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1篇“ 混交效果“的相关文章
- 柚木与降香黄檀混交效果
- 2023年
- 采用1年生柚木(Tectona grandis)无性系和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实生苗,按照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设置柚木纯林及柚木+降香黄檀混交林造林试验。10年生混交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均值比柚木纯林分别增加7.48%、13.71%、35.69%,2种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3个生长指标差异极显著。柚木混交林林下土壤密度和通气度均高于柚木纯林,而其他土壤物理指标均低于纯林,2种林分各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差异不显著。柚木+降香黄檀混交林林下土壤化学性质pH值、全K含量、交换性Ca2+量比柚木纯林均有所提高,交换性Al3+减少,4个指标差异显著。采用降香黄檀和柚木混交种植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全K含量、交换性Ca2+量,减少交换性Al3+量,促进柚木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
- 韦菊玲李运兴杨保国杨保国
- 关键词:柚木降香黄檀珍贵树种混交林纯林
- 杉木萌芽次生林套种福建柏混交效果分析
- 2023年
- 报道了杉木萌芽次生林套种福建柏的混交效果。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三水平,三重复。3个水平分别是:LMH处理(较均匀保留杉木伐桩1000株/hm^(2),套种福建柏1000株/hm^(2));LMK处理(保留杉木伐桩2000株/hm^(2));HCK处理(不保留杉木伐桩,套种福建柏2000株/hm^(2))。结果表明:10年生混交林中福建柏与福建柏纯林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增加5.7%、5.6%和6.8%,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混交林中杉木与杉木纯林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增加6.0%、4.9%和35.7%。平均胸径、树高两者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单株材积两者间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水平。混交林中杉木、福建柏与各自纯林生长进程比较基本相似,但生长量较大,而杉木萌芽林与福建柏生长进程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杉木萌芽林树高生长进程,第7~9年生连年生长量降至0.57~0.71 cm,生长率也迅速下降,呈现由快变慢,出现早衰。枯枝落叶量从大到小为:HCK>LMH>LMK处理,分解速率同样为:HCK>LMH>LMK处理。福建柏分解速率高于杉木,套种福建柏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地力衰退。
- 马华茂
- 关键词:杉木福建柏混交效果
- 武夷桦与杉木混交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为掌握武夷桦的生长规律及其与杉木的混交效果,通过样地调查方法,对采集样地、样方、土壤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Simpson指数分析、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武夷桦与杉木混交对武夷桦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武夷桦—杉木混交林土壤的肥力随武夷桦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武夷桦—杉木混交林内的植物种类随武夷桦比例的增加而减小,武夷桦—杉木混交林内的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武夷桦比例的增加而减小。
- 杨乐强
- 关键词:杉木混交效果SHANNON-WIENER指数
- 冀北山地落叶松与白桦人工林混交效果调研
- 2021年
- 在围场接坝山地阴坡、半阴坡地带,选择18a生人工落叶松与白桦混交林进行生长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混交林内白桦的胸径生长仅次于落叶松,而白桦的高生长要高于落叶松;在5种带状混交模式中,单行(行间)或双行混交效果最差,而6行落叶松4行白桦混交模式是最优模式,该种混交林每公顷林木蓄积量和林价均较高,且林分稳定。落叶松与白桦带状混交适用于冀北山地类似地带造林,适宜在部分落叶松采伐迹地更新造林中推广应用。
- 李晓光崔亚平
- 关键词:造林模式落叶松白桦混交林
- 闽南山地降香黄檀与大果紫檀混交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通过对降香黄檀与大果紫檀混交林和纯林的林分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分析,研究了闽南山地降香黄檀与大果紫檀混交效果。结果表明:12年生混交林中的降香黄檀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明显高于降香黄檀纯林,分别提高了21.77%、19.12%、19.38%和85.90%。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P 2 O 5、速效钾K 2 O含量分别比纯林高17.58%、8.81%、27.64%和3.95%,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有改良土壤性状的趋势。
- 李宏星
- 关键词:降香黄檀混交林
- 马尾松格木幼林混交效果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及格木生长量差异,探讨马尾松与格木混交的适宜模式,为马尾松格木混交林的营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西凭祥5年生马尾松和格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混交模式及混交比例马尾松和格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及材积的差异,探寻马尾松格木混交合理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结果】1)不同混交模式马尾松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处理a和CK3林分平均胸径最大,均为5.9 cm,CK3林分平均树高、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大,分别为4.9、2.4和2.7 m。CK3的单株材积最大为0.0082 m3,处理c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最小,分别为5.0 cm、4.1 m和0.0051 m3,同时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小,分别为2.0 m和2.1 m。2)不同混交模式格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CK2林分平均胸径最大为5.1 cm,最小为处理c的4.1 cm。处理a和CK1林分平均树高最高,均为4.8 m,处理c树高最低为4.0 m。处理a、处理b和CK2上下冠幅最大,均为2.4 m,处理c上下冠幅最小为2.0 m,CK1左右冠幅最大为2.8 m,处理c左右冠幅最小为2.1 m。CK2格木单株材积最大为0.0058 m3,处理c单株材积最小为0.0035 m3。3)不同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不影响径级数量的分布规律,各处理及对照中马尾松和格木的径级均呈正态分布。【结论】马尾松与格木幼林4种混交模式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优,其次为马尾松+格木(4:1)行状混交,生长表现最差为马尾松+格木(210丛·hm^-2)。综合考虑,以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为经营目标,早期应选择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模式进行混交。
- 安宁郭文福郭文福丁贵杰李洪果赵总李洪果蒙凤丽
- 关键词:马尾松格木幼林大径材混交
-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效果评价
- 2018年
- 针叶树种在实际用材林培育中优良众多,其木材产量较大,树形整齐;很多杉类、松类以及柏类的优良树种种植数量都非常多,比如南方种植的马尾松。但这类针叶林也存在自肥能力不高等自身缺陷,加上连栽、炼山等栽培技术等尚不够成熟,导致其相应林地的地力不断下降。为了保持林地能够长期发展与经营,全面维护生态环境,本文对马尾松阔叶树混交进行试验研究,并对混交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以期进一步发展混交林。
- 张振能
- 关键词:马尾松阔叶树混交
- 杉木与秃杉混交效果评价及混交比例的选择
- 2017年
- 秃杉可以改善杉木连栽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杉木、秃杉混交能够延缓甚至防止地力衰退,探讨两者混交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立地类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树种组成林分之间,在杉木、秃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方面,都有着极显著差异;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立地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杉木、秃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Ⅰ、Ⅱ、Ⅲ类地的混交比例,分别以8杉2秃、5杉5秃、5杉5秃为最适宜。
- 毛颖
- 关键词:杉木秃杉混交比例生长量
- 闽楠马尾松混交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对44年林龄闽楠纯林及闽楠马尾松混交林林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闽楠×马尾松混交林的经营效益比闽楠纯林好,营造闽楠人工林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山地阴坡、半阴坡中下部或凹部、谷地的造林地。
- 刘国昌林明魏秋桂
- 关键词:闽楠马尾松纯林混交林
- 杉树阔叶树混交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对35年生杉木+阔叶树人工混交林与杉木纯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最大;其次是杉木+木荷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杉木纯林平均树高最差。最大的平均林分蓄积量是杉木+檫树混交林,其次是杉木+南酸枣,最差是杉木+木荷混交林或杉木纯林。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对比,可促进杉阔混交树种成林,提高林分产量,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充分发挥林地的最大效益。
- 林钟洪
- 关键词:檫树南酸枣杉阔混交林混交效果
相关作者
- 莫慧华

- 作品数:8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混交林 南亚热带 纯林 红锥 碳贮量
- 徐清乾

- 作品数:84被引量:425H指数:12
- 供职机构: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杉木 种子园 无性系 四川桤木 马尾松
- 刘宝

- 作品数:65被引量:680H指数:15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闽楠 气候变化 半枫荷 杉木 无患子
- 胡晓静

- 作品数:34被引量:221H指数:10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
- 研究主题:细柄阿丁枫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栓皮栎 梭梭 青钱柳
- 许忠坤

- 作品数:79被引量:457H指数:13
- 供职机构: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杉木 无性系 四川桤木 种子园 杉木种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