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40篇“ 漏芦“的相关文章
- 蒙药漏芦花种子表型特征测定及发芽试验初探
- 2025年
- 对漏芦花种子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发芽特性进行研究,为实现其规模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野生漏芦花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观测种子的形态、大小、种皮颜色和吸水性,并采用L_(9)(3^(4))正交试验开展不同浸种水温(A)、赤霉素浓度(B)、发芽温度(C)对种子发芽影响,探究最适宜的萌发条件。结果表明,漏芦花种子为近椭圆锥或长四棱锥形,种子长度、宽度分别为(5.93±0.41)mm、(2.95±0.16)mm,千粒重平均值为13.17 g,含水量为4.15%,种子为中粒种子;种子浸泡0~12 h时吸水较快,后渐趋缓,浸种72 h近饱和,种子饱和状态时吸水率为71.12%;影响种子发芽率的主次水平的因素排序均为C>A>B,种子在40℃水种浸泡2 h,用200 mg/L的赤霉素溶液处理24 h,放置于萌发温度为15℃的人工气候箱中,其效果达到最佳。
- 何祥吴双英赛汗图雅德格吉日呼
- 关键词:种子特征正交试验发芽率
- 一种漏芦配方颗粒质量检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漏芦配方颗粒质量检测方法,包括对漏芦配方颗粒进行薄层鉴别、特征图谱构建和β‑蜕皮甾酮含量测定,将配方颗粒含量标准限定为每1g含β‑蜕皮甾酮为3.5~14.4mg,薄层鉴别采用照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特征图谱构...
- 周代俊何承东黄黎明何伟段婷渝魏煜奇朱美成
- 药王谷多种因素对漏芦、野韭生长的影响
- 2024年
- 药王谷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泗马沟村,这里中草药种类丰富,如板蓝根、金银花、黄秋葵、泽兰以及本文提及的野韭和漏芦。漏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的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漏芦提取物对肝脏有保护作用。野韭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其粗提取物对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由糖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
- 刘子瑄张英欣(指导)
- 关键词:漏芦糖代谢异常生物活性物质板蓝根中草药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漏芦治疗口腔癌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漏芦治疗口腔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本草组鉴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漏芦的相关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DisGeNET、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检索口腔癌的相关靶点,并获取漏芦治疗口腔癌的潜在靶点。通过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治疗相关成分-靶点及靶点-靶点间的联系,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索治疗所涉及的分子生物学过程及通路,采用分子对接评价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之间的亲和力。结果:获得漏芦治疗口腔癌相关靶点287个,熊果酸、甘草素、法尼醇、乙酸金合欢酯和马斯里酸甲酯等活性成分及酪氨酸磷酸酶11(PTPN1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Janus激酶1(JAK1)、Janus激酶3(JAK3)和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等靶点处于网络核心位置。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质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是治疗的潜在途径。分子对接结果提示,熊果酸、甘草素和马斯里酸甲酯等与核心靶点之间具有强烈亲和力。结论:本研究从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角度对漏芦治疗口腔癌的复杂机制进行探讨,可为进一步的药效学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 张文翠袁雨遥刘丽坤
- 关键词:口腔癌漏芦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漏芦花醇提物对阿霉素诱导的慢性肾脏病模型大鼠保护作用研究
- 目的:本研究旨在结合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漏芦花醇提物改善阿霉素(Doxorubicin,DOX)诱导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网络药理学分析:利用...
- 孔梓屹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网络药理学蒙药
- 漏芦花醇提物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HL-1心肌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漏芦花醇提物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导HL-1心肌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具体的分子机制,为蒙药漏芦花的临床合理应用及现代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网络药理学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漏...
- 塔娜
- 关键词:异丙肾上腺素心肌损伤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蒙药漏芦花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漏芦花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文献挖掘筛选漏芦花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GeneCards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检索OA靶点,将所得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并使用Cytoscape3.9.1软件绘制“药物-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图,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得出关键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选取富集程度较高的靶点与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模拟。结果筛选得到漏芦花含有8个活性成分对应186个靶点,与23842个OA靶点得出共同靶点185个,其中包含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8(CXCL8)等74个关键靶点。基因本体论功能富集分析(GO)显著性结果中包含92个生物过程,9个细胞成分和36个分子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KEGG)得到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98条显著性富集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漏芦花的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漏芦花治疗OA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共同作用的特征,初步确定了漏芦花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方向。
- 孔梓屹魏成喜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骨关节炎分子对接蒙药
- 一种漏芦花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漏芦花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所述软膏剂由漏芦花粉末、甘油、蒸馏水、硬脂酸、白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单硬脂酸甘油酯、乳化剂组成。本发明的漏芦花软膏剂配方合理,制备方法简单,用于急性...
- 陈建平杜晓鹂曹晓东刘曌翔于姝燕杨颖
- 一种漏芦特征图谱的构建方法
- 本发明属于药物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漏芦特征图谱的构建方法。该构建方法包括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参照物溶液的制备,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色谱条件包括: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甲酸水溶液或磷酸水溶液为流...
- 张志强贾扬花史国华高瑞琳韩君董晨虹
- 经典名方中漏芦的本草考证
- 2023年
-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医籍、方书,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漏芦的名称、基原、学名、产地、采收加工、品质、功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沿革梳理与考证,为含漏芦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皆以“漏芦”为正名,尚有鹿骊根、老翁花、荚蒿等别名。历代本草记载的漏芦主流基原为今之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多以根入药,唐代以来北方地区尚将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的茎叶做漏芦使用,至近代《祁州药志》始根据当时商品流通情况按产地结合基原不同,将其分化为祁州漏芦和禹州漏芦两类,其中禹州漏芦为菊科植物驴欺口Echinops latifolius的根。古代漏芦的质量以“单州出者为胜”,现代祁州漏芦品质以表面黑色、整齐、粗壮、坚实、不碎裂、无枯心者为佳,禹州漏芦品质以枝条粗长、表面土棕色、质坚实、长短整齐者为佳。古代漏芦药材采收加工多为“八月采根,阴干”,现代多于春、秋二季采挖根部,晒干。古代炮制方法为与甘草拌蒸后用;现今则为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以生品入药。基于考证结论,建议开发利用含漏芦的经典名方时,需要考证该方的组方背景,原方中若注明了炮制要求皆按要求炮制,未注明要求则建议以生品入药。
- 王仕宝张慧房宇常晖杨祎辰马存德马存德
- 关键词:经典名方漏芦本草考证
相关作者
- 缪成贵

- 作品数:92被引量:186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漏芦 滁菊 浸膏粉 总黄酮 口香糖
- 周国梁

- 作品数:96被引量:299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滁菊 漏芦 凤尾草 总黄酮 教学改革
- 窦金凤

- 作品数:71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漏芦 无线传感器网络 多烯紫杉醇 滁菊 中药材加工
- 李铣

- 作品数:381被引量:3,677H指数:34
-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
-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中药 化学成分研究 皂苷 NMR
- 廖振环

- 作品数:53被引量:211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ICP-AES AES 漏芦 流动注射 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