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53篇“ 溶栓抗凝治疗“的相关文章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配合
- 2024年
-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院内自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3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实施急诊溶栓抗凝治疗,同时做好护理配合工作,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对患者进行了有效治疗与护理,效果显著。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复杂,且病情容易出现变化,对患者进行急诊溶栓抗凝治疗并加强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因此该方式值得进行推广。
- 闫如哲
-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抗凝治疗护理配合
- 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探讨
- 2024年
- 讨论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溶栓抗凝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在治疗前中后的护理方法。2019年1月—2023年1月,选取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抗凝治疗,治疗组采用溶栓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和心率情况、患者的血气水平、心肌酶谱、心脏彩超测量的肺动脉压力以及临床治疗的有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研究发现,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溶栓和抗凝治疗后,通过精心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董春婷郑素虹
-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溶栓抗凝血气指标
-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4年
- 在急性脑梗塞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环节中辅助运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干预,探索分析此药物的临床疗效以及在降低患者死亡率方面的影响。方法 择期本院一年期间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样本纳入时间:2022.04至2023.04;样本纳入例数:98例),以随机分组方法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观察,前后两者分别实施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诊溶栓抗凝+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研究分析对照、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即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指标、脑氧代谢、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相比,观察组(急诊溶栓抗凝+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死亡率(6.12%Vs20.41%)、血清指标均更低,且脑氧代谢水平与生活质量水平均更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塞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环节中辅助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可持续提升临床疗效,减少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率,值得推荐。
- 宗寿健
-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急性脑梗塞溶栓抗凝治疗死亡率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3年12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9)实施常规急诊溶栓抗凝治疗,观察组(n=59)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学指标、脑氧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同型半胱氨酸、血管紧张素Ⅱ、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细胞外液氧提取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28)。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清学指标、脑氧代谢指标,降低死亡率。
- 孙健丁霞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醒脑静注射液溶栓抗凝疗法
- 急性脑梗塞治疗中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研析
- 2024年
- 探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塞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急诊溶栓抗凝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全血浆粘度、血小板凝聚率、mRS评分更低,GOS评分更高(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确切,可改善疾病预后。
- 张世文
-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醒脑静注射液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与溶栓抗凝治疗
- 2023年
- 总结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的早期诊断与溶栓、抗凝治疗经验。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收治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普外科57例AMVT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患者起病时间1~14 d。既往有门静脉高压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肠道手术、下肢静脉血栓等病史者20例(占35.1%)。57例患者影像诊断率:超声为40.3%(23/57)、血管CT为100%(57/57)、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为8.8%(5/57)。15例患者诊断性腹腔穿刺为血性液。57例患者均及时抗凝或(和)溶栓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溶栓5例,经外周静脉溶栓21例,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置管溶栓5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置管取栓加溶栓3例;余23例轻症患者仅行抗凝治疗,其中10例经相关治疗效果不良中转手术治疗。临床治愈56例,死亡1例。56例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药物,随访1~10年无1例复发。行肠系膜血管影像学检查早期确诊AMVT是关键;对早期无腹膜炎和活动性出血的患者,首选抗凝治疗;对于病程短、无严重出血倾向、腹部症状和体征重但无严重腹膜炎及休克体征者可以尝试溶栓治疗;患者出现腹膜炎应积极手术探查,行Fogarty导管取栓导管术后溶栓治疗。
- 吴波曹智杨浩成郝宏郭娜赵春旭杨秀峰
- 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抗凝
-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个体化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 2023年
- 分析个体化溶栓抗凝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个体化治疗方式,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统计并比较,通过指标变化来反映个体化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研究组的各项功能指标相比于对照组的恢复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更少。结论 利用个体化溶栓抗凝方案治疗后循环脑梗死可以使临床治疗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提高治疗安全系数,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 宋玉
-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个体化溶栓抗凝
- 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40,在发病6 h内未溶栓直接抗凝治疗)、观察组(n=40,在发病6 h内展开溶栓、抗凝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前2组S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 d、2周、3周后观察组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TNF-α、IL-6、CRP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联合抗凝方案在进展性脑卒中治疗中可行性较高,既可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又可降低机体炎症状态,值得借鉴。
- 单冰燕
- 关键词:进展性脑卒中溶栓抗凝神经功能炎症状态
-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死亡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ACI患者。根据红蓝球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指标、脑氧代谢、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死亡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脑氧摄取率(ERO_(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ACI患者脑氧代谢,降低死亡率,且安全性好,效果确切。
- 杨叶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醒脑静注射液阿替普酶肝素钠
-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行脾静脉近端结扎联合术后导管溶栓抗凝治疗门静脉血栓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行脾静脉近端结扎、胃网膜右静脉置管联合术后经导管溶栓抗凝、序贯口服华法林治疗门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1例术前并发门静脉血栓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资料。所有病人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经胃网膜右静脉置管以及脾静脉近端结扎;术后均经胃网膜右静脉导管滴注尿激酶溶栓及低分子肝素溶液抗凝;出院后口服华法林直至门静脉血栓消退,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不同时段与术前结果比较,术后7 d门静脉血栓无变化8例(38.1%)、血栓减小13例(61.9%),术后3个月血栓减小14例(66.7%)、血栓消失7例(33.3%),术后6个月血栓消失18例(85.7%),门静脉海绵样变3例(14.3%)。全部病人食管胃静脉曲张较术前明显缩小,无复发及再出血发生。结论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行脾静脉近端结扎及经胃网膜右静脉留置导管,术后早期经胃网膜右静脉导管溶栓抗凝,以及后期口服华法林是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门静脉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
- 李宝定田明国卜阳丁妮
-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
相关作者
- 吴少珠

- 作品数:70被引量:32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胸腔闭式引流
- 汪忠镐

- 作品数:685被引量:3,280H指数:3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 人工血管 下肢缺血 血管外科
- 李柳芳

- 作品数:24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气管插管 PTE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护理配合
- 梁真

- 作品数:11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 护理配合 事项
- 李芳

- 作品数:58被引量:15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 白血病 护理配合 消毒供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