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篇“ 汉语新文学“的相关文章
- 世界文学格局与汉语新文学格位
- 2025年
- 当歌德在一次私人谈话中并不十分肯定地提出“世界文学”这一概念的时候,他不会想到,“世界文学”作为学术概念和文化概念会成为人类文明运动史上的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世界文学”概念的理解,在世界文化和文学理论的实际运行中体现出两种矢向:趋势论与格局论。
- 朱寿桐
- 关键词:文学理论学术概念汉语新文学人类文明
- 世界文学格局与汉语新文学格位
- 2024年
- “世界文学”概念的理解,在世界文化和文学理论的实际运行中体现出两种矢向:趋势论与格局论。趋势论即为将“世界文学”理解成一种在文学领域构成类似于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趋势;而格局论则是坦率地承认“世界文学”是世界范围内现有的文学格局和文化格局的事实呈现。这两种认知矢向构成的理论张力,成为“世界文学”理论言说和学术研讨每能奏引人人胜之效的基本因素。
- 朱寿桐
- 关键词:文学理论汉语新文学学术研讨
- 世界文学格局与汉语新文学格位
- 2024年
- 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在汉语文学世界形成了“趋势论”和“格局论”两种文化阐释和学术阐释。格局论意义上的“世界文学”承认世界范围内文学构成的现实性、民族性和文化板块品性,每一种语言文学或者每一个民族文学都是一定时期“世界文学”格局中一定格位的或自然或卓越的呈现。汉语新文学和汉语文学正是在“世界文学”的格局认知上确定了自己的“格位”,对世界文学曾一度充满着向往之情和赞赏之忱,这使得汉语新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占有独特格位甚至体现独特个性。汉语新文学范畴内,外语文学的翻译文本可以被理解为本民族文学的艺术资源,这也是确定世界文学格局中汉语文学地位的一个重要参数。
- 朱寿桐
- 关键词:汉语新文学世界文学格位
- 汉语新文学视野下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澳门地区文学
- 2024年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澳门地区文学,通常被视为处于从“寄生”到“自觉”发展进途中的“喑哑”状态。但如果真正进入到《澳门日报》《华侨报》文艺副刊的文学现场,对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进行重新的搜寻、梳理、复原、重建,并代以“汉语新文学”研究视野,而非以关键学说、经典作品进行文学评判的传统文学研究方式,则可发现澳门地区文学的鲜明特色、丰富意蕴和独特的文学生产方式,并呈现出“自由发展、温和包容、自洽一方”的文学景象。
- 许燕转
- 关于华文文学学科命名的一种反思——以“华语语系文学”“汉语新文学”为中心
- 2023年
- 华文文学学科命名争论的焦点,始终未曾脱离学科自身的定位问题,并指涉海内外华人文化心理归属的多种纠葛。由英文词Sinophone literature翻译而来的“华语语系文学”一名不仅在语言学概念上难以成立,更有意回避并模糊了汉语的“同一性”和“普遍性”,其文化心理逻辑值得警惕。“汉语新文学”的提出,意在以理论建构的方式,对“华语语系文学”作出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反驳和“抗争”,同时又强调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新文学”传统的文化历史意义和价值表述。尽管“汉语新文学”这一概念开辟了海内外汉语批评界走向理论对话的新途径,但仍难以取代“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学科名称,标举“世界性”特征的“世界华文文学”与稍嫌冗长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之名称也将长期并存。纷繁复杂的学科命名背后,孕育着学术创新和学界“百花齐放”的勃勃生机。
- 沈庆利
- 关键词:汉语新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 心灵“伤痕”的深广度挖掘——卢新华小说之于汉语新文学的意义被引量:1
- 2023年
- 卢新华与永恒的“伤痕文学”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荣耀,是一个作家矢志以求的境界,但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一个杂沓的包袱。以《伤痕》作为“伤痕文学”这一时代潮流的代表,并且以《伤痕》为“伤痕文学”作历史性的命名,是一种自然的文化运作的结果。心灵灾难在卢新华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揭示,他的文学创作似乎一般都不愿离开对形形色色人物心灵灾难的发掘,以此显示自己的创作特色和优势,以此凸显在汉语新文学平台上的价值与地位。
- 朱寿桐
- 汉语新文学的欧洲运作与国际体验——从梦娜长篇小说“飞燕三部曲”说起
- 2022年
- 汉语新文学的海外起点是在欧洲,而欧洲的汉语新文学传统乃是以中国的和世界的双重视角发现并表现中国人的世界经验与国际体验,这实际上是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的延伸与拓展。梦娜的“飞燕三部曲”则以空间体验的广漠感和“相对底层”叙事丰富了汉语新文学世界经验的表达,而其主导的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因为汉语新文学的欧洲运作可能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海外华文文学团体。
- 朱寿桐
- 关键词:汉语新文学
- 从白先勇文学看“汉语新文学”的世界性品格--以《永远的尹雪艳》为例
- 2022年
- 白先勇文学是“汉语新文学”在传播与接收过程中具有世界性品格的中国风,其代表作《永远的尹雪艳》是中国文化元素在特定的时空点上聚合而成的中国精灵的世界之舞。尹雪艳是神性时间对俗世时间超越而成的人神嫁接的精灵。在“汉语新文学”发展的新情境下,原有的文学格局主要受到两种强力影响而失衡:一为较之起于上古神话传说的中国古代文学和“自我弱化”想象中的世界文学,其短促的发展史产生的历史焦虑感化为向外“拓土开疆”的扩张力;二为以诺贝尔文学奖为旨归的各种文学评奖机制形成的感召力化为走向“世界文学”的冲击力。其合力打破了原来中国现当代文学“自给自足”的文学平衡,使得“汉语新文学”聚变出新的文学现象,裂变出新的质素。
- 王海军袁培育
- 关键词:汉语新文学民族性人类性
- 澳门文学与汉语新文学的理论启示
- 2020年
- 澳门文学是汉语文学世界独特的板块,它在学理上和逻辑上应该与香港文学、台湾文学并列,但必须承认,澳门文学无论就成就还是影响,都难以与香港文学和台湾文学相提并论。任何一个在澳门文学中出类拔萃的文学家都还未能在任一时代的汉语文学视野中脱颖而出。
- 朱寿桐
- 关键词:香港文学澳门文学汉语文学汉语新文学文学视野出类拔萃
- 论“文化中国”建构中的“汉语新文学”被引量:1
- 2020年
- 作为当前华文文学研究界最具学术延展力的理论概念之一,"汉语新文学"延续了80年代以来学界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及海外华文文学进行跨区域"整合"的思路,试图淡化"中国"之政治意味并着意开掘"汉语"的语言和文化心理属性。通过"(汉语)语言共同体"和恢复"五四新文学"传统,"汉语新文学"倡导者试图建构一个全球性"(汉语)文化共同体"。这一诉求与海外新儒家的"文化中国"理念颇多近似。如果说杜维明等人主张的现代意义的"文化中国"建构尚需漫长的过程,那么"汉语新文学"不啻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 沈庆利王炳欣
- 关键词:汉语新文学文化共同体文化中国
相关作者
- 朱寿桐

- 作品数:243被引量:63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澳门大学
- 研究主题:汉语新文学 新人文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汉语文学 新文学
- 傅天虹

- 作品数:20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 研究主题:汉语新诗 中生代 汉语新文学 百年新诗 汉语
- 许燕转

- 作品数:23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莞理工学院
- 研究主题:聂华苓 诗学 《桑青与桃红》 叙事 跨文化视野
- 沈庆利

- 作品数:87被引量:138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化中国 历史小说 华文文学 吕赫若 台湾文学
- 黄维梁

- 作品数:1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澳门大学
- 研究主题:学科 汉语新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