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3篇“ 淋巴结细胞“的相关文章
- 一种淋巴结细胞提取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淋巴结细胞提取装置,包括:研磨台,其表面采用磨砂材质;T型研磨棒,其与研磨台的接触面采用磨砂材质;过滤装置,其位于所述研磨台的侧部。T型研磨棒与研磨台的磨砂材质研磨面可以充分研磨淋巴结组织,大大提高了...
- 许波王岩石张倩徐龙鲍加琪安然
- 乳腺癌术中腋窝前哨淋巴结细胞学印片快速免疫细胞化学检查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索快速免疫细胞化学技术(RICC)应用于乳腺癌术中腋窝前哨淋巴结(SLN)印片检查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收集2020—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术中送检的SLN,大体观察SLN转移情况,同时行细胞学印片(TIC)及RICC检测并分别计数染色操作和阅片时长,RICC检测指标为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术后均行组织学检查。对TIC及RICC诊断所需时间、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等进行评价。结果:本实验共入组138枚SLN,共检出32枚阳性SLN。其中6枚淋巴结TIC、RICC、组织学三者结果不一致;术中TI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4.38%、100%、100%、95.50%及96.38%,RICC分别为96.88%、100%、100%、99.07%及99.28%。尤其在大体未见肯定阳性的SLN中,TIC的灵敏度仅为37.50%,RICC可将灵敏度提高至87.50%。RICC平均染色加阅片时长为19.19 min。结论:术中SLN印片的RICC诊断较单纯TIC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染色时长及阅片时长可适用于术中诊断场景,在辅助术中SLN细胞学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任翡平波陈颖张皓蔡旭左珂王彦丽
- 关键词:细胞学诊断快速免疫乳腺癌术组织学检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术中诊断
- 龙眼多糖肠道菌群代谢物的分析及其激活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作用的研究
- 龙眼是我国南方特色大宗水果,也是我国药典收录的一味传统中药。研究显示,龙眼多糖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龙眼多糖难于被人体消化或直接吸收,肠道菌群可能参与了龙眼多糖对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为明确龙眼多糖肠道菌...
- 甘庭圣
- 关键词:肠道菌群代谢物
- 曲古抑菌素A抑制小鼠周围淋巴结细胞分泌功能
- 2020年
-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小鼠周围淋巴结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颈椎脱臼法处死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取周围淋巴结(peripheral lymph nodes, LN)、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s, MLN)、派伊尔结(Peyer’s patches, PP)、脾脏(spleen, SP)、骨髓(bone marrow, BM)和胸腺(thymus, Thy),采用qPCR检测各免疫器官中Musculin(MSC)、IL-17A和IL-22的mRNA水平。取小鼠高表达MSC、IL-17和IL-22的免疫组织制备细胞悬液,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1μg/mL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组、1μg/mL LPS+10 ng/mL TSA组、1μg/mL LPS+30 ng/mL TSA组和1μg/mL LPS+50 ng/mL TSA组,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分别培养6、12 h和24 h。收集上清及细胞,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和IL-10的分泌水平,确定TSA处理的最佳时间点。采用qPCR检测该时间点细胞MSC、IL-17A和IL-22的mRNA水平。结果与野生型小鼠中枢免疫器官BM相比,小鼠LN高表达MSC、IL-17A和IL-22(P<0.01,P<0.05);同样与Thy相比,小鼠LN也高表达MSC、IL-17A和IL-22(P<0.05)。与LPS组相比,不同浓度TSA能够降低各时间点小鼠LN细胞分泌TNF-α和IL-10的水平(P<0.01,P<0.05),并下调IL-17A和IL-22的表达(P<0.01),同时上调MSC(P<0.01,P<0.05),其最佳时间点是12 h。结论 TSA能够抑制LPS刺激LN细胞的分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MSC、IL-17A和IL-22的表达变化有关。
- 刘一佳余静张伟刘可梁华平李遂焰严军
- 关键词:曲古抑菌素A周围淋巴结白细胞介素-17A白细胞介素-22
- 淋巴结细胞性蓝痣一例被引量:5
- 2018年
- 患者男,18岁。右侧腹股沟肿物半年。无发热,全身其他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血尿常规、生化常规等检查结果均正常。外院临床诊断:肿物性质待查。行右腹股沟肿物切除活检,病理诊断为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于2016年12月来广东省人民医院会诊。由于外院诊断为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来我院整形科将腹部、背部及左手背等所有可疑"痣"都切除送检。结果,只有"背部及左手背"为蓝痣;其余为真皮内痣或其他。最终考虑为起源于淋巴结的蓝痣。
- 徐方平骆新兰梅平何娇刘艳辉
- 关键词:浅表淋巴结蓝痣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性腹股沟肿物血尿常规
- 淋巴结细胞悬液检测对颈淋巴结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
- 目的评估在结核病高负担地区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对颈淋巴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经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采用复合诊断标准分为颈淋巴结...
- 许辉闫广鹏马晶唐晖夏志刚李军
- 关键词: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
- 文献传递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辅助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初步报告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评估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对颈部淋巴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采用复合诊断标准分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组(21例),非颈部淋巴结结核组(27例),对48例患者的外周血和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斑点形成细胞(SFCs)个数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样本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GRA检测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和外周血的敏感度分别为90.48%(19/21)、95.24%(2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05),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和外周血的特异度分别为70.37%(19/27)、92.59%(2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P〈0.05)。颈部淋巴结结核组中IGRA检测外周血和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的SFCs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EM(Q1,Q)]分别为109(52,186)个、68(30,156)个,不同标本间检测的SFCs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75.00,P〉0.05)。非颈部淋巴结结核组中IGRA检测外周血和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的SFCsM(Q1,Q3)分别为0(0,18)个、0(0,3)个,不同标本间检测的SFCs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71.00,P〉0.05)。颈部淋巴结结核组的淋巴结细胞悬液SFCs明显高于非颈部淋巴结结核组的淋巴结细胞悬液SF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5.00,P〈0.05)。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颈部淋巴结细胞悬液具有可行性,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许辉闫广鹏马晶夏志刚唐晖李军
- 关键词:标本制备酶联免疫斑点检测干扰素Γ
- PRRSV N类特异性肽对CSF、PRRS免疫猪肺门淋巴结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为研究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免疫猪肺门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对PRRSV N类特异性肽刺激的应答特点,试验从猪肺门淋巴结中分离T淋巴细胞,分别用PRRSV N类特异性肽进行刺激,待细胞培养至24,48h时,离心取细胞上清液,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GF-β1、IL-10、IL-12分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PRRSV N类特异性肽能够抑制TGF-β1、IL-10的分泌,表明N1、N2肽具有减弱免疫抑制,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此外IL-12的分泌量也减少,且有逐渐恢复平衡的趋势,提示PRRSV N类特异性肽可能具有双面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试验为PRRSV合成肽疫苗及疫苗佐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 徐鹏张昊龙刘芳宁孔惟博孙宏伟任少敏梁志选张玉珠舒馨赵建增高英杰孟凡生
- 关键词:PRRSV肺门淋巴结
- 药物致敏性与小鼠局部淋巴结细胞表型关系的探讨
- 2016年
- 目的分析5种阳性致敏药物对小鼠耳后淋巴结7种免疫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和6个细胞亚型百分比的变化,探讨药物致敏中淋巴结特意免疫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选用24只健康小鼠,每组4只,在本实验室驯化1周后分别使用致敏药物耳后涂抹刺激后,提取耳后淋巴结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3+%,CD3+CD4+%,CD4+CD154+%,CD4+CD28+%,CD45+CD19+%和CD45+CD69+%细胞亚群的百分比情况。结果丁子香酚和2-己基肉桂醛致敏后7种表面分子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应表型表达出现明显差异;戊二醛、2,4-二硝基氯苯和巯基苯并噻唑致敏后出现部分表达的差异性变化。结论可以初步判断CD4和CD28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致敏效应,可能成为初筛药物致敏效应的细胞表型。
- 刘瑛王智琴严婉静
-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细胞表型
- 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的HIV感染与梅毒感染患者淋巴结细胞学表现二例被引量:2
- 2016年
- 淋巴结肿大是基层医院门诊常见的疾病,淋巴结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以其快捷简便的优势,是基层门诊医生首选的检查方法,是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和肿瘤转移患者门诊早期检查的重要手段。艾滋病(HIV)病毒和梅毒螺旋体感染早期时,机体免疫细胞增殖、活化,抵抗HIV病毒和梅毒螺旋体的侵袭,因此,淋巴结肿大是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
- 明汇崔东艳孙黎飞郝红峰吴强强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感染淋巴结肿大HIV感染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针吸细胞学检查
相关作者
- 苏川

- 作品数:141被引量:44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重组抗原 中国大陆株 线粒体相关蛋白 基因克隆
- 贺蕾

- 作品数:17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调节性T细胞 淋巴结细胞 虫卵抗原 KUPFFER细胞
- 汪雪峰

- 作品数:86被引量:125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幽门螺杆菌 多肽 日本血吸虫 哮喘小鼠 球形幽门螺杆菌
- 刘丰

- 作品数:49被引量:154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调节性T细胞 免疫学鉴定 淋巴结细胞 表位
- 周莎

- 作品数:33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感染 调节性T细胞 可溶性虫卵抗原 淋巴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