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8篇“ 混淆可能性“的相关文章
混淆可能性标准的规范解释与司法适用被引量:1
202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了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属于商标侵权判定的基础规范。理论界对该法律规范解释存在争议,实务界对该法律规范适用存在分歧,需要进一步厘清。笔者认为,商标权本质上属于私权,《商标法》保护商标权是通过禁止实施市场混淆实现的,故商标侵权判定的法律规则应当采用混淆可能性标准。
蒋华胜
关键词:商标权注册商标专用权《商标法》司法适用混淆可能性
商标知名度与授权确权审查——以将混淆可能性标准引入商标授权确权审查为背景
2024年
商标授权确权审查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审查,不仅需要考虑争议商标与引证商标当下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还要考虑未来随着知名度等因素发生变化,两商标是否容易被相关公众混淆。商标的实际知名度是影响混淆可能性判断的重要因素,但在授权确权程序中它只能辅助对现实混淆情况的审查,具有较大局限;抽象知名度则恰好可以弥补其不足,在预判未来情况等方面发挥作用。抽象知名度是法律假定商标具有的一定知名度,授权确权审查应当根据引证商标的实际使用情况作出不同程度的抽象知名度假定,为引证商标预留合适的知名度提升空间,增强商标在审查程序中的排斥力,促进形成明确的市场区分格局。这样的效果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司法导向和商标战略,也有利于实现对商标权人利益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田晨凤
关键词:混淆可能性
地域因素对商标混淆可能性认定的影响
熊磊
商标指示使用中的混淆可能性认定
商标指示使用制度发源于美国判例法,与在第一含义上使用商标的描述使用不同,使用者利用权利人的商标指示自身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真正出处,实则是在第二含义上使用商标。当前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广泛应用该制度,但目前商标法中还没有明...
张思文
关键词:混淆可能性
商标混淆可能性判断中的相关公众界定被引量:2
2023年
相关公众是理人标准适用于商标法的立法拟制主体,应用广泛但指向不明,尤其在混淆可能性判断这一核心应用场景中,司法实践急需更明晰的标准来界定相关公众。在总体思路上,应该以主体群、认知水平两要素绘制相关公众的人物画像。在具体路径上,结合现有司法实践现状,应关注消费者这一重要构成主体;以商品或服务类别为核心,辅以其他特殊因素综合考虑,在个案中具体考量相关公众的地域因素;借助消费者调查问卷、专家辅助人等实际判断者,矫正裁判者的认知偏差,打破相关公众在主观标准客观化逻辑适用中的固有障碍。
杜颖杨雨晴
关键词:相关公众混淆可能性消费者考量因素
论商标合理使用与混淆可能性的冲突及协调
商标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业信誉的“蓄水池”,其有助于醇化商业道德、调节市场秩序,推进商业文明。我国商标法不仅旨在保护商标权人的商标权利,更在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避免其他商业主体的正当表达被商...
赵婕
关键词:商标合理使用混淆可能性
商标使用侵犯姓名权案件中的停止侵害适用方式——以“混淆可能性”为中心
2023年
乔丹姓名权案属于商标使用侵犯姓名权纠纷,法院区分商业标识的类别,确定了不同的停止侵害适用方式,突破了理论认知与司法实践的成例。但是,法院未能在借鉴混淆可能性理论的同时坚持其内在逻辑,导致对侵权损害的论证与停止侵害的适用方式之间存在割裂,裁判结论无法自洽。乔丹姓名权案带来的启示在于,区分停止侵害适用方式的理论依据,是姓名符号的商标使用行为具有商业混淆质。基于该行为的特点与侵权损害的特质,对混淆可能性理论进行适度调整,将在姓名符号的个化、自主与知名度之间建立联系,实现对混淆可能性的判断,并将其作为阻断联想以实现停止侵害救济效果的论证进路。由此,在商标使用侵犯姓名权纠纷中,停止侵害适用方式的类型结构也得以形成:无混淆与个别混淆、少量混淆、偶然混淆时,应允许使用相应姓名符号;一定数量的相关公众混淆,应通过行业内区别提示阻断联想;相当数量的相关公众混淆,应通过跨行业区别提示阻断联想;一般公众普遍混淆,则应通过停止使用阻断联想。
杨淦
关键词:姓名权停止侵害混淆可能性
商标共存语境下混淆可能性问题研究
混淆可能性是传统语境下判断商标侵权的重要标准。商标共存语境下的混淆可能性问题具有其特殊。一方面商标共存和混淆可能性在概念构成上有所重叠,“商标的近似”既是商标共存的前提,也内嵌于混淆可能性中;另一方面混淆可能性的确立...
李得华
关键词:商标共存混淆可能性风险防控
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中的市场扩张可能性
2022年
作为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判定因素,市场扩张的可能性尽管在比较发生有着成熟的适用经验,但并未得到我国司法实践的广泛重视。通过典型案例的梳理,有助于厘清市场扩张可能性对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的作用,提炼相关适用规则。市场扩张可能性能够直观体现市场环境中的消费者感知,为商品或服务类似程度较低情形下的商标保护提供理论支撑。是否具有市场扩张可能性,可通过商品或服务之间的竞争距离、商标权人的扩张意图、竞争者的扩张事实进行判定。虽然具有市场扩张可能性有助于证明商标混淆可能性,但在商标在先使用者迟延扩张、商标在后使用者拥有干预权利的情况下,其法律效力受到限制。市场扩张可能性虽未得到我国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但仍具有推广适用的必要,应通过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多因素测试法,并将市场扩张可能性纳入因素清单,推动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的客观化。
杨祝顺
关键词:商标侵权混淆可能性
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研究
混淆可能性不仅是对商标申请进行审查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是判定商标侵权行为的一个基本准则。在商标法中,混淆的范围判定直接关系到商标的保护范围以及商标权的实现。《商标法》于2013年修订后,商标侵权标准从相似转变到混淆可能...
陈璐平
关键词:混淆可能性商标侵权商标法

相关作者

姚鹤徽
作品数:47被引量:290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商标 侵权判定 商标侵权 消费者 混淆可能性
李士林
作品数:31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商标 混淆可能性 商标法 商标使用 不正当竞争
王太平
作品数:65被引量:592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研究主题:商标法 商标 知识产权法 商标权 《商标法》
冯晓青
作品数:440被引量:5,066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研究主题:知识产权 企业 著作权法 著作权 技术创新
卢海君
作品数:103被引量:747H指数:18
供职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版权 著作权法 原创性 版权保护 《著作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