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5篇“ 海螺沟冰川“的相关文章
-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过程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 2024年
- 通过分析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过程中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可以为人工生态系统管理、重建、恢复等生态系统正向作用的政策与方针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海螺沟冰川退缩迹地设置6个样地(12,30,40,50,70和120年),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 721-2008),计算不同样地单位面积的营养元素积累、固碳释氧、土壤保持、涵养水源和物种多样性5个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样地5达到最大值23 721.95元·hm^(-2)·a^(-1),样地1为最小值7 326.49元·hm^(-2)·a^(-1),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增长速率总体呈现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过程;(2)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样地1到样地2增长幅度最大为每年+8.22%,在样地2到样地3增长幅度最小为每年-1.64%;(3)在不同样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以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为主。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基本一致,并且在演替过程中,不同样地之间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出现显著变化。
- 秦世豪付顺罗辑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青藏高原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序列优势乔木氮磷化学计量及重吸收特征研究
- 2024年
- 以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序列为对象,研究各演替阶段优势乔木氮(N)、磷(P)化学计量及重吸收效率特征。结果表明:优势乔木鲜叶及凋落叶N、P浓度随演替下降,且鲜叶的N∶P在整个演替序列中总体小于14,表明该演替序列优势乔木的生长主要受N元素限制;优势乔木N、P的重吸收效率在演替中期最高,表明植物较高的生长速率会增加其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优势乔木N、P的重吸收效率与其生长速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的N、P储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树木生长速率(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供给)共同调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模式;优势乔木N重吸收效率与其鲜叶N∶P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植物对N的重吸收过程对维持其体内N∶P的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原生演替过程中植被对养分的利用机制,可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 杨丹荔罗辑秦世豪汤素贤
- 关键词:氮磷比
- 1974—2020年海螺沟冰川变化遥感监测被引量:1
- 2023年
-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海螺沟冰川是典型的季风海洋性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极为敏感,研究海螺沟冰川现状及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采用波段比值阈值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1974年、1991年、2000年、2009年、2020年5期冰川边界,并结合数字高程数据分析了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近46年来海螺沟冰川长度、总面积、表碛覆盖范围和不同朝向冰川覆盖单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74—2020年冰川长度缩短1087 m,年平均退缩速率为0.15%,其中,2000年后冰川末端退缩速度不断加快。(2)1974—2020年冰川面积减少0.55 km^(2),面积变化率为-2.19%,年平均退缩率为0.05%,其中2000—2009年减少最多,约为0.23 km^(2),面积变化率为-0.93%,年平均退缩率为0.10%。(3)不同朝向冰川也呈不同程度的退缩状态,其中偏东向冰川面积萎缩速率最快。冰川分布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且各朝向冰川面积分布与1974—2020年对应朝向面积总萎缩量存在正相关关系。(4)自2000年后海螺沟冰川西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表碛覆盖面积不断增大,预测未来海螺沟冰川表碛将处于持续扩张的状态。
- 赵丹张志刚张起鹏
- 关键词:冰川变化遥感监测RSGIS
- 泸定Ms 6.8地震对海螺沟冰川的影响应急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2022-09-05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s 6.8地震,震中距离海螺沟冰川约10 km,海螺沟冰川受此次地震影响如何,受到社会广泛关切。利用多时相Landsat 8和Sentinel-2光学卫星影像,基于归一化雪覆盖指数对海螺沟冰川面积进行监测,并利用Sentinel-1雷达卫星影像,基于像素偏移追踪技术对海螺沟地震前和震中位移进行监测。结果表明,2016―2022年海螺沟冰川8月份面积呈波动变化趋势,与日平均最高气温具有负相关性,冰川运动速度与地形坡度和日平均最高气温具有正相关性。泸定地震未造成海螺沟冰川运动速度大范围显著增大,但对冰瀑布前缘区域扰动明显。震后冰崩直接致灾可能性较小,但增加了泥石流致灾风险。
- 李为乐陈俊伊陆会燕单云峰李志刚陈宝林伍鸾宇许洲李维敏张攀许善淼汤明高董秀军赵建军范宣梅许强
- 关键词:海螺沟冰川遥感监测应急分析
- 海螺沟冰川舌区域年际变化多源遥感监测与分析
- 山地冰川是气候与地形共同作用的产物,不仅能提供大量的淡水资源,而且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但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山地冰川的运动更加活跃,引发了一系列突发性的如冰崩、冰川跃动、冰湖溃决等自然危害。这给我国的经...
- 缪骏懿
- 关键词:山地冰川年际变化气候变化
-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序列土壤主要矿质元素的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3年
- 以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序列为载体,研究近120年土壤发育过程中主要矿质元素在土壤各层的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土壤的发育,表层土壤中P、K、Ca、Mg、Cu、Fe、Mn、Na、Ni、Zn等10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土壤C层中的分布较为均匀;(2)除K、Cu、Fe、Mn、Na、Ni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以外,其余土层的含量均高于全国平均值;(3)主成分分析显示,表层土壤中K、Ca、Mg、Fe、Cu、Na、Ni含量为主因子1,这主要与其来源为矿物风化有关,而P和Zn含量为主因子2,说明除受矿物风化的影响外,在较大程度上还受凋落物分解以及外源性输入的影响;(4)除P、Cu和Zn在表层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富集以外,K、Na、Ca、Mg、Mn、Ni、Fe随土壤发育均未表现出富集特征;(5)土壤pH是影响矿质元素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化学因素。
- 杨丹荔罗辑
- 关键词:矿质元素土壤发育
-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溶磷型PGPR细菌的筛选及促生特性被引量:3
- 2023年
- 为探究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可培养溶磷细菌的促生特性,丰富溶磷微生物资源库,通过初筛和复筛从12株同时具有解无机磷和有机磷能力的菌株中得到高效解磷细菌;进行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特性分析;对高效解磷细菌进行系统发育鉴定;菌株盆栽试验测定接菌处理后观察其对黄瓜的促生作用.结果显示,从固体培养基上分离得到的PSB-56解无机磷和有机磷能力最强.PGPR特性研究发现菌株PSB-37和PSB-56产IAA量最高,分别为40.22μg/mL和40.32μg/mL.分子学鉴定表明高效菌株PSB-37和PSB-56都属于类香味菌属(Myroides).分离到的高效解磷菌在盆栽试验中可以显著增加黄瓜的生长,以单菌处理对黄瓜的促生作用最明显,单菌处理较对照组其地上部鲜重增长率为117%.本研究从冰川退缩区筛选出了高效解磷促生的菌株资源,可供研发促生菌剂提供依据.(图4表5参38)
- 张静白燕普布贵吉李雪刘国一高雪李永赟尼玛扎西辜运富
- 关键词:溶磷细菌菌株筛选
- 2022年泸定Ms 6.8强震作用下海螺沟冰川运动特征变化研究
- 欧海沨
-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的植被演替战争被引量:2
- 2022年
- 青藏高原周缘是全球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受全球最大季风系统——亚洲季风的影响,该地区气候波动剧烈,是构造活动和气候相互作用最典型的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山岳冰川退缩加快,融水径流增加.
- 罗辑汤素贤刘文
- 关键词:山岳冰川新构造活动季风系统气候波动植被演替
- 海螺沟冰川:"无处不在"的海洋型温冰川消融
- 2022年
- 冰川是高寒地区的降雪经过粒雪化、密实变质成冰后在重力作用下缓慢流动的自然冰体.运动或流动是冰川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冰川与其他地表冰体最为本质的区别.
- 刘巧
- 关键词:冰川消融海螺沟冰川高寒地区
相关作者
- 刘巧

- 作品数:32被引量:23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 研究主题:冰川 海螺沟冰川 冰川变化 海洋型冰川 冰湖
- 陈艺鑫

- 作品数:26被引量:241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冰期 气候 年代学 宇宙核素 末次冰期以来
- 傅海荣

- 作品数:9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海螺沟冰川 冰川沉积 冰下 小冰期 气候
- 刘耕年

- 作品数:123被引量:1,146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冰川地貌 夷平面 冰川 末次冰期
- 刘时银

- 作品数:183被引量:3,306H指数:42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 研究主题:冰川 冰川变化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