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2篇“ 渭河盆地“的相关文章
渭河盆地结构及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2024年
渭河盆地是位于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内新生界沉积巨厚。近年来,随着对渭河盆地地热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盆地新近系地热水中伴生的水溶天然气开始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区域构造的综合分析,结合研究区露头、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响应,对盆地的基底组成和构造格局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当前有限的资料,对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初步分析,以期能对当前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有所裨益。
陈琦文军高小云赵宇
关键词:渭河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渭河盆地高陵震群的发震构造
2024年
渭河断陷盆地中东部的高陵周边地区近年来小地震频发,成为渭河盆地的地震高发区.为了解该区的发震构造及发震背景,对研究区内235个地震进行了小震精定位,通过重新拾取震相,计算了研究区内26个ML≥2.0的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该区震源深度基本在15km以内,深度上呈N倾的铲状形态;研究区以NNW的水平拉张和NW向的倾向压缩为主,地震活动以正断为主兼左旋走滑.综合地震分布形态、断层规模与活动性、极震区位置,认为高陵震群发震断裂为泾阳-渭南断裂.GPS数据显示研究区应变呈复杂的四象限分布,高陵震群正处于四象限的中心区域,推测正是这种复杂的应力背景导致了高陵震群的活动.
张恩会赵韬张永奇许维颜文华张晗亮
关键词:渭河盆地震源机制解地震学
中-晚始新世渭河盆地古气候变化的红河组磁化率记录
2024年
始新世暖期可为理解现代增温过程和机制提供历史相似型。广泛分布于渭河盆地的红河组为中始新世到晚始新世的滨浅湖相-冲积扇堆积,剖面出露厚度超过330 m,盆地沉积中心钻探厚度大于1000 m,为一套红色的碎屑沉积间化学沉积序列。盆地边缘的红河组沉积物含碳酸盐岩、泥岩、砂岩和少量砾岩,沉积中心以泥质灰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对蓝田支家沟红河组(时代为46~33 Ma)2910个样品的磁化率测试表明,红河组沉积物磁化率值在0~20×10^(-8)m^(3)/kg之间,整体偏低,频率磁化率值也相对较低(0~11%),与中国西北部新生代红层磁化率总体较低相似。高分辨率磁化率测试证实了红河组堆积时期干湿变化的多旋回和阶段性,受到太阳辐射变化影响,并受到下垫面的反馈驱动。红河组泥岩和粉砂岩的磁化率值偏高,而砂岩的磁化率值较低,载磁矿物以赤铁矿为主。盆地周围岩体弱磁性物质的快速输入,降低了红河组粗颗粒沉积物的磁化率值。在中、晚始新世的轨道-构造时间尺度,红河组沉积序列粒度变化受到湖面波动控制。湖面上升时湖滨地区沉积物颗粒偏细,磁化率值高;反之,磁化率值低。因此,磁化率高低变化指示了湖面高低波动,进而指示了气候的干湿变化。分析还表明,中、晚始新世渭河盆地湖面多旋回变化和阶段性变干,与全球温度变化和降温过程可良好对比,指示全球温度降低可能抑制水汽循环,进而驱动始新世东亚内陆干旱的发展。
郁晓春鹿化煜吕恒志王可欣杨帆赖文
关键词:渭河盆地磁化率古气候变化
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渭河盆地古气候变化的碳酸盐记录
2024年
晚始新世-早渐新世转变期(约34 Ma, EOT)温度降低是新生代显著气候事件之一,对亚洲环境演变有深刻影响。本研究基于渭河盆地厚度为413.95 m的支家沟剖面34.89~31.51 Ma时段的河湖相沉积,获得高分辨率总碳酸盐、方解石含量变化序列,结合薄片及扫描电镜分析,尝试建立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渭河盆地气候和环境演变时间序列,探讨EOT期间渭河盆地古气候对全球温度变化的响应。镜下岩石薄片鉴定显示,沉积物粒度变化与岩相变化对应较为一致。34.89~33.89 Ma,高含量的总碳酸盐、方解石指示气候较为温暖干旱,沉积序列指示从滨湖相向湖泊三角洲相过渡;33.89~33.09 Ma期间,低含量的总碳酸盐、方解石指示气候偏凉且相对湿润,沉积环境为湖泊三角洲向滨浅湖过渡,水位逐渐上升;33.09~31.51 Ma,总碳酸盐、方解石含量变化与地层岩性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此时沉积相为滨湖相,湖泊水位可能高于34.89~33.89 Ma,但低于33.89~33.09 Ma。结合全球温度变化序列,本研究认为渭河盆地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湿度变化可能受全球温度驱动的蒸发量控制,但明确的驱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璇璇鹿化煜吕恒志王逸超王可欣程鉴如季峻峰林春明
关键词:渭河盆地碳酸盐方解石
渭河盆地始新世-渐新世沉积物源变化的钻探样品Sr和Nd同位素证据被引量:1
2024年
始新世暖期和始新世-渐新世降温阶段(EOT)在地球气候系统演化中具有代表性,对认识现代全球变暖过程和机制有参考价值。渭河盆地堆积了始新世以来连续的河湖相沉积序列,对其进行沉积物源示踪研究有助于重建渭河流域地貌演化、沉积过程和气候环境变化。本研究对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中心固市凹陷荔参1井(钻探井深6535 m)下部的始新世红河组(6527~5529 m)和渐新世白鹿塬组(5315~4759 m)样品进行了Sr和Nd同位素分析,探索古近纪渭河盆地的物源变化过程。结果显示,红河组样品Sr和Nd同位素平均值分别是87Sr/86Sr=0.716127和εNd=-13.5,白鹿塬组Sr和Nd同位素平均值分别是87Sr/86Sr=0.720461和εNd=-12.4。分粒级(<2μm, 2~64μm和> 64μm)Sr和Nd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粒度效应对渭河盆地始新世-渐新世沉积物硅酸盐矿物的Sr同位素值影响较大,而对Nd同位素影响较小,表明硅酸盐矿物Nd同位素值可作为渭河盆地沉积物物源的指示。结合潜在源区Sr和Nd同位素分布特征,发现渭河盆地始新世和渐新世沉积物主要来自于秦岭造山带和鄂尔多斯地块的贡献,其物源变化与构造抬升和气候演变密切相关。渭河盆地始新世和渐新世沉积物传输和堆积过程与晚新生代相似,具有相对稳定的两端元物源,为利用红河组和白鹿塬组沉积序列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胡少磊鹿化煜李小强冯晗张瀚之张瀚之
关键词:始新世渐新世SR-ND同位素深部钻探
渭河盆地西部扶风地区氦气地球化学特征
2023年
渭河盆地西部扶风地区开展的面积性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该区氦气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地质、物探资料对比,和氦气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研究分析,结合前人资料共圈出3处氦气成藏异常区。初步认为:瓶装土采样法能够有效提供氦气资源的地球化学信息,可快速圈定有利异常区,本次圈定的3处异常具有良好的氦气成藏条件,可作为氦气资源进一步勘查的有利靶区。
李涛毛一峰朵雪莲刘文兵
关键词:土壤地球化学渭河盆地氦气地球化学特征
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体系与岩相古地理演化
本书涵盖了近年来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体系与岩相古地理演化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共包括地层划分方案、物源分析、沉积古环境与古气候恢复、沉积相及沉积体系特征、岩相古地理演化以及典型钻井剖析等6个部分。本专著重新梳理了渭河盆地新...
李文厚
渭河盆地南缘早更新世风成相和湖相沉积环境演化
2023年
受地球轨道参数诱导的太阳辐射变化和两极冰盖消长的共同影响,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化表现出阶段性变冷及显著的冰期-间冰期波动特征。位于亚洲季风区关键地带的渭河盆地堆积了新生代以来巨厚的河湖相沉积以及风成沉积,是研究第四纪环境演化的重要区域。盆地堆积的下更新统三门组河湖相地层被认为和古三门湖有密切联系,但目前对于三门组地层年龄和古三门湖演化及其与区域活动演化是否有联系尚未达成共识。相比单一沉积载体研究,选取渭河盆地南缘阎峪风成相黄土和武家堡湖相沉积2种沉积载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同期异相沉积记录的粒度和磁化率变化特征,重建了渭河盆地南缘早更新世(距今2.6~1.6 Ma)沉积环境演化。结果表明,阎峪记录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平均粒径和磁化率变化良好地记录了东亚冬、夏季风的盛衰演化历史;武家堡指示的盆地南缘沉积环境在距今1.95 Ma由湖相转变为风成相沉积,湖相沉积粒径和磁化率变化呈正相关关系,敏感响应湖平面高低波动。风成相与湖相记录揭示了渭河盆地边缘早更新世环境演化经历了[2.6,1.95)Ma的湖盆演化和[1.95,1.6]Ma的湖盆萎缩-风成相堆积,湖盆萎缩受黄河贯通影响强烈。
王婷王婷孙有斌
关键词:渭河盆地早更新世湖相沉积风成黄土
渭河盆地新近系热储层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渭河盆地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有助于调整能源结构、降低雾霾及改善环境。在对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石油勘探、地热井钻井等资料收集及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镜下鉴定、储层物性等分析方法,对渭河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热储层物性特征、热储层评价等开展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具有较好的深部构造热背景;新近系张家坡组和蓝田-灞河组、高陵群砂岩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高陵群砂岩孔隙不发育;渭河盆地新近系上新统张家坡组砂岩热储层孔隙度为3.35%~31.2%,平均值为13.3%;渗透率为0.47×10^(-3)~235×10^(-3)μm^(2),平均值为29.2×10^(-3)μm^(2),储层类型属于Ⅳ类储集层;中新统蓝田-灞河组砂岩热储层孔隙度为5.2%~31.2%,平均值为17%;渗透率为0.05×10^(-3)~5684×10^(-3)μm^(2),平均值为326×10^(-3)μm^(2),储层类型属于Ⅲ类储集层;中新统高陵群砂岩热储层孔隙度为2.5%~13.9%,平均值为5.8%;渗透率为0.01×10^(-3)~11.04×10^(-3)μm^(2),平均值为0.75×10^(-3)μm^(2);储层类型属于Ⅵ类储集层。砂泥岩压实曲线显示张家坡组成岩强度弱,埋藏较浅—中等,岩石呈正常—弱压实,沉积物为弱固结—半固结,处于早成岩B期,地热井容易出砂。而蓝田-灞河组下段、高陵群的声波时差值大多偏离,随深度的增加声波时差值变化不明显,反映为中等压实-强压实特征,由于蓝田-灞河组和高陵群埋藏较深,沉积物为半固结—固结砂岩,蓝田-灞河组、高陵群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地热井不易出砂。新近系热储层的研究表明,渭河盆地蓝田-灞河组埋藏较深,热储层物性好,是最有利的地热开发层段,加大渭河盆地地热开发利用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张莹任战利邢光远祁凯祁凯
关键词:热储层新近系储层评价成岩特征渭河盆地
渭河盆地中深层地埋管供热技术初步探析
2023年
渭河盆地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以洗浴、供热为主,但原有开发模式属掠夺式开发利用,对资源损害较大,近年来中深层地埋管供热技术的研究使用,开创了一种新型利用模式,也激发了渭河盆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高潮。本文通过分析渭河盆地地热资源特征及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高校、科研、企事业单位在中深层地埋管供热技术的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对中深层地埋管供热技术进行了初步探析,大致了解了中深层地埋管供热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出其中存在的地埋管传热机理复杂、持续换热稳定性低、换热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张鹏飞陈建兵
关键词:地热资源渭河盆地

相关作者

李玉宏
作品数:131被引量:1,303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主题:氦气 渭河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氦 二叠系
冯希杰
作品数:87被引量:1,185H指数:15
供职机构:陕西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渭河盆地 渭河断裂 地震 晚第四纪 临潼-长安断裂
张永奇
作品数:54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陕西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渭河盆地 地震 GPS 重力场变化 GNSS
彭建兵
作品数:434被引量:3,745H指数:34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研究主题:地裂缝 黄土 地质灾害 滑坡 数值模拟
韩伟
作品数:76被引量:530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
研究主题:渭河盆地 氦气 银额盆地 二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