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9篇“ 海绵窦肿瘤“的相关文章
- 经鼻内镜下综合应用复合血管保护技术切除侵袭海绵窦肿瘤
- 目的海绵窦内神经血管结构重要且复杂,如肿瘤累及海绵窦,保护颈内动脉如何不受损伤尤为重要,本文拟探讨复合血管保护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下切除侵袭海绵窦肿瘤中的使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我院21...
- 胡荣
- 关键词:神经内镜垂体腺瘤海绵窦
- Dolenc入路手术治疗海绵窦肿瘤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Dolenc入路手术治疗海绵窦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20年6月经Dolenc入路手术切除的60例海绵窦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15例。术后病理显示55例(91.7%)为良性肿瘤,其中脑膜瘤27例,神经鞘瘤12例,垂体腺瘤12例。术后随访半年,颅神经损伤好转率为52.9%(27/51),术后头疼缓解率为85.7%(6/7),面部麻木好转率仅为33.3%(6/18)。术后新发神经受损症状40例,其中眼神经麻痹22例(56%,22/40),随访6个月好转16例(72.7%,16/22)。术后视力、视野好转率为50%(7/14);新发视力受损2例,随访6个月无明显改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包绕颈内动脉是肿瘤未全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海绵窦肿瘤多数为良性肿瘤,Dolenc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效果良好,但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不利于全切除肿瘤。
- 刘晗连海伟简志宏邵灵敏余信远刘佳刘仁忠
- 关键词:颅内肿瘤海绵窦显微手术疗效
- 改良颞下颧弓下缘入路与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治疗海绵窦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 2021年
- 目的探讨改良颞下颧弓下缘入路与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治疗海绵窦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海绵窦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海绵窦肿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8例采用改良颞下入路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观察2组肿瘤处理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神经功能、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采用来院随访方式,观察2组患者复发、再手术及死亡情况,于末次随访评定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肿瘤处理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均有新增颅神经麻痹、原有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患者,2组各神经新增及缺损加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增颅神经麻痹、原有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总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6,P=0.034)。2组术后均有脑脊液鼻漏、尿崩、水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及面部感觉异常发生,各型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5,P=0.026)。治疗及随访结果末次随访,2组痊愈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再手术及死亡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颞下颧弓下缘入路治疗海绵窦肿瘤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李琳高飞饶克成
- 关键词:海绵窦肿瘤
- 海绵窦肿瘤显微手术策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海绵窦肿瘤是一类原发于海绵窦或继发于鞍内、鞍旁、岩斜坡区等部位并侵犯海绵窦的肿瘤,病理类型主要包括垂体瘤、脑膜瘤、三叉神经鞘瘤、海绵状血管瘤、表皮样囊肿等。若术中过度积极切除肿瘤,可导致颅神经损伤、颈内动脉破裂等严重...
- 刘庆李洋苏君秦超影肖群潘奕旻张丰启袁贤瑞
- 关键词:脑膜瘤海绵窦显微外科手术预后因素
- 文献传递
- 改良颞下及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比较改良颞下与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行肿瘤切除手术的海绵窦肿瘤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实施改良后的颞下入路切除术,对照组实施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术,比较两组的全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远期影响。结果两组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额纹消失与颞肌萎缩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行为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眼肌功能占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颞下入路切除术切除海绵窦肿瘤切除率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行为能力,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眼肌功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何志刚苏玉涛王新亮
- 关键词:海绵窦肿瘤
- 改良颞下和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比较改良颞下入路和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改良颞下入路即耳前直切口(保留颧弓)颞下入路组(A组)26例,男12例,女14例,脑膜瘤9例,三叉神经鞘瘤17例;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组(B组)22例,男9例,女13例,脑膜瘤8例,三叉神经鞘瘤14例,比较两组病例的全切除率、术后海绵窦侧壁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开颅时间等,并进行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两组病例的肿瘤全切除比率,A组为73.08% (19/26),B组为81.82%(18/22),术后海绵窦侧壁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为80.77%(21/26),B组为86.36%(19/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开颅时间为(34.85±6.27) min,B组为(60.86±6.60)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随访面神经颞支损伤和颞肌萎缩发生率A组较B组显著减少.结论 耳前直切口颞下入路海绵窦暴露充分,保留了颧弓,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的一种良好选择.
- 毕智勇房晓勇刘畅赵敏张鹏飞贾旺
- 关键词:海绵窦颞下入路
- 1.经鼻内镜海绵窦肿瘤切除手术
- 张秋航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海绵窦肿瘤治疗策略的思考被引量:2
- 2011年
- 如果以海绵窦肿瘤作为复杂颅内肿瘤的代表,其在近半个世纪里治疗策略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神经外科手术技术、辅助治疗手段以及人性化治疗理念不断完善的过程.
- 余新光
- 关键词:海绵窦肿瘤外科手术技术辅助治疗手段颅内肿瘤
- 经蝶入路处理海绵窦肿瘤的解剖学研究
- 目的:
观察干性颅骨标本,获得蝶窦气化类型的分布。通过尸头模拟经蝶手术过程,观察手术各个阶段中不同操作的解剖学意义,并对有意义的解剖学标志进行测量,对其解剖学关系进行分析统计。包括切除中鼻甲的意义,蝶窦开口的大小及...
- 王焕宇
- 关键词:海绵窦肿瘤经蝶入路显微外科解剖颈内动脉
- 文献传递
- 经耳前颧弓硬膜外人路切除海绵窦肿瘤60例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 总结回顾2002年至2009年经治的海绵窦病变60例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方法神经鞘瘤18例,海绵状血管瘤23例,皮样囊肿9例,脑膜瘤4例,脊索瘤3例,垂体瘤3例。均经耳前颧弓硬膜外入路切除。结果神经鞘瘤18均全切,海绵状血管瘤23例,全切18例,5例有残留。皮样囊肿9例全切,脑膜瘤4例,全切3例,次全切1例。脊索瘤3例,结合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均达到了全切。垂体瘤3例全切。结论经耳前颧弓硬膜外入路切除海绵窦病变是一个理想的手术入路,可以充分显露病变,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也可以明确Ⅲ~Ⅵ脑神经和颈内动脉的位置,减少神经和血管损伤的概率。对与动脉或神经粘连无法彻底切除的病变可以辅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卜博周定标余新光许百男张远征乔广宇周涛
- 关键词:海绵窦肿瘤硬膜外入路显微神经外科
相关作者
- 周定标

- 作品数:589被引量:4,106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垂体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
- 卜博

- 作品数:118被引量:57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听神经瘤 术中监测 手术 面神经
- 余新光

- 作品数:542被引量:2,735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神经导航 术中磁共振 外科手术 手术
- 许百男

- 作品数:559被引量:2,937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术中磁共振 手术治疗 神经导航 高场强
- 张远征

- 作品数:269被引量:1,510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疗效分析 手术 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