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3篇“ 氮肥管理“的相关文章
氮肥管理对有序机抛早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2024年
以常规早稻品种湘早籼24号为材料,于2021—2022年开展大田试验,设3个氮肥水平,即120 kg/hm^(2)(N1)、150 kg/hm^(2)(N_(2))和180 kg/hm^(2)(N_(3)),4个氮肥分配处理T1、T2、T3、T4,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分别为1∶1∶1、0∶1∶1、1∶0∶1、1∶1∶0,以生产推荐施肥CK(施氮量120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为5∶3∶2)和零氮处理(N0)为对照,研究施氮量和氮肥分配对有序机抛早稻产量、生长特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N_(3)、N_(2)、N1的早稻平均产量依次降低,N1的平均产量显著低于CK而高于N0的;在不同氮肥分配下,T2的产量低于T1、T3、T4和CK的,其中显著低于T4的;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发现,产量的降低主要缘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下降;基肥不施氮肥的T2处理的分蘖率虽未显著降低,但其成穗率低,导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下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早稻氮素利用率随之下降;在不同氮肥分配下,T2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均显著低于T4的。可见,基肥缺失氮肥对有序机抛早稻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影响较大,而穗肥不施氮肥对有序机抛早稻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影响较小,推测前期氮肥管理可能是水稻有序机抛栽培高产的关键因子。
覃斌孙鑫刘福强何在周向军陶祖豪王慰亲郑华斌唐启源
关键词:早稻氮肥利用率
新型高效绿色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2024年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7种施氮处理,即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肥(FFP)、脲酶抑制剂型氮肥并减氮21.40%(与FFP比,余同)(OPT)、一次性机械侧深施树脂包膜尿素并减氮35.70%(CRUM1)、一次性机械侧深施肥包肥并减氮35.70%(CRUM2)、一次性穴施树脂包膜尿素并减氮51.80%(CRUR1)、一次性穴施肥包肥并减氮51.80%(CRUR2),测定不同施氮处理下水稻株高、分蘖、干物质量、产量、氮素利用效率以及氨挥发损失等,以探究新型氮肥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氮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CRUM1和CRUM2处理株高和分蘖数与FFP处理相当;与传统撒施(CK、FFP和OPT,下同)相比,CRUM1和CRUM2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1.90%~12.30%;根据水稻氮素营养指数(NNI),机械侧深施氮能满足水稻生长对氮素的需求。水稻侧深施和穴施在减氮35.70%~51.80%的情况下也可高产稳产(9.76 t/hm2和9.60 t/hm^(2))。与传统撒施相比,机械侧深施和穴施的田面水NH_(4)^(+)-N较低,氨挥发损失降低39.15%~93.15%,氮素利用效率提高77.45%~95.70%。可见,优化氮肥管理可以实现水稻在减氮情况下稳产,同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减少氨挥发,其中机械侧深施和穴施配合新型氮肥可减少氮肥投入35.70%~51.80%。
邵迪丁紫娟胡仁肖大康侯俊张鑫徐霄方慧管宇李贝江天张卫峰
关键词:水稻氮肥氮素利用效率氨挥发
优化氮肥管理提高滨海盐渍土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研究基于根层氮素实时调控技术的氮肥综合管理措施对滨海盐渍土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提高滨海盐渍土区域春玉米生产效益,降低氮肥带来的环境风险。【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20—2022年在山东省东营市进行,以‘郑单958’为供试春玉米品种。采用双因素设计,主处理设置5个供氮水平,分别为不施氮对照(CK)、基于根层氮素实时调控技术的优化施氮(Opt)、优化施氮下调(Opt70%)、优化施氮上调(Opt130%)、农民习惯施氮(FNP);副处理为3种氮肥,分别为硫酸铵(AS)、硝酸铵钙(CAN)、尿素(Urea)。于春玉米六叶期(V6)、抽雄期(VT)、成熟期(R6)测定地上部生物量,收获时测定籽粒产量、籽粒和秸秆含氮量。播种前和收获后,取0—9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无机氮含量。计算春玉米种植体系中氮素表观平衡、氮肥农学利用率(AEN)、氮肥偏生产力(PFPN)和施氮经济效益。【结果】Opt处理下2020、2021和2022年3种氮肥处理的平均产量较Opt70%处理下分别显著增加8.5%、4.1%和12.7%,2020年显著高于Opt130%,2021和2022年与Opt130%持平,2020、2021和2022年PFPN分别较Opt130%显著增加了33.3%~50.9%、2.6%~21.4%、15.1%~23.2%(P<0.05)。与FNP处理相比,Opt处理氮肥总施用量降低了30.7%~46.4%,作物吸氮量、生物量和产量无显著差异,而2020、2021和2022年PFPN分别显著增加了90.6%~115.0%、38.9%~49.8%和52.4%~60.7%,总收益增加了22.8%。Opt氮肥用量下,2020和2021年3种氮肥处理的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2022年CAN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Urea处理,与AS处理无显著差异;CAN处理的PFPN较Urea和AS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4.3%~17.2%和9.8%~14.6%(P<0.05),AEN较AS处理显著增加8.9%~18.9%(P<0.05);CAN处理的表观氮损失较AS和Urea处理分别降低10.3%和11.0%,但其3年平均产量收益低于AS处理18.5%。【结论】基于根层氮素实时调控技术,在玉米需氮量大的六叶�
吴帅兵苗琪王红叶王韵弘李俊超宋华峰刘玉明王卫东崔振岭
关键词:滨海盐渍土氮肥种类氮肥利用率
长期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旱作覆膜春玉米产量和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为探明氮肥用量、有机肥施用对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旱作覆膜春玉米产量及农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依托2010年设在长武黄土高原国家农业生态试验站的春玉米(先玉335)不同氮肥用量定位试验(共设8个处理,FN0:覆膜+不施...
唐安
关键词:氮肥用量地膜覆盖有机氮组分
设施菜地不同氮肥管理的氮平衡研究
我国设施菜地肥料投入量远超蔬菜需求,导致大量含氮气体排放和氮淋溶损失,增加温室效应和土壤面源污染风险。氮肥用量、氮肥种类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影响设施菜地氮素利用率及环境效应,探究不同氮肥管理措施下氮素去向及环境效应特征对...
苗田田
关键词:设施菜地氮肥管理氮沉降氮淋溶
微喷水肥一体化氮肥管理对冬小麦产量、品质、氮素积累和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为探究冬小麦微喷水肥一体化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于2018—2019年在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以‘济麦22’为材料,设置120(N1)、210(N2)和300 kg/hm^(2)(N3)3个施氮量处理,每个施氮量下设置拔节期一次性追氮(JS)和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等量分次追氮(4T)2种追氮方式,测定冬小麦产量、蛋白质组分含量、面团品质、氮素积累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微喷灌条件下,氮肥分施(4T)显著促进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千粒重,进而显著提高籽粒产量,N3-4T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951.2 kg/hm^(2)。在相同追氮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JS处理显著提高了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显著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4T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高氮处理下(N3)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形成时间均显著下降。在相同施氮量下,相较于JS处理,4T处理可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但是4T处理显著降低了谷醇比,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低于JS处理。4T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了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可降低硝态氮向深层土壤淋洗和迁移的风险。综上,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分次追氮可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有效提高氮肥偏生产力,降低土壤硝态氮向深层土壤淋洗的风险。
姚春生任婕张震周晓楠王志敏张英华
关键词:氮肥管理冬小麦面团稳定时间氮素利用
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下氮肥管理对不同节位再生蘖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
再生稻是我国水稻种植制度的重大创新。发展再生稻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和水稻可持续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然而,再生季产量和稳产性不高限制了再生稻的大面积推广,亟需通过优化栽培措施提高再生季产量以促进再生...
喻兴
关键词:再生稻留桩高度氮肥管理再生芽氮素利用效率
不同氮肥管理对再生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尹佳琪
基本苗密度和氮肥管理措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综述被引量:2
2023年
基本苗密度和氮肥管理通过调控水稻植株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是生产上最直接有效的栽培手段。明确水稻产量和品质对基本苗密度和氮肥管理的响应特征与机制,并加以创新利用,因地制宜集成密肥调控实用栽培技术,对实现水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节本抗逆多目标协同生产及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介绍在基本苗密度、氮肥管理的影响下,水稻产量构成以及品质形成的特征、变化规律与协同性,探讨基于缓控释肥技术的氮肥减次施用与基本苗密度配套的水稻节肥省工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与前景,提出水稻产量与品质效率协同提升的密肥调控机理和技术及年度重演性强、适用范围广的控混肥和密度调控技术等创新突破方向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水稻现代化栽培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黄志成姚宇付第慧程爽邢志鹏
关键词:水稻氮肥
优化氮肥管理条件下西南地区高产优质大白菜品种筛选
2023年
我国西南地区蔬菜系统氮肥用量大、产量水平不高,优化氮肥管理和筛选适宜的蔬菜品种对西南地区蔬菜提质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基于优化氮管理策略对该地区不同蔬菜类型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以西南地区典型的6个大白菜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氮和优化施氮两个氮水平,明确优化氮管理对不同大白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宜西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大白菜品种,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大白菜种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优化施氮条件下,大白菜总产量提高了130%~289%,显著提高了植株养分吸收,同时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5.0%~38.3%,类黄酮含量降低了4.5%~275.0%,显著提高了大白菜营养质量指数。优化氮肥管理条件下,不同大白菜品种对氮肥的响应程度不同,山东四号和丰抗70大白菜品种对氮肥响应程度最大,属于氮素高效型品种,其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累积量、磷素累积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品种4.0%~42.0%、44%~225%、10.6%~61.4%、12.9%~52.6%和1.2%~8.3%,且对中微量营养元素也有较好地吸收,其中丰抗70品种的钙、镁、锌累积量最高,山东四号品种的铁、锰累积量最高。总体来看,山东四号和丰抗70品种在产量、养分吸收、氮肥利用率和品质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因此,这两种大白菜品种适宜在西南地区推广种植。
王军杰王军杰张芬马皓月张芬梁涛陶伟林郑阳陶伟林郑阳王孝忠
关键词:大白菜优化施氮

相关作者

杨建昌
作品数:363被引量:8,275H指数:5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结实期 籽粒灌浆 稻米品质 生理机制
王志琴
作品数:180被引量:4,665H指数:4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结实期 土壤水分 水稻产量 生理机制
刘立军
作品数:137被引量:2,901H指数:34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水稻产量 稻米品质 氮肥利用率 实地氮肥管理
吴长付
作品数:10被引量:466H指数:6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生长发育 氮肥管理 水稻产量
彭显龙
作品数:82被引量:70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寒地 水稻 寒地水稻 稻田 寒地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