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55篇“ 浅部真菌病“的相关文章
皮肤科门诊真菌病患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
2024年
目的:分析皮肤科门诊真菌病患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53例真菌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所有患者取样进行真菌镜检与培养,统计真菌病患者的菌种、性别、年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类型真菌病的菌种分布情况。结果:353例真菌病患者中红色毛癣菌占比最高,为44.76%;其次为须癣毛癣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女性足癣发率高于男性,男性股癣发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癣、股癣、甲癣、手癣、足癣发率最高年龄段均为21~30岁;头癣发率最高年龄段为0~10岁。体癣、股癣和甲癣中红色毛癣菌占比最高,手癣和足癣中白念珠菌占比最高。结论:皮肤科门诊真菌病患者的致真菌以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为主,临床特征为女性足癣发率高于男性,男性股癣发率高于女性,21~30岁为易感人群。
林春晓涂越超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病原菌分布性别年龄
2022—2023年长春及周边地区真菌病流行学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真菌病的发情况及原菌的构成及分布。方法收集我科门诊2022年5月—2023年5月真菌镜检结果阳性的例477例,行真菌培养及鉴定,获得196例致菌种。结果确诊的477例真菌病中,足癣106例(22.22%),体癣78例(16.35%),花斑糠疹68例(14.26%),甲真菌病64例(13.42%),股癣62例(13.0%),马拉色菌毛囊炎43例(9.01%),面癣27例(5.66%),手癣20例(4.19%),头癣7例(1.47%),念珠菌2例(0.42%);经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的196株致菌中马拉色菌70株(35.71%),居首位,其次是红色毛癣菌63株(32.14%)。真菌病的发及其原菌的分布与性别、年龄和职业均有相关性。结论长春及周边地区的真菌病以足癣为主;真菌病的主要致菌为马拉色菌。与以往全国多地报道相比,马拉色菌比例显著上升成为一大特点。
杨思璇单百卉李苏姗王爽刘哲李福秋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足癣马拉色菌
包头地区1 249例真菌病患者中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应用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比较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真菌病的效果及不同位置检测结果比较。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拟诊断为真菌病患者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直接镜检,比较阳性率检出结果,并进一步针对不同检测位检测阳性率比较分析。结果:KOH湿片法和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558例和691例患者(阳性率分别为38.35%和58.4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头面、手、足、躯干、腹股沟及甲位荧光染色法阳性检出率均高于KOH湿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足、头面、腹股沟、手、甲、躯干(P<0.001)。结论:荧光染色法在真菌病的实验室检验中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KOH湿片法,可以降低临床漏诊误诊率,在甲、足、腹股沟、头面的检测中可作为优选,手、躯干则根据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在KOH湿片法或荧光染色法中选择,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杨美丽武俊英杨慧娟李丹阳赵一彧吉木斯郝勇石继海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荧光染色法
真菌病原体的多重qPCR检测引物组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菌病原体的多重qPCR检测引物组合,其包括检测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孢子菌、奥杜盎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白色念珠菌、糠秕马拉色菌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本发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
刘丽徐宁泽冯悦
常见真菌病原体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真菌是自然界最广泛存在的一类真菌病原体,近几十年来,城市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加快导致由真菌引起的感染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真菌病的致真菌专门侵入皮肤及其他组织,会导致患者身体上出现严重瘙痒和致残性损伤,导致...
徐宁泽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浅部真菌
中药治疗真菌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手足癣、体癣、股癣、甲真菌病真菌病为皮肤科的常见,具有传染性强、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临床防治的难点[1]。最常见的原菌是红色毛癣菌,其他包括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2-3]。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真菌药物外用为主,以咪唑类和丙烯胺类药物最常用。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皮损泛发或反复发作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4]。
唐姗姗吴然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中药
3498例真菌病直接荧光镜检结果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本地区真菌病情况与拟诊的真菌病直接荧光镜检结果和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治该类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及住院3498例拟诊真菌病患者的直接荧光镜检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3498例拟诊真菌病中有1343例直接荧光镜检阳性,镜检总阳性率38.39%,发率男性58.08%高于女性41.92%,以足癣459例占34.18%位居第一位。结论:我院皮肤科及住院真菌病以足癣最为常见,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等因素会影响不同类型真菌病的发率。
周石梅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性别年龄
477例真菌病种及原菌分析
背景:  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皮肤,多因真菌侵犯人体表面的皮肤、毛发、指/趾甲等所致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皮肤癣菌(毛癣菌、表皮癣菌、小孢子菌)、马拉色菌、念珠菌等是引发该常见的致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
杨思璇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病种病原菌
真菌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医治疗对策被引量:2
2023年
真菌病是主要由皮肤癣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等位引起的感染性疾,具有发率高、程长、易复发等特点[1-2]。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大致包括以下五种:唑类、丙烯胺类、棘白菌素类、氟胞嘧啶类和多烯类[3]。这些抗真菌药物虽然具有抗菌效果明确、疗效显著等优点,但也因耐药性、抗菌谱相对较窄、疗程长等问题,限制了它们在真菌感染性疾中的广泛运用[4-5]。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资源宝库,治疗真菌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广谱抗菌作用,且毒副作用小,不易耐药[6]。文章归纳了目前临床上治疗常见真菌病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中医药在此方面的治疗思路及对策。
方婷婷何伊能王慧傅宏阳李园园曹毅陶茂灿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抗真菌药物中医药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土荆皮治疗真菌病的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体外实验验证土荆皮对真菌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数据库筛选出土荆皮的有效成分,并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收集疾靶点,并与药物靶点作交集,得出土荆皮治疗真菌病的有效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对有效靶点进行PPI分析,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土荆皮醇提物对红色毛癣菌的影响。结果:共筛选出土荆皮有效成分7种、靶点109个、疾靶点421个,其中土荆皮治疗真菌病的靶点有17个。PPI分析得出IL2、HSP90AA1、NOS2等为核心靶点;GO和KEGG分析显示,治疗靶点主要与缺氧反应、蛋白质转运的调节、白细胞介素-6产生的正调节等生物学功能和CLRs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通路相关。体外实验显示,土荆皮的醇提物能够抑制红色毛癣菌的菌丝及孢子生长,对红色毛癣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MIC值为1.562 mg/mL。结论: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以及体外实验证实了土荆皮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和多途径对真菌病产生治疗作用的,这为土荆皮的开发以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袁芳草吴然李倩张丹林彭超唐姗姗
关键词:土荆皮浅部真菌病网络药理学红色毛癣菌

相关作者

廖万清
作品数:545被引量:1,55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研究主题:新生隐球菌 隐球菌 真菌病 抗真菌药物 真菌
温海
作品数:577被引量:2,154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研究主题:新生隐球菌 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 两性霉素B 白念珠菌
李若瑜
作品数:709被引量:3,492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抗真菌药物 烟曲霉 特比萘芬 伊曲康唑 念珠菌
虞瑞尧
作品数:217被引量:56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药物疗法 皮肤病 药理 抗真菌药 痤疮
朱红梅
作品数:108被引量:354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隐球菌 隐球菌 甲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 皮肤癣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