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7篇“ 民主转型“的相关文章
- 华人社团参政实践与马来西亚民主转型探析
- 2024年
- 作为公民社会组织的重要力量,华人社团是多元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在推动马来西亚民主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世纪80年代,在马来西亚单一化族群政策的影响下,面对族群利益边缘化、华基政党代表功能的缺失、华教运动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斗争遭遇瓶颈的现实,华团内部的精英人士基于民权、多元、自由的民主观念建构了民族抗争框架,通过“三结合”、《华团宣言》、“两线制”等体制内的参政方式与国家力量抗衡。21世纪后,马来西亚政治生态的转变和民主改革运动释放出新的政治能量,为经历十年低潮与调整的华团探寻组织在国家转型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提供了契机。这一时期,华团主要采取社会运动、公民教育和监督政府等自下而上的制度外路径,推动国家实现民主转型。当前,马来西亚土著保守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不断上升,以华团为代表的公民社会组织要推动国家巩固和发展更成熟、理性、负责任的民主内涵,必须要有独立自主的空间,在明确国家与社会之间界限的同时,扮演社会监督与制衡权力的角色。
- 黄思婷
- 关键词:华人社团民主转型政治参与
- 缅甸民主转型期间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动因、特征与影响(2011-2020)
- 2024年
- 2011年以来,缅甸启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转型进程,历经联邦巩固与发展党政府和全国民主联盟政府两个时期。期间,缅甸的外交政策经历了重大转变,从新军人政府时期的“亲密友华”逐渐转向“大国平衡”。外交政策的转变意味着缅甸有意平衡各大国在缅影响,与所有大国保持友好关系,并强调地区合作与和平共处。缅甸外交转变也是对西方取消制裁后新国际环境的回应。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缅甸民主化转型期间实施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揭示缅甸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动机、特征与影响。实质上,缅甸大国平衡外交是向传统中立政策的回归,在民主化转型时期缅甸并未成为美国、印度、日本等大国的盟友,对华友好仍然是缅甸外交政策的主基调。大国平衡政策不仅是缅甸政府为捍卫国家利益做出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对国际形势变迁的因应。
- 杨芳芳
- 关键词:民主转型
- 民主转型后的智利政党格局变化原因及特点探析
- 刘青
- 民主转型中的印度尼西亚国家创新系统:一个空间生产系统论的研究视角
- 2024年
- 从空间生产视角来看,创新系统是指向于知识与技术扩散的空间生产网络。20世纪末21世纪初印度尼西亚步入民主转型发展阶段。通过对民主转型中的印度尼西亚国家创新系统进行空间生产系统分析可以发现:政治权力作为系统动力,遵循压力—回应的系统逻辑,总体呈现层次性、整体性、不对称性、分散性的系统特征,以及中心—离散型的系统结构。印度尼西亚国家创新系统的空间生产研究揭示了该国科技创新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要素之间的耦合性关联。
- 王巍
- 关键词:国家创新系统系统论结构特征
- 吉尔吉斯斯坦的民主转型研究
- 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讲,政体是由国家国体所决定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点,并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理论分析范式的应用无法解决问题,在吉国的民主转型中,与宪法的颁布、政体的更替相交叉,导致政治危机爆发。经历...
- TOLEUOVA FARIZA
- 关键词:民主转型政治制度
- 马来西亚民主转型背景下的华人社会运动研究
- 2023年
- 新世纪后,由“安华事件”引发的改革运动在马来西亚掀起了连串政治风潮,为华人社会抗争力量带来难得的政治机遇,社会运动与政党、非政府组织在体制外互相结合互动,成为抗衡国家的重要民间力量。社会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与政治制度的开放程度、执政精英内部权力的变化以及制度外力量的互动结盟等政治机会机构密切相关。在民主转型背景下,华社抗争力量重拾活力,积极发起和参与各类社会运动,在捍卫族群利益的同时与其他族群构建跨族群联盟,抗争目标和议题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社会运动和政治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当前,马来西亚政治秩序处于变动之中,在政党分裂、族群关系紧张的政治生态下,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运动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更多挑战。如何在政局风云变幻的环境下,通过恰当的策略选择创造和发展政治机遇,重建与国家的关系是政治行动者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 黄思婷
- 关键词:民主转型
- 外部冲击、族群地理与选举更替——当代非洲民主转型的政治经济学被引量:1
- 2023年
- 在冷战结束后采用竞争性选举制度的非洲国家中,一些发生了选举更替,另一些则没有。既有研究通常从执政党的角度分析选举更替不发生的原因,但从反对党的角度来分析选举更替发生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不足。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对非洲的冲击造成了当地国家社会权力关系的变化,政权对社会经济领域的支配能力受到削弱,形成了导致选举更替发生的结构性条件。当一国中处于政权非主导地位的族群控制一定规模的经济作物产业时,反对党组建跨族群政治联盟的经济资源就会较为充分,选举更替则容易发生,政府主导权就会在族群间发生转移。当一国中存在强势社会权威且它们在出口产业中的利益因结构调整而遭受损失,那么选举更替也容易发生,但主导族群会维持不变。通过对肯尼亚、加纳、塞内加尔、赞比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和喀麦隆七个国家进行案例比较以及个案内的过程追踪分析,上述论点得到了验证。这为分析冷战后非洲相关国家的民主转型提供了新的因果机制解释。
- 魏翊
- 关键词:非洲政治民主转型政党政治
- 第三波民主转型后的东南亚威权主义回潮分析 ——以缅甸、泰国、马来西亚为例
- 王文佳
- 回应与超越:中国近代国家民主转型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新路
- 2022年
- 在中国近代国家民主转型过程中,民初宪政国家建构催造出了议会政治,但很快就失败了.随后中国国民党领导的训政政治代之而起,但最终也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党领导国家政治,立足本国国情与实际,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之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植于“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带领人民创造和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新路.由原始的历史走向反思的历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从历史启示中探索中国近代国家民主转型失败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主导驱动国家民主建设的历史事实与经验,有助于把握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
- 纪亚光杨步青
- 关键词:民主转型政党
- 西方民主转型的历史与逻辑——以罗伯特·达尔的民主转型理论为例的考察被引量:1
- 2022年
- 根据西方民主发展的历史与逻辑,达尔提出了民主转型三次浪潮的理论,包括了古代的城邦民主、现代民族国家的民主和当代全球化的民主,是人类政治实践在时间演进和空间拓展上变化的结果.一方面,民主的程序规定、参与渠道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人们的公民资格和自由权利、文化多样性也发生了变化.古代的城邦民主在公民资格上表现出排它性,在文化上保持了一致性,体现为直接民主,更倾向政治自由.现代民族国家的民主则倾向于包容的公民资格,在文化上表现为多样性,体现为代议制民主,更倾向于保护个人自由.当代的全球化民主强调以国家为个体,在文化上更加多元、在公民资格上更加包容,表现出国际组织民主化的趋势,越来越强调超越民族国家的自由.民主化转型展现了人类追求民主的大趋势,也体现了民主的多样性.
- 牟硕
- 关键词:民主民主化民族国家
相关作者
- 马群

- 作品数:6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民主转型 经济发展 可持续性 民主 政治发展
- 包刚升

- 作品数:43被引量:213H指数: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研究主题:民主 民主政体 政治制度 民主转型 政治
- 丁岭杰

- 作品数:27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省委党校
- 研究主题:民主 权利 民主化 民族整合 人权
- 田野

- 作品数:87被引量:60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研究主题:交易成本 民粹主义 礼治 国家自主性 交易费用
- 严泉

- 作品数:56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民国初年 两岸关系 民初 民国 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