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5篇“ 民族生态学“的相关文章
重述一方风土:云南南部市场整合加强背景下的民族生态学与茶农业生态系统管理
2022年
随着中国和国际市场对普洱茶需求的不断增加,云南南部农业生态系统的集约化发展导致当地出现了众多形态多样的农业生态系统,包括茶园、混合作物系统,以及单一栽培梯田茶园。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assamica)通常为林地乔木,而茶(C.sinensis sinensis)则通常在梯田茶园中作为灌木生长。受葡萄酒行业的启发,本文以“风土”(Terroir)概念为框架,分析了形成不同植物特征的环境和人为因素,从而量化评估种植过程所创造的价值。这种方法可促使人们将茶产品的关注点回归产地源头,而非外在因素,从而解决当地“过度包装”的风土问题。考虑到茶叶种植和营销趋势之间尚存在植物和文化价值方面的差距,本文研究了一种替代方案,该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茶叶生产和推广模式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利用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社区尺度上推进针对文化复杂性的土地保护工作。通过景观敏感性生态旅游方法保护茶林和减轻贫困的策略适用于云南古代茶山的较多地区,本文选取布朗古普洱茶山的两个试点社区作为实验项目的场所。设计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基于保护目的的民族生态旅游,以及茶林保护计划。本文还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整体保护或生态旅游承载力方面的诸多不确定性和差异进行了分析。尽管制定了土地利用分区总体规划,但鉴于当地村民常在森林空间中开展特定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还根据其社会活动模式、活动类型和范围,以及参与者的不同情况,构想了一系列未来景观场景,希望当地的经济机会不再受市场需求限制,而由被重新设计的“风土”所驱动。
王蔚淇
关键词:风土民族生态学民族志
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的贵州苗族食用野菜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运用生态学民族科的理论与方法,以贵州东南部的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对贵州苗族食用野菜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贵州苗族传统食用的野菜有80种,隶属46科67属,苗族对野菜的食用方式、食用部位呈现出多样性特征;(2)贵州苗族食用野菜相关传统知识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野菜采集文化、野菜处理传统知识、野菜饮食传统文化、野菜相关的苗医药文化、与野菜相关的文与谚语等5个方面;苗族食用野菜相关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α和β分别为0.75和0.29,说明贵州苗族食用野菜相关传统知识具有多样而空间分布不连续的特征;(3)苗族食用野菜种类多样性与野菜相关传统知识α多样性指数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844,说明两者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食用野菜有关传统知识多样性对食用野菜种类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肯定野菜价值、挖掘整理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野菜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术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
赵栋昌刘锋
关键词:苗族食用野菜传统知识
转基因产品对生态环境潜在影响的民族生态学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近几年来转基因产品的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在全球性生态保护的浪潮中,转基因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成了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利用民族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转基因产品副产物——超级杂草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转基因产品使用草甘膦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和转基因产品对物种多样性的潜在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使人们在广泛推广转基因产品,看到其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做到利弊考量,使其良性发展.
陈春花罗康隆
关键词:转基因产品生态环境民族生态学
乌蒙山苗族气候智能型农业实践的民族生态学分析
2019年
本文通过对于乌蒙山苗族社会生态系统的民族生态学研究,包括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对于一个典型苗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在可持续提高农业效率,增强恢复力,减少碳排放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该苗寨社会生态系统已经发展出适应当地气候特征的气候智能型农业.对于调查和研究我国气候智能型农业的系统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以期对我国在气候智能型农业实践方面提供参考.
林燕梅闻苡杨兴媛张宇成功
关键词:苗族恢复力社会生态系统
民族生态学视野下的现代科技术被引量:1
2018年
现代科技术只是西方背景下生成的一种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范式,本质上是西方社会中的"民族"。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文化霸权的扩散,现代科技术的普适性被夸大,逐渐压制其他族群传统上固有的知识智慧,并经由现代化前景的诱惑,进而逐步确立其"现代全球科"的至高地位。作为文化中的组成部分,现代科技术必然存在时空限制性,因此在应用到具体的、历史的地域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相对性。为今之计是,既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术的积极作用,又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破坏性,通过吸收、利用传统生态知识,尽可能避免出现各种类型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灾难,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付广华
关键词:民族生态学
民族生态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民族生态学是研究世居民族生态系统的认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一门交叉科。为了探究民族生态学的发展现况与研究前沿,以Web of Science为检索数据库,通过输入民族生态学的相关关键词检索了1995—2016年之间的论文,并利用Web of Science和Hiscite对检索到的文献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了不同年份、国家、研究机构、作者、期刊的论文发表和被引用情况;用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的相关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通过此项研究发现:民族生态学的发展在近几年进入低谷期;我国的民族生态学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传统民族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研究、传统民族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传统民族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的研究是民族生态学近期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
罗斌圣龙春林
关键词:民族生态学信息可视化
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的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水资源管理被引量:19
2018年
作为山地农业的典型模式之一,哈尼梯田以其悠久历史和文化景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的成功之处在于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但对其制度建设和生态文化内涵的综合分析尚待完善。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结合生态学民族等自然科和社会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哈尼梯田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及其生态文化内涵进行解读。研究表明,哈尼族社区通过以涵养和分配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完美地解决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一难题,而以迁徙文化、宗教文化、习惯法以及传统知识为支柱构建的生态文化体系则是保障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和有效实施的生态文化内涵。哈尼梯田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与生态文化理念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完善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杨京彪夏建新冯金朝郭泺石莎薛达元
关键词:哈尼梯田民族生态学水资源管理传统知识
云南藏区土地利用的地方性知识研究--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被引量:1
2018年
云南藏民对以农地为主的土地资源的多样性利用和管理构成了云南藏区农户生计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本研究通过调查云南藏民对土地性质的认知和多样性利用的地方性知识,认为正是各类传统农业生物多样性管理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牧生产的各个环节,才使得生存于高原脆弱生态环境中的藏族最大限度降低了各种自然和社会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实现了对当地自然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保证了生计的存续和发展.
李建钦李飞飞张永林
关键词:云南藏区土地利用地方性知识民族生态学
我国古梯田民族生态学研究现状--兼论崇义上堡梯田民族生态学研究设想
古梯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开展古梯田的民族生态学研究有助于将我国古梯田研究推向更高层次,对古梯田的保护和开发意义重大,其所蕴含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巨大。本文概述了民族生态学基本概念及在我国的相关研究,回顾了近些年...
王学雄朱钦娟钟翔肖晓惠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民族生态学
民族生态学理念下的巴山大峡谷景观规划研究
2018年
巴山大峡谷景区位于四川省宣汉县境内,是国家级AAA级景区,风光旖旎,具有良好的地质科考、自然观光、经济开发等价值。在景区开发10多年以来,却一直未能吸引大量外地游客,也未能在省内外形成良好的口碑,此现象不能不令人思考。巴山大峡谷景区内的土家民族文化应是其依托的根据,规划的灵魂,而探索景区规划开发和民族生态保护回归的和谐并生持续发展则是提升景区品位唯一可行的道路。
曾筱
关键词:土家文化景观规划可持续发展

相关作者

冯金朝
作品数:276被引量:1,942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马麝 民族生态学 沙冬青 MOSCHUS 光合作用
龙春林
作品数:337被引量:2,026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民族植物学 药用植物 传统知识 生物多样性 化学成分
薛达元
作品数:341被引量:2,808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多样性 传统知识 遗传资源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保护
满良
作品数:36被引量:172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蒙古族 鄂尔多斯高原 民族生态学 文化 蒙古族传统
哈斯巴根
作品数:197被引量:65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蒙古族 民族植物学 药用植物 野生植物 植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