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75 篇“ 毒代动力学 “的相关文章
毒 代 动力学 本书涉及药物理化性质用于毒 物代 谢动力学 研究;毒 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毒 代 动力学 模型;毒 代 动力学 与GLP;体外研究方法;试验设计;生物样品的采集程序;制备与分析;特殊药物的毒 代 谢动力学 考虑;代 谢组学;蛋白质组学... 张双庆关键词:动力学 代谢 毒物 虫螨腈毒 代 动力学 及毒 理学研究进展 2024年 虫螨腈作为一种日益广泛应用的新合成农药,使用过程中人体暴露机会逐渐增加,中毒 病例日益增多,目前虫螨腈的毒 代 动力学 与毒 理学仍未十分明确,自20世纪90年代 开始,相关研究逐渐开展,动物实验显示了虫螨腈的吸收、分布、排泄、代 谢等毒 代 动力学 过程。毒 理学研究表明,氧化磷酸化解耦联效应是虫螨腈的基本毒 性,人和其他动物虫螨腈中毒 可出现神经、心脏、骨骼肌、基因、生殖与发育、肾脏、脾脏、血液系统等相关毒 性。现结合既往动物实验、人源细胞系实验、临床病例、人类尸检等资料,对虫螨腈的毒 代 动力学 与毒 理学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强化临床对虫螨腈中毒 的关注,并为虫螨腈中毒 的救治提供参考。 张洪鑫 马泽军 宫玉 孟娜 肖浩 刘亮 吕宝谱 高恒波 田英平关键词:虫螨腈 毒代动力学 毒理学 乌头属中药的毒 性及毒 代 动力学 研究进展 2024年 包括草乌、川乌、附子等在内的乌头属中药因其药理作用独特、药理活性显著,长期以来被用作治疗疾病的药物,或者作为一些新药开发设计的出发点,因此,乌头属中药应用广泛,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尽管乌头属中药的药效显著,有难以替代 的疗效,但其具有的毒 性作用依旧不容忽视,对其的临床使用使得医、患担心,因此人们长期以来都在尽力研究乌头安全使用的方法和手段,致力于挖掘运用中药乌头独特的药理活性的同时,也在深入研究预防乌头属植物中毒 的手段。毒 代 动力学 的研究是评估药物药效、毒 性作用、药物安全性评估及中毒 推断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以解释药物暴露毒 性实验结果和预测人用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方法之一。因此,综述了中药乌头的毒 性和毒 代 动力学 研究方法,以期为乌头属中药的增效减毒 的研究,如降低心脏毒 性,保留其抗风湿性关节炎等药理活性,安全使用和中毒 法医相关推断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乌头属植物的使用前景进行展望。 张珊 杨涵 陈顺琴 王爱民 朱发泽 刘玉波 罗鹏关键词:乌头 毒代动力学 有毒植物 生物碱 α-鹅膏蕈碱在大鼠体内的毒 代 动力学 与组织分布特征 2024年 目的研究α-鹅膏蕈碱在大鼠体内的毒 代 动力学 和组织分布特征。方法SD大鼠ip给予α-鹅膏蕈碱(1.5 mg·kg^(-1)),于给药前和给药后5,10,20,30和45 min及1,1.5,2.5,4和8 h分别采集尾静脉血,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血液中α-鹅膏蕈碱的浓度,应用DAS 2.0药动学软件,以非房室模型法计算统计矩参数,绘制浓度-时间曲线,拟合毒 代 动力学 参数。依据毒 代 动力学 结果,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给药15和40 min及2.5 h后处死,采集心、肝、脾、肺、肾、全脑、小肠、胃壁和睾丸9种组织样本及左心室动脉血,LC-MS/MS法测定α-鹅膏蕈碱浓度。结果大鼠ip给予α-鹅膏蕈碱后,全血峰浓度(C_(max))为(633±121)μg·L^(-1),消除半衰期(T1/2)为(0.72±0.37)h,达峰时间(T_(max))为(0.52±0.16)h,体内总清除率(CLz)为(1.62±0.26)L·h·kg^(-1),曲线下面积(AUC_(0-t))为(946±183)μg·h·L^(-1),平均滞留时间(MRT0-t)为(1.18±0.17)h,表观分布容积(Vz)为(1.65±0.86)L·kg^(-1)。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α-鹅膏蕈碱在SD大鼠体内广泛分布,肾中浓度最高,其次是肺、小肠、胃壁、左心室动脉血和肝,心、脾和睾丸等中含量较低,脑中含量极低。α-鹅膏蕈碱吸收消除快,在各组织中15 min即可检出,40 min达峰,2.5 h后浓度低于15 min。结论ip给予α-鹅膏蕈碱在SD大鼠体内吸收消除快,给药后约0.52 h血药浓度达峰值,4 h后不能检出;α-鹅膏蕈碱主要分布在肾,其次为血流丰富的组织及代 谢器官,如肺、小肠、胃壁、左心室动脉血和肝等,在心、脾和睾丸等组织含量较低,脑组织含量极低。推测其血脑屏障透过率低,对肾可能具有毒 性靶向作用。 卢玉梅 付旭宪 罗芳 朱恩槿 熊根 赵金阳 付廷昊 聂胜洁 王蕊 李树华关键词:毒代动力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食品污染物3-氯-1,2-丙二醇的来源、毒 代 动力学 及毒 性研究进展 2024年 氯丙醇类化合物的污染和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作为氯丙醇类食品污染物中最常见的代 表,在酱油、植物油、婴幼儿配方奶粉、谷物食品、咖啡等多种食品中广泛存在,所以其摄入很难避免。摄入的3-MCPD经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从而造成健康风险。3-MCPD暴露可诱发机体产生肾毒 性、肝毒 性、生殖毒 性、神经毒 性、免疫毒 性、致癌性等,但其致毒 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研究清楚,其中关于3-MCPD诱导的肾毒 性和生殖毒 性方面研究最为广泛。该文从3-MCPD的理化性质、来源、毒 代 动力学 、毒 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了3-MCPD的毒 性及其机制,以期为3-MCPD的毒 性研究和控制提供依据,并为防控氯丙醇类化合物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晋程妮 郭辛茹 张鹏飞 闫帅帅 徐建国关键词:3-氯-1,2-丙二醇 食品污染物 毒代动力学 毒性 斑马鱼OBS的生物富集毒 代 动力学 模型构建及其拟合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斑马鱼OBS的生物富集毒 代 动力学 模型构建及其拟合方法,通过鱼中的鳃和表皮吸收水中的溶解态外源物质,且生物浓缩的程度可以应用生物浓缩因子来描述,并建立起方程得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斑马鱼中快速准确测定O... 邹义龙海洋哺乳动物体内新污染物生理毒 代 动力学 模型研究进展 2024年 新污染物治理是国家重大需求,海洋是新污染物重要的汇。新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后,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尤其对食物链顶端的海洋哺乳动物存在较大风险。生理毒 代 动力学 (physiologically based toxicokinetic,PBTK)模型可以关联新污染物环境浓度与生物体内浓度,定量描述新污染物在海洋哺乳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排泄(ADME)过程,预测靶器官中新污染物的积累趋势,有助于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本文概述了PBTK模型的构建方法和海洋哺乳动物体内新污染物PBTK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PBTK模型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解怀君 闫振辉 田甲申 杜静 刘昱宏关键词:海洋哺乳动物 生物积累 氟诺哌齐对新西兰家兔胚胎-胎仔发育毒 性及毒 代 动力学 2024年 目的研究氟诺哌齐(fronopezil)对新西兰家兔胚胎-胎仔发育的影响及其伴随毒 代 动力学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妊娠顺序将孕兔分为溶媒(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聚乙二醇400水溶液)对照组、环磷酰胺(18 mg·kg^(-1),阳性对照)组及氟诺哌齐3.6,9.0和22.5 mg·kg^(-1)组。溶媒对照组和氟诺哌齐组于妊娠第6~18天(GD6-18)ig给药,环磷酰胺组于GD6-20 ig给药。GD_(28)处死孕兔,检测胚胎-胎仔发育,ELISA检测GD5,GD_(18)和GD_(28)孕兔血清中性激素水平,首末次给药前后采血进行伴随毒 代 动力学 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胎仔、胎盘和羊水中的药物浓度。结果氟诺哌齐3.6,9.0和22.5 mg·kg^(-1)对孕兔的体重、增重、摄食量和妊娠结局及胎仔的外观、内脏、骨骼和体格生长发育均未见明显影响;仅在GD_(18)或GD_(28)各剂量组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有一定程度波动。伴随毒 代 动力学 研究结果表明,氟诺哌齐可通过胎盘屏障,但在孕兔和胎仔体内无明显蓄积;环磷酰胺组胎仔体重、顶臀长和连胎子宫重均低于溶媒对照组(P<0.01),外观和骨骼均出现畸形。结论氟诺哌齐对新西兰家兔胚胎-胎仔发育毒 性的未见有害作用剂量为22.5 mg·kg^(-1),为药效起效剂量的125倍,该剂量下GD_(18)血药峰浓度为1093μg·L^(-1),药时曲线下面积为6650μg·h·L^(-1)。 毛闪闪 李芳 蔡桂红 朱云凯 许旭 崔艳君 周文 曹敏 周莉关键词:家兔 生殖毒性 SD大鼠灌胃ZRG毒 代 动力学 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SD大鼠血浆中芍药苷和阿魏酸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LC-MS/MS),并用于毒 代 动力学 研究。材料和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0.1%甲... 王琴霞 崇立明 陈丽芬 许丽 郭隽 孙祖越关键词:阿魏酸 芍药苷 毒代动力学 SD大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铅对砷的毒 性效应及毒 代 动力学 过程的影响 2023年 为探究铅对砷的毒 性效应的影响及其原因,本研究选用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开展了毒 理实验,以评价砷和铅的复合毒 性效应,分析斑马鱼体内重金属残留量,并采用一级一室动力学 模型模拟了砷的毒 代 动力学 过程.毒 理实验结果表明,铅对斑马鱼未产生明显致死效应,砷对斑马鱼的致死效应随暴露时间增长显著增强,而铅的共存能够显著降低砷对斑马鱼的致死性,砷和铅对斑马鱼的致死性呈现出拮抗效应.毒 代 动力学 结果表明,铅的存在显著加快了斑马鱼对砷的消除速率并减弱了吸收速率,可降低斑马鱼对砷的富集能力,从而削弱了砷对斑马鱼的毒 性效应.本研究揭示了砷和铅对斑马鱼的拮抗效应并从污染物毒 代 动力学 的角度解释了复合毒 性形成原因,充实了重金属的复合毒 性效应基础数据,可提高重金属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陈鑫 左俊丽 栾宁 崔文文 张惠贤 姚晶晶 严伟关键词:砷 铅 毒性效应 毒代动力学 斑马鱼
相关作者
孟祥 作品数:40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毒代动力学 实验动物 生殖毒性 生殖 SD大鼠 关勇彪 作品数:78 被引量:133 H指数:6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非人灵长类动物 毒代动力学 留置管 毒性试验 毒物动力学 孔琦 作品数:25 被引量:36 H指数: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毒代动力学 LC-MS/MS 毒性试验 重复给药 BEAGLE犬 孙祖越 作品数:398 被引量:783 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生育调节药物毒理检测中心 研究主题:生殖毒性 药物 前列腺增生 BEAGLE犬 实验动物 江振洲 作品数:237 被引量:1,135 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研究主题:雷公藤甲素 肝毒性 肝损伤 良性前列腺增生 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