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08篇“ 武侠小说“的相关文章
- 学写武侠小说的千层套路
- 2024年
- 你心中是否也有一个江湖世界?你是否也幻想写出江湖的刀光剑影?如果你说“是”,不要犹豫,跟着我的步伐,一起来学习武侠小说的千层套路,创作属于自己的江湖世界吧!
- 关键词:武侠小说江湖套路
- 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现代意义
- 2024年
- 伴随着2024年金百年诞辰,一股“金色旋风”在春天席卷,从大江南北到海峡两岸,从金庸出生地、家乡嘉兴海宁刷屏全网的金庸百年纪念研讨会和纪念展,到他仙逝之地举办的全港6个月系列纪念活动,还有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高规格纪念活动,以及中国台湾正积极筹备的下半年十月份将在台北举行的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些纪念活动,其规模和参与人数可以说是对一个在当代仅诞辰百年且已过世五年的杰出华人的最高待遇。如果从自发性、普遍性角度来说,作为文学家的金庸受到读者如此礼敬甚至堪称前无古人!关于金庸的武侠小说的思想性、艺术性等等,讨论颇多,评论多多,早有追赶“红学”态势的“金学”,已经帮助金庸武侠小说确立了无可撼动的地位。
- 刘国辉
- 关键词:武侠小说金庸金学
- 夹在语文书里的武侠小说
- 2024年
- 一袭青衣古剑,一蓑烟雨人生,策马扬鞭,笑傲江湖——随着各式武侠剧的热播,校园里顺势掀起一阵狂热的武侠风,各种大侠层出不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各式门派横空出世,组织人手修炼武学。
- 肖良琛
- 关键词:笑傲江湖武侠剧武侠小说青衣
- 影视剧改编与金庸武侠小说的“再经典化”
- 2024年
- 从一部普通文学作品的诞生到文学史上被认可的经典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经典化。文学经典建构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除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可阐释的空间外,特定时期读者的期待视野、发现人(又可称为“赞助人”)、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以及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观念,都是影响文学作品经典化的内外部要素(1)。如果说作为通俗文学的金庸武侠小说经历了从报刊连载到后来的十年修改,提升了作品艺术品格,使其最终得到学界关注肯定,并被精英文化认可的过程是精英经典化的过程。金庸小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崛起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步步构建出以金庸小说为主体的武侠IP帝国的过程,则可被视为金庸武侠小说在大众传播时代“再经典”的大众经典化过程。
- 黄晓燕
- 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金庸小说通俗文学艺术品格精英文化
- 2023中国年选系列 2023年中国武侠小说精选
- 2023年度华语武侠类原创文学的年度盛宴。中国武侠文学年度收获的一本全读。全书精选了本年度具有代表性的武侠小说多篇,以侠为本,以武为干,尽可能将江湖的斗争、人性的曲折放到寥寥数万字的篇幅中,勾勒出一幅五味杂陈的江湖百态图...
- 傲月寒
- 金庸武侠小说的变调——论《连城诀》的解构和颠覆意义
- 2024年
- 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连城诀》就是其中的转折点,在《连城诀》中出现了前期小说中没有的三点变化:一是颠覆儒家伦理纲常,解构儒家礼制基础,解构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人伦价值和存在意义;二是小说主人公开始消解“为国为民”的伟大和崇高,逐渐回归个人和生活;三是寓言书写意味逐渐增强,象征色彩和隐喻特征越来越明显,同时有意淡化小说的历史背景也是重要特点,是寓言书写的重要表现之一。
- 李亚威
- 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变调《连城诀》解构
- 副文本视域下中国武侠小说“走出去”——以《射雕英雄传》为例
- 2024年
-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和深入,翻译研究的重点明显地从外国文学中译转向了中国文学外译,但多聚焦于译者对文本操控的不同策略以及译本的读者接受,鲜有从副文本视角探讨文学外译作品。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最初用于对文学作品的阐释,其对于翻译研究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以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英译本为例,探讨副文本对译者的翻译意图、翻译策略的选择、历史背景知识介绍、促进读者接受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揭示副文本助推中国武侠小说“走出去”的途径。
- 李慧芳
- 关键词:武侠小说副文本翻译《射雕英雄传》
- 从梁羽生到金庸:新派武侠小说现代精神之肇始与造极
- 2024年
- 通过梳理研究梁羽生、金庸的代表作品,提炼出新派武侠小说的现代精神:主人公往往侠与士合一,文与武兼备;注重人物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与人性光辉的书写;主题蕴含谱系溯源、身份谜题与哲学终极之问。探讨了“金梁”二人在新派武侠小说创作中的贡献和地位:梁羽生开创和确立了“新武侠”文学典范;金庸融汇更为丰富的现代精神和文学手法,实现了武侠小说的现代化转换。分析了新派武侠小说的现实意义:作为曾经的通俗文学类型之一,武侠小说或许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武侠小说尤其是“新武侠”的文学精神、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审美意蕴,必将对中国文学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张宁
- 关键词:新武侠个体生命意识
-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武侠话语分析——以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为例
- 2024年
- 生态语言学是当今世界比较流行的一个交叉学科研究,借鉴生态学与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而形成的研究范式,主要聚焦于研究语言与生态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的学科体系。目前,对生态语言学进行研究,学界公认的有两种研究范式和途径:一是将“生态”定义为言语社区生态,也就是所谓的“豪根”模式,也称为“机构生态语言学”,即生态语言学的隐喻模式;另外一种当今学界主流的研究研究模式当属韩礼德模式,韩礼德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他开创的学科范式,也称“系统生态语言学”,它关涉的是生态语言学的非隐喻模式,聚焦于话语的词汇语法以及小句层面,揭示话语背后的生态取向,研究语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本文聚焦于非隐喻模式下的生态语言学,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金庸武侠小说进行生态话语分析,试图挖掘隐藏在武侠小说的语言生态特征,从而为之后的学者进行武侠话语分析提供一定的框架和思路参考。
- 贺明洋
-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话语分析生态行为
- 亲密关系的公共性——论金庸武侠小说中情感叙事的主导性及其意义建构
- 2024年
- “武”“侠”“情”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三大要素,其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矛盾之张力。在金庸小说中,“情”不再是被武侠文类“挪用”的次要因素,而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情感主导人物武功的创造与发挥,促成侠客身与心沟通,关于“比武”的叙事中亦充溢着情感的流变,形成“情”与“武”互动的新模式;私密情感作为个人主体性的象征,使“侠义”对自我的抹杀及其作为虚构秩序的固有局限性得以暴露,侠客因此放弃对江湖空间的闯荡,转而隐匿于不可见的自我世界。亲密关系与情感叙事作为建构社会秩序和定义个人身份的基础,在金庸小说的文本内部遮蔽甚至消解了关于“侠义”的公共话语,构成其反武侠面相与现代性特质;同时折射出香港地区华语语系文学对“身份危机与认同”这一主题的反映与再生产。
- 余冰清
- 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情感研究情感叙事公共话语
相关作者
- 韩云波

- 作品数:99被引量:618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武侠小说 大陆新武侠 武侠 金庸 金庸小说
- 袁良骏

- 作品数:108被引量:20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武侠小说 金庸 侠义小说 通俗文学 小说
- 王立

- 作品数:489被引量:75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母题 主题学 佛经故事 《聊斋志异》 复仇主题
- 赵言领

- 作品数:18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衢州学院
- 研究主题:武侠小说 侠文化 金庸小说 通俗小说 儒侠
- 田智祥

- 作品数:25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菏泽学院
- 研究主题:宗白华 金庸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 美学 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