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8076篇“ 海洋研究“的相关文章
- 从乡土到海洋:中国人类学海洋研究的发展与反思
- 2024年
- 人类学在发轫之初便以海岛为着陆点,奔赴海外、关涉海洋成为早期人类学家知识生产的动力。中国兼具乡土与海洋的面向,20世纪以来中国人类学以海洋为切入点,观察、理解、解读乃至复兴中国、联动世界。特别是在迈向海洋中国的当代,中国人类学者不断超越乡土视野,围绕环中国海的地缘政治、海洋权益、海岛开发、深海治理、跨界远洋、海洋生态、文化遗产等众多前沿议题进行即时的、具有公共面向的讨论,为认识中国提供多种分析框架。当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人类学应当跨越山河湖海,以海洋为接口,在全球文化转型中建立一种触碰世界的,具备互惠意义与家园意识的人类学海洋研究,以推动构建具有世界性的、人文意义的、生态-生物-生命整体关照的海洋命运共同体。
- 陈彪曹晗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海洋强国
- 中国海洋研究型人才流动网络及动态变化——基于知网数据分析
- 2024年
- 人才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才的开发和培育是衡量一个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维度,对人才的吸引力更是一个区域发展活力的最好体现。为此,文章以知网涉海类核心期刊作者在2000—2020年发表的文献为基础数据,对海洋研究型人才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年间,海洋研究型人才流动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态势,网络表现出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特征,网络被少数枢纽型节点城市控制。2)海洋研究型人才流动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稳定,形成以青岛为核心,大连、北京、上海、广州为顶点的菱形结构,海洋研究型人才迁移分为城市内的闭环迁移和异地迁移2种模式,闭环迁移占比逐年增加,市内迁移现象凸显。3)海洋研究型人才流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迁入人次的空间分布逐渐均衡化,迁出人次则趋向集中分布。华东、华南地区是海洋研究型人才净流入活跃区,东北、华中地区以及北京等地是海洋研究型人才净迁出活跃区,且这些区域的高强度净流入现象和净流出问题在逐渐缓解。4)海洋研究型人才流动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马太效应”显著,青岛一直处于网络的核心,半边缘城市与核心城市保持较强的人才往来,彼此之间也存在较强的关系流,边缘城市的海洋研究型人才主要流向核心城市、半边缘城市。
- 郭建科高京燕熊子尧
- 关键词:网络结构
- 钙同位素在古海洋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 2024年
- 【意义】钙(Ca)是重要的造岩元素和生命必需元素,广泛参与地球表层物质循环过程,并记录着海洋环境及其演化。钙同位素在地球表层无机和有机作用过程中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分馏,对于研究海洋钙循环和地球表层圈层相互作用具有重要价值。伴随着相关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钙同位素日益成为重要的地球化学研究手段。鉴于钙同位素近年来在古海洋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必要对其进行综述。【方法】以前人文献资料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钙同位素的基本原理、分馏机理、海洋钙循环及其同位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对其在碳酸盐岩成岩作用评估、深时海水钙同位素组成厘定、海洋钙循环重建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并对钙同位素在古海洋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深时钙循环研究。【结论和展望】钙同位素作为研究海洋钙循环的一把钥匙,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目前,对钙同位素在不同矿物体系中的分馏机理已建立基础的认识,海洋钙源—汇通量及其钙同位素组成也得到初步的厘定。未来可进一步优化钙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完善钙同位素分馏理论与深时海水钙同位素演化曲线,加强对古今海洋钙循环源—汇通量、钙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多指标和定量化研究,提升对钙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认识。
- 陈西源周锡强孙剑孙剑高炳宇汤冬杰
- 关键词:钙同位素古海洋钙循环成岩作用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七十五载深蓝志 科研巨擘映辉煌
- 2024年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是我国海洋科学的发源地。建所75年来,海洋所在我国海洋基础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引领了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文章以历史发展、科研成就和未来展望等视角,清晰展示了海洋所在服务国家战略、国家需求方面所做的贡献,展望了海洋所未来辉煌发展的新篇章。
- 王凡王辉
- 万里海岸绘蓝图——记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中心主任刘大海
- 2024年
- 上善若水,海纳百川。海洋谦卑而博广,容纳世间万物,澎湃不息。它是生命的起源之地,资源的无尽宝库,也是连接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从航运的繁荣,油气的开采,到海上风电的崛起,海洋养殖的丰收,乃至气候变化的微妙影响,海洋无时无刻不在深刻塑造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承载着世界发展的无尽希望与梦想。“我的名字就叫大海,我愿将毕生热情献给这片深爱的蔚蓝。”刚刚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的刘大海博士是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中心主任,他深情表达了对海洋的热爱,“人类对海洋的了解很有限,探索人类未知领域一直是我的内在动力,我愿意在海洋这个大舞台竭尽全力突破创新。”
- 杨洁卫婷婷
- 关键词:上善若水海洋养殖海岸带
- 一种用于海洋研究的水下取样装置
- 本发明属于海洋研究取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洋研究的水下取样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心设有中心孔,所述安装板的上壁对称设有主支撑架,所述主支撑架上贯穿设有主轴,所述主轴上设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上缠绕设有主...
- 崔磊董悦镭岑竞仪吕颂辉谢磊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助力破解航运难题 释放海洋航区潜力
- 2024年
- 面对巨大的货物吞吐量所带来的繁杂航运环境,科学的海洋航区规划不可或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发挥了海洋动力研究的“看家本领”,以科学规划为保障航运安全、支撑港区高效运营提供了坚实助力。
- 谢邦彦
- 关键词:货物吞吐量航区航运安全海洋动力看家本领
- 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多“厦门经验”——专访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蔡锋
- 2024年
- 蔡锋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兼任亚太经合组织(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福建省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海岸动力地貌、海滩养护与修复、海岸带保护与管理方向的研究;曾获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称号。
- 廖玉姮方凤燕
- 关键词:创新创业
- 为国家守护好每一片沙滩——记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蔡锋
- 2024年
- 细腻的沙滩上,潮起潮落间,白色浪花变成透明的泡沫,这里是厦门观音山沙滩。每每走过这里,蔡锋都会抓起一把海滩的沙子,揉搓观察一番。每到有沙滩的地方,他都会向当地人询问沙滩的情况,看一看、摸一摸沙滩的沙子。但观音山有些不同,这里是蔡锋从事沙滩修复养护的起点,也是我国开展沙滩修复养护的起点,更是构建我国沙滩保护修复技术体系的起点。钟情科研的蔡锋常常被人称为“蔡沙滩”。“我的理想就是科技赋能,为国家守护好每一片沙滩。”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 杨洁吴应清
- 关键词:北京人民大会堂沙滩守护沙子
- 倾心人地系统耦合与统筹共治研究 促进教书育人与服务社会同频共振——南宁师范大学地理与海洋研究院胡宝清教授
- 2024年
-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面对中国当代社会变革和创新实践,南宁师范大学地理与海洋研究院胡宝清教授聚焦综合地理学及相关交叉学科发展需要,围绕生态脆弱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主题,针对广西区域的喀斯特、西江流域、北部湾和山江海地域系统特色,开展了资源综合评价、地质-生态环境、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性等系列创新性研究。
- 王英丽
- 关键词:教书育人同频共振西江流域生态脆弱区
相关作者
- 管泉

- 作品数:54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研究主题:智能电视 海洋研究 技术预见 技术路线图 海洋学
- 赖炜

- 作品数:19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远程医疗 科考船 IEEE802.1X协议 局域网 系统设计
- 陈军

- 作品数:53被引量:18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隔振 流场 鱼眼图像 计算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拟
- 王春玲

- 作品数:22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研究主题:竞争情报 海洋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 城市科技创新 科技服务业
- 王淑玲

- 作品数:54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研究主题:竞争情报 技术转移 海洋科技 创新资源 科技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