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篇“ 氮素穗肥“的相关文章
双季籼稻产量和品质对氮素穗肥的响应及机制
随着双季稻区优质籼稻的大面积推广,开展优质稻提质增效和优质丰产协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氮肥尤其是氮素穗肥的施用,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氮素穗肥的施用对双季优质籼稻品质、淀粉多尺度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及...
熊若愚
关键词:淀粉
一种可抑制稻米垩白的氮素穗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抑制稻米垩白的氮素穗肥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肥料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减少稻米垩白发生的条件,改善稻米品质问题;该氮素穗肥,具体包括以下原料:氮源料、有机质和辅助添加剂,所述氮源料、有机质和辅助添加剂的质量比例...
吴运吴红淼梁爽吴文革习敏
氮素穗肥对杂交籼稻籽粒灌浆影响及其与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间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为明确氮素穗肥对杂交稻籽粒灌浆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两个直链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杂交稻品种锦优1319(高直链淀粉)和蓉优702(低直链淀粉),在不同的氮素穗肥处理下(设0、60、90和120 kg/hm^(2)4个纯氮水平,分别用CK、N1、N2、N3表示)研究氮素穗肥水平对籽粒灌浆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穗肥处理下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差异显著,且不同类型品种表现各异,其中氮素穗肥的施用显著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锦优1319的Gmax和Gmean随氮素穗肥水平的变化均表现为N2>CK>N1>N3,而蓉优702则表现为N3>N2>CK>N1;施用氮素穗肥显著增加了花后5~25 d籽粒腺苷二磷酸焦磷酸化酶(ADPG)和淀粉分支酶(DBE)的活性,降低了花后5~15 d籽粒GBSS活性,降低了花后5~25 d籽粒淀粉合成酶(SSS)和SBE活性。【结论】高直链淀粉品种锦优1319籽粒灌浆的最佳氮素穗肥施用量低于低直链淀粉品种蓉优702:其中锦优1319的最佳氮素穗肥施用量为90 kg/hm^(2),蓉优702为120 kg/hm^(2)。施用氮素穗肥显著降低了GBSS、SSS的活性,加之SBE活性下降,DBE活性提高,最终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本研究条件下,籽粒ADPG活性未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产生显著影响。
吴子牛何丽梅熊莹陈凯瑞杨志远孙永健吕旭马均
关键词:水稻氮素穗肥籽粒灌浆淀粉合成酶
氮素穗肥对粳稻产量及强弱势粒品质、淀粉特性和结构的影响
氮素穗肥是水稻生育后期主要的氮素来源,与籽粒灌浆充实、稻米品质形成及淀粉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粳稻籽粒短圆,出米率高,食味优,受消费者青睐。着生在穗轴不同位置的籽粒灌浆差异明显,粳稻强弱势粒品质、淀粉特性与结构差异特征及其受...
蒋岩
关键词:粳稻氮素穗肥稻米品质淀粉特性
氮素穗肥对粳米淀粉特性和结构的影响及其与食用特征的关系被引量:4
2023年
为研究氮素穗肥对粳米淀粉理化特性和精细结构的影响,明确粳米食用特征与淀粉特性和结构的关系,以南粳9108和南粳0212为供试材料,在相同基蘖肥用量下设置3个穗肥施氮水平(0、45和135 kg N hm^(-2)),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粳米的淀粉特性及其结构,分析了其与食用特征间的关系。施用氮素穗肥降低了粳米食味值,高氮下差异显著。硬度、弹性、黏性和平衡性的绝对值与总蛋白含量均随穗肥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则与之相反。在淀粉特性和结构方面,增施氮素穗肥提高了淀粉溶解度、膨胀势、糊化焓、小淀粉颗粒占比、相对结晶度、红外比值(1045/1022 cm^(-1)),降低了淀粉回生焓、回生度、大淀粉颗粒占比、淀粉平均直径和红外比值(1022/995 cm^(-1)),高氮影响更趋明显。施用氮素穗肥降低了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淀粉表层的有序性和结晶区稳定性,淀粉粒径变小,进而阻碍了淀粉膨胀和糊化,米饭硬度升高,食用口感变差。适量施用氮素穗肥可实现粳稻优质丰产协同。
蒋岩赵灿陈越刘光明赵凌天廖平强王维领许轲李国辉吴文革霍中洋
关键词:氮素穗肥粳稻食味品质淀粉理化特性
氮素穗肥施用期对一季籼粳杂交稻氮肥效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3年
2019-2020年在江西进贤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为材料,在施氮量255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4:3:3条件下,设置8个氮素穗肥施用期处理,研究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剑叶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氮肥利用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探索一季籼粳杂交稻氮素穗肥的最佳施用期。结果表明,随着穗肥施用期的推迟,穗粒数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抽穗前14d处理产量最高;抽穗后水稻剑叶SPAD值的变化则呈现不同的趋势,抽穗前35~14d施肥为逐渐降低,抽穗前7d至抽穗后14d为先升高后缓慢降低;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以抽穗前14d或21d施穗肥处理最高。穗肥施用期对水稻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和籽粒长宽比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施用期推迟,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逐渐降低。总之,抽穗前14~21d是一季籼粳杂交稻的最佳氮素穗肥施用期,有利于提高抽穗后叶片SPAD值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氮肥的吸收与利用,确保充足的穗数和较大的穗型,增产提质显著。
乐丽红刘凯丽陈忠平王斌强唐舟程飞虎张昆
关键词:氮素穗肥氮肥利用率稻米品质
播期及氮素穗肥施用对双季优质籼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本试验以早稻柒两优2012、中嘉早17、湘早籼45,晚稻泰优871、天优华占为材料,设置两个播期(正常播期和推迟播期)、三个氮素穗肥水平(30kg/hm、60kg/hm、90kg/hm),在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省南昌市...
周英杰
关键词:播期氮素穗肥稻米品质
氮素穗肥对杂交稻籽粒灌浆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直链淀粉含量是衡量稻米品质的重要指标,尤其是食味品质,氮素穗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其对稻米品质也会产生影响。为明确氮素穗肥对杂交稻籽粒灌浆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两个直链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杂交稻品种蓉优70...
吕旭
关键词:杂交稻直链淀粉穗肥
氮素穗肥施用时期对软米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21年
选用太湖稻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南粳46和南粳5055为材料,在总施氮量300 kg·hm^(-2)的条件下,氮素穗肥分别于倒5叶、倒4叶、倒3叶、倒2叶、倒1叶和粒肥施用,研究氮素穗肥不同施用时期对软米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素穗肥施用时期的延后,软米粳稻的产量、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先增加后减少,倒3叶最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先减少后增加,倒3叶最低。推迟施用穗肥,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长度和蛋白质含量增加,米饭食味值降低,倒5叶和倒4叶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根据不同的生产目标,选择适宜的穗肥施用时期,如侧重高产优质,穗肥适宜施用时期为倒3叶;如侧重稳产食味品质更优,则提前至倒4叶施穗肥为宜。
张庆胡雅杰胡雅杰郭保卫张洪程徐晓杰朱邦辉徐洁芬钮中一凃荣文
关键词:氮素穗肥施用时期稻米品质
氮素穗肥运筹方式对杂交晚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为探明优质杂交粳稻在双季稻区种植的适宜穗肥运筹方式,以杂交粳稻申优26为材料,设置4种穗肥运筹方式(SF0,不施穗肥;SF1,倒2叶期施穗肥60kg/hm^(2);SF2,倒4叶期施穗肥60kg/hm^(2);SF3,倒2叶、倒4叶期分别施穗肥30kg/hm^(2)),以SF0为对照,研究不同氮素穗肥运筹方式对杂交粳稻在双季稻区种植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F0处理相比,SF1、SF2和SF3处理干物质量、总颖花量和收获指数提高,产量分别增加10.88%、11.08%和12.73%。SF2和SF3处理总颖花量和表观转化率高于SF1处理,花后干物质生产比例低于SF1处理。与SF0处理相比,各穗肥运筹处理的加工品质变优,粗蛋白含量增加,而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差,食味值下降;此外,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也有所降低,但SF2与SF0处理无显著差异。总体上,SF2处理各品质指标优于SF1和SF3处理,施用穗肥可显著增加优质杂交粳稻产量,于倒4叶期施用一次穗肥能兼顾高产和优质。
周乾聪陈乐罗亢刘梦洁宋永苹谢小兵曾勇军
关键词:杂交粳稻

相关作者

王强盛
作品数:164被引量:2,235H指数:3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稻鸭共作 稻田 稻米品质 水稻分蘖
丁艳锋
作品数:316被引量:4,406H指数:38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表型 作物 氮素 机插
蒋琪
作品数:13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生产管理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氮素穗肥 灌浆特性 籽粒灌浆特性 水稻产量 弱势粒
许国春
作品数:22被引量:97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稻鸭共作 水稻 氮素利用 氮素穗肥 灌浆特性
王绍华
作品数:200被引量:3,517H指数:3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氮素 机插 粳稻 超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