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37篇“ 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文章
不同类型两性霉素B制剂治疗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普通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 B liposome,L-AMB)治疗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脑膜脑炎和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使用两性霉素B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脑膜脑炎和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使用AMB及L-AMB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89例患者,其中使用AMB组35例(39.3%),使用L-AMB组54例(60.7%);L-AMB和AMB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7.8%和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MB组因不良反应停药的发生率为5.6%,肾毒性发生率为7.4%,均显著低于AMB组的31.4%和25.7%(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制剂治疗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发生血液系统毒性的危险性是隐球菌脑膜炎/脑膜脑炎的6.903倍,使用L-AMB发生肾毒性的危险性是使用AMB的0.011倍,使用L-AMB发生不良反应而停药的危险性是使用AMB的0.137倍,合并其他感染患者发生肾毒性的危险性是未合并其他感染患者的9.053倍。结论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脑膜脑炎和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时,使用AMB、L-AMB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高,应做好不良反应监测;相对于AMB,L-AMB的肾毒性和因不良反应停药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谭苗吴松杰邹诗陈千慧梁科
关键词: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艾滋病
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G实验与真菌培养联合检测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在深部真菌感染(IFI)诊断中G实验与真菌培养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北京航天总医院同时做过G实验检测和真菌培养的164例患者的检测资料,取不同患者的痰液、引流液、胸腹水、尿液、肺泡灌洗液、血液和脑脊液等进行G实验和真菌培养,分别测定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检测患者中,G实验阳性91例、真菌培养阳性72例、二者均阳性66例、均阴型76例。G实验的灵敏度为93.18%、特异性为83.95%、阳性预测值为85.71%、阴性预测值为93.15%;真菌培养的灵敏度为83.13%、特异度为96.3%、阳性预测值为95.83%、阴性预测值为84.78%;两种方法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7.59%、特异度为97.53%、阳性预测值为97.56%、阴性预测值为96.34%。结论:在IFI的诊断中G实验在感染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真菌培养可以基本确定真菌感染以及感染的菌属;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对于诊断IFI具有明显的临床诊断价值。
张巧凤赵洪涛王晓霞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真菌培养
免疫荧光染色在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快速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免疫荧光染色在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快速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0例于2021—2023年在江西省胸科医院行肺部切除手术诊断为真菌感染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免疫荧光真菌染色、PAS染色及PASM染色三种检测方法,对比免疫荧光真菌染色、PAS染色和PASM染色的检测结果,分别比较其检测所需要的时间。结果 统计三组特殊染色在冰冻诊断时所需时间总体均数,P<0.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免疫荧光真菌染色组所需时间为(2.90±1.143) s、PAS染色组所需时间为(32.73±2.708) s、PASM染色组所需时间为(107.00±7.348) s。染色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其中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为100%、PAS染色阳性率为97.5%、PASM染色阳性率为100%。结论 免疫荧光真菌染色是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的呼吸道标本的真菌检测方法,为临床早期真菌诊治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李飞妹刘健杨慧琼叶芳芳冯雅莉阮玉兰
关键词:免疫荧光染色呼吸道真菌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在近年来的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可塑免疫调节、抗炎作用和分化再生能力在神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皮肤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中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间充质干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也存在巨大的优势,且在细菌及病毒感染中已得到了细致的描述,为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启示。该文对间充质干细胞抗感染的机制及其在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高杨杰赵静宇丁俊丽徐乐臻顾菊林
关键词:免疫调节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
2024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两性霉素B治疗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接受两性霉素B治疗的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资料,对其用药期间的疗效及安全性指标进行监测。结果 共纳入患者25例。总有效率为84.0%,症状好转率为68.0%,22例发生不良反应,12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类型以低钾血症、骨髓抑制、肾功能损伤和肝功能异常为主。结论 两性霉素B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使用时应密切监护。
孙娜刘慧战寒秋
关键词:两性霉素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真菌感染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生物学指标研究进展
2024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SLE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使得患者易合并深部真菌感染(IFI),病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性命。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旨在综述SLE患者IFI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综述梳理几十篇文献后显示,SLE合并IFI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诱发本病危险因素与糖皮质激素应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年龄、性别与HIV感染等密切相关。同时在SLE合并IFI生物学指标方面,本综述结果显示,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是IFI发生的主要致病菌,可作为SLE合并IFI检测的生物学指标,为诊断IFI提供依据,而用于检测致病菌的方法良多,优势明显,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1,3-β-D-葡萄糖测定(BDG)可能是真菌有效检测方法,T淋巴细胞亚群SLE合并感染患者中可能处于异常降低状态,故其可作为辅助诊断IFI的特异性生物学指标。对上述内容进行梳理能帮助临床更深入地了解SLE合并IFI的致病机制,为临床尽早诊断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邹国强刘英王旭凤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真菌感染生物学指标
两个时间段综合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情况比较
钟雨环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
2023年
目的 分析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为方便统计,选择我院ICU出现深部真菌感染的10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特点。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配合针对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护理后的质量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ICU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滥用广普抗菌药物、治疗2周后留置导尿管、治疗1周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手术后留置引流管、接受超过1周的机械通气;护理前,两组研究对象的APACHE Ⅱ评分和BI指数无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和BI指数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无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改善更理想(P <0.05)。观察组(96.00%)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84.00%)更高(P <0.05)。结论 临床上ICU深部真菌感染表现比较严重,主要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累及的系统主要为呼吸系统。导致患者出现真菌感染的因素众多,通过针对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能够充分的帮助患者提升整体的恢复质量,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胡世英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深部真菌感染护理干预满意度
浅谈常见深部真菌感染及实验室检测
2022年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管介入、肿瘤放化疗及器官移植等免疫缺陷疾病及免疫低下患者还在不断增加,直接促进了深部真菌感染率以及相关病死率的提高。根据国内医院感染监测网调查,自90年代初起到90年代末止,医院真菌感染率发生了明显的提高,由13.9%提高至24.4%,直至2010年,已经增长到27.6%。据流行病学调查指出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年龄范围较广,2-95岁皆有可能,而其中83.1%为>65岁以上老年人,是当前住院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因素。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多存在严重的基础病,这是其死亡率高、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当前,真菌感染与曲霉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30-40%、50-100%,极高的死亡率引人注目。在真菌感染的诊治中,实验室检查发挥出较突出的作用,在早期通过实施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提高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早期、可靠的依据是检验人员特别是微生物检验人员的职责所在。以下就目前常见深部真菌感染及实验室检查方法作简要综述。
庞兴翠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实验室
葡聚糖结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检测深部真菌感染的应用
2022年
目的验证葡聚糖特异性的结合蛋白用于检测深部真菌感染(IFI)患者血清中(1,3)-β-D-葡聚糖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构建美洲鲎葡聚糖结合蛋白(GBP)252位氨基酸至668位氨基酸活性区域表达质粒——pET30a-GBP252-668,表达并纯化获得GBP252-668重组蛋白。随后通过棋盘法构建双GBP252-668夹心法,并以此检测IFI患者血清中(1,3)-β-D-葡聚糖。同时与G试验(G-Test)进行检测性能的比对。结果成功纯化获得分子质量约为46 ku的GBP252-668重组蛋白,并确定最佳包被浓度和检测浓度分别为8和16 g/L,以此构建了GBP252-668夹心法。对48名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和48名健康人血清进行检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可得其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89.58%。其灵敏度与G-Test相当,特异性高于同批次G-Test(79.17%)。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双GBP夹心法是一种极具潜力检测侵袭性真菌的方法,其灵敏度与G-Test相当,特异性高于同批次G-Test。
朱李茹黄友明章宏祥周发友唐晓磊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葡聚糖结合蛋白夹心法

相关作者

姜远英
作品数:410被引量:1,328H指数:1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白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 氟康唑 真菌
曹永兵
作品数:208被引量:854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白念珠菌 抗真菌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物 真菌
廖万清
作品数:545被引量:1,57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研究主题:新生隐球菌 隐球菌 真菌病 抗真菌药物 真菌
曹颖瑛
作品数:72被引量:315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咪康唑 白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B 酮康唑
李若瑜
作品数:714被引量:3,615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抗真菌药物 烟曲霉 特比萘芬 伊曲康唑 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