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6篇“ 海上贸易“的相关文章
- 策展独立与有效监督——“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策展思考
- 2025年
- 本文回顾了策展团队在“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工作中的点滴思考,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全面推行策展人制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策展人工作的独立性和馆务会有效监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 陈成军
- 基于“术语在线”的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海上贸易监管术语英译研究
- 2025年
- 基于“术语在线”平台,文章探讨了涉海类博物馆展词中关于海上贸易监管的涉海术语英译,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展词中海上贸易监管术语前后不一致的问题、“术语在线”不同学科来源的术语不一致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展词中的术语与“术语在线”的术语不一致的问题,并给出建议,以便于涉海科技术语的准确传播。文章为术语翻译的理论、基本原则等提供涉海科技术语翻译的个案分析,对于践行涉海类博物馆的文化使命、促进涉海类科技名词的规范化使用和传播,对于“术语在线”更加全面地展示我国科技名词事业的发展与成就,有着现实意义。
- 吴宾凤吴雪红张昊玥
- 关键词:博物馆
- 军事权力、大乘佛教与室利佛逝海上贸易模式构建被引量:1
- 2024年
- 7-14世纪,作为印度尼西亚巽他群岛海上强国的室利佛逝,地理位置优越,控制着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联通着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作为第一个势力范围涵盖整个马来半岛的古国,室利佛逝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并将大乘佛教确立为国教,将在印度衰落的佛教又一次在室利佛逝发扬光大,室利佛逝成为世界性的佛教中心。大乘佛教深深地影响着印度尼西亚海岛地区政治、经济和宗教等方面的发展。赛代斯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印度化”。作为东南亚最强大的古国之一,室利佛逝宗教文化和海上贸易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通过加强王权的控制力,以军队为后盾,通过征服领地、扩张商品生产地,建立起强大的海上贸易网络,为控制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的黄金水道提供保障。同时,以大乘佛教作为强化政权的精神动力,大乘佛教成为统治者加强权力的工具,也给统治者带来了变革的动力,并影响着室利佛逝海上贸易模式的构建。从宗教和海上贸易模式来看,室利佛逝是东南亚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特色符号。室利佛逝政权持续了约7个半世纪,在印度尼西亚诸多古国中存在时间之长是罕见的,通过构建东南亚海岛地区霸权和将大乘佛教定为国教,实现其统治的海岛地区的“印度化”。在对外关系上,室利佛逝与印度和中国的唐朝都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为研究印度尼西亚古代史上的“印度化”及中国的古代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 王勇辉
- 关键词:大乘佛教
- 上海师范大学“清代海上贸易与港口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24年
- 2023年10月21日至10月22日,由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和历史系联合主办的第九届“海洋文明”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清代海上贸易与港口变迁”为主题,参会论文共45篇。来自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海南、山东、辽宁等地高校、博物馆及科研机构的近50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讨清代海洋贸易体系和沿海港口变迁对社会发展与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 刘源鸣
- 关键词:海上贸易海洋文明历史系历史进程
- 季风对印度洋海上贸易的影响
- 2024年
- 各方文明间的发展离不开贸易交往。贸易的交往则更多的是各文明间人与人的交流,同时古代聪明的商人不仅限于陆地上的贸易,还把眼光也投向更为广阔的海上贸易。即通过长途海上贸易的建立来沟通地中海地区、中东地区、印度洋地区以及泛太平洋地区。然而,海上贸易的进行,不可或缺的便是利用季风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本文所要探究的季风影响不单指航海贸易的发展,也体现贸易对各文化体系间的交流影响。因受益于越来越多的官方和私人的史学、文学作品,使后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地中海到印度洋,再到古老、富裕的东方国度的海上贸易模式。
- 郑凯文
- 关键词:季风海上丝绸之路阿拉伯人
- 近代奉粤之间的海上贸易——以太古航运牛庄—汕头贸易线为例
- 2024年
- 近代奉粤贸易,以牛庄—汕头间的豆饼、白糖贸易最具特色。奉省丰富的大豆、豆饼资源作为甘蔗肥料,通过太古航运运至岭南,即所谓北豆南运。货轮送达汕头港后,再将岭南丰富的白糖及其他生产、生活物品,运送至以牛庄为贸易核心的奉省和东北其他地区,即所谓南糖北运。一南一北的奉粤贸易,加强了奉粤两省间的经济、文化与物质交流。
- 屈海龙
- 关键词:太古洋行豆饼
- 长城砖 血拼的海路 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
- 本书从明末清初中国私人海上贸易在大航海时代繁盛的历史条件,海商的成分结构分析,各海商集团的形成与活动,新兴商港的崛起与繁荣,对外贸易的广大地域,以丝货为主的商品交换,新型的外贸管理体制,海上贸易的新形态、新特点,对外贸易...
- 林仁川作
- 10-13世纪的海上贸易枢纽三佛齐——基于印尼海域沉船及贸易物资的考察
- 2023年
- 唐代以来,中国与域外的交往不断增多,海上交通得到进一步发展。两宋时期,海路成为中外交通的重心,对10-13世纪的宋王朝具有重要意义的海外贸易借此繁荣兴盛。地处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南中国海的重要通道,处在三佛齐及其属国的势力范围内。
- 胡舒扬
- 关键词:海上贸易海外贸易马六甲海峡海上交通宋王朝两宋时期
- 北极海冰的持续融化对全球海上贸易模式和经济格局的影响
- 2023年
- 2003年8月3日,中国气象局在京首次以年报形式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2年)》。年报显示,北极近40多年来持续增温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在1979-2022年期间,北极近地面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为每十年0.67℃,是全球升温速率的3.7倍。2022年北极近地面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值(1991-2020年平均值)偏高1.10℃。
- 哈格
- 关键词:海上贸易极地气候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北极海冰
- 17世纪英法海事法令与海上贸易秩序建构
- 2023年
- 17世纪,欧洲强国争夺海上霸权的争斗频仍。为打击海上贸易霸主荷兰,英法两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1651年)与《海事法典》(1681年)。《航海条例》是英国意欲建立全球海上贸易霸权的“白皮书”,《海事法典》则是法国要求占据海上贸易头号强国之位的“宣言书”。两国分别以法典为武器,与荷兰展开海上贸易的激烈博弈。英法都力图建构以自身为中心的世界海上贸易格局,它们的争斗同时影响了近代国际海洋贸易体系和海洋法律体系的发展。
- 柴彬齐玉凤
- 关键词:重商主义海外贸易
相关作者
- 林仁川

- 作品数:39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 研究主题:海上贸易 明清时期 闽南文化 民国时期 海商
- 秦大树

- 作品数:84被引量:622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研究主题:窑址 遗址 瓷器 磁州窑 制瓷业
- 万明

- 作品数:170被引量:61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明代 白银货币化 郑和下西洋 万历 海上丝绸之路
- 张廷茂

- 作品数:21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
- 研究主题:海上贸易 华人 清前期 中葡关系 清代中叶
- 杜平

- 作品数:5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海上贸易 护航 海军 商船 海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