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89篇“ 浮游动物群落“的相关文章
春夏季江苏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2024年
为了深入了解江苏沿岸海域的浮游动物生态系统,在2020年春季(5月)和夏季(7月)展开了两次详尽的现场监测。这一研究聚焦于浮游动物群落的多个方面,包括结构、季节演替、丰度时空分布以及种多样性的变化。夏季相较于春季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浮游动物种类和更高的种多样性。其中,优势种的特征主要包括广温广盐类群和沿岸低盐类群。我们观察到这些优势种在季节演替中表现出显著的变化,揭示了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性态。值得注意的是,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丰度表现出相当大的波。我们发现这种波与水温的季节变化以及沿岸陆源河流输入的径流量密切相关。因此,水温和河流输入被确认为主导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丰度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这项研究不仅为了解江苏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系统提供了深刻见解,还为未来的海洋生态研究和保护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江辉煌陈沛沛刘子铭师智慧王滨滨
关键词: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
海南秋季重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2024年
为掌握海南重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全面支撑海南省三大流域水生态调查研究工作,2022年11月对松涛水库、大广坝水库、牛路岭水库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展开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三大重点水库共鉴定浮游动物12科16属25种、 18科24属32种、 14科19属32种,优势种以球形砂壳虫、螺形龟甲轮虫、裂痕龟纹轮虫占主导。浮游动物丰度分别在992.98~1 875.11 ind./L、 1 878.36~2 667.38 ind./L、 30.13~18338.44 ind./L之间,平均值在1 497.14~6 663.68 ind./L之间,水库各站点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大广坝水库的种类数整体较为丰富,生多样性水平较高,水生态质量评价为良好,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的水生态质量状况整体评价为中污染状态。
谢福武王少露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春季海南万宁小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2024年
2020年5月对万宁小海及附近海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开展调查研究,共获取25个站位的样品数据。结果显示,万宁小海及附近海域共鉴定阶段性浮游幼体21类以及浮游动物53科65属89种,优势种以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占绝对优势,湾口及外海区的优势种丰富,多样性高,反观湾内潟湖区,种类组成较为单一。此外,湾口及外海区的浮游动物种类数、丰度和生量均较高,整体呈现为湾口及外海区的浮游动物种类数、丰度和生量>潟湖区浮游动物种类数、丰度和生量,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性。
谢福武吴思怡庞巧珠谢海群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春季
乐清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研究
2024年
以2021年2月(冬季)和8月(夏季)乐清湾海域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乐清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8月(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生量、丰度和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高于2月(冬季),2个季节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水母类和浮游幼虫2个类群;在空间分布上,乐清湾内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中湾、外湾海域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外湾至内湾海域浮游动物量和丰度总体呈降低趋势,中湾海域和外湾海域的空间差异则较小,这表明乐清湾华能玉环电厂和浙能乐清电厂这2个电厂温排水未对整个乐清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其影响可能主要集中在紧邻温排水口的海域。
沈小飞王咏雪陈利路建林陈军陈德慧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温排水
牛栏江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驱因子
2024年
探究长江上游金沙江支流牛栏江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驱因子,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9月(丰水期)和2021年4月(枯水期)对金沙江支流牛栏江流域35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及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动物4类58属94种,其中原生21种(22.4%),轮虫50种(53.2%),枝角类13种(13.8%),桡足类10种(10.6%)。丰水期浮游动物总丰度为18334.57个/L,总生量为7.28 mg/L;枯水期浮游动物总丰度为10736.25个/L,总生量为11.47 mg/L。检出浮游动物优势种5种,丰水期为异尾轮虫(Trichocerca sp.)、似邻壳虫(Tintionnopsis sp.)和累枝虫(Epistylis sp.);枯水期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基于浮游动物丰度数据的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在不同水文期之间及同一水文期内的上下游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空间和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地理距离越远,群落相似度越低;相关性分析与检验评估表明,温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丁若霞袁丹妮王雨路魏朝军龚迎春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丰水期枯水期
海南省重点水库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2024年
为掌握海南重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全面支撑海南省三大流域水生态调查研究工作,于2022年4月对松涛水库、大广坝水库、牛路岭水库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展开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三大重点水库分别鉴定了浮游动物18科24属40种、16科25属39种、16科23属42种,优势种以琵琶砂壳虫(Difflugia biwae)、臂三肢轮虫(Filinia brachiata)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karti)为主。浮游动物丰度范围为22.53~95.64ind./L,水库各站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总体上,水库区域内浮游动物种类整体上较为丰富,生多样性水平也较高,整个海南重点大型水库的水生态质量状况评价为良好状态。
谢福武王少露吴思怡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春季
岱海夏季补水前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2024年
为探究岱海夏季补水前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状况,本研究于2022年夏季(6月)生态补水前、2023年夏季(6月)生态补水后对岱海的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其种类组成、丰度、生量及生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补水前共鉴定出3门8种,其中桡足类最多(5种)、轮虫2种、枝角类1种,补水后共鉴定出4门21种,其中桡足类最多(14种)、枝角类4种、原生2种、轮虫1种,且补水后优势种数明显多于补水前;补水前浮游动物平均丰度(145.35 ind./L)低于补水后丰度(157.5 0ind./L),而平均生量(36.70 mg/L)高于补水后(5.44 mg/L);补水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别介于0.77~1.50、0.36~0.70、0.60~1.12之间,而补水后H'、J、d分别介于0.45~2.07、0.69~0.96、0.31~1.65之间。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岱海夏季补水前后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 < 0.05)。根据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标准,岱海夏季补水后的水质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需加强保护和治理。
齐娟娟纪腾蛟程学慧元雪娇杨东妮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生态补水岱海
银川市犀牛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2024年
为探究银川市犀牛湖浮游动物(Zooplankton)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于2021年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对犀牛湖水体的浮游动物进行定性、定量采样分析,研究其种类组成、密度、生量、时空分布特征,计算其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犀牛湖浮游动物种类共计4类33种,其中轮虫最多,占比60.61%。优势类群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冬季为桡足类,春季为原生,夏秋季为轮虫。浮游动物季均密度范围为60~319 ind/L,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季均生量范围为0.94~4.97 mg/L,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470~2.911,夏季最高,秋季最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464~1.744,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水质生学评价综合分析表明犀牛湖处于中-富营养状态,中污染水平。
黄晓晨于金山王晓奕贺树杰
关键词: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水质生物学评价
无定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生评价
2024年
为探究无定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质状况,于2021年春秋季对无定河干流、6条支流及3个淤地坝水体展开生态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25种,其中原生40种、轮虫54种、枝角类15种、桡足类16种,秋季种数(103种)高于春季(76种),均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物优势种共31种,以臂尾轮虫和龟甲轮虫等富营养型水体指示生居多,春季优势种优势度整体高于秋季。春季浮游动物平均密度(360.9个/L)和平均生量(0.600 mg/L)均高于秋季(83.6个/L、0.298 mg/L),且春秋季淤地坝水体中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量均高于河流。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也表明:河流与淤地坝2种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群落分布存在差异,采用冗余分析进一步探明,主要差异为河流和淤地坝2种水体中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其中化学指标(溶解氧、盐度、亚硝氮、硝态氮、溶解磷、叶绿素a)和理指标(水深、透明度、浊度)分别是影响河流和淤地坝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水质生评价结果显示,春秋季水质均为无定河干流最优,支流次之,淤地坝水质最差,且干流中下游水质优于上游。
李刚潘保柱丁一桐孙长顺王晓涛杨子杰
关键词:无定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水质生物评价淤地坝
微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及驱因子分析
2024年
微山湖在2023年7月(夏季)、10月(秋季)、12月(冬季)以及接下来的2024年3月(春季),经历了四次对其水域浮游动物的深入监测。整体监测出浮游动物种类共计77种,涵盖了18种原生、45种轮虫、8种枝角类和6种桡足类。盛夏及金秋期间,生的种类繁多,总计监测到48种;而春季与冬季,则略有下降,冬季记录到43种种。春季时,湖内浮游动物密度达顶峰,估计每升有1.26 × 103个个体;而夏季数量最少,约每升0.47 × 103个个体。秋季和冬季的数目大致为每升0.75 × 103个和0.71 × 103个。论及生量,夏季观察到的最大值为6.69 mg/L;与此相对,冬季生量最低,仅为1.52 mg/L。春季与秋季的生量则分别为每升2.41 mg/L及4.03 mg/L。关于浮游动物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其测量结果在1.74至2.15之间变化;而均匀度指数则在0.48至0.74之间波。综合这些生态学参数,判断微山湖具有中等的营养水平,指出应当对其水质保护和湖泊资源的合理开发予以高度关注。Weishan Lake has undergone four in-depth monitoring of zooplankton in its waters in July (summer), October (autumn), December (winter) and the following March (spring) of 2024. A total of 77 zooplankton species were monitored, including 18 protozoa, 45 rotifers, 8 cladocerans and 6 copepods. During midsummer and autumn, the number of organisms was diverse, with a total of 48 species monitored, while in spring and winter, there was a slight decrease, with 43 species recorded in winter. In spring, the zooplankton density in the lake reached its peak, with an estimated 1.26 × 103 individuals per liter, while the number was the lowest in summer, about 0.47 × 103 individuals per liter. The numbers in autumn and winter were roughly 0.75 × 103 and 0.71 × 103 per liter. In terms of biomass, the maximum value observed in summer was 6.69 mg/L;in contrast, the lowest biomass in winter was only 1.52 mg/L. The biomass in spring and autumn is 2.41 mg/L and 4.03 mg/
王文慧郭玉飞娄彤王洪成王彤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相关作者

徐兆礼
作品数:383被引量:2,458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浮游动物 优势种 长江口 海域 多样性
张光涛
作品数:36被引量:27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群落 桡足类 夏季 浮游植物
韩博平
作品数:305被引量:2,617H指数:27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水库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富营养化 南亚热带
孙松
作品数:203被引量:1,761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浮游动物 南极磷虾 中华哲水蚤 浮游植物 水母
方艳红
作品数:28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秋季 安谷水电站 浮游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