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757篇“ 炎性指标“的相关文章
-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58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1 d、3 d、7 d和14 d)的WBC、NEU、CRP、PCT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WBC、CRP、PCT和NEU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在治疗3 d、7 d和14 d后,观察组四种指标的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作为辅助用药对ICU脓毒症患者不同疗程的治疗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董一华潘瑜缪晓阳朱思梦夏炎火
- 关键词:ICU脓毒症乌司他丁炎性反应
- 慢性胰腺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和肠道微生态及血清炎性指标水平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和慢性胰腺炎(CP)患者肠道微生态及血清炎性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178例CP患者,根据是否伴有外分泌功能不全将其分为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粪弹力蛋白酶1(FE1)≥200μg/g,n=40]、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100μg/g≤FE1<200μg/g,n=60),重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FE1<100μg/g,n=78),比较各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差异情况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肠道菌群、炎性因子与FE1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患者肠道杆菌科、肠道球菌科相对丰度[(0.032±0.004)、(0.049±0.011)]明显高于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0.024±0.003)、(0.036±0.008)]和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0.011±0.001)、(0.020±0.005)],双歧杆菌科、乳酸杆菌科相对丰度[(0.012±0.002)、(0.015±0.002)]明显低于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0.025±0.006)、(0.020±0.004)]和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0.046±0.009)、(0.031±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患者肠道杆菌科、肠道球菌科相对丰度明显高于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双歧杆菌科、乳酸杆菌科相对丰度明显低于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64.1%)高于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30.0%)和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高于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PCT、CRP、TNF-α水平[(5.8±0.9)ng/L、(245.8±15.0)mg/L、(593.1±41.9)pg/mL]高于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4.3±0.6)ng/L、(201.0±13.8)mg/L、(512.5±35.6)pg/mL]和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3.1±0.4)ng/L、(183.4±11.2)mg/L、(
- 刘莹莹王青青魏芳李立文苏珊珊
- 关键词: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慢性胰腺炎肠道微生态
- 外周血炎性指标预测可切除食管癌术后吻合瘘的观察性研究
- 2024年
- 探讨外周血炎性指标变化是否能作为预测可切除食管癌术后吻合瘘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共计200例,通过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等外周血炎性指标与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AL)之间的相关性,对外周血炎性指标对食管癌术后AL的判断价值进行探究。结果 200例患者中被诊断为AL共有55例,发生率27.50%,多因素分析AL的独立预测因素与NPRD1-7、PLRPOD1-3和NLRPOD4-7、饮食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 外周血炎性指标为临床早期识别管癌术后AL风险提供有实用性参考依据,便于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值得推荐。
- 钟智森
- 关键词:食管癌切除术吻合瘘食管癌
- 革兰阳性细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免疫炎性指标水平检测临床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革兰阳性细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免疫炎性指标水平检测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72例革兰阳性细菌感染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革兰阳性菌感染非脓毒症患者72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降钙原素(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4、-千扰素(Interferon-,IFN),比较各组间差异。研究组患者根据治疗后30天(Day,d)的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血清指标,ROC分析影响近期预后的指标。结果:研究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FN-/IL-4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30d,研究组患者有1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0.83%。死亡组年龄、入院APACHEⅡI评分和SOFA评分均大于存活组(P<0.05);经倾向匹配法进行匹配,共得到12对患者,死亡组PCT、IL-6水平均高于存活组,IFN-/IL-4比值低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IL-6水平和IFN-/IL-4比值均具有预测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P<0.05)。结论: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死亡患者炎症反应比存活患者更严重,且血清PCT、IL-6水平和IFN-/IL-4比值可能具有预测革兰阳性菌感染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 张沙
- 关键词:革兰阳性细菌脓毒症
- 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及炎性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观察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分期患者免疫细胞及炎性指标的差异;探讨放射治疗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症水平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0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及我院健康体检者各50例为研究对象,包括性别、年龄,采集血液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reg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数值,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接受食管癌放疗前的患者中,NK细胞水平低于健康体检者组,Treg细胞、CRP、IL-6、PCT的水平则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②食管癌患者中,接受放疗前组别NK细胞、Treg细胞、CRP、IL-6、PCT水平均高于接受接受放疗后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③食管癌患者中,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食管癌放疗前组Ⅳ期中的NK细胞、Treg细胞、CRP、IL-6等指标均偏高放疗后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④随着食管癌TNM分期的进展,外周血中NK细胞均下降,Treg细胞、CRP、IL-6、PCT等指标水平均升高。Ⅱ期、Ⅲ期的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Ⅳ期,Treg细胞、CRP水平明显均低于Ⅳ期,Ⅱ期的IL-6、PCT水平明显均低于Ⅳ期,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⑤Ⅳ期食管癌放疗后归纳患者的NK细胞水平低于Ⅱ期、Ⅲ期,CRP水平高于Ⅱ期、Ⅲ期;Ⅳ期Treg细胞、IL-6、PCT水平高于Ⅱ期,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NK细胞、Treg细胞、CRP、IL-6及PCT数值变化的分析,可以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进展程度评估提供参考价值,分析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炎症水平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
- 汪淼马桂香丁雷陆昱彤施前进
- 关键词:食管癌放疗免疫功能炎性指标
- 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炎性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从肿瘤标志物、血常规炎性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中寻找辅助上皮性卵巢癌诊断的血液学指标组合。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上皮性卵巢癌组,117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卵巢良性肿瘤组。检测和比较2组间血液学检验指标的差异,包括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CA15-3、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E4),血常规炎性指标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M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选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上皮性卵巢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单一指标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效能。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联合ROC曲线分析多指标联合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和HE4,血常规炎性指标PLR、NLR和LMR以及凝血功能指标FIB和D-二聚体的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之间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25、HE4、FIB和D-二聚体是上皮性卵巢癌的独立危险因子(OR>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125、HE4、LMR、FIB和D-二聚体对上皮性卵巢癌诊断的AUC分别为0.911、0.933、0.768、0.801和0.872。7种多指标联合检测中,CA125+HE4+LMR+FIB+D-二聚体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AUC最大,为0.986,灵敏度为96.6%,特异性为96.6%。结论术前血液肿瘤标志联合血常规炎性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上皮性卵巢癌鉴别诊断的一种辅助方法,可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 李松磊秦娟娟赵瑞王鹏王鹏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
- 超声联合血清炎性指标检查对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血清炎性指标检查对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3年5月纳入的50例疑似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均进行超声(阴道及腹部)、血清炎性指标检查,并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医师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评估,阳性为卵巢囊肿蒂扭转,阴性则为其他症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检查及超声联合血清炎性指标检查的准确度。结果病理检查确诊卵巢囊肿蒂扭转者28例,未确诊者22例。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超声联合血清炎性指标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96.43%,阴性预测值为95.45%,高于单独超声检查;超声联合血清炎性指标检查的灵敏度为96.43%,特异度为95.45%,准确度为96.00%,高于单独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阳性患者的IL-6、TNF-α水平均高于病理检查结果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血清炎性指标检查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能减少漏诊情况。
- 李丹区智辉谢亚莉
- 关键词:超声检查卵巢囊肿蒂扭转
- 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联合血液炎性指标预测胶质瘤预后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特征评分(radiomics-deep learning score, RD-score)联合血液炎性指标构建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胶质瘤预后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6例临床确诊胶质瘤的患者病例,按8∶2随机分为训练集(133例)和验证集(3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血液炎性指标资料,构建组合变量系统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 SII)、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 SIRI)、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erived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d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 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并计算其截断值。勾画胶质瘤感兴趣体积(volume of interest, VOI)并提取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特征,利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Cox进行特征筛选,构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评分(radiomics-score,Rad-score)、基于深度学习特征评分(deep learning-score, DL-score)以及RD-score模型,并比较三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以评估其预测效能;基于RD-score对胶质瘤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结合患者的临床因素、血液炎性指标和RD-score,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构建术前预测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RD-score模型、临床血液学模型和联合模型,计算AUC以评估各模型预测胶质瘤1、3、5年生存率的效能。绘制联合模型列线图,采用C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评估列线图效能。结果 最终筛选出10个组学特征和8个深度学习特征用以构建RD-score。RD-score的预测效能高于Rad-score及DL-score(DeLong检验,P<0.05),根据RD-score可将胶质瘤分为高风险组(RD-score≥1
- 赵杉阎子康杨骏骏张文韬潘世娇徐胜生
- 关键词:胶质瘤预后
- 甲硝唑与克林霉素联用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及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研讨甲硝唑与克林霉素联用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及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牙周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甲硝唑单药治疗,观察组予以甲硝唑+克林霉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龈沟液炎性指标水平以及牙周健康状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2)。治疗后,观察组龈沟液炎性指标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牙周健康相关指标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甲硝唑与克林霉素联用能够提升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减轻局部炎性反应,改善牙周健康。
- 李杰
-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甲硝唑克林霉素炎性指标
- 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理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炎性指标水平及盆腔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理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炎性指标水平及盆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6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和观察组(常规治疗+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理疗),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炎性指标(IL-1β、IL-6、CRP、TNF-α)、盆腔功能(VRP、VS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RP、V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更低(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采用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理疗临床效果理想,可以降低患者炎症反应,调节患者的盆腔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临床价值。
- 周红围吴进良李花嫒
- 关键词:中药外敷红外线理疗慢性盆腔炎炎性指标
相关作者
- 车少敏

- 作品数:51被引量:169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鳞癌 食管癌 HPV16 放射增敏作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王自春

- 作品数:7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 研究主题:炎性指标 C反应蛋白(CRP) WBC 血培养阳性 血流感染
- 曾意荣

- 作品数:142被引量:634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成骨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假体周围感染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 高路

- 作品数:84被引量:482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急救 高血压 流行病学 患者血清
- 曾建春

- 作品数:71被引量:3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成骨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激素干预 大鼠成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