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47篇“ 消化酶活性“的相关文章
- 低鱼粉饲料添加复方中草药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抗病力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究低鱼粉饲料添加不同复方中草药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抗病力及养殖水质的影响,实验以450尾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设计1个正常鱼粉组作为正对照组(含50%鱼粉,D1组)、1个低鱼粉组作为负对照组(30%鱼粉,D2组),在负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2%的3组不同复方中草药,分别命名为D3、D4和D5组。养殖周期8周。结果显示,低鱼粉条件下,添加3组不同复方中草药对大菱鲆幼鱼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幼鱼终末体重、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在D5组显著高于负对照组,与正对照组无显著差异;D5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负对照组,与正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在D4、D5组显著高于正负对照组(P<0.05),血清溶菌酶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IgM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在D3~D5组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与负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中草药(D3~D5组)后显著提高了幼鱼肠道胰蛋白酶活性(P<0.05),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则在D4和D5组显著升高(P<0.05)。投喂6 h后,D2~D5组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含量均显著降低,均在D5组出现最低值(P<0.05);通过鳗弧菌攻毒实验48 h,三组复方中草药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幼鱼成活率,其中以D5组幼鱼累积死亡率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在30%低鱼粉条件下,饲料中添加2%的复方中草药(白术∶绵马贯众∶板蓝根∶麸炒神曲=1∶1∶1∶1)可促进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提高抗病力、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含量。
- 姜柯君相智巍李香鹏侯世民李洲
- 关键词:复方中草药抗病力
- 湿态发酵菜粕对草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 2025年
-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湿态发酵菜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随机挑选450尾初始均重为(51.60±0.56)g的草鱼,随机分成5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使用湿态发酵菜粕量分别为0(对照组)、10%、20%、30%、40%,试验为期8周。结果表明,20%和40%湿态发酵菜粕组肥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组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20%以上的湿态发酵菜粕可以显著提高肠道α-淀粉酶活性(P<0.05),30%以上的湿态发酵菜粕显著提高胰蛋白酶活性(P<0.05);随着湿态发酵菜粕替代水平的增加,肠道中厚壁菌门、疣微菌门和放线菌门数目呈上升趋势,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数目呈减少趋势。在该试验条件下,湿态发酵菜粕有一定的促生长效果,可以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其中20%湿态发酵菜粕配方制备的饲料更有利于提高草鱼的肥满度、提高肝脏脂类代谢能力、降低肝脏氧化损伤和改善肠道菌群;而30%和40%湿态发酵菜粕配方制备的饲料对提高草鱼肠道消化酶有较好的效果。
- 王轶林王亚军陈建酬朱学芝石桉宁王玥廖景轩刘丽燕
- 关键词:草鱼肠道菌群
- 饲料中添加群体淬灭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025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群体淬灭酶(QQE)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健康、初始体重为(1.26±0.01)g的凡纳滨对虾6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CON组)投喂不含QQE的基础饲料,试验组投喂添加不同水平QQE的饲料,即在对照组饲料中分别添加1.0×10^(4)(QQE10组)、3.0×10^(4)(QQE30组)、6.0×10^(4) U/kg(QQE60组)QQE,养殖期为56 d。结果显示:1)各试验组成活率(SR)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摄食率(FR)、饲料系数(FCR)仅QQE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QQE30组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QQE10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与CON组相比,饲料中添加QQE对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与CON组相比,饲料中添加3.0×10^(4) U/kg的QQE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4)与CON组相比,饲料中添加QQE显著降低了肠道中脂肪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QQE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的SR,促进摄食,调控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以PER为评价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3.25×10^(4) U/kg的QQE较为适宜;以血清中AKP活性为评价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2.93×10^(4) U/kg的QQE较为适宜。
- 郝青邹伟华陈晓瑛甘炼吴浩敏阮灼豪鲁慧杰雷荣芳黄文孙育平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
- 硬刺松潘裸鲤消化系统形态与组织学结构特征及其消化酶活性
- 2025年
- 为了解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消化道结构特点与其功能及食性的相关性,采用解剖、切片及酶活检测对其消化系统形态、组织结构及消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硬刺松潘裸鲤消化系统由口咽腔、食道、肠道、肛门以及肝脏和胰腺等构成。口亚下位,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口裂较大,下咽齿顶端尖而弯曲,鳃耙稀疏,食道和肠道相对较短,肠道指数1.03,前肠粘膜褶皱高且密,增加其作为无胃鱼类的消化功能。除口腔外,在唇部、食道等部位均有味蕾分布。消化道管壁由四层结构构成,内部充满纵向发达紧密的粘膜褶皱,粘膜褶皱上着生大量杯状细胞;肝胰腺不分离,呈红棕色弥散在肠道上。各种消化酶在肝脏及肠道各段活性表现各不相同,肠道中消化酶活性普遍高于肝脏。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在肠道各段均有分布,且活性相对较大。脂肪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由肠道前段向后段逐渐降低,前肠和中肠可能是其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硬刺松潘裸鲤的消化道结构特点及消化酶活性与其功能及偏肉食的杂食性相适应。
- 王欢路珂褚志鹏吴湘香徐滨孙铭雪马宝珊
- 关键词:形态学组织学消化酶
- 不同饵料对西伯利亚杂交鲟仔鱼生长、消化系统结构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究不同饵料对西杂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i♂)仔鱼生长、消化系统结构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取孵出7 d,平均全长(17.15±0.80)mm,平均体质量为(0.04±0.01)g,刚开口的西杂鲟仔鱼720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从第7 d开始分别投喂水蚯蚓、饲料、饲料+水蚯蚓等不同开口饵料28 d,在7、14、21、28、35 d时分别统计西杂鲟仔鱼生长指标及存活率,35 d时观察西杂鲟仔鱼消化系统结构以及测定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35 d时,西杂鲟仔鱼全长和体质量均为水蚯蚓组>饲料+水蚯蚓组>饲料组;水蚯蚓组存活率最高,达到(84.04±2.78)%,显著高于饲料组;水蚯蚓组的肝脏细胞长径、短径以及肠道管腔直径、黏膜皱襞高度、黏膜下层和环肌层厚度均显著大于饲料组。第35 d时水蚯蚓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饲料组,与饲料+水蚯蚓组差异不显著;水蚯蚓组的脂肪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两组;饲料组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两组。结果表明,水蚯蚓作为西杂鲟仔鱼的开口饵料更具有生长优势,建议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以水蚯蚓作为西杂鲟仔鱼的开口饵料。
- 刘丹唐征县薛洋翟旭亮何语奇李军王相煊何钊林朱成科
- 关键词:开口饵料消化酶
- 饲料添加γ-氨基丁酸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lpl和tor基因表达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为研究饲料中添加γ-氨基丁酸(GABA)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体组成、消化酶活性、脂蛋白脂肪酶(lpl)和雷帕霉素靶蛋白(to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以初始体重为(1.26±0.01)g的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共选取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50、100、200 mg/kgγ-氨基丁酸的4种等氮等脂饲料,实验周期为56 d。【结果】(1)100 mg/kg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0 mg/kg组。100 mg/kg组的蛋白沉积率、脂肪沉积率、钙沉积率、磷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50mg/kg组和100 mg/kg组肝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200 mg/kg组灰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各组间的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葡萄糖、尿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差异。(4)100 mg/kg组胃中脂肪酶显著高于其他组。100 mg/kg组肝胰腺中胰蛋白酶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mg/kg组肠道中脂肪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 mg/kg组。(5)100mg/kg组肝胰腺中tor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200 mg/kg组肠道中tor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100 mg/kg组肠道中lpl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饲料中添加50~100 mg/kgγ-氨基丁酸显著提高了黄颡鱼的生长性能、营养沉积,添加100 mg/kg显著提高了消化酶活性、lpl和tor基因表达水平,结合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lpl和tor基因表达水平综合评价,黄颡鱼饲料中GABA的适宜添加量为100 mg/kg。综上所述,饲料添加GABA改善了黄颡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体组成和营养保留,对黄颡鱼生长起到积极作用。
- 侯冬强李敏赵红霞李培佳黄文曹俊明
- 关键词:黄颡鱼Γ-氨基丁酸
- 黄芪多糖对肉鸭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菌群数量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黄芪多糖对肉鸭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菌群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只健康的1日龄肉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02%、0.03%的黄芪多糖。试验共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Ⅱ组、Ⅲ组空肠和回肠食糜中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盲肠食糜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试验Ⅱ组、Ⅲ组空肠食糜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试验I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黄芪多糖不仅能够提高肉鸭肠道消化酶活性,还可改善肠道菌群,且以0.02%添加量效果最佳。
- 常树军
- 关键词:黄芪多糖肉鸭消化酶活性肠道菌群
- 槲皮素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024年
- 文章旨在探究槲皮素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及有害气体排放的影响。试验将400头健康的杂交猪(均重20.13±0.47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试验日粮分别向各阶段基础日粮中添加0、50、150和450 mg/kg的槲皮素,试验为期102 d。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与对照组相比,150和450 mg/kg的槲皮素组生长猪末重显著提高5.87%和5.84%(P <0.05),料重比显著降低7.76%和8.43%(P <0.05);第二阶段,与对照组相比,150和450 mg/kg的槲皮素组生长猪末重显著提高6.16%和6.57%(P <0.05),料重比显著降低6.19%和6.78%(P <0.05);第三阶段,与对照组相比,150和450 mg/kg的槲皮素组生长猪末重显著提高4.34%和5.42%(P <0.05);全阶段,与对照组相比,150和450 mg/kg的槲皮素组生长猪ADG显著提高5.22%和6.62%(P <0.05),料重比显著降低4.33%和5.75%(P <0.05)。150和450 mg/kg的槲皮素组生长猪血清IL-1β和IL-10含量显著降低(P <0.05);450 mg/kg的槲皮素组生长猪血清IL-6含量显著降低(P <0.05);150~450 mg/kg的槲皮素组生长猪血清TNF-α含量显著降低(P <0.05);150和450 mg/kg的槲皮素组生长猪血清C3和C4含量显著提高(P <0.05)。150和450 mg/kg的槲皮素组生长猪十二指肠胰蛋白酶、脂肪酶、α-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P <0.05);150和450 mg/kg的槲皮素组生长猪空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 <0.05);150 mg/kg的槲皮素组生长猪回肠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P <0.05)。综上所述,本试验结果表明,槲皮素可通过对生长猪血清免疫指标和肠道消化酶的调节作用促进生长猪生长发育,综合各项指标,槲皮素最适添加量为150 mg/kg。
- 杨明娟杨明彩
- 关键词:槲皮素生长猪消化酶活性
- 复合植物精油对乌金猪生长性能、免疫力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024年
- 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对乌金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乌金猪1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乌金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250、500、10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的饲粮。预试期1周,正式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喂500 mg/kg和1000 mg/kg的复合植物精油可以增加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P<0.05);饲喂500 mg/kg和1000 mg/kg的复合植物精油可以增加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P<0.05),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P<0.05),增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水平(P<0.05),饲喂250、500、1000 mg/kg的复合植物精油可以升高血清白细胞介素-10、免疫球蛋白G含量(P<0.05);饲喂500 mg/kg的复合植物精油可以增强空肠胰蛋白酶、回肠胰蛋白酶和脂肪酶和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P<0.05),饲喂250、500、1000 mg/kg的复合植物精油可以增强十二指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研究表明,复合植物精油可以改善乌金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提高免疫功能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综合分析添加5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较为适宜。
- 马贵林邓瑞才吴道波成信凯唐于寒
- 关键词:乌金猪免疫功能消化酶活性
- 中草药制剂对肉鸽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性能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024年
-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中草药制剂对肉鸽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血清免疫指标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8日龄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相近的肉鸽360只,随机分为4组(CK、A、B、C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CK组饲喂基础日粮,A、B、C组添加0.01、0.025、0.05 g/kg的中草药制剂。试验期37 d,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B组末重显著高于CK组(P<0.05)。(2)C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CK、A、B组(P<0.05),C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A、B、CK组(P<0.01),其他血清抗氧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B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比CK组降低了2.6%。(3)B组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B组的补体C3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P<0.01),显著高于A组(P<0.05);B组的补体C4含量极显著高于CK、A组(P<0.01),B组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高于A(P<0.05),极显著高于CK组(P<0.01),B组的γ干扰素(IFN-γ)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P<0.01)。(4)在肠道酶活性方面,CK组回肠的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对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中草药制剂可有效改善肉鸽生长性能,显著提高血清抗氧化性能及免疫水平,并改变肠道消化酶活性;以0.025 g/kg添加量效果最佳。
- 刘佳佳张霞杨新平梁金超秦星韩涛代金平王志方
- 关键词:中草药制剂肉鸽血清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
相关作者
- 王恬

- 作品数:1,026被引量:5,917H指数:3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肉鸡 断奶仔猪 抗氧化 宫内发育迟缓 仔猪
- 林黑着

- 作品数:222被引量:1,216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卵形鲳鲹 凡纳滨对虾 斑节对虾 饲料 消化酶活性
- 向枭

- 作品数:209被引量:1,384H指数:21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齐口裂腹鱼 消化酶活性 水产动物 水产养殖 幼鱼
- 冷向军

- 作品数:257被引量:2,223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 研究主题:草鱼 饲料 异育银鲫 肌肉品质 凡纳滨对虾
- 阮国良

- 作品数:131被引量:570H指数:14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
- 研究主题:黄鳝 消化酶活性 克氏原螯虾 消化酶 MONOPTE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