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5篇“ 熄风化痰“的相关文章
- 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对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江阴市中医院脑病科中医收治的81例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各27例。其中中药组患者服用熄风化痰止眩汤,悬灸组患者采用悬灸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熄风化痰止眩汤及悬灸联合治疗。各组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评分[Berg平衡表(BBS)评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脑血流速度[椎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和右椎动脉(RVA)]、中医症状积分。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2.60%(25/27),中药组为70.37%(19/27),悬灸组为74.07%(20/27),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和悬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BBS评分明显高于中药组和悬灸组,而DARS评分显著低于中药组和悬灸组(P<0.05);联合组BA、LVA、RVA明显高于中药组和悬灸组(P<0.05);中医症状积分在联合组明显低于中药组和悬灸组(P<0.05)。结论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后循环血流和眩晕症状,具有明显优势。
- 朱建王缘桑穆惠范涛
- 关键词:悬灸
- 熄风化痰通窍方加减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通窍方加减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ACI风痰瘀阻证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4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熄风化痰通窍方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77.27%(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左右侧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均增加(P<0.05);试验组ACA、PCA、MCA、左右侧VA的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及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9%、11.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化痰通窍方加减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风痰瘀阻证疗效确切,能够促进患者脑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较高。
- 李庆利李颖李娜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血液流变学
- 熄风化痰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1∶1分为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与采用熄风化痰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辅助常规西医治疗的观察组,每组39例,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神经损伤标志物、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χ^(2)=4.523,P=0.033);治疗后,观察组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血流速度(PSV)快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及血浆黏度指数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熄风化痰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有效促进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流动力,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王欣宇唐新桥李兰罗勇陈慧敏谢智敏
- 关键词:醒脑开窍针法脑血流动力学
- 熄风化痰方治疗风痰阻络型颈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 刘鑫
- 熄风化痰法治疗痰湿体质型痫病病患的临床观察
- 2023年
- 观察熄风化痰法治疗痰湿体质型痫病病患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符合痰湿体质型痫病的病患随机分为40例,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熄风化痰汤与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脑电图异常程度及痰湿体质型痫病中医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熄风化痰法治疗痰湿体质型痫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赵芸艺王志凯刘海英
- 关键词:痰湿体质熄风化痰
- 熄风化痰通窍汤加减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熄风化痰通窍汤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继续给予熄风化痰通窍汤加减治疗,观察用药两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炎性指标和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0%(P<0.05)。结论熄风化痰通窍汤可以有效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机体炎症指标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应用优势显著。
- 马利利马腾杨耀峰梁青张元元刘卫林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炎性指标
- 熄风化痰通络汤联合耳穴治疗眩晕病痰瘀阻窍证的临床观察
- 2023年
- 观察熄风化痰通络汤联合耳穴治疗眩晕病痰瘀阻窍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眩晕病痰瘀阻窍证患者中对照组52例,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观察组52例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的基础上再加用熄风化痰通络汤和耳穴压豆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后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耳鸣耳聋,汗出异常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 .05),且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BA 和VA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 05);对比两组的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 熄风化痰通络汤联合耳穴治疗眩晕病痰瘀阻窍症临床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大大改善了临床不适症状,降低复发风险。
- 刘晶晶梁海洋侯志敏
- 关键词:耳穴眩晕
- 熄风化痰通络汤加减联合通络定眩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探讨熄风化痰通络汤加减联合通络定眩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眩晕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则增加熄风化痰通络汤加减联合通络定眩针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DARS评分,统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衡功能指标(轨迹长度、左右偏移、外周面积、矩形面积、稳定性系数、单位面积轨迹长度和体质量分布系数)、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P13潜伏期、N23潜伏期和P13-N23振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DA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熄风化痰通络汤加减联合通络定眩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平衡功能,调节前庭神经异常的电生理变化,减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且安全性佳。
- 张克飞魏国帮耿婷婷于青云王兵
-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 熄风化痰通窍汤加减辅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患开展静脉溶栓以及熄风化痰通窍汤加减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病患为研究主体,研究开启于2020年1月,完结在2022年1月。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摸红蓝球方式,以摸蓝球者作为常规组(48例),以摸红球作为试验组(48例),将静脉溶栓治疗应用于常规组病患中,将静脉溶栓以及熄风化痰通窍汤加减治疗应用于试验组病患中。针对每组病患各时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得分、Fugl-Meyer量表(FMA)得分、中医证候得分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用药后同组组内NIHSS得分均低于用药前,用药后试验组病患NIHSS得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同组组内FMA得分均高于用药前,用药后试验组病患FMA得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同组组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以及言语謇涩或不语得分均低于用药前,用药后试验组病患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以及言语謇涩或不语得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依次是93.75%、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患开展静脉溶栓以及熄风化痰通窍汤加减治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提升肢体运动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时智李梅仇云鹏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医证候
- 熄风化痰定眩汤辅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定眩汤辅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PCIV)痰瘀阻窍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熄风化痰定眩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及眩晕评定量表(dizziness assessment rating scale,DARS)、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测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平均血流速度;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熄风化痰定眩汤辅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脑血流动力学状态。
- 赵本璐张振华李靖曹锐
- 关键词:眩晕后循环缺血
相关作者
- 张怀亮

- 作品数:188被引量:848H指数:15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眩晕 前庭 偏头痛 中医药疗法 头晕
- 唐娜娜

- 作品数:115被引量:45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学术思想 H型高血压 浊邪 高血压 高血压病
- 孙西庆

- 作品数:139被引量:59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中风病 中医药疗法 中风 偏头痛 验案
- 陆素琴

- 作品数:17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院外急救 风痰阻络型 心肺复苏 徒手 急救
- 邹国辉

- 作品数:55被引量:178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高血压病 解毒活血方 毒瘀 动脉粥样硬化 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