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8篇“ 灾害社会工作“的相关文章
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社会工作何以可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农村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专委会年会综述
2024年
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具有独特地位。它不仅需要对新时代的治理问题进行准确判断,在理论层面进行指引,更要通过综融性的服务实践,激发全民活力,凸显专业价值。为此,在保山学院召开的农村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专委会2023年会以“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社会工作”为主题进行了全面回应。参会学者重点关注农村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环境社会工作、边疆乡村治理、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等多个分支领域的议题。参会代表们积极研讨,对推动社会工作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马东东尹忠海
关键词:社会工作
灾害社会工作本土化:概念、历程、理论与角色
2023年
社会工作是一项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的应用性专业,结合灾害社会工作实务需要,从社区为本、关系、系统等视角推动中国灾害服务发展,关注灾害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灾后重建与社区发展研究以及灾害社会工作实践问题反思与本土化研究议题,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灾害介入过程中任务分明的角色作用。文章针对灾害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不足、服务不均衡、服务能力缺失等问题,建议应通过确立制度保障、建设人才队伍与服务体系、强调社区发展理念等予以综合解决,为灾害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专业服务体系与理论知识体系。
张宇飞吕哲臻
关键词:灾害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
功能与策略:灾害社会工作中社区社会资本的重构
2023年
随着学界对灾害发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内源性特征的关注,社会资本这一社会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在风险与灾害治理中的重要价值与作用被逐渐重视,灾害社会工作领域对于社会资本的研究与探讨也越来越多。笔者主要探讨了社会资本在灾害社会工作中的功能与定位,认为社会资本不仅是一种理论分析视角与社会工作服务手段,还是一个系统的存在,并且对灾害社会工作中社区社会资本重构的目标与策略进行了分析,对灾害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与作用。
赵艳尚梦杰
关键词:社区社会资本灾害社会工作
社会建构主义在灾害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以汶川地震为例
2023年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就开始了灾害社会工作实践,之后继续将灾害社会工作推向深化,在实践和理论方面不断完善。灾后重建和修复问题是政府和人民忧心的大事,而社会工作在灾后人们的身心健康恢复中产生了巨大作用。文章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讨论如何把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灾害社会工作实践中,从而帮助因灾害造成心理问题的幸存者们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即进行适度引导,采用团队协作以及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注重内外资源的协调链接。
周慧敏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灾害社会工作
灾后社区社会资本重构的行动研究--以河南7.20暴雨灾害社会工作支援行动为例
灾后社区重建既要重视基础设施等硬件的重建,也要重视社区社会网络方面的重建。作为促进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力量,社会资本正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社会资本通常包括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三个要素,社区社会资本的缺失会导致社区凝...
罗浩
关键词:基础设施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灾害社会工作研究——以广州社工机构参与疫情服务为例
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主体之一,社会工作灾害的治理和应对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运用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和应急管理PPRR四阶段(预防、准备、响应、恢复)模型与灾害社会工作相结合,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模型,并以广州...
钟娇文
关键词:灾害治理社会工作应急管理全生命周期
社会工作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合法性建构——以灾害社会工作的角色实践为例被引量:4
2022年
在迈向应急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作用逐渐凸显,但在实践中,社会工作却存在合法性不足的“身份困境”。合法性建构意在回应这一“身份困境”,找到社会工作参与突发事件应急治理的话语基础和实践场域。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视域下,社会工作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合法性可分为社会合法性、专业合法性和规制合法性。灾害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参与重大突发事件的一个示范领域,研究发现社会工作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专业合法性趋向内部合法性和实用合法性,社会合法性与规制合法性则趋向外部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合法性机制对社会工作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作用存在于强意义和弱意义两个层面上,强意义通过约束力使得社会工作的专业行为和技能输出呈现出一种被动选择的境况,弱意义通过认知激励或资源的分配方式对社会工作的进场和行为施加影响。
黄红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合法性灾害社会工作
灾害社会工作中的心理建设困境及其本土化发展
2022年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自助,坚持利他主义的指导理念,这就决定了社会工作的理想目标是运用专业的知识与技巧,帮助人群尤其是困难人群或弱势人群摆脱困境,不断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进而促进社会和谐。这样的理念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家国一体”的精神一脉相承。在灾害中,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帮助受灾群众建立必胜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在协助受灾群众及其家属做好心理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经验的不足和理论模式的不完善,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受灾群众做好心理建设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受灾群众心理困扰的复杂化、社会工作在心理建设方面缺乏理论支持、政府及社会公众对受灾群众的心理建设问题关注度低等多种困境。本文通过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并结合心理学在心理建设方面相对成熟的理论模式,探究灾害社会工作中的心理建设的本土化实践路径,为灾害社会工作中的心理建设困境提供解决策略,做好受灾群众及其家属和整个灾区的心理建设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改善失衡的心理状态,提升他们的抗逆力,从而增强社会公众面对灾害的信心,以汇聚我们共同的力量,不断提升国家层面在面对灾害时的凝聚力。
孙田田
关键词:灾害社会工作心理建设本土化
基于中国问题的灾害社会工作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灾害社会工作是指以专业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为灾害提供直接与间接服务,它在灾害规划、响应和恢复阶段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常态—非常态”逻辑来说,一般习惯于用常态方法应对非常态灾害服务,用确定性思维方式应对不确定性现象,社会工作者需要在非常态情境下创新服务方法,同时对灾前常态预防工作也要给予更多关注。从“单一—多学科”逻辑而言,跨学科能满足灾害社会工作实践发展需要,也是其理论创新的重要来源。从“单一—全过程”逻辑而言,灾害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理论要求社会工作者全程参与,但目前只注重灾中应对与灾后重建。从“自然—人为”逻辑而言,往往注重自然灾害服务,灾害社会工作也需要推进到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灾害社会安全灾害领域,通过预防社会风险及优化社会结构,从源头上降低社会不确定性,这是其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与突破口。从“实务—理论”逻辑而言,出现了重实务、轻理论的不平衡发展现象。灾害社会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既要回应“主流—边缘”的学科挑战问题,又要解决灾前常态服务、灾中非常态服务及灾后常态与非常态服务并存局面的理论与实务创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灾害社会工作结构性发展困境。
周利敏谭妙萍
关键词: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
基于环境正义视角的灾害社会工作创新被引量:3
2021年
社会工作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正义应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在灾害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将环境正义融入全生命服务过程。就“自然—社会”而言,自然环境正义与社会环境正义具有不可分割性,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对自然环境过度开发与弱势群体不公平制度安排持批判态度,而且要对现有环境不平等状况给予高度关注。就“正义—课程”而言,为了在社会工作服务中融入环境正义理念,需要培养学生践行专业正义的价值观与使命感。就“正义—重建”而言,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倡导不能将“更好的重建”作为灾后消耗自然资源的借口,另一方面将服务对象从“受灾群体”向“弱势群体”转变。就“性别—正义”而言,社会工作者将性别作为灾害服务的关键指标,尤其需要关注妇女群体。就“环境—人类”而言,社会工作者必须重新考虑“人在环境中”的专业理念,这已成为灾害服务中复杂与关键的新兴领域。尽管灾害会进一步加剧环境不正义问题,但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机遇。社会工作者需要在环境正义视角下建构灾害全生命周期服务新实践模型,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对环境正义议题的忽视。
周利敏许瑜
关键词:灾害环境正义全生命周期灾害社会工作

相关作者

周利敏
作品数:90被引量:793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灾害治理 灾害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应急管理
张和清
作品数:78被引量:940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工作 农村社会工作 社工 双百 乡村
文军
作品数:394被引量:4,579H指数:3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不确定性 社会学 社会工作 社会学理论 乡村
张粉霞
作品数:22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工作 灾害社会工作 灾后重建 社会 职业化
吴越菲
作品数:35被引量:494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乡村性 社会工作 农业 市民化 灾害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