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3篇“ 氧吸入疗法“的相关文章
观察经鼻高流量湿化吸入疗法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
2021年
观察经鼻高流量湿化吸入疗法(HHFNC)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4H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HHFNC治疗新生儿肺炎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其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血气分析:PaO2均高于对照组面罩法(F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吸入疗法(HHFNC)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确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呼吸支持模式。
郑锌覃军华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疗效
复方菖蒲液加吸入疗法结合穴位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120例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复方菖蒲液加吸入疗法结合穴位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颈源性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复方菖蒲液加吸入疗法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复方菖蒲液加吸入疗法+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颈源性头痛控制率,患者自觉头痛症状消失的时间、睡眠质量不受头痛影响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颈部血液循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觉头痛症状消失的时间、睡眠质量不受头痛影响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菖蒲液加吸入疗法+穴位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好。
苏林梅
关键词:氧吸入疗法穴位按摩颈源性头痛
术前吸入疗法对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术前吸入疗法对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住的78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ollot,TOF)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术前未进行鼻导管吸,实验组术前行鼻导管吸支持治疗。比较2组动脉血饱和度(SaO_2)、动脉分压(PaO_2)和术后机械通气撤离时间。结果术前实验组患儿鼻导管疗后PaO_2、S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t=4.44,P=0.00;t=10.27,P=0.00),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t=2.21,P=0.04)。结论术前吸入疗法可提高TOF患儿SaO_2、PaO_2,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进而减少TOF患儿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杨柳青徐芬
关键词:氧吸入疗法法洛四联症
经鼻高流量湿化吸入疗法对急性低性呼吸衰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4
2016年
目的研究经鼻高流量湿化吸入疗法(HHFNC)对急性低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1例行吸入疗法治疗的急性低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面罩法(FM)组(n=10)、HHFNC组(n=15)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组(n=16)进行治疗。分别监测治疗前与治疗2h后呼吸频率、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评价口腔干燥度和舒适度状况。结果 3组治疗2h后PaO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2h后NPPV组PaO2显著高于HHFNC组和FM组(P<0.05),并且HHFNC组显著高于FM组(P<0.05)。FM组口腔干燥度显著高于NPPV组和HHFNC组(P<0.05)。HHFNC组舒适度显著高于NPPV组和FM组(P<0.05),并且治疗2h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HHFNC是治疗急性低性呼吸衰竭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黄桃何发明郭睿米洁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氧吸入疗法无创正压通气
复方菖蒲液加吸入疗法结合穴位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40例观察
2015年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液加吸入结合穴位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复方菖蒲液加吸入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予血塞通,2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86〈0.05),且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菖蒲液加吸入疗法结合穴位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周莉曾科学欧素琼柯碧芝
关键词:颈源性头痛药氧穴位按摩VAS评分
回医药药吸入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及护理
:探讨回医药药吸入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3例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与对照组(51例),治疗组在使用西药的同时,使用回医药药吸入疗法进行药吸入;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徐敏张茂贾孟辉马建花柳桐李静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回医药学护理服务
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有创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痰液黏稠度、炎症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有创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痰液黏稠度、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兰溪市中医院治疗的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30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例, 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150例, 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痰液黏稠度、炎症指标、血气分析指标, 记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痰液黏稠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9, 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10水平为(8.19±0.91)μg/L、(19.26±2.17)μg/L,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1±1.34)μg/L、(32.57±3.85)μg/L(t=28.88、36.88, 均P<0.001);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分压为(95.75±3.51)mmHg(1 mmHg=0.133 kPa),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14±3.64)mmHg(t=13.58, P<0.001), 动脉血二化碳分压为(40.65±4.03)mmHg,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81±4.12)mmHg(t=8.84, P<0.001);治疗组治疗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Z=14.00, P<0.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25.82、18.23、15.28, 均P<0.001)。结论给予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可稀释痰液, 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 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风险, 促进患者康复。
熊永辉李修平胡晓蓉滕文彪
关键词:氧吸入疗法呼吸功能不全炎症
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疗对难治性哮喘病人支气管热成形术后的应用及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疗对难治性哮喘病人支气管热成形术(BT)后的应用及机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拟行BT的哮喘病人11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两组均行BT治疗,术后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鼻导管吸,观察组则行经鼻高流量疗(HFNC)。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痰液黏稠度、舒适度、生活质量、炎症因子、呼出气一化氮(FeNO)、血气分析指标及疗程结束后3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4.41%、96.61%,高于对照组的38.98%、86.44%(P<0.05)。治疗后两组Ⅲ度黏痰占比、ACQ得分、TNF-α、FeNO及二化碳分压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CQC得分、AQLQ得分、ACT得分、IL-10、分压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pH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出现16例(27.12%)并发症,高于观察组的6例(10.16%)并发症(P<0.05)。结论难治性哮喘病人BT后HFNC较常规鼻导管吸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病人舒适度与生活质量,降低痰液黏稠度;其机制可能与HFNC可改善炎症水平和血气分析指标、降低FeNO水平有关。
龙亮黄文婷龙发王琼萍陈素玲
关键词:氧吸入疗法氧流量哮喘
改良ROX指数预测经鼻高流量疗治疗ARDS预后的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ROX指数[血饱和度(SpO_(2))/浓度(FiO_(2))/呼吸频率(RR)]、ROX-心率(HR)指数(ROX指数/心率×100)、mROX指数[动脉血分压(PaO_(2))/FiO_(2)/RR]、mROX-HR指数(mROX指数/心率×100)预测经鼻高流量疗(HFNC)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采用HFNC治疗的ARDS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HFNC治疗是否成功分为两组:成功组65例、失败组35例。观察两组HFNC治疗2 h、12 h、24 h后ROX指数、ROX-HR指数、mROX指数、mROX-HR指数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ROX指数、ROX-HR指数、mROX指数、mROX-HR指数在2 h、12 h、24 h预测HFNC治疗成败的价值,并求得截断值。结果成功组与失败组在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基础疾病及肺内病因占比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功组与失败组基线HR、RR、FiO_(2)、SpO_(2)、二化碳分压(PaCO_(2))、PaO_(2)、pH、乳酸、合指数、ROX指数、mROX指数、ROX-HR指数、mROX-HR指数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功组HFNC治疗2 h、12 h、24 h后ROX指数(6.86±1.09、6.31±1.61、8.24±2.29)均明显高于失败组(6.36±0.67、5.65±1.44、5.41±0.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97、4.04、49.40,均P<0.05);成功组HFNC治疗2 h、12 h、24 h后mROX指数(5.94±1.28、5.74±1.23、8.51±2.64)均明显高于失败组(5.26±0.74、4.80±0.97、4.81±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23、15.38、61.79,均P<0.05);成功组HFNC治疗2 h、12 h、24 h后ROX-HR指数(6.53±1.32、6.85±1.44、7.57±1.47)均明显高于失败组(5.79±1.04、5.87±1.03、5.57±0.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28、12.61、58.34,均P<0.05);成功组HFNC治疗2 h、12 h、24 h后mROX-HR指数(6.11±1.30、6.86±1.13、7.79±1.79)均明显高于�
张彩霞王新卫刘新年杜川
关键词:氧吸入疗法血氧测定法心率测定ROC曲线
一种改良式气呼吸器在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式气呼吸器在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在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吸面罩的不同种类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共88例,对照组48例使用抗生素+普通面罩吸治疗,观察组40例使用抗生素+改良式气呼吸器治疗。比较2组患者脉搏血饱和度(SpO_(2))下降发生率、饮水呛咳发生率、腹胀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得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SpO_(2)下降发生率和饮水呛咳发生率分别为2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得分有所提升,为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胀发生率降低了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改良式气呼吸器可降低因暂停吸造成的SpO_(2)下降发生率、饮水呛咳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患者获益大,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边晓莉张颖惠杜文婷杜嘉铭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氧吸入疗法

相关作者

谢增柱
作品数:58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
研究主题:缺氧 右心室肥大 心肌血流量 缺氧性 低氧
薛辛东
作品数:357被引量:2,365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高氧 早产儿 慢性肺疾病 新生儿 新生大鼠
安永恒
作品数:115被引量:236H指数:8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低氧放疗 肿瘤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药物疗法
高旭滨
作品数:27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吸氧 高山病 心脏功能试验 出血性休克 休克
郝凤桐
作品数:160被引量:507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中毒 汞中毒 化学品 中毒事件 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