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70篇“ 游离组织瓣移植“的相关文章
微血管吻合器辅助游离组织移植修复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在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游离组织修复118例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同期选择微血管吻合器辅助完成游离组织血管吻合,记录微血管吻合器直径、血管吻合时长及吻合后即刻通畅率,术后随访组织成活率.其中前臂皮58例、股前外侧穿支皮57例、腓骨3例.结果118例患者均完成游离组织移植修复,术中使用微血管吻合器234枚,其中233枚用于静脉吻合(3例为单静脉端侧吻合,其余115例均为双静脉端端吻合),吻合单根血管耗时为3.0~8.0 min,平均5.4 min;1枚用于动脉端端吻合,耗时12.0 min.所有借助微血管吻合器吻合后的血管即刻通畅率为100%.术后随访3个月,118例游离组织成活117例,其中2例于术后第2天发生血管危象,经急诊探查抢救,1例组织成活,另1例坏死后清创,改用胸大肌肌皮修复创面.结论微血管吻合器辅助游离组织移植修复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可明显缩短血管吻合时间,操作简便、快捷,吻合口质量较为可靠,是游离组织血管吻合的一种理想选择.
明华伟袁宗毅张兴安贾佳欣王华东陈方园谭小尧何芸
关键词:游离组织瓣血管吻合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移植术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探讨
2023年
探讨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移植术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取于本院近几年阶段的有效病例,均是采用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移植术的患者,研究对象标准定位98例患者,研究人员需要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个小组49例患者,是以使用随机数字抽签法。两个小组所研究方向相同,但护理方式有所不同,1组采用常规护理法、2组采用临床护理法,1组为观察组,2组为对照组,主要研究依据患者的并发症、口腔状况、心理状态等指标,提取相关数据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区别。结果 通过数据显示,对照组的所有指标(口腔异味、局部血肿、感染与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高出观察组,数据差别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护理前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在护理前两组指标变化数据并不明显、差别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注意这边使用的评分标准均依据Beck口腔评分、口腔VAS评分进行评分;护理后数据分析,明显发现对照组数据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所有数据的显示与对比,发现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移植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是以有效减少其术后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的口腔疼痛症状,多方面缓释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侯兴兴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并发症临床护理
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口腔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全部施行手术治疗,于此同时运用游离组织进行修复,运用静脉超回流技术于供受区制作并吻合两套静脉回流系统,形成超回流模式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而仅制备和吻合一套静脉回流系统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到术后3个月,对比患者的血管吻合时间、组织危象率与坏死率、组织肿胀程度及面容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血管吻合时间[(34.23±2.46)min]长于对照组[(21.39±1.89)min],组织危象率与坏死率[6.98%(3/43)、4.65%(2/43)]均低于对照组[23.81%(10/42)、21.43%(9/42)],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面容美观满意度[93.02%(40/43)]高于对照组[76.19%(32/4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腔癌根治术同时期行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移植修复术中运用静脉超回流技术虽然多吻合一根回流静脉会延长血管吻合时长,但能够降低组织危象与坏死率,并可有效缓解组织肿胀水平,提高面容美观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李平王烨华刘霞邱远蓬王翀白婉钰张兰兰尚瑞芬
关键词:颌面部组织缺损组织瓣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手术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及处理
2023年
对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手术的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和处理。方法 通过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市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下颌骨ORN(放射性骨坏死)患者共100例,选取恶性肿瘤行血管口腔颌面部收治的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患者(对照组)100例,包含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性肿瘤相关资料、放疗间隔时间、下颌骨ORN具体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包含局部创口感染、血管破裂、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 通过对两组进行游离修复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其中下颌骨ORN显微外科重建局部创口感染、血管破裂、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心理创伤整体发生率分别为35.00%、13.00%、14.00%、4.00%、2.00%。结论 对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手术的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整体效果较好,情况优良。 关键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 放射状颌骨坏死是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4.74%-37.5%,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这种疾病起初被称作是放射性骨炎,后来被称作是放射性骨坏死,它通常会出现在下颌骨、上颌骨等部位,现在在临床上比较多的是放射性骨坏死。放疗后骨质破坏是一种临床上较为普遍的放射损伤, ORNM的治疗主要有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而保守疗法的疗效与其发病机理密切相关。在 Marx三低理论的基础上, HBO被用于科研和临床,并逐步用于临床。多数研究表明,对于早期、病灶局限性放射性颌骨坏死采用保守治疗较为有效,目前对于软组织破损以及病理性骨折中整体效果不佳,手术治疗成为必然。在众多局部刮治、截骨等手术措施中,彻底切除死骨以及血管化骨组织目前被认可[1]。本文通过对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手术治
马腾
关键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并发症
头颈部游离组织移植术后预防性气管切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头颈部游离组织移植患者术后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2016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533例头颈部游离组织移植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49.3±16.6)岁,其中321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占全部患者的60.2%。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因素、治疗史、患有共病、个人史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伴有舌、口底、口咽部、双侧下颌骨缺损,行单侧及双侧颈淋巴清扫术,既往有放疗史、吸烟史者,以及应用较臃肿软组织的患者,术后气道梗阻风险较大,更倾向于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有1例未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的患者术后出现气道梗阻行紧急气管切开。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患者中,8.39%出现气管切开相关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切口出血为主。结论:并非所有行头颈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的患者均需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头颈部游离组织移植术患者是否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以保证患者的术后气道安全。
蔡天怡章文博于尧王洋毛驰郭传瑸俞光岩彭歆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管理
凝血生化因素对口腔游离组织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凝血生化因素对口腔游离组织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以100例接受口腔游离组织移植术治疗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分为危象组(n=18)、对照组(n=82)。检测患者凝血及生化因素指标,分为其与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关系。结果危象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bg)、D聚体(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白蛋白、总蛋白、球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OR=6.187)、Fbg(OR=4.621)为口腔游离组织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蛋白水平降低,Fbg、D-D异常高表达可增加游离组织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故手术时应密切考虑上述因素。
余跃尹莉娜童星胡亚利
关键词:血管危象
吞咽功能训练在口腔癌行游离组织移植修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吞咽功能训练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头颈肿瘤外科于2020年8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口腔癌行游离组织移植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与吞咽功能评定。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术后吞咽功能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程度、平均住院时间、留置胃管时间。结果吞咽功能训练后,实验组改善吞咽功能障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留置胃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评定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口腔癌行游离组织移植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进而减少留置胃管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杨思奇毕小琴周倩汤晓雪
关键词:口腔癌吞咽功能训练吞咽功能障碍
膝降动脉顺行或逆行供血的游离组织移植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不损伤小腿主干动脉情况下利用膝降动脉顺行或逆行为游离组织供血移植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9-06采用膝降动脉顺行或逆行供血的游离组织移植治疗19例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膝降动脉顺行供血(6例选择隐动脉支供血,4例选择关节支供血),9例为膝降动脉逆行供血;11例选用股前外侧皮修复创面,8例选用背阔肌皮修复创面。结果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5(13~30)个月。末次随访时皮外观、皮肤颜色、皮质地均较满意,皮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术后6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膝降动脉顺行供血患者Lysholm评分结果:优4例,良4例,可2例;膝降动脉逆行供血患者Lysholm评分结果:优3例,良5例,可1例。结论以膝降动脉顺行或逆行供血的游离组织可以在不损伤小腿主干动脉的情况下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胡宏宇高顺红于俊张云鹏李军符健松甘露
关键词:膝降动脉皮瓣移植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面部缺损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面部缺损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游离组织移植修复术的80例面部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应激程度、康复进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当日的SAS、SDS分值及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离组织移植修复面部缺损围手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既可以减轻患者应激程度,又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术后恢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可予以推广。
仇雄文曾碰华杨宇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
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的应用观察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口腔癌患者87例,均接受原发肿瘤病灶的扩大切除加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同期采用游离组织移植进行修复,其中42例应用静脉超回流技术在供受区制备并吻合两套静脉回流系统,形成超回流模式,记为实验组;另45例只制备和吻合一套静脉回流系统,记为对照组。记录两组血管吻合时间,测算两组组织危象率、组织坏死率,术后7 d采用4级评判标准判断组织肿胀程度。结果实验组血管吻合时间为(35.26±1.48)min,对照组为(21.71±1.46)min,两组相比,P<0.05。实验组术后72 h内组织危象率、组织坏死率分别为7.1%、2.4%,对照组分别为40.0%、15.6%,两组相比,P均<0.05。实验组术后第7天组织肿胀程度Ⅰ度20例、Ⅱ度18例、Ⅲ度4例、Ⅳ度0例,对照组术后第7天组织肿胀程度Ⅰ度3例、Ⅱ度10例、Ⅲ度20例、Ⅳ度12例,两组相比,P<0.05。结论在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可缩短血管吻合时间、减少组织危象率和组织坏死率,减轻组织肿胀程度。
廖圣恺展昭均陈永锋洪虓李孝亮葛少文
关键词:颌面部组织缺损血管吻合

相关作者

毛驰
作品数:247被引量:1,260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上颌骨缺损 口腔癌 游离组织瓣 游离腓骨瓣 外科皮瓣
彭歆
作品数:321被引量:1,415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上颌骨缺损 口腔癌 游离腓骨瓣 游离组织瓣 外科皮瓣
俞光岩
作品数:587被引量:2,725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研究主题:颌下腺 唾液腺 涎腺肿瘤 涎腺腺样囊性癌 面神经
郭传瑸
作品数:452被引量:1,461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口腔鳞状细胞癌 上颌骨缺损 口腔癌 颅底 口腔颌面部
曾曙光
作品数:91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 口腔颌面部 丝素蛋白 舌鳞癌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