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36篇“ 流动特性“的相关文章
一种飞行器的动特性参数确定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飞行器的动特性参数确定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所属的技术领域为飞行器运分析技术。所述飞行器的动特性参数确定方法包括:生成物理网格和速度网格;根据动特性信息设置初始的目标场和状态参数;根据物理网格...
刘沙陈健锋钟诚文卓丛山
自平衡多级泵节密封的泄漏动特性
2024年
为研究高扬程大量自平衡多级泵出水段节密封的体介质泄漏特性以及机理,建立了3类节密封的三维数值模型,计算分析了5种径向节间隙(0.5,0.8,1.0,1.2和1.5 mm)下3类节密封的泄漏、湍能耗散以及密封体力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出水段节密封的泄漏动特性是密封体径向缩比和轴向湍能耗散率共同作用的结果,径向节间隙直接影响着径向节间隙进口处的体压力和径向缩比,对节密封的降压与减速作用显著,而迷宫齿对密封体的湍能耗散率的影响较大,膨胀腔体内体的湍能耗散率均接近于0,径向节间隙内体压力沿轴向方向大致呈现阶梯式下降规律,密封齿能够有效地降低密封体的压力;转子面密封齿与密封体的接触以及径向节间隙增大,是导致第二、三类密封转子面的轴向力显著大于第一类密封的主要原因.
王延锋闫军沛胡二华冯立杰
关键词:流动特性
基于固耦合传热的液氢管道动特性仿真研究
2024年
液氢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极易发生气液两相现象,严重影响液氢输送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针对这一问题,建立液氢管道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液氢管道主要传热结构,优选合适的支撑与管道接头形式,并探究液氢管道动特性,着重分析入口速、入口压力等工艺参数对液氢管道截面含气率和温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角形支撑与Bayonet接头的绝热效果较优;液氢管道输送过程中截面含气率随入口速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入口速,针对内管Φ32 mm的液氢管道,最佳入口速为4 m/s;液氢管道入口压力增大,截面含气率减小,也可有效降低液氢温升。在液氢管道工艺设计和工程应用中应确定合理的入口速和压力,以确保液氢管道安全高效运行。
刘凯陈叔平赵国锋王鑫吴宗礼姚淑婷王玉洋马晓勇
关键词:传热气液两相流截面含气率
内构件对提升管内气固动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提升管内气固沿轴径向分布不均匀的固有特性是影响气固接触效率及反应选择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内构件对于提升管内气固轴径向的浓度分布、颗粒的混合及传热行为的实验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内构件能够改善提升管内气固分布状态,提高气固混合及传质传热效果,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阮宇军严超宇
关键词:提升管内构件流动特性流化床
基于CFD-DEM方法的加压鼓泡床气固动特性数值模拟
2024年
为明确加压鼓泡化床内气固两相基本规律以及压力的影响机制,为多种工业过程领域加压鼓泡化床反应器的设计、运行和放大提供有益参考.文中基于CFD-DEM方法,以开源软件Mfix为计算框架,开展了加压鼓泡化床气固两相数值模拟研究.首先依托薄矩形加压鼓泡化床试验台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操作压力对Geldart B类颗粒临界化速度的影响,获得了不同操作压力下床层内颗粒运与分布规律以及气泡尺寸和频率分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0.1~0.7 MPa,随着操作压力的升高,Geldart B类颗粒临界化速度减小,并且在低操作压力下临界化速度随操作压力变化更加明显;同时,随着操作压力的升高,床层内气泡尺寸减小,床层均匀性有所改善.
李玥嬛朱晓丽王振波柳毅博
关键词:气固流动特性临界流化速度气泡特性
旋风分离器气固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究旋风分离器特性与分离特征,在气固两相理论基础上,建立旋风分离器结构模型,通过CFD数值模拟软件对分离器的场进行仿真计算,研究了气相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情况,考察各项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进行方案优选,在圆柱段长度430 mm、下锥段长度790 mm、溢管插入深度140 mm、溢口直径80 mm时分离器分离效率达到最优值。通过线性回归与多元逐步回归法推导得出分离效率与参数间的关系表达式,对分离器结构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钱玉宝郭旭涛邱腾煌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多相流
长尾管固体火箭发机内部动特性仿真分析
2024年
为分析长尾管固体火箭发机的内部动特性,编制微分内弹道程序进行发机内弹道解算;同时采用自定义函数建立质量进口条件、网格技术模拟燃面推移、欧拉-拉格朗日模型结合粒子随机游走模型,对无长尾与有长尾结构固体火箭发机三维两相瞬态内场展开对比研究,对比了发机的性能,分析了长尾结构对气相动特性与不同直径颗粒的运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内弹道与场仿真的发机平衡压力基本一致。有长尾结构带来了沿程阻力损失,内部平衡压强要高于无长尾结构发机压力,导致了装药燃烧加快,输出推力反而减小;燃气经长尾区域速增加明显,但粒子作用会导致轴线附近速与温度的震荡,温度整体变化小,故此区域热防护应该重点考虑;由于惯性,粒子在长尾区域先汇集后发散,随粒径增加,粒子汇集区越靠前,散布程度越大,气对粒子运作用越小。
毛纪银杜勇田云峰高宏伟李金福
关键词: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两相流流动特性
典型及衍生激波针构型的减阻降热动特性
2024年
为探索激波针对超声速钝头飞行器进行减阻降热时的更优衍生构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3种典型单扰物构型、6种双扰物构型、两类多扰物构型和钝锥型激波针的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加装激波针后的几何本质相当于“镂空式”的锥型钝头体。模拟结果显示:激波针头部扰物相对直径较大时,减阻率随激波针相对长度的变化曲线没有明显的峰值点,而是存在一个变幅度很小的峰值段,且相对直径在0.3~0.4左右时减阻效果最佳;典型激波针的最大减阻率约为50%,采用双扰物构型时略有提升;中部增加多个扰物时减阻率随扰物数量增多而增大,最大减阻率超过60%,但气加热问题较严重。相比而言,钝锥型激波针减阻降温的综合性能最好,最大减阻率可达60%左右,降温率约为7%。
何坤何坤
关键词:超声速流动特性
烟气CO_(2)捕集塔内动特性模拟与优化
2024年
洗涤和吸收系统是化学吸收法碳捕集技术核心之一,是实现烟气CO_(2)有效捕集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洗涤塔对SO_(2)、粉尘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提升吸收塔对CO_(2)的吸收效率,降低洗涤塔和吸收塔运行阻力,应用数值模拟,建立了有机胺化学吸收法碳捕集洗涤塔和吸收塔模型。通过对塔内烟气动特性进行分析, 优化了入口烟气角度、入塔烟气速、入口烟道与填料间高度和塔内积液盘结构等。结果表明:当吸收塔入塔烟气倾角≥10°时,吸收塔内填料层前速度偏差和压力损失较0°的水平入口倾角均明显降低,入塔烟气倾角为15°时最佳;随着入塔烟气速的增加,洗涤塔和吸收塔入口相对标准偏差和压力损失均随之增加。在塔入口增设双列叶片式气体分布器后,塔内第一层填料前截面烟气速分布更均匀,但压力损失偏高,优化积液盘结构后,积液盘前截面烟气速相对标准偏差和压力损失也显著降低,有效节约了系统能耗。
吴其荣陈斌龚睿杰王进张寅
关键词:化学吸收法流动特性
CO_(2)地质封存中重力对气水两相动特性影响研究
2024年
CO_(2)地质封存技术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有效手段,亚岩心尺度CO_(2)-水在多孔介质内的实验对阐明CO_(2)地质封存中的残余捕集过程的封存潜力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高压微控芯片在毛细管数为2.37×10^(-5)条件下进行了CO_(2)驱替纯水的实验,以研究重力对气水两相的影响。实时采集到了两相在非均质孔隙内的分布形态和特点,进一步的对CO_(2)饱和度进行了量化和评估了CO_(2)的封存容量,阐明了重力对CO_(2)残余捕集过程的影响。
王思佳李少华吕鹏飞刘瑜宋永臣蒋兰兰
关键词:两相流微流控

相关作者

陆慧林
作品数:212被引量:638H指数:13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流化床 循环流化床 气固两相流 大涡模拟
卢春喜
作品数:537被引量:78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提升管 催化裂化 流化床 催化剂 气固
沈志恒
作品数:63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循环流化床 流动特性 海洋平台 气固两相流动
刘赵淼
作品数:566被引量:547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微通道 液滴 微流控芯片 微流控
袁竹林
作品数:266被引量:96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循环流化床 气固两相流 流化床 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