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5篇“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相关文章
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24年
总结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后中西医护理要点。围手术期间开展体位与活动护理、眼部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多项针对护理措施,同时配合耳穴压丸、穴位按摩、拔罐、腕踝针等中医护理技术,旨在确保手术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术后康复。
江颖王璐霞李亚静贾少宏聂桂云刘红红倪春霞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位护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联合非硅油填塞术后发生牵拉视网膜脱离的非手术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非硅油填塞术术后发生牵拉视网膜脱离(TRD)的非手术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非硅油填塞术的48例PD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术后是否发生TRD将患者分为发生组16例(研究组)和未发生组3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PRP治疗史以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0,t=-3.549~3.47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是TR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OR=1.586,95%CI=1.042~2.416,P<0.05);而术前接受PRP是防止TRD发生的保护因素(OR=0.047,95%CI=0.003~0.727,P<0.05)。结论低血清白蛋白和术前未行PRP是PDR患者玻璃体切除联合非硅油填塞术后发生TRD的非手术危险因素,应加强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降低TRD的发生率,提高预后。
陈秋卢胡丽婷张丽娜王文营杜兆东赵桂秋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激光凝固术
3D手术视频系统在PDR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评价3D手术视频系统在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TRD)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08/2019-03于我院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PDR合并局部TRD(无牵拉视网膜裂孔)患者32例3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观察系统进行分组,试验组16例19眼采用3D手术视频系统手术,对照组16例19眼采用传统显微镜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医源视网膜裂孔和硅油注入情况。术后至少随访6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发生医源视网膜裂孔1眼,硅油注入1眼;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术后1d玻璃体出血4眼,2~4wk后自行吸收;术后2wk内发生高眼压6眼,药物治疗均能控制;术后6wk后玻璃体再出血2眼;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3以上者15眼。对照组术中发生医源视网膜裂孔4眼,硅油注入5眼;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术后1d玻璃体出血6眼,2~4wk后自行吸收;术后2wk内发生高眼压5眼,药物治疗均能控制;术后6wk后玻璃体再出血3眼;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3以上者14眼。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但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7.3±4.8min vs 41.2±5.1min,P=0.020)。结论:3D手术视频系统在PDR合并TRD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李传宝华佳佳王波万小波盛艳娟丁建光李永华
关键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影响
背景和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所有国家最常见的慢疾病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及城市化导致生活方式改变,体力活动减少和肥胖的增加,其数量不断增加。1980年到2010年我国的DM患病率从0.67...
张梦思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
文献传递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TRD)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确诊为PDR合并TRD的患者46例(46眼)。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玻璃体切割术前3~5 d行IVR,对照组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6~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2,P<0.05);观察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8,P<0.05);观察组术后的BCVA为log(0.84±0.24),对照组为log(0.99±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P<0.05);且均较术前BCVA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6、11.72,P<0.05);观察组术中使用电凝止血的例数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7,P<0.05);观察组术后玻璃体再积血2眼,对照组玻璃体再积血7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3,P<0.05);两组间术后视网膜脱离率及新生血管青光眼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15、0.457,P>0.05)。结论 PDR合并TRD患者手术前应用雷珠单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易化手术,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最终提高患者的视力。
张梦思秦萍徐利辉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牵拉视网膜脱离患者新生血管膜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伴牵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新生血管膜分布及粘连特点。方法本研究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01月于安徽省立医院眼科住院诊断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明确的54例54只眼。于玻切手术术中,根据视盘部是否覆盖新生血管膜、临床分区、象限分区三个指标分别记录新生血管膜位置。记录新生血管膜面积、新生血管膜在视盘部及眼底象限分区有无粘连。记录随访至术后6个月的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盘部新生血管膜发病率约为72.2%。按照临床分区,新生血管膜的分布为后极部分布较多,占70.4%。按照象限分区,新生血管膜在鼻上方、鼻下方分布较多,分别为57.4%和55.6%。在合并有视盘部新生血管膜39例39眼中,与视盘部有粘连占30.8%。新生血管膜粘连在鼻上方及鼻下方较多,分别为55.6%和50.0%。随访至术后6个月,术后平均BCVA较术前平均BCVA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470,P<0.05)。视网膜复位率是87.0%。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合并视盘部新生血管膜发病率高。新生血管膜大部分集中在视网膜后部眼底及鼻侧。新生血管膜主要在鼻侧、视盘部粘连较多且牢固,粘连一般位于视网膜血管处。玻切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网膜复位率也可以达到87.0%。
李思佳顾永昊柯根杰
关键词: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膜
微切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观察微切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TRD)的疗效。方法回顾病例研究。检查确诊并接受微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的PDR合并TRD患者42例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44.5±11.2)岁。TRD累及黄斑者16只眼;未累及黄斑者34只眼。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数指及以下者18只眼;〈0.1者15只眼;0.1~0.3者16只眼;〉0.3者1只眼。均接受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或25G微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中发生医源视网膜裂孔者12只眼。其中,玻璃体腔填充长效气体5只眼,硅油7只眼。未发生医源视网膜裂孔者38只眼,均行灌注液填充。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观察手术后患眼BCVA变化、视网膜复位以及玻璃体积血(VH)、新生血管青光眼(NVG)、高眼压、虹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只眼中,视力提高者34只眼,占68.0%;视力不变者12只眼,占24.0%;视力下降者4只眼,占8.0%。与手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7,P〈0.01)。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42只眼,占84.0%。随访期结束时,视网膜复位48只眼,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96.0%。灌注液填充的38只眼中,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34只眼,占89.5%;手术后3个月内出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未复位4只眼,再次行气体或硅油填充手术。随访期结束时所有患眼视网膜均复位,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100.0%。眼内填充长效气体或硅油的12只眼中,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8只眼,占66.7%;视网膜未复位4只眼,占33.3%。视网膜未复位的4只眼中,再次行硅油填充手术2只眼;患者放弃治疗2只眼。随访期结束时视网膜复位10只眼,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83.3%。手术后出现VH17只眼,经�
姚昱欧梁建宏黎晓新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入术治疗牵拉视网膜脱离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治疗牵拉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牵拉视网膜脱离均伴有玻璃体积血(5眼周围静脉炎,12眼分支静脉阻塞,6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2例78只眼的临床资料,并追踪观察6个月以上,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及视力的预后。结果手术后近期视网膜解剖复位100%(78眼),随访6~18个月,平均12.3个月,最终视网膜复位的78只眼,术后视力提高的59只眼,不变的15只眼,下降的4只眼,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是治疗牵拉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结合术中及术后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预防玻璃体再积血及新生血管青光眼并发症的发生。
孟祥俊周明刘豪杰
关键词: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
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不同填充物治疗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填充物的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23 gauge minimally invasive vitrectomy,23G MIV)治疗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
张思伟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文献传递
有/无填充物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有/无填充物的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PDR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根据术中是否进行玻璃体填充分为无填充物组(A组)和有填充物组(B组)。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别、年龄、血糖、糖尿病病程等)、手术前后眼压、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研究共入组80例(80眼)患者,其中A组患者42例,B组患者38例。2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A组术后1个月时的视力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2例患者出现低眼压,1例出现玻璃体积血;B组2例患者出现玻璃体积血,2例出现晶状体混浊,1例出现低眼压;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2,P=0.37)。结论 PDR合并牵拉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无填充物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张思伟柯根杰顾永昊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填充物

相关作者

陈松
作品数:379被引量:1,070H指数:16
供职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视网膜
石一宁
作品数:286被引量:622H指数:13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高度近视眼 高度近视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 眼底改变
王文吉
作品数:261被引量:1,180H指数:1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研究主题: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手术 并发症 玻璃体
关禹博
作品数:38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研究主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全氟萘烷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
张思伟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填充物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腔 临床疗效