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8篇“ 混播草地“的相关文章
- 不同改良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AMF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及区系特征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云南省种羊场豆禾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2019年直接改良(DR)草地与轮作改良(CR)草地,以围封(NG)草地为对照,借助高通量测序、菌丝测定与孢子密度测定技术,测定AMF群落特征。【结果】直接改良草地中孢子密度、球囊霉属(Glomus)显著高于轮作改良方式。孢子密度与土壤硝态氮、土壤微生物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菌丝长度、菌丝密度与土壤氨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直接改良方式比轮作改良方式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增加,更有利于AMF与植物共生关系的构建。
- 孙雨豪李旭旭曾园石雨鑫弓晋超苏颖颖冯恣萱贾雨圻陈延涛周冀琼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轮作草地恢复
- 人工混播草地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对轮牧的响应
- 2024年
- 为探究轮牧对人工混播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群落及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的影响机制,以宁夏盐池县人工混播草地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T1(无芒雀麦+新麦草+紫羊茅+苜蓿+菊苣)、T2(垂穗披碱草+新麦草+早熟禾+苜蓿+鹰嘴紫云英)、T3(扁穗冰草+新麦草+蒙古冰草+苜蓿)3种混播组合模式,并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开展轮牧影响下3种人工混播草地土壤AM真菌群落差异性研究,分析人工混播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土壤-AM真菌群落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连续2年轮牧对植被群落生物量产生了显著影响,与轮牧第1年相比,豆科植被群落的相对重要值降低,但禾本科植被群落的相对重要值分别增加了51.16%、81.25%和33.33%。土壤AM真菌中球囊霉属和类球囊霉属为优势属;与轮牧第1年相比,连续轮牧2年后,T1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Chao 1指数较第1年显著降低了12.35%,T3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Chao 1指数、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数较第1年分别提升了20.73%、12.80%、7.69%和31.16%(P<0.05),说明T3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对轮牧的响应更加敏感。随轮牧年限增加,T1与T2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相似性增加,T1与T3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相似性差异较大。连续轮牧2年后,土壤养分对AM真菌群落丰富度的作用强度减弱,但植被群落多样性和植被群落生物量对AM真菌群落丰富度及其组成的作用强度增强;驱动AM真菌群落变化的环境因子由土壤有效磷(p=0.006)和碱解氮(p=0.016)转变为植被群落生物量(p=0.036)。综上所述,不同类型人工混播草地植被群落和土壤AM真菌群落对轮牧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其中以T3混播组合处理的效果较好。
- 王媛米扬郭蓉张雨田霞王占军王占军蒋齐俞鸿千季波
-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轮牧
- 氮磷添加对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 2024年
- 为了明确施肥对混播草地产量稳定性的影响,在旱作基础上研究氮磷添加对内蒙古中西部轻度盐碱地紫花苜蓿-羊草人工混播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添加显著提高了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和羊草的产量,2021年9月和2022年6月混播草地豆禾总产量在施肥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均为氮磷处理下的豆禾总产量最高,分别为3.57 t/hm2和4.55 t/hm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9.38%和85.71%。(2)氮磷添加改变了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和羊草的产量占比。2021年6月,氮添加处理下羊草产量占比为56%;磷添加处理和氮磷添加处理下苜蓿产量占比高于羊草,分别为56%和54%。苜蓿的再生速度高于羊草,使得刈割后混播草地的产量占比发生明显改变。2021年9月,苜蓿产量占比在各处理中均超过76%。2022年6月,苜蓿产量占比在各处理中均超过87%。综上所述,氮磷添加可促使苜蓿-羊草混播草地产量增加。苜蓿作为优势种主导了混播草地的生物量,决定了混播草地产量的稳定性。
- 齐非李海港陈薇薇李轲刘锦昉
- 关键词:人工草地牧草产量混播
- 功能性状对乡土植物混播草地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 2024年
- 功能性状能够量化植物生理生态特征并预测生态系统功能。为探究功能性状对乡土植物混播草地群落产量和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以乡土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赖草(Leymus secalinus)、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和非乡土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各物种单播以及羊草-扁蓿豆、羊草-扁蓿豆-赖草、羊草-扁蓿豆-赖草-苜蓿混播,比较不同处理下产量和稳定性的差异,并基于性状加权平均值和功能多样性指数,探究功能性状对群落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物种和三物种混播产量较低,三物种和四物种群落稳定性在大部分时期都高于两物种;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增大有利于维持群落稳定。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提高会对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综上所述,混播处理没有显著提高产量,两物种组合稳定性较差,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以及功能多样性是影响稳定性变化的关键因素。
- 禹安然杨彦泽乔冠栋张俊董一丁侯向阳路文杰
- 关键词:乡土植物混播功能性状
- 苜蓿混播方式及比例对混播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 2024年
- 为了探究适合科尔沁沙地的禾豆混播模式,将紫花苜蓿按8个水平(占单播量的5%,10%,15%,20%,25%,30%,35%,40%,B_(1)~B_(8))和2种方式(间行A_(1)和交叉A_(2))混播到2月龄的无芒雀麦草地,分析混播方式与混播比例对禾豆混播草地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方式对第3茬无芒雀麦产量影响显著,A_(2)处理显著高于A_(1)(P<0.05)。A_(1)处理1~3茬及全年苜蓿产量均高于A_(2),其中第3茬及全年苜蓿产量差异显著(P<0.05)。禾豆总产量除2茬A_(1)显著高于A_(2)(P<0.05)外,其余无显著差异。A_(2)处理2、3茬无芒雀麦相对密度(RD)和3茬相对产量(RY)显著高于A_(1)。苜蓿混播方式对各茬苜蓿RD和RY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全年苜蓿RY影响显著,A_(1)显著高于A_(2)(P<0.05)。A_(1)处理2茬及全年相对产量总和(RYT)显著大于A_(2)(P<0.05)。随着苜蓿混播比例增加,全年苜蓿产量、禾豆产量和RYT呈增长趋势,而无芒雀麦产量、无芒雀麦和苜蓿RD、RY均呈下降趋势。不同苜蓿混播比例下各茬无芒雀麦RY均小于1,而苜蓿RY均大于1。混播处理全年RYT均大于1,混播20%~40%苜蓿第3茬RYT>1。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A_(2)B_4组合最优,其次是A_(2)B_(3)组合。综合考虑牧草产量和群落稳定性,在固定播量的2月龄无芒雀麦草地上交叉混播15%~20%苜蓿较适宜。
- 张永亮滕泽郝凤于铁峰张玉霞
- 关键词:牧草产量群落稳定性
- 施肥对河西走廊豆禾混播草地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2024年
- 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设置不施肥(N0P0K0)、平衡施肥(N2P2K2)、不施氮(N0P2K2)、不施磷(N2P0K2)和不施钾(N2P2K0)5个不同施肥处理,研究其对豆禾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0P0K0处理相比,4种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豆禾混播草地的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播种当年和生长第2年N2P2K2处理下干草产量、粗蛋白、相对饲喂价值、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N0P0K0处理高110.55%、19.72%、12.61%、32.46%、42.58%、85.51%、31.25%和61.17%、18.27%、10.37%、27.68%、33.28%、66.08%、32.00%。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比N0P0K0处理低6.26%、6.37%和11.82%、7.71%,且N2P2K2处理的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土壤养分均高于3种偏施肥处理。综合评价显示,河西走廊豆禾混播草地施肥效应表现为:N2P2K2>N2P2K0>N0P2K2>N2P0K2>N0P0K0,磷是该地区生产力最小养分限制因子。
- 陈孝善吴世文南丽丽傅俊士张泽龙
- 关键词:施肥河西走廊混播草产量营养品质
- 羊尿氮对苜蓿和高羊茅混播草地生物量和氮利用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混播草地在放牧过程中对羊尿中氮的吸收规律,试验设置了苜蓿单播、高羊茅单播和苜蓿+高羊茅混播3种草地类型,以及是否施用羊尿2种模式,相互组合共计6个处理,研究了稳定性同位素15N标记的模拟绵羊尿施入对不同处理地上地下生物量、羊尿氮回收率、生物固氮率与氮转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播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单播高羊茅,与不施入羊尿相比,施入羊尿显著提高了混播和高羊茅单播的地上生物量,提高了苜蓿和高羊茅的单株氮素累积量;施入羊尿后,苜蓿的生物固氮效率降低;不施用羊尿处理有9.42%的氮从苜蓿转移到高羊茅中,施入羊尿处理没有发现氮转移现象;混播下羊尿中氮的回收率显著高于苜蓿和高羊茅单播,且混播中高羊茅对羊尿中氮回收率显著高于苜蓿。苜蓿混播草地放牧利用能够兼顾高效生产和环境保护,是一种可持续的草地利用方式。
- 代先林马晓颖仝宗永王瑜李向林柴旭旭何峰
- 关键词:氮利用
- 禾豆混播草地生产力、土壤养分和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 2024年
- 禾豆混播是人工草地建植的常用模式,具有明显的提质增产效应。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不同禾豆混播模式对生产力、根系构型、土壤养分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禾豆混播体系中植物—微生物—土壤三者的协同关系、建植混播草地及优质饲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李菲德科加冯廷旭林伟山向雪梅魏希杰王伟
- 关键词:生产力土壤养分根系特征根际微生物
- 一种提高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饲草产量及土壤肥力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草地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提高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饲草产量及土壤肥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白三叶‑鸭茅草地建植:S2、白三叶‑鸭茅草地管理:S3、补播一年生豆科‑光叶紫花苕:S4、施肥:S5、收获。本发...
- 王召锋陈平王文侯扶江徐震卢思彤
- 一种高寒禾草混播草地建植方法
- 本发明属于高寒地区牧草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寒禾草混播草地建植方法。本发明通过围栏封育、施加底肥、再次施加底肥播种,追肥来建植高寒禾草混播草地。本发明针对青藏高原空气干燥、稀薄、气温低、降雨少的特点,从可降解的淀粉接枝...
- 周娟娟白玛嘎翁魏巍桑旦夏菲曹文侠
相关作者
- 郑伟

- 作品数:107被引量:993H指数:21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混播草地 混播 喀纳斯景区 山地草甸 混播比例
- 张永亮

- 作品数:99被引量:752H指数:18
-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虉草 无芒雀麦 混播草地 混播 苜蓿
- 李向林

- 作品数:354被引量:3,362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研究主题:苜蓿 紫花苜蓿 放牧 生物量 混播草地
- 何峰

- 作品数:282被引量:1,753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研究主题:苜蓿 紫花苜蓿 半滑舌鳎 混播草地 生物量
- 朱进忠

- 作品数:149被引量:1,163H指数:20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苜蓿 混播草地 种子产量 混播比例 天山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