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05篇“ 注射技术“的相关文章
- 射弹注射技术在弹性体注射成型工艺中的应用
- 2024年
- 由橡胶制成的介质输送胶管通常采用复杂的多级挤出生产工艺,如图1所示。制造过程首先进行胶管内胶层的挤出,然后在第2步中冷却胶管内胶层。随后,用纤维增强材料包裹内胶层以保持其形状的稳定。然后,在第2次挤出过程中,该材料组合被外胶层包裹。根据应用情况,外胶层可以是与内胶层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在第2次冷却结束后,将胶管切割成所需的长度,并手动推到芯模上,该芯模用于成型最终胶管的形状。然后将放置有多个芯模的产品放入烘箱或硫化罐中,硫化胶管。最后从芯模上脱下胶管。
- 马利利(编译)
- 关键词:注射成型工艺内胶层外胶层硫化罐注射技术
- 牛疫苗皮内免疫注射技术要求
- 2024年
- 皮内注射是一种常用的兽医诊疗注射方法,这种注射方式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入动物的皮下组织中,使药物快速吸收并达到治疗效果,常用于给药、免疫等。该文介绍了皮内注射的技术要点,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 霍小龙霍小刚张洁
- 关键词:皮内注射
- 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
- 2024年
- 为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保障注射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特制订《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是在《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检索近10年国内外皮下注射相关最佳临床证据,聚焦抗凝剂皮下注射的操作步骤和细节,综合全国38所医院46名医护专家的6轮函询结果形成的。最终从注射前评估、注射前准备、注射部位及体位、皮下注射、在院注射宣教、居家注射管理6个方面汇总并形成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64条,从皮下出血、疼痛、渗(漏)液、过敏反应、弯针与断针5个常见皮下注射不良反应方面汇总并形成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23条,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的科学决策提供实践依据。
-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外周血管介入专家委员会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李燕葛静萍
- 关键词: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技术临床实践指南
- 圆形精子注射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 2024年
- 圆形精子是成熟精子的前体细胞,具有单倍体的遗传特性,通过卵胞质内圆形精子注射(round spermatid injection,ROSI)技术可以使卵母细胞受精并发育成胎儿。1996年,第一例通过ROSI技术出生的婴儿诞生,但临床应用一直在成功与失败中反复交替。至今,ROSI技术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原因在于ROSI技术出生效率低,且出生婴儿的安全性未得到充分验证。ROSI技术在解决部分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生育生物学后代的问题上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ROSI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全面系统地认识ROSI技术,推动其在临床更高效、更安全地应用。
- 朱海波刘睿智王瑞雪
- 关键词:生殖技术不育胚胎发育
- 超声引导下水气混合注射技术对ICU鼻肠管置入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水气混合注射技术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鼻肠管置入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治疗的72例ICU鼻肠管置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使用超声引导下水气混合注射技术置入鼻肠管)和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置入鼻肠管),每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花费时间、ICU住院时长、总住院时长、鼻肠管显影率、注水量、置管前后微型营养评价(MNA)评分、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置管花费时间、ICU住院时长、总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鼻肠管显影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注水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MNA评分较高,Hb、ALB、PAB水平均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水气混合注射技术能有效提高ICU鼻肠管置入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长,且安全性较高。
- 潘芳于晓琳
- 关键词:超声引导ICU
- PRP注射技术结合康复训练对运动型膝关节损伤后康复效果的研究
- 2024年
- 探究PRP注射技术和康复训练方式对其运动型膝关节损伤后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2年10至2023年10月收治的运动型膝关节损伤患者60例为此次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参照组30例采取康复训练方式,观察组30例则采取PRP注射技术和康复训练方式,两组患者的VAS、Lequesne指数、WOMAC评分、护理前后膝关节活动情况、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 VAS、Lequesne指数、WOMAC评分在护理前(P>0.05),护理后参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膝关节活动程度护理前(P>0.05),护理后参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自我管理能力护理前(P>0.05),护理后参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生活质量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针对运动型膝关节损伤患者应用PRP注射技术和康复训练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增加膝关节活动程度,减少后续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 杨仙丽陈莲华严志玉潘紫洁廖素华
- 关键词:康复训练康复效果
- 脊柱注射技术
- 本书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关于脊柱源性疼痛基础理论、临床诊断、注射治疗的专著。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进行叙述,总论包括脊柱及其周围疼痛的基本机制、来源、诊断和各种脊柱疼痛控制的治疗方法;各论包括颈椎、胸椎和腰椎的注射治疗步骤,...
- (德)塞奥佐罗斯·塞奥多里迪斯
- 无针注射技术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无针注射技术(needle-free injection technology,NFIT)是指药物在压力源作用下形成高速喷射流,透过皮肤到达合适深度的药物递送技术。NFIT可以递送液体、粉末和储库型制剂,具有防止意外针刺伤、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消除针头恐惧、增加疫苗免疫效果、简化操作及易于患者自用等优势,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递送药物方式。本文系统介绍了NFIT的研究背景、无针注射器的结构组成及可递送药物、影响注射效果的因素,并且总结了目前该技术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为NFIT的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 张郃李硕程艺王增明刘楠李蒙张慧郑爱萍
- 关键词:药物递送压力源疫苗
- 角袋注射技术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麻痹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角袋注射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需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4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7.42~28.01 kg/m^(2),平均BMI 22.51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4例,Ⅱ级40例,Ⅲ级16例;手术部位,肘部24例,前臂21例,手腕27例,手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例)及对照组(n=40例)。对照组予传统神经丛周围阻滞麻醉,试验组则采用超声引导角袋注射技术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30 min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及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膈肌麻痹发生率及并发症;以患者阻滞后30 min是否出现膈肌麻痹为终点,对两组患者阻滞后30 min用力呼吸膈肌移动度与膈肌麻痹发生风险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麻醉效果为优良率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92.5%(37/40)vs 70%(28/40)。P<0.05]。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5.41±1.09)min vs(6.84±1.65)min、(9.06±1.27)min vs(11.98±2.71)min],而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404.96±89.73)min vs(11.98±2.71)min、(417.93±91.78)min vs(300.86±51.92)min](均P<0.05);阻滞后试验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及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膈肌麻痹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5/40)vs 37.5%(15/40),7.5%(3/40)vs 25%(10/40)。均P<0.05]。以出现膈肌麻痹为终点,试验组膈肌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膈肌麻痹发生风险延后对照组(P<0.05)。结论角袋注射技术麻醉效果优于传统神经丛周围阻滞麻醉,且对膈肌麻痹的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少。
- 张明哲刘亚君王国瑞刘文平吕瑞兆崔静静井郁陌
- 关键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膈肌麻痹
- 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技术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技术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80例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配合PRP注射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疼痛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膝关节屈肌、伸肌肌力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骨关节炎指数、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肌肌力、膝关节伸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结合PRP注射技术在促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显著,可推广使用。
- 李英俊王勃邱丽莎
- 关键词:综合康复训练炎症因子
相关作者
- 蒋肖男

- 作品数:235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药物 服用 止咳药 儿童 医生
- 王建华

- 作品数:1,322被引量:157H指数:5
- 供职机构:济南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 低血糖 血糖控制 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
- 王志坤

- 作品数:65被引量:24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大豆 大豆食心虫 黄瓜 球蛋白 基因
- 张颖

- 作品数:221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省科学院
- 研究主题:放射性核素 海洋环境 水体 流动注射 遍历
- 刘岩

- 作品数:359被引量:300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省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体 臭氧氧化 水样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