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331篇“ 民族语言“的相关文章
中国民族语言借用汉动词的类型
2024年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接触和交往的历史。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人类通过或非手段彼此沟通与交流。在不同人群交往过程中,甲与乙接触,相互影响,甲借用乙的词汇或者结构不可避免,因此,中的借词是研究人类交往历史的活化石。尽管借词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与变化,然而,人类关注借词问题只不过100多年的历史。自十九世纪后半叶惠特尼开创借词的研究以来,学者们对人类或者具体借词的研究从未间断过。词汇借用是人类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动词借用比名词借用要难,在借用动词过程中不同借用方式有所差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语言与汉密切接触,几乎每种少数民族语言都或多或少借用汉动词。重点讨论和分析少数民族语言借用汉动词的手段和类型。少数民族语言借用汉动词主要采用直接借用、添加动词化词缀、添加轻动词、结构调适四种类型。少数民族语言借用汉动词的手段受的谱系关系、形态特点、句法结构以及区域性的影响。文章对接触研究和区域类型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黄成龙久西杰小平(译)
关键词:类型学少数民族语言
以大型模型技术赋力民族语言学研究
2024年
刘杰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撰文指出,现阶段,在民族语言学研究领域,大型模型技术在民族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资源的建设、标准与整理以及共享与开发,这对于民族语言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大型模型技术的不断进步,民族语言料库的建设将更加丰富和完善,为民族语言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
刘杰
关键词:民族语言学语言模型数据资源
中央民族大学国家资源监测与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心
2024年
中央民族大学“国家资源监测与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心”(下称中心)是国家教育部文字信息管理司、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及中央民族大学共同创建的研究型科研基地,机构设立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心于2008年6月揭牌成立,至2022年9月已签署三期共建协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国家民委研究型
我国民族语言服务研究:政策视角分析(1991—2021年)
2024年
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学工具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库中从1991至2021年发表的民族语言政策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2)研究的热点话题包括民族语言政策基本面研究、民族语言教育政策、民族语言规划及区域国别政策四个方面;3)研究分为起步、发展与成熟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从宏观向微观不断扩展,从最初的内容介绍转向探讨政策形成的内因机制转变,研究取向从的权力观向价值观不断迈进;4)研究方法以非实证研究为主,非实证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政策阐释与解读,基于定性与定量方法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最后指出未来民族语言政策研究应拓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向的价值观与服务观转向。
孙疆卫许明
关键词:语言服务
我国民族语言文献文本数字化识别问题——基于OCR及其工具
2024年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献数量庞大,文字种类繁多,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天文、地理、医药等领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各民族文献文本数据,使之应用于自然处理和人工智能,能有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知识创新性传承,促进知识社会化,是对各民族语言古文献和现代书报刊进行文字识别和文本转换数据构建的基础。国内早期OCR技术虽然解决了几种主要少数民族文字识别的问题,但因字符为非Unicode基本集编码而弃用。当前OCR技术已能较好识别蒙、藏、维、哈、朝等文种文献,但在处理我国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混排图像文本时仍然效果不佳。因此应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献OCR识别技术创新。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献现行活态文字有十多种,其中非拉丁字系的文字有11种,OCR技术应重点解决这类少数民族语言字系的抄本、刻版和铅字印刷文本,以及汉文与民族文字混排文本的识别问题,研发开放的多功能工具和平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献文本大规模数据构建,以促进我国科学研究和自然处理的创新发展。
范俊军刘贤娴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民族文献文本识别OCR
融合创新:以大型模型技术赋力民族语言学研究
2024年
大型模型(Large-scale Language Models,LLMs)在自然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民族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多样性、演变及其与文化关系的学科,与大型模型技术的结合将为学研究带来新的可能。通过深入分析大型模型技术在民族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影响,从民族语言资源建设、文本生成、翻译与对话系统、特征分析与挖掘、的演变与历史研究这5个方面入手,揭示大型模型技术在民族语言学研究领域所具有的广泛应用前景和深远影响。进一步分析大型模型技术在民族语言学研究中的潜力与价值,并探讨该研究方向对“有形”“有感”“有效”地增进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
刘杰
关键词:民族语言学
马里基础教育中推广民族语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论文采用访谈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马里所有小学的国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评估,并分析了国广泛使用的相关困难,最终对马里基础教育中继续推广民族语言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马里正规教育中使用民族语言的经验可以追溯到1979年1...
卡林
关键词:基础教育民族语言语言政策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评述——以藏新闻传播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2024年
在新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新闻学的研究成果与队伍建设,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成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分支学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以藏新闻传播硕士学位论文为例将西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藏)文学专业下设的藏新闻方向硕士学位论文作为样本,对藏新闻传播学相关研究作了整理和归纳。认为,藏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论文将新闻传播学相关研究深入到“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领域,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发展新常态的当下,藏新闻传播学研究呈现主题多样、内容广泛,在多个学术向度上均取得了新进展。文章指出,西藏新闻事业在万物互联与智媒传播的时代大背景下,顺应传播对象收视习惯的变化所涌现出的应对趋势需提炼升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区域样本与普适理论需深入细致的研究。
达娃次仁加永卓嘎
关键词:学位论文
旧地方志所载民族语言资料的价值———以清代及民国滇黔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2024年
旧方志民族语言资料的整理研究,可有力扩展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清代及民国滇黔方志记录了非常丰富的民族语言资料,这些资料对探索与文化关系及民族语言生态、考察历史上多民族物质文化交融的情况、研究民族语言史及民族文字、分析民族语言特殊构词方式,均有突出的价值。在全面搜集整理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清代及民国滇黔方志所载民族语言资料的价值,能为旧方志民族语言价值的全面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乔立智陈韬
关键词:地方志民族语言
民族语言音识别研究
2024年
民族语言音识别的研究内容主要涵盖连续音识别、孤立词识别以及音端点检测等方面。文章旨在挖掘和总结有关藏族、苗族和蒙古族音识别的文献,分析这三种民族语言音识别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难点和研究趋势。
袁子林张瑞张彩霞魏欢巩海平
关键词:语音识别民族语言端点检测

相关作者

吴健
作品数:125被引量:46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中文信息处理 藏文 计算机应用 藏文信息处理 LINUX
张振兴
作品数:66被引量:28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研究主题:方言 汉语方言 汉语 方言学 方言研究
苏依拉
作品数:179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内蒙古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蒙汉 机器翻译 蒙古语 神经网络 蒙古文
蒋拓新
作品数:18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混合式教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外语教学 大学英语 语言磨蚀
那顺乌力吉
作品数:13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鞑靼 诉讼 基层人民法院 民族语言 蒙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