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70篇“ 活性氧清除系统“的相关文章
- 活性氧清除系统响应SUC和H2S交互作用诱导玉米耐热性的形成
- 李小二
- 纸片型1-MCP处理对‘朝霞’水蜜桃果实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研究纸片型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朝霞’水蜜桃果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系统的影响。方法用1.2μL/L纸片型1-MCP处理‘朝霞’水蜜桃12 h,以没有1-MCP处理的‘朝霞’水蜜桃为对照,果实在(25±1)℃下贮藏12d,每隔2d取样分析果实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速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内源抗氧化物质含量和ROS清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朝霞’水蜜桃比较,1-MCP处理的‘朝霞’水蜜桃显现出较低的O_(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较高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较高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结论纸片型1-MCP处理能增强‘朝霞’水蜜桃ROS清除能力,有效减少其果实ROS的产生与MDA的积累,减轻‘朝霞’水蜜桃膜脂过氧化,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从而保持‘朝霞’水蜜桃果实采后品质、增强其耐贮性。
- 张惠丽肖烟云曾玲珍郑江枫林艺芬林河通
- 关键词:耐贮性活性氧清除系统膜脂过氧化1-甲基环丙烯
- 活性氧清除系统在H2S和ABA信号交互作用诱导玉米幼苗耐热性形成中的作用
- 高温胁迫可导致植物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的改变,继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玉米(Zea mays L.)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探究其耐热性的机理有科学意义。本文以玉米幼苗为材料,探究活性氧清除系统在硫化氢(HS)和脱落酸...
- 王加琪
- 关键词:玉米幼苗脱落酸活性氧清除系统耐热性
- 重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喷施腐植酸水溶肥的响应被引量:3
- 2022年
- 以燕麦品种‘燕科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正常供水(CK)、正常供水下喷施腐植酸水溶肥(CKH)、重度干旱胁迫(SS)和重度干旱胁迫下喷施腐植酸水溶肥(SSH)4个处理,对燕麦叶片中活性氧水平、抗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剂含量及产量等进行测定,以明确腐植酸水溶肥(HA)对重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活性氧清除系统的调控效应,并探讨HA对燕麦耐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与CK相比,燕麦叶片超氧阴离子(O^(-·)_(2))、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提高,且均在喷施HA后比重度干旱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但此时活性氧的水平仍显著高于CK。(2)与CK相比,燕麦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氨肽还原酶(GR)和谷胱氨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降低,而其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它们在喷施HA后均比重度干旱胁迫处理显著提高,但各酶活性仍不同程度低于CK。(3)与CK相比,燕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下降,喷施HA后又比重度干旱胁迫显著升高,但仍显著低于CK。研究认为,喷施HA可有效提高重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抗氧化物质再生,增强叶片的总抗氧化能力,从而有效清除重度干旱胁迫引起的活性氧积累,降低重度干旱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氧化损伤,最终缓解重度干旱胁迫对燕麦造成的伤害,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籽粒产量的损失。
- 李英浩刘景辉米俊珍吕品潘越赵宝平Allen Xue
- 关键词:燕麦干旱胁迫活性氧清除系统
- 鼠尾藻活性氧清除系统对UV-B辐射增强的性别差异响应特征
- 2022年
- 为了研究紫外线对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性别差异响应特征,本研究分别关注其雌、雄藻体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的活性氧生成与清除相关指标的变化,探究了鼠尾藻活性氧清除系统对UV-B辐射增强的性别差异响应特征。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能够诱导鼠尾藻活性氧含量上升,且雌性藻体的活性氧(O_(2)^(-)和H_(2)O_(2))含量低于雄性藻体。UV-B辐射增强条件下,雌性藻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雄性藻体,雌性藻体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雄性藻体,雌性藻体的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中主要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高于雄性藻体。以上结果表明,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鼠尾藻雌性藻体的活性氧清除能力高于雄性藻体。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UV-B辐射增强条件下,鼠尾藻在活性氧清除水平上存在着性别差异。
- 鲁佩瑶臧宇薛颂孙燕朱美玲梁硕唐学玺
- 关键词:鼠尾藻UV-B辐射
- 苄嘧磺隆对谷子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从光系统Ⅱ(photosystem Ⅱ,PSⅡ)活性和活性氧清除代谢的角度阐明苄嘧磺隆对谷子的安全性以及谷子对该除草剂的生理响应,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剂量苄嘧磺隆处理7 d和30 d后谷子幼苗倒2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剂量≤300 g/hm^(2)的苄嘧磺隆对谷子叶片内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the maximum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MPE)、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光化学淬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PQ)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的影响均不显著。苄嘧磺隆推荐剂量300 g/hm^(2)施药7 d后,晋谷21号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总抗坏血酸、还原型抗坏血酸(ascorbate acid,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18.60%、22.85%、74.80%和0.55%,张杂谷10号叶片内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AsA、总谷胱甘肽和GSH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15.31%、13.82%、1.48%和0.56%;施药30 d后,苄嘧磺隆对谷子产生的药害逐渐减弱,且品种之间存在差异。苄嘧磺隆剂量1 200 g/hm^(2)施药7 d后,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施药30 d后,仅部分指标恢复到了对照水平。表明低剂量苄嘧磺隆(≤300 g/hm^(2))对PSⅡ活性和活性氧清除系统均无影响,对谷子相对安全;高剂量苄嘧磺隆(≥1 200 g/hm^(2))对谷子产生药害,其抑制了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影响谷子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平衡。
- 马珂赵利蓉张丽光张伟莉梁舒原向阳
- 关键词:谷子苄嘧磺隆叶绿素荧光抗氧化物质
- 干旱胁迫对燕麦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及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2年
- 为探究燕麦幼苗遭受干旱胁迫后叶片光合特性及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响应机制,本试验选用青海本地推广品种‘青燕1号’为研究对象,以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在不同干旱浓度(CK、P_(10)和P_(20))和不同干旱持续时间(4、7、10 d)处理下,研究燕麦幼苗干旱胁迫后对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超氧阴离子含量、过氧化氢含量及酶类抗氧化剂和非酶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为青藏高原地区抗旱燕麦品种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1)随着胁迫程度增加叶绿素含量(Chl)显著下降,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明显增加,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浓度(C_(i))、气孔导度(G_(s))、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明显下降,而初始荧光(F_(o))和非光化学淬灭(NPQ)显著增加。干旱胁迫能引起植株短时间内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但气孔关闭及光反应中心遭到破坏是光合性能减弱的主要原因。2)随胁迫浓度与胁迫时间增加酶类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先升高后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持续增加,而非酶类抗氧化剂在干旱胁迫下均显著高于对照。轻度胁迫下,‘青燕1号’燕麦主要通过酶类抗氧化剂清除活性氧毒害物质,而在重度胁迫下主要以非酶类抗氧化剂清除系统为主。
- 吴雨涵刘文辉刘凯强张永超
- 关键词:干旱胁迫燕麦幼苗
- 沙芥属植物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被引量:21
- 2018年
- 以沙芥属植物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干旱方法,分析其在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根和叶的活性氧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和抗旱系数法综合评价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抗旱性。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和叶中O-·2产生速率及·OH、H2O2、MDA含量总体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干旱胁迫下沙芥比斧形沙芥产生了更多的ROS和MDA。(2)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和叶中POD、APX、GST活性及叶中GR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叶中的SOD活性以及根中GR、GPX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根和叶中的CAT活性、叶中的GPX活性和根中SOD活性均逐渐升高;但根和叶中的SOD、POD、CAT活性在各干旱处理下均表现为斧形沙芥高于沙芥。(3)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和叶中AsA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先升高后降低,GSH含量逐渐升高,CAR含量逐渐降低,而VE含量在叶中逐渐升高,在根中却逐渐降低;但斧形沙芥比沙芥合成更多的AsA和GSH,其植物体内AsA-GSH循环系统能清除更多的ROS。(4)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和叶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随着干旱加剧逐渐增强,且斧形沙芥的总抗氧化能力强于沙芥;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平均隶属度和综合抗旱系数显示,轻度干旱胁迫下沙芥抗旱性强于斧形沙芥,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斧形沙芥的抗旱性强于沙芥。研究认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斧形沙芥根叶中ROS和MDA含量明显低于沙芥,而其大部分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高于沙芥,斧形沙芥植株体内抗氧化系统表现出更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从而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
- 郑清岭杨忠仁张凤兰张晓艳郝丽珍
- 关键词:沙芥干旱胁迫活性氧清除系统抗旱性
-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大豆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 大豆种植区域分布广泛,整个生长发育阶段都与降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最终产量的高低受降雨量的影响极为明显。由于作物自身的生长具有一定的生长模式,不同生育朔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导致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产生...
- 马玉玲
- 关键词:大豆干旱胁迫活性氧产量性状
- 文献传递
- GSH参与低温胁迫下外源NO对黄瓜叶绿体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为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参与低温(10℃/6℃)胁迫下一氧化氮(NO)对黄瓜叶绿体抗氧化酶活性、还原力水平及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本研究以基质培'津研四号'黄瓜幼苗为试材,四叶一心时置光周期14 h/10 h、昼夜温度25℃/20℃光照培养箱内,叶面预处理GSH合成酶抑制剂(BSO,丁硫氨酸亚砜胺)、NADPH合成酶抑制剂(6-AN,6-氨基烟酰胺),8 h后再喷施一氧化氮NO供体(SNP,亚硝基铁氰化钠),第1次喷施药剂后24 h后昼夜温度降至10℃/6℃,低温胁迫24 h后测定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胁迫24 h后,与CK相比,水+SNP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叶绿体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酸还原酶(MDHAR)活性,保持较高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还原型抗坏血酸/氧化型抗坏血酸(As A/DHA)、还原型辅酶Ⅱ/氧化型辅酶Ⅱ(NADPH/NADP+)状态,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叶绿体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而BSO+SNP、6AN+SNP处理显著降低了SNP的作用效果。本研究结果说明GSH参与了外源NO提高黄瓜叶绿体抗氧化能力的调控。
- 索琳格吴佩张文博杨志峰刘慧英崔金霞
- 关键词:GSH
相关作者
- 王友保

- 作品数:270被引量:1,840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天线 土壤酶活性 铜 土壤酶 铜尾矿
- 刘登义

- 作品数:122被引量:2,442H指数:29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铜 幼苗生长 铜尾矿 重金属 种子萌发
- 施国新

- 作品数:181被引量:2,321H指数:32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超微结构 HG 菹草 胁迫 莼菜
- 朱祝军

- 作品数:243被引量:3,584H指数:34
-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
- 研究主题:小白菜 硫代葡萄糖苷 番茄 光合作用 黄瓜
- 魏国强

- 作品数:62被引量:638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厅
- 研究主题:农业 硅 黄瓜 盐胁迫 河南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