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3篇“ 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关文章
- 一种山地茶树气候生产潜力估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茶树气候生产潜力估算方法,属于农业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将光温生产潜力再进行水分订正后就可以计算出当地的气候生产潜力;通过对茶叶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与实际产量的比较,可以在对限制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进行...
- 张波古书鸿曾晓珊于飞尚媛媛刘宇鹏孙思思陈芳杨世琼胡家敏
- 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及利用率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明区域气候变化对葡萄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高效利用区域气候资源、优化葡萄产业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71-2020年闽东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2000-2019年闽东葡萄面积、产量资料,采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法、线性趋势分析法、Manner-Kendall检验法等分析闽东葡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及气候资源利用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近50年闽东葡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为59 313.2 kg/hm^(2)、 37 965.1 kg/hm^(2)、 36 868.0 kg/hm2,气候倾向率分别为-87.7 kg/(hm^(2)·10a)、869.1 kg/(hm^(2)·10a)、1 046.7 kg/(hm^(2)·10a)。气候潜力于1999年发生突变后呈加速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东部沿海气候潜力高,西北部山区低,高低值中心分别在福安市和周宁县。气温、降水对生产潜力的削减幅度分别为33%~40%、2%~4%,温度订正系数平均为0.6,降水订正系数平均为1.0,气候生产潜力与温度、降水、日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31、0.70;闽东气候资源利用率平均为46%,与单产、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55。【结论】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东部沿海优于西北部山区,气温是对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影响最大的因子,降水增多带来负效应。葡萄种植结构格局与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匹配较好,通过提高葡萄单产水平、加强葡萄园区小气候调节等措施,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的利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陈小英林巧灵阮翠冰魏泽平
- 关键词:葡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气候资源利用率
- 寒地大豆气候生产潜力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
- 2024年
- 全面掌握黑龙江省大豆气候生产潜力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可为进一步挖掘高寒地区大豆生产潜力、实现大豆稳产高产提供参考和依据。基于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61—202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法估算大豆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利用空间插值、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时空特征,分析辐射、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黑龙江省大豆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值分别为7533、6444和3515 kg·hm^(-2),时间变化上均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其增幅分别为125.9、182.9和116.1 kg·hm^(-2)·(10 a)-1;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平原高山地低、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与1961—1990年相比,1991—2020年大豆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扩大7.1%,低值区缩小5.1%。大豆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响应明显,气候变暖致使黑龙江省大豆的潜在温度生长期延长。热量资源持续增加,配合相对充足的降水,有效减缓了光能资源下降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负面影响。未来“暖湿型”气候有利于全方位提高黑龙江省大豆气候生产潜力。
- 李秀芬吴双赵放朱海霞朱海霞姜丽霞宫丽娟赵慧颖
- 关键词:高寒地区气候变化响应暖湿气候
- 1960—2022年河西走廊主要气候要素特征及气候生产潜力被引量:1
- 2024年
-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经济作物的集中种植区,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地区主要气候要素及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规律,利用1960—2022年河西走廊20个县(区)的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数据,采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以及Liebig最小因素定律估算了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气候及其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CMIP6模式数据对SSP1-2.6、SSP2-4.5、SSP3-7.0、SSP5-8.5情景下河西走廊地区未来气候及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近63 a河西走廊年均气温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年降水量整体表现为降低趋势。在降水量、地形地貌和海拔等因素的协同影响下,气温、蒸散生产潜力呈增加的趋势,气温生产潜力呈现出由北向南依次递减的空间特征分布,降水和标准气候生产潜力表现为降低趋势,低值区均集中于北部近荒漠地带。在4种预估情景下,南部高海拔的绿洲地带和北部近沙漠地带气候类型分别向“暖湿化”和“暖干化”的趋势发展。
- 李军李军焦亮李开明李开明
- 关键词: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气候生产潜力河西走廊
- 气候变暖背景下热带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研究——以三亚市为例
- 2024年
- 以热带地区三亚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9—2023年三亚市6个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等观测数据,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三亚市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十五年来,三亚市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以0.54℃/10a、-227.6 mm/10a、-67.4 kg/(hm^(2)·10a)的速率变化,仅气温的变化趋势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三亚市各分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年际变化存在较大波动,各分区的年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328.8~394.0 kg/(hm^(2)·a)。空间分布上,气温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降水和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总体上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三亚市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与气候生产潜力分别存在正向和负向的相关关系,其中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 朱梅尹群方勉
- 关键词:热带地区气候生产潜力降水
- 1961—2019年云南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
- 2024年
- 为掌握气候变化对云南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利用云南省28个气象站1961—2019年的气温、降水观测数据,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并分析了云南省各地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区域差异较大,与降水区域分布相似,为滇西北和滇东北偏低,低于2 000 g/(m^(2)·a);滇西南和滇南较高,高于2 300 g/(m^(2)·a)。区域平均水稻气候生产潜力在2001年达到高峰,达到2 169.2 g/(m^(2)·a);在2009年最低,仅为1 791.7 g/(m^(2)·a)。总体来说,云南省基于降水的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略有减少趋势,平均减少11.79 g/(m^(2)·10 a)。EOF分析结果显示,前两个EOF模态占总方差的48.1%,体现了云南省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EOF1体现滇中与其他地区相反的变化型,滇中是变率最大的区域;EOF2体现了滇西北与滇东南相反的变化型。EOF1在20世纪70—80年代表现为年际变化,在2000年后多为正位相;EOF2则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在1990—2010年为正位相。总体而言,云南省水稻产量仍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
- 陈恩波宋云华广键梅
- 关键词:水稻气候生产潜力
- 1960—2020年安阳市气候生产潜力变化与未来趋势
- 2024年
- 基于安阳市气象站点资料,运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Morlet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针对安阳市气候生产潜力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61年安阳市气温以0.19℃/10 a的倾向率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以-4.64 mm/10 a的速率呈减少趋势,近61年安阳市气候生产潜力年平均为1037.95 g/(m^(2)·a),并以5.04 g/(m^(2)·a)/10 a的倾向率呈上升趋势。Morlet小波分析表明,近61年安阳市气候生产潜力存在28年左右的主周期变化;1978—2020年安阳市粮食单产显著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波动增加,21世纪10年代平均气候资源利用率已达59.40%。安阳市气候生产潜力对降水变化更敏感,气候越暖湿,越有利于气候生产潜力的提高。R/S分析表明未来安阳市气候生产潜力将呈下降趋势。
- 张志高毛绍硕刘嘉毅陈河阳王亲袁征
- 关键词:气候生产潜力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
- 1961—2019年湖北省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规律
- 2024年
- 为研究气候资源变化对湖北省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采用湖北省28个气象站点1961—2019年逐日地面气象资料及一季稻生育期资料,分析一季稻生育期内太阳总辐射、≥10℃有效积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逐级订正法计算一季稻光合、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并进行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定量描述辐射、温度和降水变化对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9年一季稻生育期间绝大部地区太阳辐射显著下降,≥10℃有效积温为显著上升趋势;太阳辐射和有效积温在湖北省内呈北高南低分布。降水量年际变化为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全省仅西南地区为降水高值区。一季稻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均值分别为20134.63 kg/hm^(2)、19434.79 kg/hm^(2)和13523.16 kg/hm^(2);绝大部分地区光合与光温生产潜力都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生产潜力为不显著下降趋势,三者的平均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9.26 kg/(hm^(2)·a)、-35.68 kg/(hm^(2)·a)和-15.76 kg/(hm^(2)·a)。辐射资源下降导致全省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下降范围为-32.87~-104.51 kg/(hm^(2)·a),少数站点受到热量和降水资源变化的负面影响,大部分站点受到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综合气候资源影响为负效应。研究得出湖北省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下降主要是由辐射下降导致。
- 龚琳鑫杨晓亚刘春伟何亮
- 关键词:一季稻太阳辐射积温气候生产潜力
- 1961-2019年湖北省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与干湿事件时空变化分析
- 龚琳鑫
- 大别山区茶叶气候生产潜力评估被引量:3
- 2023年
- 基于大别山区35个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DEM数据,采用气候统计分析、逐步订正法和趋势面插值等方法,对茶叶光合生产潜力(Y_(Q))、光温生产潜力(Y_(T))和气候生产潜力(Y_(W))时空变化特征、气候资源贡献率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别山区茶叶Y_(Q)和Y_(W)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0.58和0.05 t·hm^(-2)·(10a)^(-1),Y_(T)呈增加趋势,增幅为0.36 t·hm^(-2)·(10a)^(-1);空间分布上,YQ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Y_(T)随纬度和海拔的增加而减少,Y_(W)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太阳辐射、温度和降水对Y_(W)的贡献率分别为26%、48%、26%,温度的促进作用与太阳辐射和降水的抑制作用相互抵消,致使Y_(W)总体呈动态平衡趋势;气候变化背景下,大别山区北部地区较南部地区Y_(Q)下降趋势更加明显,南部地区较北部地区Y_(T)增加趋势更加明显,Y_(W)在低海拔地区呈增加趋势而在高海拔地区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大别山区茶叶产业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高效趋利避害、合理优化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 曹强伍琼陈曦岳伟
- 关键词:茶叶生产气候生产潜力
相关作者
- 李秀芬

- 作品数:91被引量:640H指数:14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大豆 干旱 玉米 气候生产潜力
- 宫丽娟

- 作品数:74被引量:595H指数:13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玉米 气候变化 水稻 大豆 干旱
- 赵慧颖

- 作品数:67被引量:580H指数:14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大豆 河套灌区 气候生产潜力 标准化降水指数
- 王萍

- 作品数:107被引量:964H指数:19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水稻 玉米 大豆 土壤湿度
- 李兆元

- 作品数:51被引量:375H指数:11
-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气候 降水 气候生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