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53篇“ 淋巴细胞免疫“的相关文章
G蛋白偶联受体在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一类跨膜受体超家族,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迁移、代谢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炎症反应过程并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多种GPCRs在T淋巴细胞中表达并参与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过程,本文将对GPCRs在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常春艳王艺霖逄宇高孟秋
关键词:G蛋白偶联受体T淋巴细胞免疫结核
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共信号 CD28 和 CTLA-4 表达。方法 选取 2022 年 3 月—2022 年 11 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 22 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该院2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病例组行全身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系统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及早期肺损伤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全血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CD45^(+)、CD3^(+)、CD4^(+)、CD8^(+)T 淋巴细胞计数均减少(P <0.05);CD3^(+)、CD4^(+)、CD8^(+)T 淋巴细胞在 CD45^(+)细胞表达的百分比均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 Th17 和 Treg 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表达的百分比均升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CD28在CD4^(+)T淋巴细胞表达的百分比降低(P <0.05),病例组CTLA-4在CD4^(+)T淋巴细胞表达的百分比升高(P <0.05)。结论 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CD4^(+)T淋巴细胞分化异常,CD4^(+)T淋巴细胞共信号CD28和CTLA-4表达失调,提示T淋巴细胞在脓毒症相关ARDS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曾小良王江伟玉佳宁禤懿璇钟迎冯基花谢昊珉张剑锋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
芜菁多糖对黄羽鹌鹑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025年
本试验旨在探究芜菁多糖对黄羽鹌鹑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经过粉碎机粉碎的芜菁块根,通过热水浸提、大孔树脂吸附和DEAE-52纤维素柱纯化,获得纯度为99.85%、分子质量为118 ku的芜菁多糖。静脉采血收集黄羽鹌鹑的静脉血液样品,通过PBLs提取试剂盒收集黄羽鹌鹑淋巴细胞,悬于RPMI-1640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双抗)中,然后使用台盼蓝染色计数,调整外周血淋巴细胞悬浮液中细胞浓度为1×10^(7)个/mL,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试验。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试验中设置5个芜菁多糖浓度(0、25、50、100和200μg/mL),每个浓度设6个重复孔,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液,测定免疫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与抗氧化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测定免疫相关基因IL-1β、IL-8、IL-10、TNF-α、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与抗氧化相关基因GSH-Px、CAT、SOD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在免疫功能方面,与空白对照组(0μg/mL芜菁多糖)相比,50、100和200μg/mL芜菁多糖可极显著提高上清液中IgA、IgM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上清液中IL-1β、IL-8、TNF-α含量(P<0.01);此外,50和100μg/mL芜菁多糖还可显著提高上清液中IgG含量(P<0.05)。2)在抗氧化功能方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0、100和200μg/mL芜菁多糖可极显著提高上清液中CAT活性(P<0.01);同时,上清液中TLR4、NF-κB、IL-8、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芜菁多糖浓度为100和200μg/mL时极显著降低(P<0.01),SOD、GSH-Px和CAT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芜菁多糖浓度为100和200μg/mL时显著�
朱建军柳婷婷王政力马艳申红王俊刚
关键词:黄羽鹌鹑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抗氧化
一种用于流式细胞术检测MM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抗体组合、试剂盒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流式细胞术检测MM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检测试剂、试剂盒和方法。包括第一抗体组合:抗CD3,抗CD45RA,抗CD39,抗CD57,抗CCR7,抗CD28,抗CD95,抗TIGIT,抗PD‑...
林志娟林锋刘龙余星星洪艳徐兵
CCL11和sTNFR2作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潜在生物标志物的探讨
2025年
目的探寻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LIT的URSA患者24例的血清,采用含有40种细胞因子的半定量双抗夹心法抗体芯片进行检测,对URSA患者LIT前后外周血中的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进行筛选,再应用微球流式多因子定量检测技术进行验证检测。24例患者根据LIT后最终的妊娠结局分为足月分娩组(15例)和流产组(9例),应用线性回归分析目标因子变化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半定量抗体芯片筛选发现,所有被纳入的24例URSA患者中,白细胞介素15(IL-15)、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MIG)、CC型趋化因子配体(CCL)1的荧光信号值在LIT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在足月分娩组,IL-15、CCL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的荧光信号值在LIT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流产组中,MIG和MIP-1δ的荧光信号值在LIT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IT治疗后足月分娩组的CCL11的荧光信号值增加(P=0.012),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sTNFR2)的荧光信号值降低(P=0.029)。微球流式多因子定量检测技术验证结果显示,经线性回归分析,LIT后足月分娩组患者CCL11水平显著升高(P=0.001),sTNFR2的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CCL11和sTNFR2可能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可能预测URSA患者LIT后的妊娠结局。
李莉王海燕乔杰李蓉刘平
关键词:淋巴细胞输注细胞因子类生物标记
T淋巴细胞免疫在COPD肺气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24年
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典型的病理改变,其发生发展离不开免疫炎症反应的参与。T淋巴细胞与COPD肺气肿异常免疫炎症反应的关系非常密切,CD8^(+)T和CD4^(+)T细胞的不同亚型可分泌特定细胞因子[如颗粒酶、穿孔素、γ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等],在促进肺泡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反应和维持肺部炎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在COPD肺气肿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COPD肺气肿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王亮亮宋春雪丁琦魏霞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T淋巴细胞免疫炎症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复发性流产的诊疗效果评价
2024年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探讨免疫治疗的效果及适应症。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接受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625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致病因素分组,分析不同组别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625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因素RSA患者成功分71例(57.26%),其他因素导致的RSA患者成功分娩38例(41.30%),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成功分娩229例(55.99%)。三组疗效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免疫治疗的625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有17例(2.72%)出现皮肤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但未对临床妊娠结局造成影响。结论:接受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RSA患者人群中,免疫因素RSA患者组和URSA患者组,与其他因素导致的RSA患者组相比,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于免疫功能紊乱的RSA患者及URSA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安全和有效的。
解磊王鑫张晓冬谷小乐赵丽娟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低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
2024年
为探究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以及FOS与GOS组合物(FOS+GO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辅助型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对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采用FOS、GOS和FOS+GOS分别孵育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和PCR技术测定Th1、Th2型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T-bet、GAT A-3的表达情况,明确Th细胞分化方向。FOS、GOS和FOS+GO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与其添加浓度相关,125μg/mL质量浓度的FOS、GOS和FOS+GOS均能提高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其中FOS+GOS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最强。在无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刺激时,FOS+GOS对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促进作用最强;在有ConA刺激下,几种处理对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差异不显著。GOS和FOS+GOS处理均能够提高Th1型细胞因子IF N-γ的分泌量以及IF N-γ和I L-2 mRNA的表达水平,并能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 L-4的分泌量以及I L-5 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T-bet/GAT A-3的比率。FOS+GOS与GOS单独处理均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并能调节Th1/Th2平衡,具有潜在的抗过敏功效。
刘笑含李天歌高婧昕毛学英
关键词:低聚糖脾淋巴细胞增殖免疫调节TH1/TH2平衡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激发T淋巴细胞免疫作用的优势探讨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激发T淋巴细胞免疫作用的优势。【方法】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不同时段潜伏期百分构成与mRNA新冠疫苗、新冠灭活疫苗相应预防感染及发病效果,论证T细胞免疫与B细胞免疫激发时程和相关实验。【结果】mRNA新冠疫苗预防感染及发病与新冠病毒潜伏期≥5 d百分构成一致,新冠灭活疫苗预防感染及发病与新冠病毒潜伏期≥8 d百分构成一致,mRNA新冠疫苗预防新冠病毒引起的早期感染及发病更有效。【结论】mRNA新冠疫苗细胞内激发T细胞免疫比新冠灭活疫苗细胞外激发B细胞免疫更快。
卓家同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母乳喂养对婴儿CD4^(+)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索母乳喂养对婴儿在非炎症状态下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并分析母乳整体成分的免疫调节意义,为提倡母乳喂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入组标准选取2022年1—9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儿保科进行体检的6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33例)和配方奶喂养组(2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的CD4^(+)T淋巴细胞,包括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百分比,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IL-17A的水平,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配方奶喂养组比较,母乳喂养组婴儿外周血的Th1百分比(t=3.038)、Treg百分比(t=2.088)、Th1/Th2(Z=2.756)、IL-10(Z=2.297)及IFN-γ(Z=2.076)较高,Th17百分比(Z=2.704)、IL-17A(t=2.187)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h2百分比、IL-2、IL-4、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CD4^(+)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表现为促进Th1/Th2向Th1方向发展以及Treg的免疫调节作用,但抑制Th17型免疫反应,这说明母乳整体成分有助于婴儿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增强免疫防御和免疫耐受。
朱思敏屠文娟张雯婷屠子骐汪骋安
关键词:母乳喂养获得性免疫辅助性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

相关作者

姚咏明
作品数:906被引量:6,690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烧伤 脓毒症大鼠 调节性T细胞
郭峰
作品数:421被引量:2,246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红细胞 红细胞免疫 天然免疫 CD59 银屑病患者
盛志勇
作品数:1,121被引量:8,178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脓毒症 烫伤 烫伤大鼠 卡巴胆碱
于燕
作品数:225被引量:1,697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烧伤 脓毒症大鼠 内毒素
董宁
作品数:189被引量:89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烧伤 脓毒症大鼠 调节性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