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024 篇“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的相关文章
凝血酶原 时间 、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脑钠肽检测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 时间 、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脑钠肽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将马鞍山市中心医院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B组,将6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A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 时间 、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酶原 时间 、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凝血酶原 时间 、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脑钠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B组凝血酶原 时间 、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短于A组,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凝血酶原 时间 、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 时间 、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脑钠肽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急性脑梗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224、5.359、6.617、6.355、2.495,P<0.05)。凝血酶原 时间 、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脑钠肽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77%、93.36%。结论凝血酶原 时间 、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脑钠肽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较高。 李海燕 肖瑾 刘兵荣 吴婷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脑钠肽 新生儿黄疸与凝血酶原 时间 、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延长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与凝血酶原 时间 (PT)、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APTT)延长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进行新生儿黄疸治疗的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类型分为病理性黄疸组与生理性黄疸组,各35例,选取同一时期的35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三组新生儿的CRP水平、总胆红素水平以及凝血 功能指标(PT、APTT、TT、FIB)进行检测,从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理性黄疸组与生理性黄疸组CRP与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理性黄疸组CRP、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5);病理性黄疸组PT、APTT、TT指标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与对照组(P<0.05),FIB水平均低于生理性黄疸组与对照组(P<0.05);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患儿PT、APTT均显著延长(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能够导致其PT、APTT显著延长,对新生儿实行CRP以及总胆红素水平的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存在情况,进而便于治疗方案的确立以及有效实施。 白羽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总胆红素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凝血酶原 时间 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血清纤维蛋白抗血凝酶 -Ⅲ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2年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疾病,尤其是进展型脑梗死,是可使脑缺血加重并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卒中。常发生于梗死后6~72h,可导致完全瘫痪、失语、昏迷甚至死亡。我们通过对进展型和完全型脑梗死患者进行急性期血清凝血酶原 时间 (阳)、 王小芳关键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脑梗死患者 急性期 纤维蛋白 血清 进展型脑梗死 肝素治疗肺血栓栓塞症抗凝剂量浓度与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关系初步探讨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以13 U/(h.kg)作为肺栓塞患者肝素抗凝起始量,分别研究该起始量下肝素剂量及血浆肝素浓度与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APTT)的线性量化关系,利用线性方程预测维持量、达标浓度与APTT区间。方法:记录25例PTE患者治疗前及使用肝素后每6 h 1次的APTT和血浆肝素浓度值;运用相关性与单因素线性回归的统计学方法探讨血浆肝素浓度与APTT值的线性关系、肝素剂量与APTT值的线性关系。结果:1.肝素浓度与APTT的线性关系(均P<0.05)。2.肝素剂量与浓度的线性关系:所求个体内相关系数、决定系数与个体间相关系数、决定系数几乎均P>0.05,未能求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线性回归方程。3.肝素剂量与APTT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PTT=2.72×肝素剂量+35.265(P=0.003),肝素剂量=0.0144×APTT+10.356(P=0.003)。结论:1.肝素浓度(抗Ⅱ因子法)与APTT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与线性关系,提供了APTT代替肝素浓度检测的依据。2.肝素剂量、浓度与APTT的相互关系受多重因素影响,单因素线性相关与回归模型不足以正确揭示肝素剂量与浓度的关系。 罗华 梁瑛关键词:肝素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抗凝治疗 凝血酶原 时间 及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检测的全面质量控制被引量:3 2008年 李卓园 邹单东 蒋利君 韦美德 李玲 戴盛明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不同检测系统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测定结果的偏倚分析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分析不同检测系统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APTT)测定结果的偏倚。方法分别采用3种不同水平IL质控物、DADE质控物和40份不同浓度患者新鲜血浆,在3个不同检测系统(ACL-200、ACL-3000、CA-1500检测系统)测定APTT,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6个水平的质控物测定结果,经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或K个相关样本的Friedman双向评秩方差分析,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检测系统间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浆其测定结果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系数均>0.975;可靠性分析信度系数α为0.983。以CA-1500作标准检测系统对其他检测系统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ACL-200、ACL-3000临床部分 可接受。结论3个检测系统测定APTT结果的精密度、比对试验从统计学方面分析均不能接受;但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存在不可比性,需要采取整改措施。 丁海明 卜娜分 周强 黄宪章 徐宁 庄俊华 张秀明 梁伟雄关键词:偏倚分析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偏倚 CA-1500 凝血 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中的应用2024年 目的研究凝血 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30例DIC患者设为DIC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名设为健康组,均进行凝血 检验[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APTT)、凝血酶原 时间 (PT)、凝血酶 时间 (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 (FIB)]。比较两组凝血 指标检验结果,统计不同类型DIC患者的凝血 指标检验结果,分析凝血 检验指标在DIC中的诊断价值。结果DIC组APTT、PT、TT、D-D均高于健康组,FIB低于健康组(P<0.05)。DIC组检验结果中,APTT、PT、TT指标由高至低依次为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消耗性低凝期>高凝期(P<0.05),D-D、FIB指标由高至低依次为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P<0.05)。凝血 指标APTT、PT、TT、D-D、FIB对DIC均具有确切诊断价值(AUC>0.5,P<0.05),且联合检验AUC值相对更高。结论凝血 检验指标在DIC诊断中具有确切诊断效能。 龙颖婷 龙成学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基于PT和APTT相关凝血 指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基于凝血酶原 时间 (PT)和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APTT)相关凝血 指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0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199例作为PCOS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孕前检查的248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PCOS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持证曲线(ROC)评估该模型的区分度与准确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抗缪勒氏管激素(AMH)、PT、APTT、凝血酶 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是PCOS危险因素,也是PCOS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预测PCOS的发生风险阈值为0.07~0.86时,适用性最佳。结论:年龄和AMH,PT,APTT,TT,Fib是PCOS危险因素,同时也提示抗凝治疗可能会改善生殖结局。PCOS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对患者长期健康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熊苏力 董双虎 方家 张一沛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参芎葡萄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PH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228例COPD合并PH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114例。观察组给予参芎葡萄糖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凝血 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 时间 (PT)、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肝肾功能[血尿素(BUN)、血肌酐(Scr)、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转氨酶 (ALT)、总蛋白(TP)]、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PASP)、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统计入院28 d病死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D-D、FIB、PaCO_(2)、H-FABP、cTnI、NT-proBNP、PASP、APACHEⅡ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PT、APTT、PaO_(2)、SaO_(2)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后,2组组间和组内BUN、Scr、AST、ALT、T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入院28 d病死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7.02%,8/114;7.89%,9/114)与对照组(10.53%,12/114;5.26%,6/114)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可改善COPD合并PHD患者血常规、凝血 指标及血气指标,并降低H-FABP、cTnI、NT-proBNP水平,进而减轻心肌损伤程度,缓解患者病情。 郑玉强 宋竹翠 王宁 崔朝勃关键词:合并症 肺源性心脏病 参芎葡萄糖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丙氨酸转氨酶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妇血康颗粒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妇血康颗粒联合米索前列醇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2月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饭前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6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水冲服妇血康颗粒,10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2、24 h出血量与止血时间 、凝血 功能指标和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抗凝血酶 -Ⅲ(ATⅢ)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91.67%)高于对照组治愈率(6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2、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 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 时间 (PT)、活化 部分 凝血酶原 时间 (APTT)、凝血酶 时间 (TT)均显著下降,纤维蛋白原 (FIB)升高(P<0.05),且治疗组PT、APTT、T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O水平下降,AT-Ⅲ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血康颗粒联合米索前列醇片治疗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机体凝血 功能指标和NO、AT-Ⅲ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梁军 任璐 曹青 陶琳 陈华 康淑芳关键词:妇血康颗粒 米索前列醇片 产后出血 止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