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6篇“ 水利纠纷“的相关文章
- 公平:明清以来晋南刁底河流域水利纠纷处理原则述论
- 2025年
- 公平是主客观关系的理想状态,是社会关系调整的准则。明清以来,晋南刁底河流域亢村、羊舍村、柴里村水利纠纷不断,民间诉讼呈词与批词中体现出处理水利纠纷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平也是民间所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公平是贯穿历史进程的概念,具有历史性与社会性,也具有发展性。
- 姚文永姚庄威
- 关键词:最大公约数水利纠纷纠纷处理
- 基于政府间协商的边界水利纠纷治理实践及启示——以洪泽湖水量调蓄问题为中心的考察
- 2025年
- 行政区划之间的水利纠纷是流域治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化解纠纷值得关注。以苏皖两省洪泽湖水量调蓄问题为例,基于利益、制度与文化维度,考察不同类型政府间协商化解水利纠纷的方式与成效。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同级政府之间的协商,还是上级政府的介入,抑或流域管理机构的统筹,都对解决洪泽湖水量调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面对当前我国流域治理的新挑战,不应仅局限于行政主导的协商与调处等措施,还须进一步加强流域利益共享型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推进流域治理法治化,推动水利技术革新,消除纠纷产生的根源,实现标本兼治。
- 周忠丽
- 关键词:流域治理水利纠纷洪泽湖
- “乡绅支配”亦或“制度性制约”——清代练湖水利纠纷再探讨
- 2024年
- 练湖曾为镇江丹阳县境内最重要的人工湖,围成于西晋初年。因练湖无源,夏涨冬涸,极易成田,故私垦湖田历代不绝。自唐以降,练湖即陷入不断的兴废循环。清初练湖又经历三废三复。康熙四十八年(1709)复湖后,数百年来屡禁不止的“盗湖”现象随着湖民“均包湖赋”而彻底终结。与“乡绅支配”相比,“制度性制约”能够更好地阐释清代练湖纠纷的过程与结局。在“政府利益最大化”原则下,水利纠纷不只是权力对抗与资源争夺,更是围绕国课问题的多方博弈,废湖、复湖皆系于此。无差别性的制度制约在牺牲个体利益的同时,也有助于弱化身份特权,维持日常政治的底线公平。这或可为理解清代地域社会的秩序原则提供另一思路。
- 罗晓翔
- 关键词:清代水利纠纷赋税
- 明清淮南盐场灶河的维护与水利纠纷——以海安牙桥坝为例
- 2024年
- 传统时期,盐场地区存在着盐场和州县两个具有明确管辖范围和职责的行政管理单位,二者在水利等跨区域的问题上则有协作的需要。灶河原为淮南盐场转运水道,明代一般由盐场官员负责维护,清代则在王朝国家盐场管理思路的改变下由商人主导疏浚。当事关两个行政管理单位利益时,灶河的疏浚则会引起州县官员甚至更高级别官员的重视。海安牙桥徐家坝启闭的争议,从明末一直延续到清中叶,这不仅是盐运与州县灌溉的水利矛盾,更反映了上游州县与下游州县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
- 徐靖捷
- 关键词:盐场水利纠纷
- 大局与均平——组织场域视角下的清代桑园围围际水利纠纷
- 2024年
- 本文援用组织场域视角,考察了清代桑园围两起大规模围际水利纠纷。作为场域主导性制度逻辑的“公”观念,为纠纷双方和官府的话语与行动策略提供合法性依据。由“公”观念的二重属性,衍生出“公正不偏”的行动准则以及“顾全大局”和“乐利均平”两项行动评判标准。“大局”通常指国家或多数人的利益,“均平”要求局部范围的各相关群体都可获得利益,二者在具体情境中的一致或冲突,塑造了两起纠纷的不同演变轨迹。本文在丰富水利社会史研究的同时,还提供了关于制度逻辑对制度复杂性、场域动态性影响的新知识。
- 佘雪琼龙登高王利平
- 关键词:组织场域
- 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需引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广西山林权属纠纷的调处对策研究为视角
- 2023年
- 化解社会矛盾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中林地纠纷调处工作尤为繁琐,也最考验人的心志。当前山林权属纠纷已经成为群众上访、信访最集中的问题。由于分山到户工作不细致、山林土地界线不清、山林纠纷牵涉时间周期长、牵连面较广,林业工作者和基层干部对调处林业纠纷工作往往存在许多推诿现象。同时也有上级职能部门以“属地化”管理为由“甩锅”乡镇甚至村委会的行为。本文以广西山林纠纷的调处研究为视角,寻求道德与法律协调之合理内核,促使政府行为规范化、法治化,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不断改进、完善具体的工作方式,切实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地满足乡土社会的现实期待。
- 刘有进李钧
- 明清至民国时期四川牛踏堰灌区的水利纠纷与地域社会被引量:1
- 2023年
- 牛踏堰在明、清、民国3个时期均发生过较大的水利纠纷。通过还原纠纷过程,发现结构性分水矛盾是引发纠纷的重要原因。架构在分水矛盾之上的水利规则,本可发挥消弭纠纷、建立用水秩序的作用,但当旧有水利规则未能因时因势变通时,却会成为纠纷产生的根源。在纠纷解决方面,官府扮演了关键性角色。明代牛踏堰灌区已形成家族间的地缘性水利联盟,清代衍生出两个互不相统的具有董事会性质的水利组织,民国时期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但仍无法消解结构性分水矛盾。
- 牟旭平
- 关键词:水利纠纷地域社会
- 碑刻所见清代云南水利纠纷调处研究
- 清代云南碑刻保存完好,数量可观,内容丰富。碑刻中涉及水利纠纷调处的内容具有较高的法律史研究价值。研究碑刻所见清代云南水利纠纷调处,有利于体现云南基层社会对国家法规、地方规约和习惯的理解和运用,传达基层社会调处水利纠纷的价...
- 沈颖颖
- 关键词:清代
- 胡其伟著《环境变迁与水利纠纷——以民国以来沂沭泗流域为例》评介
- 2022年
- 水利纠纷是指行政区、部门和用水单位在治水、用水、排水中出现的一切矛盾纠纷事件,其背后包含着复杂的环境及社会因素,不仅仅是水利问题。发生在政区边界接壤地带的水利纠纷尤其复杂,涉及人口、耕地、疆界、人群等问题,因此水利纠纷研究是深入认识典型区域环境社会变迁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有必要将流域环境变迁与水利纠纷问题结合起来考察。胡其伟著《环境变迁与水利纠纷——以民国以来沂沭泗流域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是作者长期关注水利纠纷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这一领域的突出成果。
- 段伟
- 关键词:沂沭泗流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水利纠纷环境变迁矛盾纠纷民国以来
- 水利纠纷与地方治理—以清代宁夏府水利管理为中心
- 清代宁夏府的一些灌溉管理经验、水利纠纷通过地方志、官府案牍被大量地保存了下来,为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资料参考。在地方秩序的建构过程中,解决好水利纠纷不仅是中央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而水利秩序...
- 马金贵
- 关键词:清代水利纠纷
相关作者
- 胡其伟

- 作品数:16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水利纠纷 沂沭泗流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地理 电子地图
- 廖艳彬

- 作品数:35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研究主题:明清 鄱阳湖流域 水利 清代 明清时期
- 岳钦韬

- 作品数:17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抗日战争 铁路建设 水利纠纷 抗战时期 土地征收
- 潘明涛

- 作品数:2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
- 研究主题:水利纠纷 县际 水流域 地方志 历史变迁
- 赵淑清

- 作品数:10被引量:43H指数:2
- 供职机构:忻州师范学院政史系
- 研究主题:水神信仰 碑刻资料 水利纠纷 水利 乡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