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10 篇“ 民族区域 “的相关文章
南宁市民族区域 特色化康养旅游品牌策略研究 2025年 本文以南宁市民族区域 特色化康养旅游品牌策略为研究内容,首先介绍生态资源型、医疗科技型、产业资源型等康养旅游发展类型,然后分析南宁市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民族区域 特色化康养旅游品牌的构建策略,分别为优化顶层设计,做好要素保障、基于本地资源特色,打造一流康养品牌、做好人才培养,发挥服务优势、坚持原真性,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等,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This article takes the branding strategy of ethnic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in Nanning City as the research content.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types of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such as ecological resource-based, medical technology based, and industrial resource-based. Then, taking Nanning City as an example, it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ethnic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brands, including optimizing top-level design, ensuring elements, building first-class health and wellness brands based on local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ng talents, leveraging service advantages, adhering to authenticity, and improving tourism product quality. Finally,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industries through this study. 李婷婷 张婷关键词:民族区域 特色化 “文化自觉”视域下民族区域 文化传播路径探析——以广西骆越文化为例 2025年 民族区域 文化承载着各民族 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弘扬民族区域 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 自豪感,以及应对全球化挑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骆越文化为例,通过对“文化自觉”理念的解读,阐述“文化自觉”理念与文化传播的关系,探索“文化自觉”视域下民族区域 文化传播的优化路径。高质高效地传播民族区域 文化,首先要对本民族 本区域 的文化有清晰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认同自己的文化;其次要对文化进行反思,思考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此外还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文化宣传方式,用数智为文化宣传赋能,让文化更具活力。 林莉丽关键词:文化自觉 文化传播 全过程人民民主建构下民族区域 协同立法研究 2024年 当前是区域 协同立法的蓬勃发展时期,但作为地方立法领域的新兴事物,区域 协同立法的推进仍面临着立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目前尚无民族区域 进行协同立法、对立法协议以及立法条例缺乏监督、各地区存在利益博弈、公众参与停滞等问题。本文在论述了民族区域 协同立法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基础上,建构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民族区域 的协同立法、推动经济领域协同立法、设立利益补偿机制、完善立法考评机制、完善监督机制、推进多元参与协同立法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民族区域 协同立法的快速发展。 王威关键词:民族区域 重庆民族区域 乡村聚落景观时空演变与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为广大民族区域 乡村聚落的保护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以重庆市少数民族区域 (四县一区)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通过景观指数分析、空间结构分析以及实地走访调研定量分析在1980-2018年间该区域 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代表,对影响乡村聚落演变的因素进行分析;在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进行聚落景观格局优化研究。结果显示:(1)1980-2018年间,重庆市少数民族区域 乡村聚落斑块数量和斑块总面积不断增长,斑块密度呈下降趋势,聚落整体空间分布格局更趋于分散。(2)重庆市少数民族区域 乡村聚落形态属于聚集型,聚集态势十分显著,且随着时间演变该研究区局部地区乡村聚落的分布更加紧密。(3)重庆市少数民族区域 乡村聚落核密度值较为稳定,聚落形态主要以团状和条带状为主。(4)乡村聚落集中分布在道路沿线和交通枢纽处、坡度小于25°的低山地貌区、距离河流1 km缓冲区内以及距离耕地100 m缓冲区内;人口、经济、传统文化和国家政策支持也是聚落演变的基础。(5)在研究区生态安全保护格局的基础上,划分为4种聚落景观优化类型。深入探讨重庆市少数民族区域 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为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脱贫致富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理论依据。 白丽芳 郭莉 王超越 刘艺璇 杨玉筝 郭先华关键词:乡村聚落 景观格局优化 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视野下《民族区域 自治法》的凝聚功能研究 2024年 新中国在马列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 关系一体与多元的有机结合,完成了对各民族 的政治吸纳。改革开放后经济逻辑主导了国家治理方式转型,1984年《民族区域 自治法》贯彻了这一基本思路,促进了民族 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新时代以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 工作,要求我们在政治吸纳和经济整合之外,以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为切入点,关注各民族 人民的心灵秩序的构建。政治吸纳、经济整合、共同体意识三个层面并非截然区分的,每个时期的民族 工作中都包含这三个维度。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政治制度,还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都为今天的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制度资源和经济基础。新时代,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 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重视修订完善《民族区域 自治法》,进一步发挥其在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 共同体工作中的作用。 邵六益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 经济整合 裂变与传承:“新质生产力”引领下民族区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途径析理 被引量:1 2024年 “新质生产力”是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对于民族区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发展具有积极的引领意义。在民族区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引入“新质生产力”理念,有助于推动民族区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体系的改革,深化民族区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与转化和创新机制,有度、有序地进行民族区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技化渗透,促进民族区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高质量发展,使民族区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成为现实,为培育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助推一臂之力。 张犇 张知临关键词:民族区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区域 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伟大创举——纪念民族区域 自治法颁布40周年2024年 中国的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 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始终不渝坚守的重大政治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 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根本遵循。党和国家对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战略部署,赋予了内蒙古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方面发挥模范作用新使命。2024年是民族区域 自治法颁布40周年,“与时俱进做好民族区域 自治法实施工作”,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 郝时远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法 与时俱进做好民族区域 自治法实施工作 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 2024年 今年是民族区域 自治法颁布实施4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 工作的重要思想、回顾总结民族区域 自治法实施以来的成就和经验,对以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推动新时代新疆民族 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祖木热提·吾布力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疆民族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纪念民族区域 自治法颁布实施4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赵乐际出席 2024年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 自治法》颁布实施40周年座谈会7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在座谈会上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 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中央民族 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 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与时俱进做好民族区域 自治法实施工作,为促进各民族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 复兴伟业提供坚实保障。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北京人民大会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 治理政策的历史考察 2024年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关于民族 问题的基本理论,与具体的民族 实际相结合,与党的任务策略相结合,在民族区域 治理的政策与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一,提出了中华民族 是一个整体的重要观点;其二,坚持各民族 一律平等,并将其付之于局部执政实践;其三,创造性提出了民族 团结这一处理民族 关系的重要原则;其四,跳出“民族 自决”的桎梏,逐步探索出了民族区域 自治的制度模式;其五,积极支持少数民族 事业发展。延安时期民族区域 治理政策的形成和变化,背后有生存需要、国家利益、政党竞争、价值理念等复杂因素的考量和影响。对其进行深入考察,对于全面理解党的民族 工作理论和政策、提升新时代民族区域 治理工作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孟召然 朱陆民 易大东关键词:延安时期 民族平等 民族自决 民族区域自治
相关作者
王允武 作品数:90 被引量:403 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自治地方 法治 法治化 民族地区 朱玉福 作品数:120 被引量:375 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研究主题:人口较少民族 珞巴族 门巴族 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乡 郝时远 作品数:164 被引量:1,509 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民族问题 中华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工作 民族学 金炳镐 作品数:231 被引量:1,303 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民族理论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 民族问题 民族 程守艳 作品数:58 被引量:59 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研究主题: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 少数民族 民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