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27篇“ 滇东南“的相关文章
滇东南猕猴桃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
2025年
近年来,云南省大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品牌,推动绿色高效种植和有机种植。滇东南作为云南省猕猴桃主产区,示范引领着云南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猕猴桃在化肥农药施用过量的情况下会引发土壤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故开展“减肥减药”技术研究并进行示范推广显得十分重要。为此,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猕猴桃科技创新团队在文山州西畴县、红河州建水县和屏边县等滇东南地区开展了“减肥减药”技术研究,并指导种植企业实施土壤改良、果园生草、水肥一体化、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避雨栽培等一系列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栽培技术。该技术通过合理施肥、生物防治、科学修剪和综合管理,提高猕猴桃的品质和产量,同时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用此技术能够提升果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云南省猕猴桃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陈大明杨永超李义林张汉尧杨玉皎陈登树陈德富李红运方海东陈霞许智萍
关键词:滇东南猕猴桃
滇东南地区“洋020”杉木优良无性系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2025年
为探究“洋020”杉木优良无性系在滇东南地区的现状表现,2010年红河州芷村国有林场从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引种“洋020”杉木优良无性系。经过15年的引种试验和8年的子代测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洋020”杉木无性系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树冠窄、适合密植、单位面积产量高等特点。与同期对照相比,各生长指标差异极显著。
张建华李健生
关键词:滇东南
滇东南荒田钨矿床白钨矿原位U-Pb年代学、Sr同位素组成及成矿启示
2025年
荒田钨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多金属成矿区北缘,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大型白钨矿床。尽管前人已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其成矿时代的精细厘定仍显不足,成矿物质来源也存在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界对其成矿机制的深入认识。基于详细的钻孔岩心记录和矿物显微组构研究,本文针对荒田钨矿床主成矿期I阶段的白钨矿进行了原位U-Pb定年和原位Sr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荒田白钨矿U-Pb年龄为(64.6±3.7 Ma)(n=35,MSWD=1.6),反映出成矿作用发生在古新世初期。结合矿区地质背景,推测成矿作用与矿段南段的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密切相关。荒田白钨矿^(87)Sr/^(86)Sr值范围为0.72025~0.72840,明显高于大陆地幔,显示出明显的壳源特征。与此同时,荒田白钨矿与老君山花岗岩Sr同位素初始比值比值一致,指示二者可能系来自同一热液系统(长寿命岩浆房)的产物。荒田白钨矿中的高Ca浓度主要源于花岗岩类斜长石的绢云母化,且钨元素的提取遵循“正岩浆成矿模式”从花岗岩浆中获得。本研究对荒田钨矿床成矿时代的厘定和成矿物质源区的追溯为深化理解成矿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丰富了对滇东南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规律的认识,为该区域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中良林木森周瑞辉
关键词:滇东南白钨矿
滇东南水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2025年
试验旨在研究滇东南水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及回归分析。选取31头成年滇东南水牛公牛,对其外貌特征进行记录,体尺、体重进行测量,并建立体重的逐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滇东南水牛公牛体重与鬐甲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胸宽、坐骨端宽、胸深、尻长、坐骨结节高、腰角宽、蹄踵深度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尻角度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胸围的相关系数最大(0.951)。根据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为体型外貌因子,第二主成分为尻角度因子。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构建最优回归方程:体重=-830.501+1.733×胸围+7.260×尻长+6.124×坐骨端宽+4.195×腰角宽+1.420×腹围。研究表明,滇东南水牛公牛的体重和尻角度变异幅度较大,选育潜力最佳。研究表明,该方法通过筛选滇东南水牛公牛的关键体尺指标,为建立保种场之后的选育工作以及滇东南水牛后期与引入水牛品种的杂交提供理论基础。
李昆倍王梓蓓赵树生戴思凡孙丽琼和世春李清毛华明
关键词:体型外貌体尺指标主成分分析
滇东南石漠化地区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实践与成效
2025年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滇东南,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石漠化重灾区和石漠化面积比例较大的地区。该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土体少、土被不连续、土壤质量差、保水保肥性能低、干旱瘠薄,土壤肥力较为特殊;水稻作为文山州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6万hm2左右,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严重制约着本区水稻产量的稳步提升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全州石漠化趋势严重,耕地资源紧缺,粮食生产能力较低的背景下,为巩固和保障水稻生产,达到稳粮增收、高产高效,集成了选用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优化栽培技术、科学配方施肥、科学田间管理和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等综合措施,实现了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
范俊珺何如升黄奎
关键词:水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
滇东南小洞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被引量:1
2024年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系统分析了滇东南小洞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分析研究了矿床的控矿因素,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小洞锑矿床为热水沉积-改造型矿床,控矿因素主要为寒武系中统田蓬组下段硅质岩含矿层位和控矿构造。
易友根
关键词: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滇东南
滇东南喀斯特地区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演化
2024年
滇东南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风险极大。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分析滇东南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空间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指数法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模型,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究过去20年间滇东南生态风险的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滇东南地区各用地类型存在动态变化,尤为显著的是耕地和林地之间的相互转化;2)2000—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等级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区内生态风险逐步降低,表明滇东南地区生态风险向良性方向转变。3)研究发现该区的莫兰指数先减小,后增大,表明其景观生态风险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特点,而莫兰指数均为正值,表明空间关系均为正相关。该区的景观生态风险在空间上具有聚集性。合理评估该区的景观生态风险等级,揭示生态风险空间演化特征,对于缓解滇东南地区的生态风险胁迫,优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李娜杨柳高庆彦冯畅周佳龙
关键词:滇东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
滇东南南当厂银多金属矿床银的赋存状态
2024年
南当厂银铅锌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矿集区的西南部,矿体主要呈脉状分布于F1断裂构造带中。在该矿床中发现了硫银锡矿、硫铜银矿、硫锑铜银矿、辉银矿和深红银矿五种独立银矿物。方铅矿是该矿床主要载银矿物,方铅矿中银的含量为203×10^(–6)~8460×10^(–6),锑的含量为2.43×10^(–6)~1165×10^(–6),铋的含量为0.04×10^(–6)~18479×10^(–6)。Ag以Ag++(Bi,Sb)^(3+)↔2Pb^(2+)类质同象替代机制进入方铅矿中。综合南当厂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本研究初步认为该矿床为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
贾泽晨任涛黄建国管申进
关键词:滇东南银矿床类质同象浅成低温热液
滇东南薄竹山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2024年
滇东南薄竹山地区W-Sn-Pb-Zn多金属矿床与该区大型复式花岗岩体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为了探讨该花岗岩体的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及形成背景,对薄竹山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可划分为两期,其中晚期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7.08±0.55)~(87.29±0.69)Ma。两期花岗岩均具高的SiO_(2)(63.37%~72.07%)、K_(2)O(4.96%~6.19%),贫Fe、Mg的特征,A/CNK值为1.03~2.42,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REE/HREE=14.0~26.5),Eu明显负异常(δEu=0.38~0.62),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及稀土元素La、Ce、Nd,亏损Ba、Ta、Nb、Sr、Y和Yb,ε_(Hf)(t)值为−9.31~−5.14,具有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476~1737 Ma,说明岩浆可能来源于早中元古代下地壳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认为,薄竹山花岗岩是白垩纪伸展背景下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的早中元古代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所形成。
黄建国任涛刘红卫罗光明管申进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S型花岗岩滇东南
滇东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及权衡协同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滇东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服务功能普遍下降。【方法】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气象、土壤、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采用PLUS模型模拟了2035年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经济发展情景三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并结合InVEST模型评估了产水量、碳储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等四种生态系统服务,在此基础上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时空权衡协同关系。【结果】(1)2000—2020年,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484.21 km^(2)、154.40 km^(2);而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和草地面积则减少,分别下降了438.63 km^(2)、89.86 km^(2)、99.47 km^(2)、10.65 km^(2)。2020—2035年,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水域、林地面积呈小幅扩张,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则呈缩减趋势;自然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增加明显,耕地和草地则减少;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林地、草地则大量减少;(2)2000—202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产水量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碳储量变化幅度较小,研究期间碳储量下降区域散落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南部和北部地区;土壤保持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随时间变化,西部存在大面积碳储量下降,东部地区存在大面积碳储量增加;生境质量以带状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20 a间整体上呈现东西部大面积下降的变化趋势。至2035年,在生态保护情景下,产水量、碳储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明显提升,显示出生态保护对于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高值区域面积显著减少,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较大的压力和影响。(3)2000—2020年,土壤保持-
周豹周豹陈国平赵俊三于祖国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刘玉平
作品数:104被引量:1,186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滇东南 地球化学 多金属矿床 成矿作用 超大型
陈强
作品数:97被引量:524H指数:13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滇东南 秃杉 云南松 母树林 滇东南岩溶山区
叶霖
作品数:212被引量:1,557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铅锌矿床 镉 闪锌矿 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李品荣
作品数:95被引量:499H指数:12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滇东南 切根 云大-120 育苗技术 滇东南岩溶山区
常恩福
作品数:98被引量:430H指数:12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云南松 滇东南 母树林 切根 云大-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