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5篇“ 淋巴管分布“的相关文章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人体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其被发现晚于动静脉系统。淋巴管最初是在哺乳动物的肠系膜中被观察到。之后,随着水银直接注射技术的引入,人体四肢的淋巴管得以发现。随着间接注射法的应用以及临床观察,丰富了淋巴系统在解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相关内容在此后的科研和临床中被大量引用。然而,目前的淋巴系统知识还无法解释一些意外的临床发现。虽然下肢浅表淋巴分布的知识在过去十年中有所更新,但足深淋巴管分布直到最近才被确认。本文对足部淋巴管的解剖详情进行综述。
马传响潘伟人刘志安曾凡强
关键词:淋巴管分布足部
鳞癌淋巴管分布及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食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淋巴管分布及密度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食癌巢周围和癌巢中心区以及正常食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癌巢周围区LVD明显高于中心区和正常组织(P<0.01)。癌巢周围区LVD与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浸润深度无关(P>0.05),癌巢中心区LVD与食鳞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D2-40是淋巴管特异和敏感的标记物,食癌功能性淋巴管主要存在于食癌巢周围,检测癌巢周围淋巴管可能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指标。
王媛媛吴名耀沈金辉王少洪吴智勇
关键词:食管肿瘤淋巴管生成D2-40淋巴管密度
趾足部浅淋巴管分布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究趾和足部浅淋巴管的解剖特征,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具新鲜成人尸体的4例足部标本,在趾侧、足缘皮肤内,注入6%双氧水。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淋巴管,找到淋巴管插入30G细针,注入硫酸钡混合物。追踪淋巴管的行程并进行照像记录。淋巴管灌注完成后,标本进行X线摄像记录。确切显示足部浅淋巴管的解剖位置、形态、与周围静脉的关系。结果各趾两侧可见集合淋巴管1支,径0.3 mm。足背集合淋巴管由始于趾、足内外侧缘的淋巴管汇集而成,有14支,径0.6mm。足后区可见2支集合淋巴管,径0.4 mm,始于内外踝与跟腱间真皮下。足部淋巴管蜿蜒地行走于皮下组织,与静脉交汇时,从其浅面和/或深面通过。结论本文准确地描述了足部浅表淋巴管的解剖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血神经的关系,为相关的临床和科研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曾凡强潘伟人王德广
关键词:淋巴管淋巴水肿
乳糜尿肾周淋巴管分布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背景:乳糜尿是泌尿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肾脏淋巴回流障碍有关,目前手术治疗方式均为结扎切断肾周围所有淋巴管。该术式需完全游离患侧肾脏,除了对肾蒂周围、肾动静脉之间、输尿上段淋巴管结扎以外,还需将肾周筋膜内所有...
张银高
关键词:乳糜尿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HE和双酶染色对比观察SD大鼠肾的血淋巴管分布
2014年
目的观察大鼠肾脉系统的分布特点,为尿液形成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重吸收机制的分析及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通过HE染色和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相对比,对大鼠肾组织结构进行光镜观察。结果观察发现在肾小周围分布有大量毛细淋巴管。结论推测肾小液内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可能通过淋巴管道重吸收。
郭海旺
关键词:肾脏毛细血管淋巴管
乳糜尿肾周淋巴管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 观察乳糜尿患者肾周脂肪组织淋巴管分布规律和结构特征,为改良乳糜尿的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及病理学依据。方法 分别收集6例尸体(对照组)及15例乳糜尿患者(乳糜尿组)手术切除的肾动静脉周围、输尿上段、肾上腺周围及肾脂肪囊的脂肪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癌胚抗原,M2A单克隆抗体(D2-40)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淋巴管的形态及结构特征,检测脂肪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淋巴管直径及淋巴管面积。结果 对照组肾动静脉、输尿上段及肾上腺周围脂肪组织内均有淋巴管分布,LVD分别为1.98±0.73、2.14±0.73和2.04±0.56,淋巴管直径分别为(32.13±13.28)、(28.25±7.67)和(27.56±7.91)μm,淋巴管面积分别为(107 854±75 897)、(98 647±36 131)和(897 901±34 911)μm-2,而乳糜尿患者上述区域内LVD(分别为2.97±0.91、3.10±0.88、2.87±0.74)、淋巴管直径[分别为(75.05±39.75)、(64.02±41.92)μm、(40.00±12.05)μm]及淋巴管面积[分别为(222 776±106 624)、(205 551±114 578)、(173 823±89 559)μm-2]均较对照组升高且出现腔迂曲、扩张等形态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肾动脉和肾动静脉之间、肾静脉及输尿上段周围的LVD最高。对照组肾脂肪囊内LVD为1.46±0.22、淋巴管直径为(15.77±5.03)μm、淋巴管面积为(50 223±32 796)μm-2,乳糜尿患者肾脂肪囊内LVD(1.56±0.41)、淋巴管直径[(18.02±6.65)μm]及淋巴管面积[(71 648±50 677)μ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乳糜尿组肾脂肪囊内LVD、淋巴管直径及淋巴管面积均显著低于肾动静脉、输尿上段及肾上腺周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糜尿的发病机制与肾动静脉、输尿上段及肾上腺周围脂肪组织内淋巴管数量和形态学改变有关。通过外科手术�
张银高王行环曾俊罗仪黄静宇谭大清
关键词:乳糜尿淋巴管形态学
阴茎淋巴管分布走行三维重建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为阴茎短小和畸形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男性的阴茎是重要的泌尿和生殖器官,一直都受到相关的医学专业以及男性自身的密切关注,...
刘彦龙
关键词:阴茎淋巴管分布三维重建手术效果
文献传递
初探CLEVER-1/Stabilin-1阳性巨噬细胞与胃癌淋巴管分布及预后的关系
背景:胃癌淋巴结转移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子,术后病理提示转移率达80%以上。伴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5年的生存率较伴有淋巴结转移高。胃癌淋巴结转移途径首要是淋巴管,既往学习已知癌环境能诱导淋巴管增生。近几年研究还发现巨噬细胞促...
何庆生
关键词:胃腺肿瘤巨噬细胞病理细胞学
文献传递
乳腺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分布及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微淋巴管分布、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6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2-40的表达,并分别计数其微淋巴管密度(MLD)。结果乳腺癌转移例数与未转移例数的LMVD相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4)。结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态不同,其癌周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差异有显著性;乳腺癌癌周微淋巴管密度越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王妍郑吉春岳颖李德昌任力
关键词:乳腺癌D2-40微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
眼睑淋巴管分布的显微解剖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眼睑淋巴管的解剖分布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3%普鲁士蓝溶液间接淋巴管注射染色,对32侧胎儿尸体的眼睑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眼睑淋巴管分为眼轮匝肌前、睑板前、睑板后3个淋巴管丛,各淋巴管丛之间有交通支连接。结论揭示了眼睑淋巴管在眼轮匝肌前、睑板前、睑板后3个层次的解剖分布及其淋巴管丛之间的联系,为研究该部位炎症蔓延和肿瘤转移的路径,以及避免眼睑手术中可能引起的淋巴管损伤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杨亚益李圣利蒋朝华曹卫刚
关键词:眼睑淋巴管

相关作者

李玉兰
作品数:84被引量:274H指数:1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淋巴管 胃癌 超微结构 微细分布 移植瘤
赵玲辉
作品数:116被引量:394H指数:1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淋巴管 超微结构 胃壁 微细分布 胃癌
吕卫国
作品数:375被引量:1,810H指数:2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癌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宫颈肿瘤 卵巢肿瘤 滋养细胞肿瘤
张建平
作品数:6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癌周淋巴管 内淋巴管 淋巴管形成 淋巴管分布 微淋巴管
纪瑞成
作品数:9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淋巴水肿 早期慢性 解剖学 形态学观察 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