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52篇“ 氨磺必利“的相关文章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三门峡市康复医院收治的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分别口服培酮片(1 mg·d^(-1),2 w后剂量调整为4~6 mg·d^(-1);每日1次)以及片(200 mg·d^(-1),2 w后调整剂量为400~1200 mg·d^(-1);分2次口服)治疗2 m。治疗2 m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2 m后以动态心电图记录器监测心电图指标,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精神症状改善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 m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 m及2 m后,各治疗组的QT间期均明显增加,其中对照组更为显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 m后,各治疗组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及PANSS总分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培酮比,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更好、对心电图影响更小,且对精神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安全性良好。
郭红杰肖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心电图QT间期精神症状
联合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
2025年
目的 观察联合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代谢综合征(MS)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签分组法将患者分为A、B、C组,各50例。A组采用培酮片,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喹硫平片,C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片。3组患者均持续用药8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体质指数(BMI)、糖脂代谢指标[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MS发生率。结果 治疗8周后,B组BMI高于A组,C组BMI低于B组(P<0.05),A组与C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B组血清HbA_(1c)与TC、TG水平高于A组,血清CP水平低于A组,C组各指标低/高于B组(P<0.05)。治疗4、8周后,C组PANSS评分低于A、B组(P<0.05),治疗8周后B组PANSS评分低于A组(P<0.05)。A、C组MS发生率低于B组(6.00%vs. 22.00%、4.00%vs. 22.00%,χ^(2)/P=5.316/0.021、7.162/0.007)。结论 联合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更有效地减轻患者阴性与阳性症状,且对患者BMI、糖脂代谢影响较小,进而可降低MS发生率。
刘陈先杨诚韦朝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利培酮喹硫平代谢综合征
小剂量联合喹硫平及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小剂量联合喹硫平及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FE-SCH)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收治的92例FE-SCH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喹硫平及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剂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用药后不良反应、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炎症因子。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因子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DNF、GDNF水平及临床总有效率更高,观察组PANSS评分、炎症因子指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与喹硫平及奥氮平联合能够减轻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炎症反应,保护患者神经细胞,促进症状改善,且疗效安全可靠。
赵翔
关键词:喹硫平首发精神分裂症神经营养因子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药浓度治疗参考范围的真实世界数据研究
2025年
目的:基于临床总体印象(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量表疗效评分和不良反应评估,收集出院医嘱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数据,验证提高血药浓度治疗参考范围(320~600 ng·mL^(-1))在真实临床应用中的合理性。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TDM结果及剂量调整情况,比较调整前后血药浓度变化及与出院医嘱TDM结果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30例患者(103例中途停药、327例出院带药)TDM数据,其中269例患者出院医嘱TDM结果为(390.17±246.01) ng·mL^(-1),仅40.52%血药浓度集中在神经精神药理学与药物精神病学协会(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Neuropsychopharmakologie und Pharmakopsychiatrie,AGNP)指南治疗参考范围(100~320 ng·mL^(-1))内,而100~600 ng·mL^(-1)范围内血药浓度占76.21%。70例用药调整后复查TDM结果在320~600 ng·mL^(-1)区间增加14.29%,剂量增加组(n=35)在>320 ng·mL^(-1)区间有最大增幅(28.57%),减小组(n=34)在>600 ng·mL^(-1)区间有最大降幅(29.41%)。结论:在真实世界临床应用中,血药浓度在320~600 ng·mL^(-1)范围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验证了100~600 ng·mL^(-1)的血药浓度参考范围存在的合理性。
甘桐营刘畅李琳李璐
关键词:氨磺必利血药浓度治疗药物监测
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4月就诊于赤壁爱欣精神病医院的8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试验组予以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通过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并通过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和连线测验-A部分(TMT-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两组疗效,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17评分、HA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HAMD-17评分、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BAN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MT-A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RBANS评分较对照组高,TMT-A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更有效地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徐海平宋玲娜
关键词:抑郁症氨磺必利艾司西酞普兰
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55例,100 mg·d^(-1),1 w内增加至300 mg·d^(-1),连续治疗8 w)和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 mg·d^(-1),连续治疗8 w)。治疗8 w后评估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8 w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焦虑程度、抑郁程度,采用数字肌电诱发电位仪测定P300潜伏期、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潜伏期、P300波幅、MMN波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激素结合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protein,SHGB)、瘦素(Leptin,LEP)水平;同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PANSS、HAMA、HAMD评分、SHGB、LEP水平均显著降低,P300、MMN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300、MMN波幅、5-HT、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戚春领童高坤何晨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氨磺必利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对精神分裂症(S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80例S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治疗,观察组(n=40)采用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临床症状[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神经递质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完成分类数评分[(3.98±0.82)分]及总正确数评分[(3.85±0.42)分]高于对照组(P<0.05);总应答数评分[(94.25±9.82)分]、持续错误数评分[(414.63±3.43)分]及总错误数评分[(69.26±10.34)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阳性症状评分[(12.88±2.16)分]、阴性症状评分[(14.63±2.36)分]、一般病理评分[(28.85±5.73)分]及PANSS总分[(56.36±7.2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31.88±6.54)μg/L高于对照组(P<0.05);同型半胱酸水平(5.07±1.16)μmol/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8.35±1.52)μg/L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结合在改善SC患者认知功能、临床症状、神经递质水平方面应用效果较为显著,且较为安全。
吴春赵忠波张涛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电生物反馈氨磺必利神经递质
鲁拉西酮与对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鲁拉西酮与对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SCH)患者精神状态、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00例阴性症状SC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鲁拉西酮组与组,各50例。鲁拉西酮组给予盐酸鲁拉西酮片口服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次40 mg,每日1次,后可结合需要最多增加到每次80 mg,每日1次),组给予片口服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次50 mg,后可调整至每次200 mg,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阴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精神状态[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认知功能[蒙特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思维贫乏、注意障碍、情感迟钝/平淡、兴趣/社交缺失、意志缺乏等各项SANS评分低于鲁拉西酮组[(10.1±2.2)分比(15.2±2.4)分、(5.4±1.0)分比(8.4±1.3)分、(15.4±1.4)分比(21.1±1.5)分、(9.6±1.2)分比(14.2±1.4)分、(8.7±1.4)分比(12.2±1.4)分](P<0.01)。治疗后,组患者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计算力和注意力、定向力及总分等各项MMSE评分均高于鲁拉西酮组[(5.01±0.30)分比(4.26±0.33)分、(4.98±0.22)分比(4.14±0.29)分、(5.10±0.27)分比(4.30±0.31)分、(5.07±0.36)分比(4.28±0.39)分、(5.11±0.20)分比(4.19±0.40)分、(28.34±1.03)分比(27.17±1.27)分](P<0.01)。治疗后,组MoCA评分高于鲁拉西酮组[(28.5±1.3)分比(25.4±2.5)分](P<0.0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鲁拉西酮组[30.0%(15/50)比12.0%(6/50)](χ^(2)=4.883,P=0.027)。结论阴性症状SCH患者采用鲁拉西酮和治疗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前者不良反应少,而后者在减轻阴性症状、改善精神状态及提高认知功能方面作用更确切。
刘淇丰郝新梅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阴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致高泌乳素血症后换药情况及对疾病复发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致高泌乳素血症后换药情况及对疾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使用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73例。收集基线临床资料、换药情况以及换药后6个月疾病复发情况,记录换用不同药物后不良反应以及血清催乳素水平变化。按照疾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2例与非复发组111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致高泌乳素血症换药后疾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使用致高泌乳素血症后将药物更换为阿立哌唑的患者有70例,更换为布南色林的患者57例,更换为奥氮平的患者46例。换用不同药物后3个月血清催乳素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在用药剂量、换药前疾病稳定时间、应激生活事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以及更换药物方面与非复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应激生活事件、PANSS评分以及所更换药物为阿立哌唑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致高泌乳素血症换药后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换药前疾病稳定时间、所更换药物为布南色林以及奥氮平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致高泌乳素血症后换药有助于降低血清催乳素水平,而且将药物更换为布南色林或奥氮平可能是预防疾病复发的最理想选择。
雷金兰李阳王莹
关键词:氨磺必利精神分裂症高泌乳素血症复发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探究丁螺环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分析技术探究丁螺环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应用治疗,40例)和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螺环酮,40例)。比较2组认知功能[蒙特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NIRS检测结果[氧合红蛋白浓度(Oxy-Hb)、脱氧血红蛋白(Deoxy-Hb)、总血红蛋白(Total-Hb)治疗前后变化值]、临床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和不良反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fNIRS检测结果与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治疗后,2组的MoCA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Oxy-Hb、Total-Hb浓度相对变化值均高于单一组(P<0.05),Deoxy-Hb浓度相对变化值低于单一组(P<0.05);Oxy-Hb、Total-Hb浓度相对变化值与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呈正相关(P<0.05),Deoxy-Hb浓度相对变化值与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呈负相关(P<0.05);治疗后,2组的PANSS各项评分与总分均降低,且联合组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但2组阳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螺环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通过fNIRS检测可以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同时联合用药还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且不会加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于悦李超王锡武
关键词:丁螺环酮氨磺必利精神分裂症

相关作者

张新风
作品数:120被引量:752H指数:15
供职机构: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阴性症状 利培酮 氨磺必利
温预关
作品数:382被引量:1,039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血药浓度 人血浆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治疗药物监测
易军
作品数:18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研究主题:氨磺必利 精神分裂症 舍曲林 老年期 抑郁症
卢浩扬
作品数:88被引量:349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人血清 文拉法辛 奥氮平
周勇
作品数:27被引量:175H指数:9
供职机构:嘉兴市康慈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氨磺必利 疗效观察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