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篇“ 氮磷形态“的相关文章
大冶湖沉积物氮磷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
2024年
为探究城市湖泊的内源污染环境现状,以黄石市大冶湖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冬夏季沉积物氮磷形态分布特征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氮(TN)的平均含量为3491 mg·kg^(-1),处于国内各湖泊中上游水平;而可转化态氮(TTN)的平均含量较低,为761.0 mg·kg^(-1).分析氮的赋存形态可知,相比于IEF-N(离子交换态氮)、SAEF-N(强碱可浸取态氮)、WAEF-N(弱酸浸取态氮),夏冬季4种形态的TTN均以SOEF-N(强氧化剂态氮)为主,说明沉积物中有机氮的含量较高;沉积物中总磷(TP)平均含量为622 mg·kg^(-1),生物可利用磷(BAP)年均含量处于国内各湖泊中间水平,为253.6 mg·kg^(-1).从磷形态来看,夏季4种无机磷形态的含量排序为HCl-P(钙结合态磷)>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可还原态磷(BD-P)>弱吸附态磷(NH_(4)Cl-P),而冬季为BD-P>NaOH-P>HCl-P>NH_(4)Cl-P,说明沉积物磷形态与季节关联性较大.相关性结果表明:夏季WAEF-N、SAEF-N与TP、NH_(4)Cl-P、BD-P、NaOH-P均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相关性系数(R^(2))普遍超过0.6,推测大冶湖沉积物中氮形态与磷形态可能存在同源性.沉积物与上覆水、间隙水氮磷的相关性热图显示,大冶湖水体中的氮污染主要来自于外源氮的输入;而磷污染受控于沉积物的内源释放,且季节差异影响明显,夏季磷的内源释放风险更高.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大冶湖的狭长型形态导致不同区域的氮磷污染风险存在较大差异,其沉积物磷污染较氮污染明显,属于轻度污染,污染风险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
刘欣月李海波刘胜山何文杰董浩程艳乔俊豪徐银
关键词:沉积物氮磷形态生态风险评价
消落区沉积物落干期氮磷形态分析——以碧流河水库为例
2024年
水库水位变动致使消落区沉积物经历着频繁的干湿交替,为探讨落干过程对沉积物氮、磷的影响,以碧流河水库为例采集了消落区不同高程下的沉积物样品,并基于现场条件设计落干模拟试验,探讨持续落干条件下消落区沉积物氮、磷的多形态变化特征,为水库内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沉积物干化过程中,受反硝化作用的影响,落干期TN的含量减少了2.99%,但随着水分蒸发反硝化作用易于发生的条件被破坏,TN的含量逐渐稳定;受矿化作用的影响存在有机磷(OP)向无机磷(IP)的形态转化,该转化提高了磷的生物有效性,且干化过程中会出现氮、磷向表层富集的现象。因此,持续的落干作用有利于沉积物中过量氮素的去除,有助于消落区植物生长和初级生产力的提升。
韩冬凝许士国李维佳陈小强
关键词:水库沉积物理化性质
内蒙古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氮磷形态变化及生化特性研究
马杰
湖泊沉积物氮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释放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底泥再释放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分析沉积物中氮磷释放规律及影响因素对湖泊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太湖三个代表性的采样点为例,考察了四个季节中沉积物的氮磷形态分布及其静态和动态释放规律,并建立湖底泥氮磷内源释放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三个采样点的沉积物均以无机物为主,扰动强度和温度是影响沉积物氮磷动态释放的主要因素.在无动力扰动下,夏季和秋季,底泥会向上覆水中释放氨氮;而在春季和冬季,上覆水中氨氮下降趋势明显.在有动力扰动下,底泥在春季和冬季比夏季和秋季的氨氮的释放量大,更高的扰动强度和较高的温度更有利于氮磷营养盐的释放.
姜泉良李致春刘娜
关键词:沉积物
大冶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城市湖泊环境治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过量氮、磷等营养盐的输入是湖泊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为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减轻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本文以黄石市大冶湖为研究对象,以现场调查、实验分析、数据分析等为手...
刘胜山
关键词:沉积物-水界面氮磷形态生物有效性生态风险评价
污水厂尾水补水对受纳水体氮磷形态与DOM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城镇污水厂尾水水量稳定、水质可控,是补给河湖水系生态基流的可靠水源.为保障污水厂尾水补水安全,以合肥市王建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枯水期、丰水期开展污水厂尾水回补河道氮、磷形态及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探明污水厂尾水对回补河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王建沟经尾水补水后水质明显改善,补水河段污染物浓度空间上沿程上升,时间上水质标识指数特征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总氮(total nitrogen,TN)为主要污染因子.②尾水回补河道中氮形态以溶解态为主,主要存在形式为溶解态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占60.9%),且以硝态氮(NO_(3)^(−)-N)为主.除溶解态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和亚硝态氮(NO2−-N)以外,其余形态氮浓度均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③磷主要以溶解态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占80.3%)为主,各形态磷浓度均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④枯、丰水期尾水回补河道DOM均以类腐殖质为主,占68%以上,DOM具有较强自生源、低腐殖化特征;同时,较枯水期而言,丰水期DOM结构更为复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升高.研究显示:污水厂尾水回补河流尽管会导致氮、磷等污染负荷的输入,但在丰富河流水动力、生态基流保障、河流生态恢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效应;同时建议丰水期强化入河城市面源污染管控.
杨长明尉岚杨阳王育来
关键词:受纳水体氮磷形态
矿区土壤氮磷形态变化及对复垦措施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氮磷等大量养分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矿区由于受到开采和复垦措施的干扰,土壤氮磷养分的变化显著影响其生态系统恢复进程。开展废弃地复垦土壤氮磷养分动态变化研究,对矿区复垦及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矿区复垦土壤氮磷含量及形态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复垦模式和培肥措施等因素的响应。整体上,矿区土壤总氮、硝态氮、氮磷活性组分含量及总氮储量与复垦年限成正相关,且有明显的表聚特征,但铵态氮和全磷的变化趋势不稳定,总氮固存速率前期增加快速,随后趋于稳定,而施肥有利于氮磷活性组分的增加。随时间推移,复垦土壤质量、结构和功能不断改善。今后应加强组分间循环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研究,为矿区复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赵志芳张鸿龄王斅誉唐雪寒
关键词:
乌江流域三个梯级水库氮磷形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为揭示河流梯级开发对生源要素氮磷输运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乌江流域的普定、乌江渡、思林作为上、中、下游梯级水库的代表,于2020年8月采集各水库水体剖面和沉积物柱样品,测定氮磷含量,并用SMT法提取沉积物磷形态。结果发现,受中下游人为污染输入影响,乌江渡水库水体总氮浓度最高,为3.92±0.50 mg/L,总磷浓度在此坝前到下游急剧抬升为上游的2~3倍,达到0.04~0.06 mg/L;坝前沉积物含有大量的高释放风险的铁铝活性磷(1310.3±1003.3 mg/kg),可能成为下游的潜在污染源。中下游水库较高的生物量加快了氮磷的活化速度,提高了活性磷的浓度,反而减低了沉积物有机磷的生物拦截效率。除乌江渡水库外,其它水库沉积物中以钙结合态磷为主(占无机磷的60%以上)。梯级水库修建后,泥沙含量大幅降低,可能是下游水库沉积物钙结合态磷浓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总体上,梯级水库的累积效应使得水库对生源要素的“活化”效率增强、“拦截”效应减弱,增大了富营养化发生的风险。
刘坤王仕禄檀迪郭明伟韩祥峰
关键词:乌江流域梯级水库氮磷形态
典型城市河段中水体的氮磷形态变化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以太湖流域某城市为研究对象,针对城市不同类型河段底泥氮磷释放的问题,通过对河段水质和沉积物的长期观测,并运用单因子和地累积指数法分析评价该地区沉积物的污染现状,发现水体中COD等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存在相似时空变化规律;河道沉积物中的总氮、总磷和有机质数值均超出本底值,钙、铁、锰在此区域处于低污染等级;TN、总磷、硝氮/氨氮是影响氮磷之间形态变化的关键因子;沉积物中氮磷变化易受水质中总氮、氨氮、硝态氮浓度的影响,钙、铁等是导致沉积物释放营养盐的关键。
孙兴雷唐相臣
关键词:单因子地累积指数氮磷释放
施锌对水稻根际土壤氮磷形态转化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增产稳产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氮和磷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普遍施用氮肥和磷肥来保障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前期研究表明,锌肥与氮磷配施有利于水...
吕海涵
关键词:根际土壤微生物氮形态磷形态

相关作者

刘丹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沉积物 氮磷形态 氮磷 形态分析 分析方法
王红斌
作品数:303被引量:838H指数:16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膨润土 语料 农药残留 固相萃取 向量
周爱佳
作品数:7被引量:205H指数:6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地表灰尘 重金属 氮磷形态 健康风险评价 氮磷
杨永军
作品数:10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分析方法 沉积物 氮磷形态 氮磷 沸石分子筛
张永芝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沉积物 氮磷形态 氮磷 形态分析 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