0-∞)均显著升高(P<0.05),分别增加了55.68%、72.50%、43.10%、45.95%和15.10%、42.54%、9.09%、10.53%;斑蝥素在荷瘤大鼠 体内半衰期(half-life,t1/2)缩短,但无显著性差异,而黄芩苷的t1/2显著延长(P<0.05),两者的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与清除率(clearance rate,CL)均明显降低。组织分布结果显示,斑蝥素与黄芩苷在荷瘤大鼠 肝脏中浓度明显高于正常 大鼠 ,其余组织药物浓度均显著低于正常 大鼠 。结论UPLC-MS/MS法分析速度快、简单、特异、灵敏,可用于大鼠 血浆及组织中斑蝥素与黄芩苷的测定,且证实荷瘤状态会对FA-Can&Bai@Lips的体内药动学及组织分布产生明显影响。 高昱 杨磊 金凯 肖望重 王璐 戴冰 鹿爱娟 黄莉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斑蝥素 黄芩苷 荷瘤大鼠 药动学 京大戟醋制前后对正常 大鼠 毒性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京大戟醋制前后对正常 大鼠 肝、胃、肠、肾毒性的差异。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 56只,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京大戟低、中、高剂量组和醋京大戟低、中、高剂量组。给药组大鼠 分别灌胃0.253 g/kg、0.506 g/kg、1.012 g/kg京大戟、醋京大戟粉末,空白组灌胃等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7天。考察给药后各组大鼠 各脏器的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中的肝肾功能指标及血清和组织中的氧化损伤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 肝、胃、肠病理切片可见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京大戟各剂量组的大鼠 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与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活性显著升高(P<0.01,P<0.05),肌酐(creatinine,CRE)与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活性略有升高;血清和肝、胃、肠组织中的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明显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与京大戟组比较,醋京大戟组的大鼠 肝、胃、肠组织损伤较轻,血清中AST、ALT活性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胃、肠组织中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和GSH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京大戟对正常 大鼠 肝、胃、肠毒性明显,对肾无明显损伤,醋制后毒性均下降,其毒性作用与氧化损伤相关。 邵霞 曹睿贞 姚芳 张丽 曹雨诞关键词:京大戟 醋制 正常大鼠 毒性 病理变化 肝肾功能 菊苣根水提物对正常 大鼠 糖脂尿酸代谢及肝肾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菊苣根水提物对正常 大鼠 糖、脂、尿酸代谢及肝肾安全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水灌胃),菊苣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10 mg/kg、5 mg/kg、2.5 mg/kg菊苣根水提物),别嘌醇组(20 mg/kg别嘌醇溶液),连续灌胃28 d,动态检测实验大鼠 血清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尿酸(SUA)、尿尿酸(UUA)、粪便尿酸(FUA)水平,并计算尿酸清除率(CUUA)及12 h尿尿酸排泄量;检测实验大鼠 血清中尿酸代谢相关酶,如黄嘌呤氧化酶(XOD)、腺苷脱氨酶(ADA)水平;检测肝肾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尿素氮(BUN)、肌酐(Cr),并计算肝脏指数及肾脏指数。结果:实验期间,相较于空白对照组,菊苣各给药组大鼠 糖、脂、尿酸代谢相关指标GLU、TC、TG、HDL-C、LDL-C、SUA、XOD、ADA、UUA、FUA水平、CUUA、12 h尿尿酸排泄量,以及肝肾安全相关指标GPT、GOT、BUN、Cr、肝脏指数及肾脏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菊苣根水提物不会影响正常 大鼠 糖、脂及尿酸代谢,且具有较好的肝肾安全性。 胥亦 王雨 刘泽宇 王雪 安笑叶 张冰关键词:正常大鼠 血清葡萄糖 尿酸代谢 基于UHPLC-Q-TOF-MS/MS的升麻素苷在正常 大鼠 和牙周炎模型大鼠 体内外代谢研究 2024年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MS)并结合多种数据后处理技术分析鉴定升麻素苷在正常 大鼠 及牙周炎模型大鼠 体内外代谢物,并比较代谢差异。方法收集正常 大鼠 和模型大鼠 新鲜粪便,探究升麻素苷在肠道菌孵育体系中的体外代谢轮廓。正常 及模型大鼠 ig升麻素苷(100 mg/kg)后,分别于不同时间收集血浆、尿液、粪便、胆汁样本,合并相同样本,经适当方法进行处理后,采用COSMOCORE C_(18)柱(150 mm×2.1 mm,2.6μm),以0.1%甲酸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正离子模式下采集各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同时以右美沙芬为内标,采用峰面积相对定量法评估不同生物样品中代谢物的相对含量。结果初步鉴定出正常 大鼠 中代谢产物25个(其中I相代谢产物21个、II相代谢产物4个),牙周炎模型大鼠 中代谢产物27个(其中I相代谢产物22个、II相代谢产物5个)。通过峰面积相对定量比较发现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及不同生物样本中各代谢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升麻素在各生物样品中的含量普遍较高。结论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同种化合物产生的代谢物种类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模型动物的代谢研究更符合临床实际用药。升麻素可能是其在体内发挥抗炎、抗菌作用的药效物质。 张婉婉 张子建 杨梦华 张洁茹 张旭 王伟然 王春英关键词:升麻素苷 牙周炎 I型胶原对正常 大鼠 伤口愈合作用的研究 2024年 研究I型胶原对正常 大鼠 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大鼠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实验组,各组6只,经消毒后于大鼠 背部用手术剪在左右两侧分别剪出2个直径为2.0 cm的深至筋膜的圆形创面,建立创伤模型,自身同体对照,左侧背部均为阴性对照,不加任何药物;观察组右侧背部给予b-FGF 干预,实验组右侧背部则Ⅰ型活性胶原蛋白修复,于不同时间点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分析大鼠 创面愈合速度及完全愈合时间。结果 与对照侧相比,观察组及实验组在第8d、10d、12d、14d、16d、18d 、20d创面愈合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右侧创面在第4d、10d、12d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右侧创面(P<0.05)。实验组与观察组相比,右侧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1)结论 I型胶原对正常 大鼠 的伤口愈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作用与b-FGF相当,在创面愈合的部分阶段效果更优。 徐基祥 刘雪苹 李晓云 吴建明 徐爱国关键词:伤口愈合 细胞生长因子 基于正常 大鼠 物质能量代谢的栀子不同炮制品寒热药性研究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通过检测栀子不同炮制品对正常 大鼠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水平的影响,以期阐明炒制引起栀子寒热药性变化的科学内涵。方法雄性SD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生栀子组、炒栀子组及焦栀子组。对照组大鼠 灌胃蒸馏水(1 mL·100 g^(-1)),生栀子组、炒栀子组及焦栀子组大鼠 分别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相应炮制品水提取物,连续给药9天。记录各组大鼠 给药期间体质量、肛温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 肝脏组织中物质能量代谢相关指标GCK、PFK、PK、Acetyl-CoA、PDH、CS、ICD、α-KGDHC、PYGL、GSK-3、ATGL、CCR、COX、ATPs、ADK、Na^(+)-K^(+)-ATP酶、ATP、ADP、NAD及NADH的含量。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AMPK/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生栀子极显著性降低大鼠 体质量、肛温、PK、PDH、Acetyl-CoA、CS、ICD、PYGL、GSK-3、ATGL、CCR、ATPs、ADK、Na^(+)-K^(+)-ATP酶、ATP、NAD^(+)、NADH、AMPK(P<0.01),显著性降低大鼠 GCK、PFK、α-KGDHC、COX、ADP水平(P<0.05),极显著升高大鼠 mTOR水平(P<0.01);炒栀子极显著性降低大鼠 体质量、肛温、PK、PDH、Acetyl-CoA、CS、ICD、PYGL、ATGL、ATPs、ADK、Na^(+)-K^(+)-ATP酶、ATP、NAD^(+)、NADH水平(P<0.01),显著性降低大鼠 PFK、α-KGDHC、GSK-3、COX、ADP及AMPK水平(P<0.05),极显著升高大鼠 mTOR水平(P<0.01);焦栀子极显著性降低大鼠 肛温、PK、Acetyl-CoA、CS、ICD、PYGL、ATGL、ATPs、ADK、NAD^(+)水平(P<0.01),显著降低大鼠 体质量、PDH、Na^(+)-K^(+)-ATP酶、ATP及NADH(P<0.05),极显著升高大鼠 mTOR水平(P<0.01)。与生栀子组相比,炒栀子极显著性升高大鼠 PK、PDH、Acetyl-CoA、ICD、ADK及NADH水平(P<0.01),显著性升高大鼠 PDH水平(P<0.05);焦栀子极显著性升高大鼠 PK、PDH、Acetyl-CoA、CS、ICD、ADK、Na^(+)-K^(+)-ATP酶、NAD^(+)及NADH水平(P<0.01),显著性升高大鼠 GSK-3、ATPs及AMPK水平(P<0.05)。与炒栀子组相比,焦栀子可极显著性 李淑静 曾梦楠 张钦钦 王茹 李红伟 李红伟 李凯 郑晓珂 曹彦刚 冯卫生关键词:焦栀子 寒热药性 基于正常 大鼠 肠道微生物差异探讨不同药性淡豆豉药食两用的生物效应 2024年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药性辅料发酵制备而成的淡豆豉对正常 大鼠 肠道微生物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 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生大豆组、未添加辅料发酵组和添加辅料发酵组(Ⅰ组:青蒿+桑叶;Ⅱ组:麻黄+紫苏叶;Ⅲ组:清瘟解毒汤+青蒿)。给予生大豆或淡豆豉不同提取物6周后,取大鼠 盲肠内容物,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观察各组大鼠 肠道菌群变化;采用PICRUSt预测法分析各组的微生物功能差异。结果:与生大豆相比,食用淡豆豉能够增加大鼠 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未添加辅料发酵的淡豆豉相比,食用添加不同药性辅料发酵的淡豆豉能够减少大鼠 肠道微生物的物种组成、降低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Ruminococcaceae_UCG_005的相对丰度。各添加辅料发酵组之间比较,添加温性辅料组较其他2组乳酸杆菌属和Ruminococcaceae_UCG_005的相对丰度降低;添加寒、凉辅料组的门、属水平变化具有相似性。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结果表明,寒性辅料发酵组大鼠 肠道菌群在循环系统等功能类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温性辅料发酵组肠道菌群在化学结构转换图、转运等功能类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凉性辅料发酵组肠道菌群在化学结构转换图、循环系统等功能类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并与糖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转运和分解代谢密切相关。结论:淡豆豉药食两用具有客观生物学基础。饮食保健方面,淡豆豉能够适度增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起到一定的疾病预防作用;药物治疗方面,淡豆豉有助于降低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概率,不同药性辅料制备的淡豆豉在防治炎症疾病、神经性疾病和代谢类疾病方面存在不同的优势。 张琳 付予劼 白莹 袁继巧 王满元关键词:淡豆豉 盲肠内容物 药食两用 云南元江诺丽果汁对正常 大鼠 血压与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 2024年 为了探究云南元江诺丽果汁与其他种类诺丽果汁对正常 大鼠 血压与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以正常 大鼠 和糖尿病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试验前后正常 大鼠 血压和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变化。正常 大鼠 麻醉后经十二指肠灌注药或果汁,采用直接测压法测定血压,读取试验前后的血压值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分别给予造模成功的小鼠相对应的药物或果汁,每日给药或果汁1次,连续给药或果汁9 d,并在第10天采集小鼠血液测定其空腹血糖数值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分析大鼠 血压发现,云南元江高剂量组在注射云南元江诺丽果汁前后血压值无显著差异;中剂量组在注射90 min前后血压值差异极显著;低剂量组在注射240 min前后血压值差异显著;中剂量组降血压效果最佳。分析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发现,注射云南元江诺丽果汁的低、中、高3个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糖,且低剂量组的降血糖效果最佳;大溪地诺丽果汁降糖率为0.00%。云南元江诺丽果汁具有降血糖和降血压的双重功效,且低剂量组降血糖的效果最显著;诺丽由美国夏威夷引种至云南西双版纳和元江,对其降血糖的功效并无显著影响。 杜鹏鹏 王建昭 蓝增全 王灿 吴田关键词:辅助药物 miR-145-5p在正常 大鼠 与2型糖尿病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表达比较 2023年 背景糖尿病会导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降低,miRNA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miR-145-5p对细胞成骨成软骨分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miR-145-5p对糖尿病源BM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比较正常 大鼠 与2型糖尿病大鼠 BMMSCs成骨分化能力,初步探讨在成骨分化中miR-145-5p及其靶基因SEMA3A和Wnt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差异。方法12只GK大鼠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 模型,12只Wistar大鼠 常规饲养作为对照组。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 股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正常 大鼠 和2型糖尿病大鼠 BMMSCs(分别对应WT-BMMSCs和GK-BMMSCs);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晶紫染色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碱性磷酸酶染色及半定量分析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基质形成;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相关标志物、miRNA-145-5p、SEMA3A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干细胞培养4~9 d时,GKBMMSCs的增殖水平低于WT-BMMS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 d时,其集落形成率显著低于WT-BMMSCs(P<0.01);成骨诱导7 d时,GK-BMMSCs碱性磷酸酶活性(P<0.001)、成骨相关标志物碱性磷酸酶基因(P<0.01)和蛋白(P<0.001)表达、骨钙素基因(P<0.001)和蛋白(P<0.001)表达均显著低于WT-BMMSCs,1型胶原蛋白(P<0.01)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WT-BMMSCs,而Runt相关转录因子2(P<0.00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WT-BMMSCs。在WT-BMMSCs成骨分化中,miR-145-5p表达下调,SEMA3A表达上调,而在GK-BMMSCs成骨分化中,miR-145-5p和SEMA3A表达均上调,β-catenin(P<0.001)在GK-BMMSCs中的表达显著降低。成骨诱导21 d时,WT-BMMSCs矿化基质染色较深。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 BMMSCs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及成骨分化能力降低,推测在正常 大鼠 BMMSCs成骨分化中miR-145-5p起抑制作用,在2型糖尿病大鼠 BMMSCs成骨分化中miR-145-5p起促进作用。 戴雅文 鄂玲玲 郑颖 马小草 张戎 时权 刘洪臣关键词:2型糖尿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海藻与碘化钾对甲功正常 大鼠 碘脱逸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前期的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将主要探讨海藻与碘化钾对甲功正常 大鼠 碘脱逸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 对照组(NC)48只,碘化钾组(IG)60只,海藻组(SG)60只,海藻甘草组(SLG)10只。NC每日灌服2 mL双蒸水,连续2周;IG每天灌胃浓度为0.45 mg/mL的碘化钾溶液2 mL,连续两周;SG每天灌胃海藻颗粒溶液2 mL,连续2周。SLG在灌胃2周海藻颗粒溶液后,改为海藻:甘草为5∶1的配伍比例再继续灌胃1周。在未给予处理因素的前24 h(0 d),灌胃后的12 h、1、2、3、7、14、21 d,每组分别取材8只大鼠 。ICP-MS法测各组大鼠 血碘浓度水平,western-blot法测甲状腺NIS蛋白表达量。结果与IG各时间点相比,SG除第1天血清碘水平高于IG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血清碘水平均低于IG(P<0.05)。SG各时间点血清碘水平比较,SG2 d与SG 14 d无统计学意义(P>0.05);SG 3 d与SG 14 d、SLG 21 d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SG组各时间点血清碘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G各时间点血清碘水平比较如下:SG 1 d>SG 7 d>SG 3 d>SG 21 d>SG 14 d>SG2 d>SG 0 d。IG各时间点血清碘水平比较,IG1 d与IG14 d无统计学意义(P>0.05),IG 2 d、IG 3 d、IG 7 d血清碘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IG其余各时间点血清碘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各时间点血清碘水平比较如下:IG 2 d>IG 3 d>IG 7 d>IG 14 d>IG 1 d>IG 0 d。与IG各时间点相比,SG药物干预后的各时间点NIS蛋白水平均低于IG(P<0.05)。NC 3 d与IG 3 d无统计学意义(P>0.05);NC 14 d与IG 14 d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后NIS蛋白表达水平具体如下:12 h:IG>NC>SG;1 d:IG>SG>NC;2 d:NC>IG>SG;3 d:NC>SG>IG;7 d:IG>NC>SG;14 d:IG>NC>SG;SLG 21 d>SG 14 d。结论与碘化钾相比,海藻在甲功正常 大鼠 机体不易出现碘脱逸;海藻与甘草5∶1配伍应用可提高甲功正常 大鼠 机体NIS蛋白的表达量。 禹姗姗 高天舒关键词:钠碘转运体 海藻 WISTAR大鼠
相关作者
刘庆莹 作品数:128 被引量:339 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马桑内酯 星形胶质细胞 癫痫 致痫大鼠 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 王如兴 作品数:311 被引量:773 H指数:12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心室肌细胞 电导 朱长庚 作品数:234 被引量:802 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马桑内酯 癫痫 致痫大鼠 谷氨酸 星形胶质细胞 王伟 作品数:4,116 被引量:17,412 H指数:3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星形胶质细胞 海拔 细胞周期 冠心病 儿童 付立波 作品数:59 被引量:164 H指数:8 供职机构:长春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镇痛 腺苷 鸣禽 镇痛作用 正常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