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4篇“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相关文章
- 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MRI特征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FDCS的术前MRI表现特征。MRI图像分析包括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病灶内囊变、出血、脂肪,平扫信号、强化方式和其他伴随征象,有无肝包膜回缩,邻近胆管有无扩张、肝门区及腹膜后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征象。结果:7个病灶均为肝内单发类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清晰光滑,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实性部分呈低或稍低信号,2个病灶表现为信号均匀的实性肿块,5个病灶为实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其中1个病灶囊变明显,并见出血。动态增强扫描5个病灶表现为“速升平台型”模式;2个病灶表现为“速升缓降型”模式;1个病灶周围异常灌注,2个病灶见延迟强化的包膜;1个病灶周围胆管轻度扩张,所有病例肝门区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肝脏FDCS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常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实性部分信号均质,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多数表现为明显持续强化。
- 黄日升汪星星陈杰云曾蒙苏王明亮
- 关键词:肝脏肿瘤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磁共振成像
- 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
- 2024年
- 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青年男性的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患者男性,35岁,因"发现右扁桃体肿物20 d"就诊。术前活检提示右侧扁桃体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右侧扁桃体肿大,可见软组织肿物突向口咽腔,表面见溃疡影。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低温等离子右侧扁桃体及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FDCS。患者术后第8天出院,出院至今已规律随访3年,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预后良好。
- 刘皖赵婷婷冯莎马恒孙靖淳魏明辉
- 关键词:软组织肿物扁桃体恶性肿瘤预后良好术前活检青年男性
- 胃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总结胃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简称“我院”)收治的2例胃FDC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结合我院的2例及文献收集的12例共14例胃FDCS患者的资料发现,胃FDCS好发于女性(男∶女=3∶11);发病年龄22~67岁、平均49岁、中位53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7/14);胃FDCS最大径2~23 cm、中位10 cm。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多为梭形或卵圆形,呈束状、漩涡状、席纹状、车辐状、弥漫片状或模糊的结节状生长。肿瘤细胞中等大小,边界不清;胞质嗜酸性;胞核椭圆形或梭形,通常呈泡状,核仁明显。部分区域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呈多边形,双核或多核常见,可观察到瘤巨细胞或合体样细胞存在,核分裂象易见(>5个/10 HPF)。肿瘤内常见小淋巴细胞浸润,多聚集在血管周围,可围绕血管形成袖套状结构;肿瘤周边淋巴组织可呈透明血管Castleman病样改变。此外,肿瘤内还可见扩张的假血管样腔隙,内含嗜伊红色的蛋白样物,类似于胸腺瘤中的腔隙状结构。部分病例可见明显坏死及黏液变区域。大多数病例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楚,文献报道中2例可见肿瘤浸润性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本组资料中胃FDCS细胞多数表达CD21(13/14)、CD23(11/13)、CD35(11/14),部分表达CD68(6/9)、S100(4/9),不表达CD117(0/11)和DOG1(0/8)。胃FDCS应与多种发生于胃的肿瘤相鉴别,正确诊断的关键在于认识和熟悉FDCS的组织学形态特征,在鉴别诊断中纳入滤泡树突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13/14)。本组胃FDCS中,4例累及网膜或横结肠系膜,3例发生肝转移,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有10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31个月,1例因肝转移死亡,1例带瘤生存,余均为无瘤生存。其中我院的病例1术后4个月发现肝多发转移灶,�
- 杨珉珉尹丽娟陈卉娇
- 关键词: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征
-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9例临床病理特征
- 2024年
-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inflammatory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EBV^(+)I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EBV^(+)I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随访,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EBV^(+)IFDCS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44.7岁。7例发生于肝,2例发生于脾。肿瘤内可见血管壁纤维样及透明变性(6/9)、嗜酸性粒细胞浸润(3/9)和上皮样肉芽肿(2/9)。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滤泡树突状细胞标志物CD21(7/9)、CD23(8/9)和CD35(9/9),部分表达SMA(6/9)和D2-40(1/9)。2例脾IgG4阳性浆细胞明显增高(80~135个/10 HPF),7例肝IgG4阳性浆细胞为0~36个/10 HPF。术后随访3~84个月,6例无瘤生存,2例转移,1例失访。结论EBV^(+)IFDCS罕见,低度恶性。EBE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在EBV^(+)IFDCS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需长期随访。
- 陈倩倩罗雯雯关结霞梁琼
- 关键词:预后
- 颈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伴鼻咽癌1例
- 2024年
-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inflammatory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EBV+IFDCS)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程度的罕见肿瘤,通常源自淋巴结或结外的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FDC),属于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 黄圆叶林洁黎俊楠何欣欣陈丽萍苏群英
- 关键词: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鼻咽癌多原发性癌EB病毒
- 转移性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
- 2024年
-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esudotumour-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IPT-like FDCS)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具有部分炎性假瘤的组织学特征,通常发生在淋巴结,也可发生于结外组织中,腹部的IPT-like FDCS多发生于肝、脾[1],其特点是发病率低,转移及复发的可能性较高,预后尚可[2]。病例男,52岁,约5年前体检时发现右肝占位性病变。查体: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全腹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均无异常。既往无肝炎、肝硬化病史。超声提示肝右叶内可见一非均质低回声肿块,似由多个结节融合而成,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内回声不均匀,范围约109 mm×91 mm×86 mm,CDFI:肿块周边可探及点条状血流信号,内部见点状血流信号(图1,2);考虑肝癌?CT检查显示肝右叶见大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缘欠清,大小约100 mm×85 mm×80 mm,增强后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
- 习永芳龙湘党卓宇郭一清陈志鸿李巧荣
- 关键词:肝肿瘤肉瘤
- 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副肿瘤性重症肌无力的纵隔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MSC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PNP)、副肿瘤性重症肌无力(MG)的纵隔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对该罕见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和漏诊,辅助临床完善相关诊治,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搜集的2例经本院术后病理确诊的纵隔FDCS伴发PNP和/或MG患者的所有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例均为男性患者,均同时伴发PNP,临床症状主要是口腔溃疡,全身散在分布红色及暗红色皮疹,部分融合成片,其中1例患者同时伴有MG及严重呼吸困难。CT平扫2例病变均发生于后纵隔偏右侧气管隆突下水平,单发实性肿块伴多发囊变坏死,均可见点状或分支状钙化,不同程度推压右肺下叶支气管,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同时合并MG患者的病灶3个月内逐渐增大、囊变坏死区逐渐增多。结论FDCS伴发PNP和/或MG罕见,早期易误诊、漏诊,但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且MSCT的某些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均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要充分认识PNP、MG与FDCS的内在联系,做到及时准确诊断以协助临床尽早展开治疗。
- 潘红利侯唯姝李小虎吴兴旺张颖洪文清余永强
- 关键词: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副肿瘤性天疱疮
- 纵隔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
- 2023年
-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生发中心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FDC),FDCS多发生于颈区和腋窝淋巴结,约30%发生在甲状腺、腮腺、肺、肝、脾和胃肠道等淋巴结以外部位[1]。FDCS发生在纵隔的病例很少有报道,临床对FDCS的潜在认识不足,很容易被误诊,现报道1例纵隔原发性FDCS,结合相关文献探析纵隔巨大FDC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 郭亚鹏李杨孙宁宁张利谢剑华张洪珍
- 关键词:纵隔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发病机制预后
- 中上纵隔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
- 2023年
- 目的本文报告了1例53岁女性中上纵隔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CT表现。胸部常规增强CT检查示,中上纵隔可见不规则团块状等密度影,病灶内强化的高密度影内可见弱强化或不强化的等低密度片状影(为部分病灶坏死囊变改变),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渐进性强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表现病灶呈高摄取。病理诊断结果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 王元皓鲁际
- 关键词: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影像表现淋巴瘤
- 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探讨淋巴结外器官-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应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ER原位杂交技术对2例扁桃体FDCS进行临床与病理学观察,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讨论总结。FDCS目前仍为罕见肿瘤,其生物学行为至少中度恶性,组织学表现多样化,结合相关病理检测可以诊断,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部分辅以放疗、化疗,放化、化疗效果尚未明确。
- 方梦超
- 关键词: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扁桃体病理
相关作者
- 王海玮

- 作品数:10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P16 免疫组化 分子细胞 蛋白检测
- 刘保安

- 作品数:100被引量:24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文献复习
- 袁建华

- 作品数:258被引量:760H指数:13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介入治疗 640层CT CT表现 图像质量
- 张颖

- 作品数:33被引量:142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肺转流 二氮嗪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肺转流术
- 黄晓东

- 作品数:94被引量:795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
- 研究主题:鼻咽癌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预后 鼻咽癌调强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