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20篇“ 民族文化生态“的相关文章
-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调发展研究——以国家级“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 2025年
- 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村落与非遗相伴相生,传统村落是非遗的空间载体,非遗是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核,共同传承着中华农耕文明。以国家级“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传统村落与非遗的分布分为重心重叠分布区、零星分布区和重心错位分布区,究其缘由,主要是受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交通通达性、文化交融和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影响。目前,要促进传统村落与非遗的协调发展,就要把握二者发展的“人、形、业、境、魂”五个关键因素的整合;要根据分布区的具体情况,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地科学推进;要进一步完善二者协调发展的内源式机制。
- 曾梦宇张雪梅
- 关键词: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多元旅游资源的共生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 2025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研究其与旅游资源的共生发展对推动文化传承与促进旅游产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ArcGIS分析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16个县(市)非遗与多元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引入协调共生模型探讨“非遗+旅游”的共生发展模式,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二者共生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802处非遗项目中民俗类占比最高,其次是传统技艺类。在空间分布类型上,非遗项目整体呈聚集性分布,但各类非遗的分布形态有明显差异。非遗与古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类似特征,即西部地区聚集、东部和中部地区散中有聚;红色资源大体呈北密南疏分布。非遗与多元旅游的共生发展模式以协调发展为主,但从共生发展类型看,多数县市并不同步。河流水系、交通状况、文化、空气质量和民族等因素对非遗与多元旅游共生发展影响较为显著。
- 覃文艺刘艳吴冉郑朋飞耿秘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因素
-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响应和环境秩序被引量:1
- 2024年
- 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学相关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扩散接连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生态要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①黔东南非遗分布具亲山性、亲水性特点,3个区域的文化-生态要素各有不同;②非遗的环境依赖程度因文化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制作、营造、医药、生产以及饮食酿制类非遗的生态依赖最明显;③非遗具有一定的生态脆弱性,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水质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会影响到文化保护与传承;④非遗一方面依赖生态,一方面也因生态作用而扮演了建构、维系地方环境秩序的角色,直接表现为非遗推动跨县、跨海拔、跨地形地貌的生产分工与合作,在促进民族交流中具有积极作用。
- 陈子华李嘉欣王振波
- 关键词:生态响应环境秩序非物质文化遗产
-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村寨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大竹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为例被引量:4
- 2023年
- 贵州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十四五”时期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法宝。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突出了民族文化特色,促进文化、生态、旅游三者相互融合,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依据文化认同理论,以贵州省务川县大竹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挖掘优秀文化元素、加强生态旅游认证和管理、构建不同群体的文化认同、注重多方参与村落建设等措施,促进大竹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 马志华
- 关键词:民族文化生态旅游
- 广西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的文化传播研究
- 生态博物馆是博物馆发展的新模式,在理念中它强调展品的原生地保护,维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实性,以及人与遗产的活态关系。类属于生态博物馆中的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在我国广西地区多建于经济发展薄弱的民族地区,用于收...
- 张墨含
- 关键词:文化传播
-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法治保障研究——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被引量:3
- 2023年
- 法治保障是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基本保证。由于非遗传统的公法保护模式影响以及非遗宏观环境的变化,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法治保障面临保护理念欠明确、保护模式比较单一、保护机制失调等缺陷。有鉴于此,需要在重新诠释整体性保护理念的基础上,促进私法保护模式的归位,构建多元、协调的行政保护机制与民事保护机制,以实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法治保障的目标。
- 唐海清罗浩
- 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新时期背景下,开展行之有效的人文资源开发、研究、建设与保护工作势在必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分析了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与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民族文化生态建设工作现状,并且提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整体生态资源中的独特魅力以及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工作的促进作用,供广大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阳小利
- 关键词:民族文化研究体育文化
- 加大民族文化生态区保护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 2022年
- 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多措并举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助推云南乡村振兴。实践及成效民族医药文化保护与发展实践。一是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楚雄市共种植中药材36511亩,种植品种丰富,有茯苓、红花、木香、天麻、白芨等。
- 杨泠泠熊丽芬
-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区民族文化生态中药材种植
- 民族文化生态视域下高校专业教学与社会美育的融合研究——以服装表演专业为例被引量:2
- 2022年
- 民族文化生态视域下高校专业教学与社会美育融合,能够培养具备民族人文素养和艺术审美修养的高素质人才。文章以服装表演专业为例,首先从民族文化的艺术性、社会美育的丰富性、服装表演的文化性三方面分析了民族文化生态视域下社会美育与服装表演专业教学的契合机理,然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拓展学生创作空间、培养学生传承意识四方面解析了民族文化生态视域下社会美育在服装表演专业教学的价值,最后从以五环节教学为核心、以情境化构建为抓手、以产品化开发为手段、以数字化应用为延伸四方面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视域下社会美育在服装表演专业教学的转化路径,有利于服装表演专业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技术技能、民族人文素养及艺术审美修养三者同行。
- 金继宏
- 关键词:民族文化文化生态服装表演专业社会美育
- 原本是生活的文化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画册
-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范围覆盖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境。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至今仍存续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民间手工艺之乡、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存核心地...
- 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
相关作者
- 尹绍亭

- 作品数:36被引量:190H指数:8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 研究主题:人类学 生态人类学 文化适应 刀耕火种 基诺族
- 李锦

- 作品数:83被引量:244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藏族 藏彝走廊 嘉绒藏族 四川民族地区 四川藏区
- 李技文

- 作品数:37被引量:128H指数:6
-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仪式 家人 土家族 传统知识 族群认同
- 徐铜柱

- 作品数:37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北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民族地区 政府责任 社会稳定 基层政府 领导力
- 龙运荣

- 作品数:38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
- 研究主题:网络时代 大众传媒 民族文化 土家族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